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及个人防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消毒范围的确定应以传染病排出病原
体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
❖ 3.消毒持续时间应以传染病流行情况 和病原体监测结果为依据。
❖ 4.消毒方法的选择应以消毒因子的性能、 消毒对象、病原体种类为依据。尽量避 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 的污染。

5.对疑似传染病疫源地可按疑似的
该类传染病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

疫源地消毒

随时消毒

终末消毒

1、预防性消毒

没有发现明显的传染源,对可能受
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所施行的消毒。

根据社会上健康人群中有传染源存
在的可能性,虽未发现明显的传染源,而
对可能受病源体污染的场所、环境和物品
及早消毒称为预防性消毒。例如:日常生
活中的消毒,医院非传染病区的消毒,医
疗用品、器械、办公用品、公共场所、交
血及其制品而感染的疾病,

消毒灭菌的对象有手术器械、血
液及其制品以及输血、输液、注射的器
具、用品等。
❖ ⑹经动物传播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


消毒对象:发热病人的血、尿;宿
主动物的血、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等。
❖ 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顺序(由弱到强)
❖ 亲脂病毒(有脂质包膜的病毒): 例如乙型 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6.对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疫源地,应根 据流行病学指征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 采取最严格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 疫点的随时消毒 ❖ 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

“三分开”是指:

①分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帘隔
开,至少要分床);

②分饮食;

③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
具、便盆、痰罐等)。
❖ “六消毒”是指:
法。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结
核杆菌等,对细菌芽胞可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能达到此水平的消毒方法有 :

热力、电离辐射、微波、紫外线、臭氧,
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含溴消毒剂。
❖ 中水平消毒

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致
病性微生物的消毒。

能达到此水平的消毒方法有超声波、碘

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
的氯量 (而不是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
量用mg/L或 % 浓度表示。(有效碘及有
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

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
的标志, 是表示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大小
的一个参数,即100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
能力相当于多少克氯元素的氧化能力。
消毒目的
❖ 1、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消毒是针对病因因 素中的生物性致病因子而言。目的是清除或 杀灭外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
❖ ①消毒分泌或排泄物(如呼吸道传染病主 要为口鼻分泌物,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粪便, 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为脓液、疱疹浆液、痂 皮);
❖ 2、从传染病角度——消毒是针对传播途径 而言的,目的是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 微生物。
消毒靶目标
❖ 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确定消毒靶目标

❖ ⑴经消化道(粪—口)传播的疾病:消 毒对象为患者的排泻物、分泌物、以及受 其污染的水源、食物、用具、物表等。
❖ ⑵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消毒对象为空 气(飞沫、痰核、尘核)。
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氯己定碘等)、醇类、
酚类、复配双链季铵盐等消毒剂等。
❖ 低水平消毒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和部分真菌的处理。能达到此水平的消 毒方法有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 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啶、中草药消 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及 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等。
❖ 有效氯
❖ 细菌繁殖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 真菌 酵母菌、霉菌 ❖ 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
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 分枝杆菌(结核杆菌、龟分枝杆菌等) 细菌芽胞:例如碳疽杆菌芽胞、枯草杆菌芽胞等 朊毒(感染性蛋白质):疯牛病病毒等
消毒的种类

预防性消毒


可分为:

灭菌水平

高水平消毒

中水平消毒

低水平消毒
❖ 灭菌

可以杀灭一切致病性微生物达到灭菌水平
❖ 的方法。能达到此水平的方法有:

物理法:热力、电离辐射、微波、等离子体等。

化学法: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二氧化
氯、过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氢、过氧乙酸等。
❖ 高水平消毒

可以杀灭一切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
❖ 杀灭率(KR)——是表示消毒效果的指标, 用消毒过程中杀灭微生物的百分比表示。
❖ 灭菌(或消毒)指数(KI):灭菌或消毒后微 生物减少的程度。
❖ ST值(存活时间)——受试验的生物指 示物中微生物的存活时间。
❖ KT值(灭活时间)——受试验的生物指 示物中微生物全部灭活的时间。
❖ 消毒作用水平——杀灭微生物作用的大小。
通工具、饮水、餐具等进行的消毒。

2、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疫源地内
污染物的消毒。

疫源地——指传染源排出病原微生物
所能波及的范围。
❖ 随时消毒:
❖ 指疫源地或传染病院、病房、病家 在有传染源存在时,随时对传染源所排 出带有病原体的排泄物、分泌物或其它 污染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一.消毒常用术语

消毒:是指利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
灭或消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切断传播途径,
预防和扑灭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外环境”最初指无生命的物体表面,目前
包括有生命的体表和表浅体腔。

“病原微生物”指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致
病微生物,如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立克次体、
衣原体等。
❖ 灭菌——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 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性 微生物和非致病性微生物,也包括细菌 芽胞和真菌孢子。

⑶经接触传播的疾病:直接和间
接的接触了感染的人、畜或污染物品而
引起的疾病,如性传播疾病、沙眼、破
伤风、钩体病、气性坏疽等。

消毒对象
❖ 为各种物表、土壤、皮肤粘膜、器具 等。
❖ ⑷经吸血昆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乙 脑、登革热、黄热病等,应以控制和杀灭媒 介昆虫为主。

⑸经使用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输

终末消毒:
❖ 当传染源离开原来疫源地后,如住
院、转移、治愈、出院、死亡后,对疫
源地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疫源地消毒原则

1.为减少传播机会,接到甲类传染病,
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
告后,城市应在6h内,农村应在12h内落实消
毒措施,其他传染病按病种不同应在24h至48h
内落实消毒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