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学第九章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翟浩瀚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
第一节
平衡与平衡反应
人体平衡(balance,equilibrium)是指身 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 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 力。 支撑面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 立、行走)所依靠的接触面。人体站立时的 支撑面为两足及两足之间的面积。
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感觉输入:人体站立时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
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视觉、躯体感觉、前庭觉的传入而 被感知
中枢整合:感觉信息在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
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
运动控制 :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
整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运动模式 控制姿势变化,将身体质心调整到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 建立新的平衡
第三节 临床常用平衡评定方法
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
瑞典医生Fugl-Meyer等人在Brunnstrom 评定基础下发展而来,常用于测试上运动神 经元损伤的偏瘫受试者。
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
由瑞典学者Birgitta Lindmark在 FuglMeyer方法上修订而成,1998年发表,方 法更为适用。
觉)和本体感觉。在维持身体平衡和姿势的过程中,与 支撑面相接触的皮肤触、压觉感受器向大脑皮质传递有 关体重的分布情况和身体质心的位置;分布于肌肉、关 节及肌腱等处的本体感受器(螺旋状感觉神经末梢)收 集随支撑面变化的信息,经深感觉传导通路向上传递。 正常人站立在固定的支撑面上时,足底皮肤的触、压觉 和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输入起主导作用,当足底皮肤和下 肢本体感觉输入完全消失时,人体失去感受支撑面情况 的能力,姿势的稳定性立刻受到严重影响,此时,闭目 站立时身体倾斜、摇晃,甚至摔倒。
运动控制
中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 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 运动模式控制姿势变化,将身体质心调整到 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当平衡 发生变化时,人体通过三种调节机制或姿势 性协同运动模式来应变,包括踝调节机制、 髋调节机制及跨步调节机制。
运动控制
踝调节机制:是指人体站在一个比较坚固和较大的支撑面上, 受到一个较小的外界干扰(如较小的推力)时,身体质心以踝 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运动),以调整质心, 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髋调节机制:正常人站立在较小的支撑面上(小于双足面积), 受到一个较大的外界干扰时,稳定性明显降低,身体前后摆动 幅度增大。为了减少身体摆动,使身体质心重新回到双足范围 内,人体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来调整身体质心和保持平衡。 跨步调节机制:当外力干扰过大,使身体的摇动进一步增加, 质心超出其稳定极限,髋调节机制不能应答平衡的变化时,人 体启动跨步调节机制,自动地向用力方向快速跨出或跳跃一步, 来重新建立身体质心支撑点,使身体重新确定能实现稳定站立 的支撑面,避免摔倒。
平衡反应
平衡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 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反应时间是指从平衡状 态的改变到出现可见运动的时间;运动时间是指从出现可见运 动到动作完成、建立新平衡的时间。 平衡反应使人体不论卧位、坐位、站立位均能保持稳定的状态 或姿势,是一种自主反应,受大脑皮层控制,属于高级水平的 发育性反应。人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以提高或 改善平衡能力,例如体操、技巧等项目运动员、舞蹈、杂技演 员的平衡能力就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当某种原因导致人体平衡 能力受损时,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平衡训练,可以使平衡功能得 到改善或恢复。
Berg平衡量表(BBS)
由Katherine Berg于1989年首先报道,包 括站起、坐下、独立站立、闭眼站立、上臂 前伸、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单腿站 立等14个项目,测试一般可在20分钟内完 成。
Berg平衡量表评定指南
测评者按照以下说明示范每个项目和(或)给予受试者以指导。 如果某个项目测试双侧或测试1次不成功需要再次测试,则记 分时记录此项目的最低得分。 大多数项目中,受试者在要求的位置上需保持一定时间。不能 达到所要求的时间或距离,或需要监护,或需要外界支持或测 评者的帮助,则按照评定标准给予相应的分数。受试者要意识 到完成每项任务时必须保持平衡。 测评工具:秒表或带有秒针的手表1块、直尺或带有5、12、 25cm刻度的测量尺1把。测试所需的椅子要高度适中。在进行 第12项任务时要用到一个台阶或一只高度与台阶相当的小凳子。
评定指标
稳定性 指维持身体姿势在最小的摆动范围, 摆动范围越小,稳定性越好。 对称性 指身体的质量平均分布,在站立位, 身体质量平均分布在两下肢,坐位下平均分 布在两臀。 动态稳定性 指维持身体在运动中的稳定性。
第二节 平衡种类与评定方法
平衡种类
静态平衡 又称一级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 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例如坐位 和站位时平衡。 自我动态平衡 又称二级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 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 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走过程的平衡。 他人动态平衡 又称三级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 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质心发生改变 时,迅速调整质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 例如在行驶的汽车中行走。
日本东京大学康复部的平衡评定
序号 Ⅰ II III IV V V-ⅰ V-ⅱ V-iii V-iv V-v V-vi V-ⅶ V-viii Ⅵ Ⅶ Ⅷ IX X Ⅺ Ⅻ XIII XIV XV 项目 翻身 坐起 保持坐位 保持手膝位 在手膝位上作以下动作 举起患手 抬起患足 举起健手 抬起健足 抬起患手及患足 抬起患手及健足 抬起健手及患足 抬起健手及健足 从椅坐位站起 取跪立位 保持跪立位 用膝行走 在 跪 立 位上将一膝立 起 保持一侧跪位 由一侧跪位站起 保持站位 单腿站立 单腿跳 1分 能 能 稳定 稳定 持续 持续 持续 持续 持续 持续 持续 持续 能 能 稳定 能 能 稳定 能 能 能 能 3s 3s 3s 3s 3s 3s 3s 3s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0.5 士 0分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感觉输入
适当的感觉输入,特别是躯体、前庭和视觉信息对平衡 的维持和调节具有前馈和反馈的作用
视觉系统:当身体的平衡因躯体感觉受到干扰或破
坏时,视觉系统通过颈部肌肉收缩使头部保持向上直立 位和保持水平视线来使身体保持或恢复到原来的直立位, 从而获得新的平衡。
感觉输入
躯体感觉:平衡的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触、压
平衡评定的目的
通过评定了解评定对象是否有平衡障碍,确 定平衡障碍的程度、类型,分析引起平衡障 碍的原因,依据评定结果协助康复计划的制 订与实施,对平衡障碍治疗训练效果进行评 估,以及帮助研制平衡障碍评定与训练的新 设备。
平衡功能分级
根据平衡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平衡功能分为4级
I级:能正确地完成活动; II级:能完成活动,仅需要较小的帮助来维 持平衡; III级:能完成活动,但需要较大的帮助来维 持平衡; IV级:不能完成活动
特殊平衡反应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 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 下肢的伸展。其作用在于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使身体偏离支撑点或在意 外情况下,为了避免摔倒或受到损伤,身体顺着外 力的方向快速跨出一步,以改变支撑点,建立新平 衡的过程。其作用是通过重新获取新的平衡,来保 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平衡反应的形成规律
平衡反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在出 生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7~8个月 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9~12个月形 成蹲起反应,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平衡反应的表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 坐位或站立位,当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变化 时,出现躯干向外力作用的方向弯曲,同时肢体向外伸 展。 第二种方式 坐位或站立位,当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倾斜 或质心移位时,出现躯干向倾斜上方弯曲,同侧肢体向 外伸展,对侧肢体保护性伸展。 第三种方式 体位同上,从前向后推受试者,先后出现 足趾背屈、屈髋、躯干屈曲、上肢向前平抬,最后头、 肩向前倾斜。 第四种方式 体位同上,从后向前推受试者,先后出现 足趾屈曲、足跟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向后摆, 最后肩后伸、头后仰。
平衡评定方法
观察法 量表法 平衡仪测试法
观察法
1.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例如:睁、闭眼 坐,睁、闭眼站立(即Rombcrg's征),双足靠 拢站,足跟对足尖站,单足交替站等。 2.在运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例如:坐、站立 时移动身体,在不同条件下行走,包括足跟着地走、 足尖着地走、直线走、走标记物。 3.侧方走,倒退走,环行走等。
中枢整合
三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 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 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 的方案。当体位或姿势变化时,为了判断人体 质心的准确位置和支撑面情况,中枢神经系统 将三种感觉信息进行整合,迅速判断何种感觉 所提供的信息是有用的,何种感觉所提供的信 息是相互冲突的,从中选择出提供准确定位信 息的感觉输入,放弃错误的感觉输入。
MAS平衡功能评测
由澳大利亚学者Carr和Shepherd提出的运 动检测方法,总评分48分。其中有关平衡功 能测定有12分,常与其它运动功能的评定一 起进行。
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
适用于脑卒中后偏瘫和小儿脑瘫受试者
平衡障碍分级 V IV III II-3 II-2 II-1 I 0 评定标准 能单腿跪立 能单膝跪立 双足前后交叉站立时,身体质心能从后足移向前足 能双足站立 能双膝跪立 能手膝位跪立 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稳 伸直下肢时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坐
感觉输入
前庭系统:包括三个半规管。感知人体角加速度运
动和椭圆囊、球囊(耳石器)感知的瞬时直线加速运动 及与直线重力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经第四 对脑神经进脑干。头部的旋转刺激了前庭系统中两个感 受器。其一为半规管内的壶腹嵴(运动位置感受器), 能感受头部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角加(减)速度的变化 引起的刺激。在躯体感觉和视觉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前 庭冲动在控制人体质心位置上的作用很小。当躯体感觉 和视觉信息输入均不存在(被阻断)或输入不准确而发 生冲突时,前庭系统的感觉输入在维持人体平衡方面就 变得非常重要。
评定内容
静止状态 在不同体位时均能保持平衡,睁、闭眼 时能维持姿势稳定,在一定时间内能对外界变化做 出必要的姿势调整反应。 运动状态 能精确地完成运动,并能完成不同速度 的运动(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运动后能回到初 始位置,或保持新的体位平衡。如在不同体位下伸 手取物。 动态支撑面 当支撑面发生移动时能保持平衡。 姿势反射 当身体处在不同体位时,由于受到外力 (推力或拉力)作用而发生移动,人体建立新平衡 的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适应证
凡具有平衡功能障碍或下降的对象都有必要进行平衡 功能的评定。 常引起平衡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有下列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 小脑疾患、脑肿瘤、脑瘫、脊髓损伤等。 耳鼻喉科疾患 各种眩晕症。 骨关节疾患与损伤 骨折及骨关节疾患、截肢、关节置换、影响姿 势与姿势控制的颈部与背部损伤以及各种运动损伤、肌肉疾患及 周围神经损伤受试者等。 对平衡功能有特殊要求的人群:如运动员、飞行员及宇航员和平 衡功能自然下降的老年人也需要进行平衡功能的评定。
量表法
属于主观评定后的记录方法。优点是不需要 专门的设备,结果量化,评分简单,应用方 便。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有Fugl-Meyer 平衡反应测试、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 Berg平衡量表测试、MAS平衡测试和 Semans平衡障碍分级等。
平衡仪测试法
平衡测试系统是近来发展起来的定量评定平 衡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这类仪器采用高精 度的压力传感器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整个系 统由受力平台、显示器、电子计算机、专用 软件构成。通过系统控制和分离各种感觉信 息的输入,来评定躯体感受、视觉、前庭系 统对于平衡及姿势控制的作用与影响,其结 果以数据及图的形式显示。
翟浩瀚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
第一节
平衡与平衡反应
人体平衡(balance,equilibrium)是指身 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 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 力。 支撑面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 立、行走)所依靠的接触面。人体站立时的 支撑面为两足及两足之间的面积。
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感觉输入:人体站立时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
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视觉、躯体感觉、前庭觉的传入而 被感知
中枢整合:感觉信息在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
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
运动控制 :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
整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运动模式 控制姿势变化,将身体质心调整到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 建立新的平衡
第三节 临床常用平衡评定方法
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
瑞典医生Fugl-Meyer等人在Brunnstrom 评定基础下发展而来,常用于测试上运动神 经元损伤的偏瘫受试者。
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
由瑞典学者Birgitta Lindmark在 FuglMeyer方法上修订而成,1998年发表,方 法更为适用。
觉)和本体感觉。在维持身体平衡和姿势的过程中,与 支撑面相接触的皮肤触、压觉感受器向大脑皮质传递有 关体重的分布情况和身体质心的位置;分布于肌肉、关 节及肌腱等处的本体感受器(螺旋状感觉神经末梢)收 集随支撑面变化的信息,经深感觉传导通路向上传递。 正常人站立在固定的支撑面上时,足底皮肤的触、压觉 和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输入起主导作用,当足底皮肤和下 肢本体感觉输入完全消失时,人体失去感受支撑面情况 的能力,姿势的稳定性立刻受到严重影响,此时,闭目 站立时身体倾斜、摇晃,甚至摔倒。
运动控制
中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 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 运动模式控制姿势变化,将身体质心调整到 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当平衡 发生变化时,人体通过三种调节机制或姿势 性协同运动模式来应变,包括踝调节机制、 髋调节机制及跨步调节机制。
运动控制
踝调节机制:是指人体站在一个比较坚固和较大的支撑面上, 受到一个较小的外界干扰(如较小的推力)时,身体质心以踝 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运动),以调整质心, 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髋调节机制:正常人站立在较小的支撑面上(小于双足面积), 受到一个较大的外界干扰时,稳定性明显降低,身体前后摆动 幅度增大。为了减少身体摆动,使身体质心重新回到双足范围 内,人体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来调整身体质心和保持平衡。 跨步调节机制:当外力干扰过大,使身体的摇动进一步增加, 质心超出其稳定极限,髋调节机制不能应答平衡的变化时,人 体启动跨步调节机制,自动地向用力方向快速跨出或跳跃一步, 来重新建立身体质心支撑点,使身体重新确定能实现稳定站立 的支撑面,避免摔倒。
平衡反应
平衡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 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反应时间是指从平衡状 态的改变到出现可见运动的时间;运动时间是指从出现可见运 动到动作完成、建立新平衡的时间。 平衡反应使人体不论卧位、坐位、站立位均能保持稳定的状态 或姿势,是一种自主反应,受大脑皮层控制,属于高级水平的 发育性反应。人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以提高或 改善平衡能力,例如体操、技巧等项目运动员、舞蹈、杂技演 员的平衡能力就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当某种原因导致人体平衡 能力受损时,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平衡训练,可以使平衡功能得 到改善或恢复。
Berg平衡量表(BBS)
由Katherine Berg于1989年首先报道,包 括站起、坐下、独立站立、闭眼站立、上臂 前伸、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单腿站 立等14个项目,测试一般可在20分钟内完 成。
Berg平衡量表评定指南
测评者按照以下说明示范每个项目和(或)给予受试者以指导。 如果某个项目测试双侧或测试1次不成功需要再次测试,则记 分时记录此项目的最低得分。 大多数项目中,受试者在要求的位置上需保持一定时间。不能 达到所要求的时间或距离,或需要监护,或需要外界支持或测 评者的帮助,则按照评定标准给予相应的分数。受试者要意识 到完成每项任务时必须保持平衡。 测评工具:秒表或带有秒针的手表1块、直尺或带有5、12、 25cm刻度的测量尺1把。测试所需的椅子要高度适中。在进行 第12项任务时要用到一个台阶或一只高度与台阶相当的小凳子。
评定指标
稳定性 指维持身体姿势在最小的摆动范围, 摆动范围越小,稳定性越好。 对称性 指身体的质量平均分布,在站立位, 身体质量平均分布在两下肢,坐位下平均分 布在两臀。 动态稳定性 指维持身体在运动中的稳定性。
第二节 平衡种类与评定方法
平衡种类
静态平衡 又称一级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 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例如坐位 和站位时平衡。 自我动态平衡 又称二级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 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 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走过程的平衡。 他人动态平衡 又称三级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 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质心发生改变 时,迅速调整质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 例如在行驶的汽车中行走。
日本东京大学康复部的平衡评定
序号 Ⅰ II III IV V V-ⅰ V-ⅱ V-iii V-iv V-v V-vi V-ⅶ V-viii Ⅵ Ⅶ Ⅷ IX X Ⅺ Ⅻ XIII XIV XV 项目 翻身 坐起 保持坐位 保持手膝位 在手膝位上作以下动作 举起患手 抬起患足 举起健手 抬起健足 抬起患手及患足 抬起患手及健足 抬起健手及患足 抬起健手及健足 从椅坐位站起 取跪立位 保持跪立位 用膝行走 在 跪 立 位上将一膝立 起 保持一侧跪位 由一侧跪位站起 保持站位 单腿站立 单腿跳 1分 能 能 稳定 稳定 持续 持续 持续 持续 持续 持续 持续 持续 能 能 稳定 能 能 稳定 能 能 能 能 3s 3s 3s 3s 3s 3s 3s 3s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0.5 士 0分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感觉输入
适当的感觉输入,特别是躯体、前庭和视觉信息对平衡 的维持和调节具有前馈和反馈的作用
视觉系统:当身体的平衡因躯体感觉受到干扰或破
坏时,视觉系统通过颈部肌肉收缩使头部保持向上直立 位和保持水平视线来使身体保持或恢复到原来的直立位, 从而获得新的平衡。
感觉输入
躯体感觉:平衡的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触、压
平衡评定的目的
通过评定了解评定对象是否有平衡障碍,确 定平衡障碍的程度、类型,分析引起平衡障 碍的原因,依据评定结果协助康复计划的制 订与实施,对平衡障碍治疗训练效果进行评 估,以及帮助研制平衡障碍评定与训练的新 设备。
平衡功能分级
根据平衡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平衡功能分为4级
I级:能正确地完成活动; II级:能完成活动,仅需要较小的帮助来维 持平衡; III级:能完成活动,但需要较大的帮助来维 持平衡; IV级:不能完成活动
特殊平衡反应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 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 下肢的伸展。其作用在于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使身体偏离支撑点或在意 外情况下,为了避免摔倒或受到损伤,身体顺着外 力的方向快速跨出一步,以改变支撑点,建立新平 衡的过程。其作用是通过重新获取新的平衡,来保 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平衡反应的形成规律
平衡反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在出 生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7~8个月 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9~12个月形 成蹲起反应,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平衡反应的表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 坐位或站立位,当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变化 时,出现躯干向外力作用的方向弯曲,同时肢体向外伸 展。 第二种方式 坐位或站立位,当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倾斜 或质心移位时,出现躯干向倾斜上方弯曲,同侧肢体向 外伸展,对侧肢体保护性伸展。 第三种方式 体位同上,从前向后推受试者,先后出现 足趾背屈、屈髋、躯干屈曲、上肢向前平抬,最后头、 肩向前倾斜。 第四种方式 体位同上,从后向前推受试者,先后出现 足趾屈曲、足跟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向后摆, 最后肩后伸、头后仰。
平衡评定方法
观察法 量表法 平衡仪测试法
观察法
1.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例如:睁、闭眼 坐,睁、闭眼站立(即Rombcrg's征),双足靠 拢站,足跟对足尖站,单足交替站等。 2.在运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例如:坐、站立 时移动身体,在不同条件下行走,包括足跟着地走、 足尖着地走、直线走、走标记物。 3.侧方走,倒退走,环行走等。
中枢整合
三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 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 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 的方案。当体位或姿势变化时,为了判断人体 质心的准确位置和支撑面情况,中枢神经系统 将三种感觉信息进行整合,迅速判断何种感觉 所提供的信息是有用的,何种感觉所提供的信 息是相互冲突的,从中选择出提供准确定位信 息的感觉输入,放弃错误的感觉输入。
MAS平衡功能评测
由澳大利亚学者Carr和Shepherd提出的运 动检测方法,总评分48分。其中有关平衡功 能测定有12分,常与其它运动功能的评定一 起进行。
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
适用于脑卒中后偏瘫和小儿脑瘫受试者
平衡障碍分级 V IV III II-3 II-2 II-1 I 0 评定标准 能单腿跪立 能单膝跪立 双足前后交叉站立时,身体质心能从后足移向前足 能双足站立 能双膝跪立 能手膝位跪立 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稳 伸直下肢时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坐
感觉输入
前庭系统:包括三个半规管。感知人体角加速度运
动和椭圆囊、球囊(耳石器)感知的瞬时直线加速运动 及与直线重力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经第四 对脑神经进脑干。头部的旋转刺激了前庭系统中两个感 受器。其一为半规管内的壶腹嵴(运动位置感受器), 能感受头部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角加(减)速度的变化 引起的刺激。在躯体感觉和视觉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前 庭冲动在控制人体质心位置上的作用很小。当躯体感觉 和视觉信息输入均不存在(被阻断)或输入不准确而发 生冲突时,前庭系统的感觉输入在维持人体平衡方面就 变得非常重要。
评定内容
静止状态 在不同体位时均能保持平衡,睁、闭眼 时能维持姿势稳定,在一定时间内能对外界变化做 出必要的姿势调整反应。 运动状态 能精确地完成运动,并能完成不同速度 的运动(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运动后能回到初 始位置,或保持新的体位平衡。如在不同体位下伸 手取物。 动态支撑面 当支撑面发生移动时能保持平衡。 姿势反射 当身体处在不同体位时,由于受到外力 (推力或拉力)作用而发生移动,人体建立新平衡 的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适应证
凡具有平衡功能障碍或下降的对象都有必要进行平衡 功能的评定。 常引起平衡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有下列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 小脑疾患、脑肿瘤、脑瘫、脊髓损伤等。 耳鼻喉科疾患 各种眩晕症。 骨关节疾患与损伤 骨折及骨关节疾患、截肢、关节置换、影响姿 势与姿势控制的颈部与背部损伤以及各种运动损伤、肌肉疾患及 周围神经损伤受试者等。 对平衡功能有特殊要求的人群:如运动员、飞行员及宇航员和平 衡功能自然下降的老年人也需要进行平衡功能的评定。
量表法
属于主观评定后的记录方法。优点是不需要 专门的设备,结果量化,评分简单,应用方 便。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有Fugl-Meyer 平衡反应测试、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 Berg平衡量表测试、MAS平衡测试和 Semans平衡障碍分级等。
平衡仪测试法
平衡测试系统是近来发展起来的定量评定平 衡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这类仪器采用高精 度的压力传感器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整个系 统由受力平台、显示器、电子计算机、专用 软件构成。通过系统控制和分离各种感觉信 息的输入,来评定躯体感受、视觉、前庭系 统对于平衡及姿势控制的作用与影响,其结 果以数据及图的形式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