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问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活的灵魂?(P9-13)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的理论
(7)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
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P19-2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还包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等。
4、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27)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核心、实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6)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6、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0)(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性原则
第三章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P56-57)
(1)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过渡性特征是存在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和与之相联系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三种基本阶级力量。
(2)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P58-59)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简述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62)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4、简述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63-66)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P66-67)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6、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P71-72)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第四章
1、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思想观点。(P78)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2、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P79)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就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第二,阐明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
第三,提出了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基本办法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
针。
第四,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有何意义和经验教训?(P85-87)
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教训:(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1、为什么我国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00)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1)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
2、新世纪以来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有哪些?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协调发展——成绩显著,但农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正处在培育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
人民生活——总体小康,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但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3、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104)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