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重现历史之鲜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教学重现历史之鲜活

涟源市珠梅中学廖松梅

以往的历史教学,一般是靠嘴巴讲,有时会挂上一些图表,以增加感性认识,但形式仍比较单一,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历史教学也由此精彩起来。本文就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谈一些浅见,请教于同仁。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索真理的欲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面卷。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主动地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 历史知识具有广博性特征,历史教材内容繁多、体系庞杂,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那么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要求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呢?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在课前将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知识结构、历史地图、图片、录像等制作好,在讲授过程中适时展示出来。这无疑大大节省了讲解、板书、绘图的时间,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软件胜过千言万语。

如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内容,事件头绪多,容量大,地图多,时空跨度广,变化大,学生难掌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课件,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有机的排列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

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在我们的记忆中,凭直觉得来的印象是特别巩固的,甚至对于抽象概念,也可轻易地巩固地揉在已往嵌入我们脑中的图册上。”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演进、地域空间的变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事件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因此恰当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界限,有效地揭示了历史的变化发展过程,并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媒体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推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场景,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初高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如在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前进》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时,在课件中加入介绍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先进事迹的影片片段,并在看完影片片段后设问”我们应向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什么?”典型感人的片段剪辑,虽然只有很短的时间,却能引起感情上的广泛共鸣,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而且总结出的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内容、要点,培养了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拓宽教育渠道,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帮助青少年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转变师生观,拓展知识空间

网络进入课堂,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索未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

网络进入课堂,有效的客观资源更为丰富,学生自身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网络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漫长的科学发展史、社会生活中的现代科学新成果等内容引进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会教学与生活的直接联系,提高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历史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交流更加充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锻练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计算机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使用,它会越来越发挥和体现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协同性,我们的历史教学会越来越精彩。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对历史教学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更是强调了以“关注每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