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等生的培养与指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优等生的培养与指导

所谓优等生一般指占全班20%左右的学习、行为表现方面的佼佼者。这些学生先天的智力因素比较好,聪明伶俐,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甚至在某一方面具有超出同龄孩子的“天赋”。在数学学习方面,这样的孩子在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群体。他们成为了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心目中的优等生。他们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家长关注的焦点人物,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课堂上,他们善解“师”意,能直接与教师交流、对话,甚至在某节公开课上,这群学生能救教师于“危难”之中,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所有的数学教师都希望自己所执教的班级这样的群体能够大些、再大一些。

在数学学习中,优等生是班级中的骨干力量,也是一个班级形成良好风气的动力和保证。培养出一批优等生,就能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带动、提高全体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因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重视优等生的培养,必须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班级优等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优等生的积极作用是教师们锲而不舍的研究课题。笔者亦不例外,从以下诸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潜移默化中激发优等生的学习动机

“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去,但你不能使其一定要喝水。”

动机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主观体验,是指激起一个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一种意图、打算或心理上的冲动。所以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通过他们的自我汇报及课堂行为来进行推测。

学习动机是学生发现学习活动有意义,并努力从活动中获得预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倾向。学习动机主要是一种认知反应,要求学生领会活动意义,理解活动中形成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掌握活动技能。

学习动机的定义暗示了学习与活动的区别:学习是信息处理、理解,以及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理解力的提高和技术的熟练掌握;活动是指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后,通过媒介或情境将它们展示出来。学习动机既可视为一种普遍特质,也可视为具体情况下的状态。作为特质,学习动机是一种重视学习的长期稳定的性格倾向。象勤奋学习、积极思考等;作为具体情况下的一种状态,学习动机取决于学生有目的地参与活动。所以即使不具备特质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努力学习。

首先,以自己的学习动机为示范。教师应自始至终作出榜样,表现出自己对学习的兴趣,自己是如何处理问题中的信息,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对于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

其次,使学生的学习焦虑降低到最低程度。学生活动时要有目标,但也要让其心情放松,课堂中的随堂练习或提问尽可能让学生明确是为了促进教学,而不是对学生的评估。

再次,对课程投注热情。不是只对学生讲一些鼓励的话,而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讲的课程或某一专项练习有趣、有意义,并在讲解过程中把原因呈现给学生。

在我看来,这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充分展示。有些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爱上某一门学科。我的班级中有一位叫杜昌敏的学生,五年级调入我校,适逢我接班。被我的一些做法深深吸影,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自己原来深恶痛绝的学科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二、在合作互助学习中发挥优等生的积极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时,一些优等生常常在课堂上表现出“无所事事”的状态。面对这样的状况,我精心设置了课堂合作互助小学小组。任何合作学习活动都应包含的因素:

(1)积极的相互依赖。让学生认识到,要成功完成任务,必须相互依赖。如共同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的分工、资源与信息等的分配与共享、独特角色的分派。

(2)学生间面对面的相互作用。首先要考虑那些要求组员间有显著相互作用的任务,也不必要动辄就合作、互助学习。

(3)个人责任。确保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明确负责达到的目标,且能得到所需的评价、反馈与帮助。

(4)在适当的人际交往及小组技巧方面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不是把学生们聚到一起就完事,要确保每一位小组成员能积极参与且被公正地对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为每一个小组配置一名优等生,让他们担负组长的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后期,我欣喜的看到,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的发言不再是小组长的专利,取而代之的是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所带的班级有一位叫廖高晟的同学,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精彩的发言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作学生以来感觉最幸福的一天,而

且我觉得数学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让优等生能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并很好地应用了知识;还让一些后进生在得到帮助的同时找回了学习的自信。

三、设立表演舞台激发优等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们经常会用这样的话语来描述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尴尬局面:“一部分孩子吃不饱,一部分孩子吃不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尊重孩子个体间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每带一个班都设立自己的特色作业: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硬抄或软抄本,每周都有不定期的补充习题。当然,补充习题一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要求:能独立完成的则独立完成;需要帮助的在老师的讲解后完成;还不能完成的,记录下老师讲解的过程和步骤。当然,对于不同完成程度的学生而言,他们所得到的奖励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并且,每周专门设立一节课的时间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来做“小老师”,成立“小老师”课堂。“小老师”课堂受到学生们的欢迎程度是我没有料到的。从第一次的跃跃欲试到后来的预约、轮流,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越来越高。曹玮琦、周秀峰、姜征林都用文章记录了自己第一次“触电”的美好感受。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学生的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整体上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四、合理的期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观念

学生的自我观念,是学生对自己的基本看法,包括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或价值所持有的感觉、态度和评价。后进生的自我观念如何,决定着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期望目标能否得以实现。教师的期望只有为学生所接受、认同,才能激发起学生为之奋斗的积极性。因为在教师的影响下,自以为是优等生的学生才会以优等生的标准要求和表现自己,对教师的课堂提问争先回答,对集体活动积极参加,对班级和学校管理出谋划策,主动参与。而自以为是后进生的学生会以后进生的标准要求和表现自己,学习不主动,对考试得分满不在乎,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在我的课堂中你随时可能成为优等生。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叫沈晓月的女孩儿。她的每一项作业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每天打开她的作业本让我觉得批改作业使如此的美好。遗憾的是,大家都忽略了默默无闻的晓月。一天,我悄悄的对她说“晓月,老师真喜欢你。就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你一定会成为最棒的。我期待你的进步。两年后,我以满分的成绩收获了自己的期望。”

实践证明,从教师提出期望到期望的实现,首先需要把教师的期望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的追求。如果缺少这样的中间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