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嵌入式行业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行业分
析报告
整理人尼克
文件编号:0C-F1-1F-EE-38
本科实验大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版-信息安全专业课程)
教务处制
第II页共96
第 1 页 共 96
目 录
03402022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1 03402025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 6
03402026课程名称:网络安全 9 03402027课程名称:网络编程技术 12 03402509课程名称:算法与数据结构 18 03402512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Ⅱ) 20 03402517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 23 03402521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26 03404001课程名称:微机操作实习 30 03404010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实践 33 03404016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36 03406001课程名称:企业实习 42 03406002课程名称:Linux 操作系统实践 44 03424002课程名称:密码学课程设计
47
03404020课程名称:网络安全课程设计 51 03424001课程名称:信息安全综合设计与实践 54
03401521课程名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59 03402029课程名称:网络管理 62 03422001课程名称:计算机病毒
67
03422005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
70
03402023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73 03402024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实验大纲 76
03406003课程名称:互联网应用服务开发与安全 79 03406004课程名称:民航信息系统 83 03412007课程名称:移动终端程序开发与应用 86
03422003课程名称:信息隐藏技术 89 03422006课程名称:网络攻击与防御
92
03402022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课程编号:
03402022
一、实验(上机)学时/课程总学时: 12学时 /64学时
二、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电子线路分析(I)、数字逻辑
三、本实验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我院的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也是本学院培养本科生形成专业思想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本学院得主干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以层次结构的观点讲述计算机结构与组织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各大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的组织、硬件逻辑实现、整体设计方法及其互连成整机的技术。
该课程对本专业本科生的整体专业思想的建立, 有着重要意义。
本课程上机实践的目的绝不是简单地验证教材和教师讲课的内容,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全面掌握计算机核心工作原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四、本实验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钻研教材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所学的内容掌握整体计算机工作原理,从而达到掌握设计CPU核心部件的一般方法。
学生应通过综合实验环节,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真正含义,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套用,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达到独立设计与调试硬件实验的目的,并具有综合设计训练的经历。
上机实验的具体要求:
1.准备好设计原理与设计图。
2.通过硬件综合实验台进行设计的实现。
3.实验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题目、任务说明、设计原理与相应的设计图、微程序清单、实验结果及对总体实验情况的分析和体会。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1)平时考核:40%
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含实际动手能力数据测量准确性):
(2)实验出勤情况:20%
(3)实验考试:40%
最终成绩评定“
实验考核结束后给出实验课的总成绩。
(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如果实验考试的成绩不及格,总成绩为不及格,考试成绩及格,再看平时考核和出勤情况,给出实验课总成绩)。
六、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第2页共96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自编实验教材)七、实验项目明细
(一)课内实验项目明细
第3页共96
注:1)实验类型是指:演示、验证、综合、设计
2)实验要求是指:必修、选修
(二)课外实验项目明细
第4页共96
注:1)实验类型是指:演示、验证、综合、设计
2)实验要求是指:必修、选修
执笔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审定时间:2016 年 9 月 30 日
第5页共96
03402025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
英文名称:Database System Principle
课程编号:03402025
一、实验(上机)学时/课程总学时: 10/54
二、先修课程:数据结构,离散数学。
三、本实验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重点介绍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技术。
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数据库理论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逐步掌握并提高数据库操作能力,明确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作用,为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实现本课程对于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
四、本实验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1)掌握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的基本操作
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掌握SQL的视图定义、更新和查询;掌握SQL的游标,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使用。
SQL数据定义功能:
掌握SQL数据定义功能,能使用DDL语言建立基本表、修改基本表
以及删除基本表;定义、修改及删除视图和索引。
SQL数据库查询功能:
能够灵活使用DML的SELECT语句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检索或查询,能熟练使用联接查询、嵌套查询及相关子查询等手段实现多表的查询,并能使用库函数完成对数据的统计和计算。
SQL数据更新功能:
能够使用DML的INSERT语句向数据库中插入单个或成批数据;
能够使用DML的UPDATE语句完成数据库中各种数据的修改;
能够使用DML的DELETE语句从数据库中删除指定的数据;
建立和使用视图:
能够建立和删除视图;能够利用完成视图上的各种查询;了解通过视图进行更新的各种条件,懂得视图查询、更新的机理。
SQL数据控制功能:
清楚DCL的主要内容,能够使用GRANT语句将数据的各种使用权授
予其他用户;能够使用REVOKE语句收回授予的权利。
游标、存储过程及触发器:
第6页共96
了解嵌入式SQL和游标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能够定义和调用执行存储过程;
结合数据库完整性内容,理解并掌握触发器的定义及使用。
2)数据库设计基础
应用规范化理论确定关系模式;
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及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3)理解数据库系统管理
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概念。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每次实验结束提交实习报告,包括:实习内容、结果、总结;
实验按一定比例占平时成绩
实验成绩评定依据:实验出勤、实习报告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期末笔试
成绩占总成绩85%。
六、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萨师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指导书》(第三版)曹卫东,霍纬纲编著,讲义,中国民航大学
七、实验项目明细
第7页共96
注:1)实验类型是指:演示、验证、综合、设计2)实验要求是指:必修、选修
执笔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审定时间:2016年 9月 30日
第8页共96
03402026课程名称:网络安全
英文名称:Network Security
课程编号:03402026
一、实验(上机)学时/课程总学时: 18学时/54学时 3 学分
二、先修课程:应用密码学、计算机网络(Ⅱ)
三、本实验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
现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我国已有7亿网民。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与重点行业信息系统被探测,渗透,攻击的情形逐渐增多,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国家与社会需要大量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网络安全人才。
《网络安全》实验课程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提高都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可使学生加深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理解密码应用方法,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掌握典型网络安全设备应用技能,提高网络安全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实验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通过网络安全实验课程的学习实践,学生应理解常见网络攻击原理,熟练掌握防火墙的原理与使用方法,掌握证书的基本概念,理解PKI的工作原理,理解密钥分配的原理,理解SSL协议工作原理,理解IPsec协议工作原理,掌握VPN的原理与应用方法。
通过网络安全实验课程的学习实践,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与网络攻击原理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典型网络安全协议、典型网络安全设备的原理理解与应用能力。
提高了网络安全规划、设计与应用能力。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考核学生实验效果与出勤情况。
学生应在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数据,提交实验报告。
结合实验效果、出勤情况、实验报告,评定最终实验成绩。
计入《网络安全》的平时成绩。
实验报告应记录实验过程,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六、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使用自编《网络安全实验指导书》
参考使用《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实验系统实验教程》吉林中软吉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七、实验项目明细
注:1)实验类型是指:演示、验证、综合、设计
2)实验要求是指:必修、选修
执笔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审定时间:2016年9月30日
03402027课程名称:网络编程技术
英文名称:Network Programm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3402027
一、实验(上机)学时/课程总学时: 10 /46
二、先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Ⅱ)、操作系统、算法和数据结构
三、本实验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
“网络编程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网络编程技术”实验课是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
学生通过实验,实际的动手操作,可以达到以下的目的:
1.掌握实际的网络编程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具备进行网络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
四、本实验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钻研教材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所学的内容掌握网络编程的主要思想。
学生应通过上机实践,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基于TCP、UDP网络通信编程实现,常见网络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套用,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
上机实验的具体要求: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中的内容,设计好实验操作的步骤。
2.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积极思考,认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3.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题目、操作步骤、操作结果及及对操作中遇到情况的分析和上机体会。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期末课程成绩的 30%
六、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教师自编实验指导书
七、实验项目明细
注:1)实验类型是指:演示、验证、综合、设计2)实验要求是指:必修、选修
执笔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审定时间:2016年9月30日
03402509课程名称:算法与数据结构
英文名称:Algorithms & Data Structures
课程编号:03402509
一、实验(上机)学时/课程总学时:10/64 学分:0.5
二、先修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三、本实验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
《算法与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
它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的基础,而且也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和大型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
随着计算机在非数值计算领域的应用的不断壮大,数据结构的研究与实际应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数据结构中有大量的复杂算法,因此数据结构实验课在数据结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巩固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四、本实验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1)要求对线性表、栈与队列、串、二叉树和图建立抽象数据类型及相应的算法;
(2)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正确进行算法设计和分析,并逐步予以实现,从而形成根据问题正确选择数据结构、设计算法、正确分析和实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1)课内实验上机时演示实验运行结果,下机后交纳程序与实验报告电子版;
(2)实验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平时成绩,或计入期末总成绩;
(3)实验缺席3次,没有实验成绩。
六、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七、实验项目明细
注:1)实验类型是指:演示、验证、综合、设计
2)实验要求是指:必修、选修
执笔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审定时间:2016年9月 30 日
03402512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Ⅱ)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s(II)
课程编号:03402512
一、实验(上机)学时/课程总学时: 8学时/54学时
二、先修课程: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算法与数据结构
三、本实验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
《计算机网络(II)》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计算机网络已进入社会的每一个领域,而且推动着社会的信息化步伐。
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正在大力实施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改革,他们迫切需要大量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为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特配合《计算机网络(II)》课程开设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
四、本实验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技能得到提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从硬件、软件和通信几个方面来讲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们需要综合各科课程的知识和实验技能,结合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才能做好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实验,从而获得系统级的分析、设计、管理、应用的能力。
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1.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能力;
(2)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
(3)网络设备配置与使用能力;
(4)分析和解决网络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结合实验纪律、出勤情况、实验操作、综合实验报告,分五级给出成绩,计入《计算机网络(II)》的平时成绩。
实验总结应以实验报告的形式给出。
通过对实验记录的整理,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应按每个实验的具体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六、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实验教材:
1.中软吉大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系统实验教程;
2.自编实验指导书。
七、实验项目明细
注:1)实验类型是指:演示、验证、综合、设计2)实验要求是指:必修、选修
执笔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审定时间:2016年9月30日
03402517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for Fundamentals of Programming 课程编号:03402517
1.实验(上机)学时/课程总学时:16/46学时学分:
2.5
2.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
3.本实验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配套开设,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阅读C语言编写的简单应用程序、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其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为进一步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等专业课程提供良好的支撑。
4.本实验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课程的总体目的是通过大量的编程实践任务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为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算法的设计、程序编码实现和程序运行调试等能力,在大量编程练习基础上,做到“熟能生巧”。
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尽可能将教材中所有习题编出程序、上机调试和运行成功,熟悉程序设计开发环境与工具,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与规范,在提高学生程序设计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编程思想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也为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做好一定的准备。
5.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1)上机实验出勤率和实验报告考核作为平时成绩15%的主要依据。
(2)上机考试作为期末成绩85%的主要考核依据。
6.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C++程序设计教程学习指导》(第2版),罗建军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指导》,自编讲义。
7.实验项目明细
说明:实验学时=课内实验16+课外实验学时20
执笔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审定时间:2016 年9月30日
03402521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s
课程编号:03402521
一、实验(上机)学时/课程总学时: 10/54
二、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三、本实验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
本实验课程配合操作系统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模拟实现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的资源管理功能,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功能,具有初步分析实际操作系统的能力。
四、本实验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1)配合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模拟实现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
2)加深对作业概念的理解。
深入了解批处理系统如何组织作业、管理作业和调度作业。
3)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深入了解系统如何组织进程,创建进程,进一步认识如何实现处理机调度。
4)深入了解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回收的实现,深入了解页式存储管理如何实现地址转换,进一步认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如何处理缺页中断。
6)深入了解磁盘文件系统的实现。
7)加深对设备管理的理解。
深入了解如何分配和回收独占设备。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上机实验出勤率和实验报告考核作为平时成绩15%的主要依据。
六、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中国民航大学自编讲义。
七、实验项目明细
注:1)实验类型是指:演示、验证、综合、设计
2)实验要求是指:必修、选修
执笔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审定时间:2016年9月 30日
03404001课程名称:微机操作实习
英文名称:Microcomputer Operating Practice
课程编号:03404001
一、实验(上机)学时/课程总学时: 20/20
二、先修课程:无
三、本实验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
微机操作实习作为新生第一门计算机实习课程,应该使学生清楚作为一名从事计算机专业所应掌握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力求使学生树立专业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实验内容从学习者和使用者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设计。
学习者角度的实验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而使用者角度的实验内容是让学生根据掌握的基本操作,独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检验和促进基本知识的掌握。
四、本实验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1.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能够独立拆装计算机;能够安装操作系统和相关
软件,能够安装调试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并处理一些故障。
2.通过上机训练,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且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
件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文档排版、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的制作与放映。
3.学生在课程的上机安排中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在上机前应认真做好准备。
对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前应写出实验分析报告。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其中主要从出勤(10%)、综合实验大作业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的认识(占总成绩10%),论文排版(占总成绩10%)。
上机考试占总成绩70%,考试主要有选择题、录入题、Windows基本操作题、Word操作题、Excel操作题、PowerPoint操作题、因特网操作题等7个模块,考试时间60分钟。
六、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还没有时间去选教材
七、实验项目明细
注:1)实验类型是指:演示、验证、综合、设计2)实验要求是指:必修、选修
执笔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审定时间:2016年9月30日
03404010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实践
英文名称:The Practice of Programming
课程编号:03404010
4.实验(上机)学时/课程总学时:40/40学时学分:2.0
5.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离散数
学
6.本实验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集中实践环节。
本大纲在前序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编程实践对高级程序设计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等有关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验证、巩固和补充,并对Visual C++ 6.0环境下的可视化编程及简单的Windows程序设计有所了解和掌握,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编程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7.本实验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设置目的在于将学生的程序设计技术(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和已学计算机理论知识(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结合应用于实际问题,是对学生所掌握计算机知识、技术的一次实践检验。
要求学生加深、巩固已学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程序设计技术,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应用型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突出“工程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
基本要求包括:(1) 通过编程训练,指导学生熟练运用指针、链表等数据结构进行编程; (2) 通过编程训练,指导学生深入理解OOP的有关概念和语法规范,较熟练地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程序设计中;(3) 通过编程训练,指导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基于Visual C++的Windows编程方法,能较熟练地运用Visual C++的可视化开发环境进行简单的Windows程序设计;(4) 通过编程训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使具备较强的程序设计、分析与编写、调试能力;(5) 每次实验结束后,按照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实验报告。
8.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1) 到课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占总成绩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