2015最新版世纪金榜——专题一地理计算常见的三种角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3·滨州学业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绘制一幅校园平
面图。图书馆与操场间的实地距离为400米,如果绘到图上的 距离为20厘米,则同学们采用的比例尺应为 A.1∶20 000 C.1∶2 000 B.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 ( )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计算能力。比例尺=图 上距离/实地距离,20/40 000=1∶2 000。
差异。
【通关演练】
(2013·武汉学业考)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1)A点的海拔是________米;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 米;山顶D的高度在________________米之间。 (2)假如C点气温为10℃,则山顶D的气温约为________℃。
(3)图中虚线CD表示的是________(山脊或山谷)。
2.(2013·滨州学业考)下图为我国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 回答问题。
(1)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度假村甲位于A山的________(方向)坡。某时刻度假村甲气 温为21℃,假如气温仅与海拔有关,此时A山顶的气温约为
______℃。
(3)图中乙村计划从河流中引水,③、④两条引水路线中
类型二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计算
1.考查方式:这类计算往往结合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考 查。
2.解题技巧:准确读取气温数值,明确温差=最高气温-最低气
温,北半球陆地上,一般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约2时,最低
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月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
出现在1月。
【通关演练】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某观光旅游团欲从山脚登到山顶,现有从A处、C处出发的
两条线路,请你为他们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并说明理由。
答案:(1)200 200 (2)4~5.2 (3)山脊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1 000~1 200
(4)从C处出发。理由:从C到D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便于攀
爬。
【解题指南】(1)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得出等高距为200米。 (2)明确两个计算:相对高度=A点海拔-B点海拔,D点气温=C点 气温-(C、D相对高度÷100×0.6) (3)区分山脊和山谷的不同:山脊是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低 处凸出,山谷是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 (4)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
A.2.5%
B.0.5%
C.1.5%
D.1.25%
2.下表中人口密度(2007年)最小的国家是
(
)
国家
俄罗斯
领土面积(万平方千米)
1 707
人口(亿人)
1.42
加拿大
中国
997
约960
0.33
13.18
美国
A.加拿大 C.美国 答案:1.B,2.A。
937
B.俄罗斯 D.中国
3.02
【中考备选】
【易错警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符号
海拔是以海平面为基线算起的,高于海平面的地方海拔为正 值,低于海平面的地方海拔为负值。计算相对高度时,特别 要注意不要漏了负号。 (3)海拔与气温:熟悉关系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0.6℃),灵活应用,准确判断两地海拔之差从而能确定气温 之差,进而可以根据气温差异判断两地的植被、自然景观等
______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能力。第(1)题,①位
于两山顶之间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第(2)
题,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A山顶海拔为1 002米,甲地海 拔为500米,A山顶高出甲地502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 下降0.6℃,因此A山顶比甲地气温低约3℃。第(3)题,乙村从 河流中引水,引水线③从高处向低处引水,而④引水路线从低 处向高处引水不合理。 答案:(1)鞍部 山谷
千米)。
【易错警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人口密度是衡量 某地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
欧洲西部人口密度较大,但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通关演练】 1.(2013·洛江学业考)某地区当年出生率是1.5%,死亡率是 1.0%,则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
(2)南
(3)③
18
③线地势逐渐降低,可以自流输水
(
)
A.该图是气温年变化图 B.该图是气温日变化图 C.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2时
D.气温年较差大约是7℃
答案:B。
类型三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
1.考查方式:一般结合人口增长曲线图、人口分布图以及有关 人口资料进行考查。
2.解题技巧:牢记公式,注意单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
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密度=人口数量/面积(单位:人/平方
专题一 地理计算常见的三种角度
类型一
比例尺、海拔、相对高度、气温的计算
1.考查方式:与等高线地形图等阅读类题目放在一起考查的频 率较多,也有可能在地图上考查比例尺的计算。
2.解题技巧:
(1)比例尺:牢记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灵活转
换,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 000厘米)。
(2)海拔与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单位一 般是“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