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水库水质安全保障设计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郎一星
学号: 0830223214 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安全082 设计(论文)题目:
玉溪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方案设计指导教师:丁涛副教授
系:计测工程系
2012年 3 月12 日
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玉溪水库在丽水市城乡供水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
但是,随着水库库区人类活动加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工业等点源污染、农业、水土流失等面源污染,以及临库公路建设、库区旅游发展等,都威胁着水库水源地水质安全,为加强水库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对玉溪水库饮用水源水质的安全保障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玉溪水库位于丽水市区西南部,距市区30km,在瓯江干流龙泉溪的下游河段。
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交界的洞宫山脉百山祖西麓,主流长度384km,流域面积18100km2。
瓯江是丽水人民的母亲河,丽水市国土面积的76%属瓯江流域。
玉溪水库坝址位于莲都区大港头镇均溪村,坝址以上集水面积3407km2,正常库容1187万m3,属中型水库,于1997年建成发电。
水库上游建有石塘、紧水滩水库,石塘水库集水面积3234km2,正常库容0.83亿m3;紧水滩水库集水面积2761km2,正常库容10.3亿m3(不完全年调节水库)。
石塘-玉溪水库区间面积173 km2,区间有5条支流汇入,左岸的泉溪、里山坑,右岸的利西坑、石塘坑、后桑坑。
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水功能区划分,石塘水库坝下到玉溪水库大坝河段划为龙泉溪云和饮用水源区。
库区跨云和县和莲都区两个行政区。
水源保护区范围有石塘镇、朱村乡和大港头镇,三个乡镇二十个行政村,近万人口,42家各类企业。
另有53省道沿库边通过,龙丽、丽龙高速公路穿行其间。
由于保护区内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加之区间流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库区水质标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004年为II类水质标准(定类指标为总氮、总磷和粪大肠菌群),现状水质恶化,为IV类水质标准(定类指标为粪大肠菌群)。
同时由于库区没有进行过库底清淤,底泥污染物的释放,使得水库库区水质下降,水源地水质安全面临挑战,水源保护工作任务更为艰巨。
为减少库内污染源的释放和进入水库的污染物,既保障丽水市生活及工农业用水,提高城市用水的保证率,又能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和水源保护区为一体的生态区,对玉溪水库水源地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2课题研究现状
2.1我国水质污染研究现状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管理是从对污染物排污口排出污染物进行浓度控制开始的,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深入,逐步认识到仅对污染源实行排放浓度控制无法达到确保环境质量改善的目的必须同时对污染物排放的绝对量(总量)进行控制,才能有效的控制和消除污染推行从单一排污口污染物浓度控制逐步过渡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成为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新方法我国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
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制定松花江 BOD总量控制标准为先导,进行了最早的探索和实践“七五”期间,陆续在长江黄河淮河的一些河段和白洋淀胶州湾泉州湾等水域,以总量控制规划为基础,进行了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排污许可证发放的研究上海市于 1985 年开始在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地区试行以总量控制为目的的排污许可证制度 1988 年国家环保局颁布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水污染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排污许可证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强化水环境管理的新阶段总量控制正式作为中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举措,出现在 1996 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原国家环保局为落“九五”环保目标,编制了“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十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及应用技术不断得到深化与拓展,流域水质管理由“以点为主”转向“点面结合”,管理对象由单一的河流湖泊转向从全流域角度开展水环境的保护和智力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全国水环境管理从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从单纯的化学污染控制向水生态系统保护的方向转变目前我国的流域水质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控制单元污染负荷削减以及水功能区划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水质管理研究。
2.2国外水质污染研究现状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概念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日本为改善水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提出了污染物总量控制问题 1971 年日本开始对水质总量控制计划问题进行了研究,首次在废水管理中引入了总量控制,以COD 指标限额颁发许可证之后,日本环境厅委托日本卫生小组提出1975 年环境容量计算调查研究报告,环境容量的应用逐渐推广,成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基础自 1972 年斯德哥尔人类环境会议以后,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体制,对污染源的排放执行了逐步严格的控制措施美国从 1972 年开始在全国方位内实行水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并使之在技术路线和方法上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 1972-1976 年实施第一轮许可证制度阶段,主要采用以判断为依据的方法,及最佳专业判断(BPJ)方法它是在充分收集工业行业可利用的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经过高质量技术分析作出判断在确定污染源削减量中使用这种方法所占比例高达 75% 与此同时,美国也采用以技术为依据的方法,及针对工业行业及其子行业颁发排放限值准则(ELGS)的方法于 1983 年 12 月正式立法,实施以水质限制为基点的排放总量控制美国是实行总量控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建立了由联邦制定基本政策和排放标准,由州实施的强制性管理制度基本上形成了以基于污染控制技术的排放管理为主,以水质标准管理为补充以总量控制和排污证为主要内容的水污染防治机制,同时美国又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刺激防治水污染,其主要形式是排污权交易联邦德国和欧洲共同体各国采用水污染总量
控制管理方法后,使 60%以上排入莱茵河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得到处理近年来,瑞典实施广泛的氮削减总量控制计划,到 2000 年,约 35%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有除氮工艺过程,使氮的排放量在 1985 年的基础上削减 40%,并将水体酸化及水体富营养化列为重点解决的 13 个环境问题中的两大重点问题前苏联韩国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也相继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核心的水环境管理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1研究内容
本研究内容主要是玉溪水库水质的安全保障方案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玉溪水库水质现状研究分析。
此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玉溪水库基本情况调查和资料收集。
了解玉溪水库概况、及水质状况。
评价现状水质状况。
(2)玉溪水库水质污染源分析与研究。
此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根据对玉溪水库水质现状的研究分析找出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
对主要污染源进行研究分析,确定污染源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水库水质产生的影响。
(3)玉溪水库水质污染源防治与水库水质安全保障设计方案的研究与分析。
此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对玉溪水库水质主要污染源的防治进行研究,提出污染源防治的主要思路,确定污染源防治的具体方法。
根据对水库水质的现状调查及对水质污染源的研究和预防提出玉溪水库水质安全保障的设计方案。
3.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根据对玉溪水库水质现状的调查研究确定玉溪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对玉溪水库水质污染源提出合理的防治和整改措施,降低污染源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保障玉溪水库水质的安全。
4.研究方案与可行性分析
4.1研究方案
(1)玉溪水库水质主要污染源分析
根据对玉溪水库水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知道玉溪水库水质主要污染源包括自然灾害引发的水质污染,社会灾害引发的水质污染,工业生产引发的水质污染,补水水质对水库水质的污染,生活污水、垃圾及面源污染,水库库区淤积物污染,库区采沙养殖污染及其他污染源对水质的污染。
从多角度分析各主要污染源对玉溪水库水质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对水质的污染。
(2)玉溪水库水质主要污染源防治措施研究
根据对玉溪水库主要污染源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做好自然灾害预防工作,在灾害发生后确保水质安全不受影响。
对库区周边的工业污染做好管理工作,减少工业废水对水库水质的影响。
提高补水水质的安全性,确保补水水质不受污染。
控制生活污水,垃圾及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定期清理库区淤积物,确保水质安全。
严格管理库区采砂及养殖工作。
控制其他污染源对水质的影响。
4.2 玉溪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方案设计研究
结合对水库水质污染源的研究及其防治措施提出完善的玉溪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方案设计。
(1)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对库区周边工业园区进行综合治理,减少工业污染对水库水质的影响。
(2)生活污染源综合整治,对库区周边生活污染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水质不受污染。
(3)库区内部污染源综合整治,对库区内部进行定期清淤工作,严格控制在库区内的泥沙开采与养殖作业。
(4)库区水源生态修复与保护,对库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5)库区水源地泥沙和面源污染控制对策,对水库水源地水质进行污染物控制,确保水源水质安全。
5.实施计划
(1)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阶段(1月中旬—2月下旬)
此阶段主要是去网上、图书馆等地方查阅相关资料,并且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好的资料,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学习。
完成文献综述、英文文献翻译以及开题报告初稿。
(2)论文的方案确定阶段(2月下旬—3月上旬)
此阶段主要是完成开题报告定稿,开题答辩,制订出大体的论文框架。
(3)方案设计阶段(3月下旬—4月中旬)
此阶段主要是完成方案设计及完成计算等主体内容,并准备毕业论文。
(4)撰写论文阶段(4月下旬—5月下旬)
此阶段主要是完成论文,并做好答辩准备。
(5)毕业论文答辩。
(6月上旬)
6.参考文献
[1]Gilli G,Carraro E,Ferrara A.Production of mutagenic compoundsduring the water purification treatment of surface water[J].SuperSanita,1991,27:657.
[2]李大军.浅谈城市给水管网水质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工程技术,2007,
[3]施春红,葛华军.城市供水安全分析及对策研究[J].公共安全,2007,08:15-19.
[4]王寿兵,柏红霞,张弛,高效江,戚春良,陈利达.慈溪市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评价与保障
对策[N].复旦学报,2008,47(04):509-514.
[5]何若英,罗建良,倪宏伟,丁涛,楼越平,崔丹.对河口水库水质安全评价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10,168:1-3.
[6]王东凌.凤阳山水库水质现状调查与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 13 ( 11) : 59 - 60
[7]梁菁,彭晓春,贺涛.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07:181-185.
[8]C DOUGLAS BASS EMERGENCY MANAGER.Emergency management in the U.S[J].Fairfax County, Virginia, 2005.
[9]林治宝,周云建,胡志平,韩学洋.加强水库环境综合治理保障饮用水安全[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231-233.
[10]姜芳爱.加强水质管理, 保障供水安全[J].科技资讯, 2010.17:158.
[11]綦中跃,左丰收.密云水库水安全对策研究[J].水库管理,2011,21:43-45.
[12]许丽丽.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浅议[J].西南给排水,2007,29(03):20-23.
[13]万锋,张庆华.关于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管理研究[J].水利经济,2008,26(03):33-35.
[14]魏崴,2008年奥运期间十三陵水库水环境保障措施[J].应急管理,2011,21:15-33.
[15]周芬,卢晓燕.浙江省水库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08:37-40.
[16]梁福庆,水库供水环境安全问题研究[J].水利经济,2010,28(02):62-78.
[17]俞建军,王磊,沈叶.浙江供水水库水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利,2007,10: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