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儿童文学的特征: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

(1)韵文性。

对象的年龄越小,作品的韵文性特征也就越明显。

(2)直观性。

儿童文学的直观性特征也和阅读对象的年龄成反比。

(3)幻想性。

在儿童文学中,幻想性往往是创作思维的基本形式,构建情节的主要方式,形成童趣的重要途径。

(4)叙事性。

几乎可以说是儿童文学艺术样式的总体特征。

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

其中,韵文性明显地体现在婴幼儿文学中,直观性是婴幼儿文学与童年期文学的一大特色,幻想性在童话和科幻小说中最为突出,叙事性则在所有年龄阶段的各种儿童文学样式中普遍存在。

2、儿童文学的题材:
(1)爱的母题。

(2)顽童的母题。

(3)自然的母题。

3、儿童年龄的特点:
儿童年龄的特点,就是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化程度的综合表现。

(1)生理因素。

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因素,他为人的活动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包括遗传、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人体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生殖器等。

(2)心理因素。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活动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与客观世界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

(3)社会化程度。

社会化是一个人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以取得社会适应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而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最核心的是人际交往。

4、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前期(11、12——14、15岁)
少年后期(14、15——18岁)
5、简述处于少年前期阶段的少年的“成人感”心理特征。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

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人”的样式。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

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端,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

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

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人”的样式。

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

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
小孩子气、幼稚性。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

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施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记”里。

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

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

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是一个自然过程。

父母要注意尊重与信任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感情,了解他的心理,协助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且有意义。

而且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性这个“区”的内容。

6、简述少年后期少年的社会化程度。

少年社会化程度最显著的标志是“成人感”。

7、儿歌的特征:
儿歌是一种专为较小年龄的儿童所创造的,符合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具有韵脚、无音乐相伴的口头短诗歌样式。

(1)主体单一。

一首儿歌都集中说明一个意思、讲一个道理、有一个目的,而不能要求过多过杂。

(2)内容浅显。

(3)结构简单。

首先是外部结构,篇幅短小。

其次是内部结构,包括线索、层次等方面的简明、紧凑、连贯和完整。

(4)语言通俗。

儿歌要努力避免使用书面语和各种术语,语言通俗化的要求上与上述内容浅显化的要求是一致的。

(5)音乐性强。

因为儿歌的读者对象是幼小儿童,正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他们的美感、愉悦感,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

(6)节奏感强。

这一是因为儿歌在本质上是与吟诵相联系的,所以他就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二是由于儿歌只有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才便于孩子记忆和背诵,才能使孩子更早的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8、儿歌的类型:
(1)摇篮曲。

是成人唱给婴幼儿听的,内容单纯,词句简短,极富音乐性。

韵律要求舒缓、节奏不能过快,要有利于造成宁静安定的气氛,促使幼儿情绪稳定的进入睡眠状态。

(2)数数歌。

通过数数的方式来唱,帮助幼儿确立数字概念,进而进行简单的运算。

(3)问答歌。

大量运用排比、重叠、反复、对偶等修辞手段,语言口语化而且富有节
奏感。

通过解答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4)连锁调。

运用修辞中的顶针手法,将诗句组接起来,成环环相扣、句句相连的结构形式。

(5)绕口令。

在一首歌中组合起若干双声、叠韵的词语,达到矫正幼儿发音部位、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6)游戏歌。

配合游戏动作的儿歌,歌词动作性强,节奏欢快鲜明,可以增强儿童游戏的兴趣和欢快情绪。

(7)谜语歌。

有利于启迪幼儿的智力,引发他们联想,锻炼他们思辨能力,同时又满足好奇心和好胜心。

(8)颠倒歌。

通过大胆的夸张,有意错倒的描绘某种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事物,达到以反衬正的目的。

9、儿童故事的分类:
(1)以表现形式分:文字故事和图画故事。

前者以书面形式将内容诉诸小读者的视觉,后者是与美术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文艺样式,主要以婴幼儿时期儿童为阅读对象。

(2)以内容划分:有人物故事、动物故事、历史故事、生活故事、神话故事、科幻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

(3)以作者分:民间故事和作家创作的故事。

前者是从民间搜集整理而成的,后者是作者自行创作而成的。

10、童话的特征:
(1)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

童话是以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节间接的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儿童情趣的一种文学样式。

在童话作品中,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也是离奇的,,童话中的一切都是幻想的产物。

(2)童话通过幻想折射式的反映现实。

幻想与现实和谐的统一起来,如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揭露了人吃人的本质。

童话和现实的不和谐的、非凡的结合。

11、童话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要求:
(1)夸张。

童话的夸张是极度的夸张、全面的夸张,甚至可以夸张到变形的程度。

他还是全方位的,不仅是人物、清节的夸张,还可以做环境的夸张。

但童话的夸张无论怎样极度,甚至变形还是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要合乎事理的逻辑,这就是童话的合理性,或者称为逻辑性。

(2)拟人。

童话作家在运用拟人手法时,一定要注意拟人的条件,这就是所提到的被拟物的物性,因为只有遵循物性,才是遵守了童话的逻辑性,符合童话拟人、借替的艺术规律。

(3)假定。

假定也要有一定的条件,这就是必须以生活为基础,虽然假定的人、物、事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都是作者虚构的,但都必须得合情合理,假中见真,因为假定在本质上是折射式的反映真实。

(4)其他手法。

对比法,反复法,惩罚法,巧合法,误会法。

(5)应注意的问题:应展开孩子似的想象,进行自由奇特的幻想。

要构思新奇有趣的情节和奇特的人物,调动多种艺术手段。

12、寓言的特征:
寓言是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

(1)鲜明的教谕性和强烈的讽刺性。

在寓言中,直接、正面歌颂真善美的作品是极少的,寓言常常从反面对糊涂、愚笨的好人予以教谕、帮助和善意的讽刺,对于阴险毒辣的歹徒则给以强烈的嘲讽,不留情面的揭露、挖苦和批判。

(2)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3)语言简练、明快、犀利、幽默。

寓言常常是从反面来嘲讽生活中某些落后、愚蠢和恶劣的现象,因此出语幽默,入木三分,一语中的,语言不能对故事的发展、人物的言行作过于细致的描绘,叙述应直截了当,描写须简约鲜明,语言以干净利落见长。

(4)篇幅短小,结构紧凑,主题集中。

13、寓言的表现手法:
(1)比喻。

每则寓言内所包含的故事都是一个喻体,而内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在寓言中从头到尾贯穿在整体中,寓言里的比喻比较含蓄,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

(2)拟人。

寓言里的拟人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训诫之意就可以了,因此只需对所拟对象作大致的描写。

(3)夸张。

寓言中的夸张目的是为了把哲理、教训、讽刺放大起来,以便给读者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因此它的夸张有时可以达到惊人的程度,但寓言的夸张又和童话的不同,它往往是着一点,不及其余的。

14、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具体范畴。

儿童文学的划分标准,是以读者对象来区分的,即划分为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

‘儿童’性与文学性的结合,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的文体特征和文学品质。

”首先,儿童文学是文学。

其次,它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儿童,它是为儿童创作、编写,为儿童服务的。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阅读,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审美要求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文学。

其中包括部分有益于儿童成长、受儿童喜爱并富有童趣的成人文学作品。

”再明确一点说,儿童文学是用儿童视角,选用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题材,采用适合儿童欣赏趣味和接受心理的文学表现手法而创作的作品。

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

儿童文学常常是从儿童的视角和心理去观察和体验现实世界的,它往往采用形象的、直觉的艺术手法,尤其是孩子十分喜欢的拟人、比喻、首尾完整的故事情节等。

作品主人公常常是儿童,题材则是儿童们十分熟悉的生活内容。

其母题经常是歌颂正义、勇敢、友爱、无私等。

而成人文学则是从成人视角去观察社会生活,题材更加广泛,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作品主人公则是成人,作品主题不仅歌颂光明,而且还揭露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有的作品还显示出浓厚的悲剧色彩。

15、举实例说明儿童文学鉴赏的意义:
(1)有利于作家创作自觉性的增强和创作水品的提高。

安徒生就常根据孩子们的反映对作品进行修改,我国的许多作家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时,也很注意读者的反映,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从事着教师职业,每尝试写出新的作品,就会交给孩子们鉴赏评议,从而不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2)有利于小读者发展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鉴赏水平。

许多文学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还能一一道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印象最深的儿童故事、寓言、童话,鲁迅先生对幼时长妈妈讲的故事念念不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水晶洞》、《宝葫芦的秘密》等,至今还为不少中年人津津乐道。

(3)儿童文学鉴赏是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的有力保证。

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讲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尼尔斯,因为捉弄小妖精而被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他骑在大白鹅身上作长途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他增长了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在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回到家中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这样的作品,由于故事的奇趣夸张、想象力的丰富,极易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鉴赏的过程中接受真善美的教育,同时在快乐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4)儿童文学鉴赏是文学鉴赏活动的开端,是促使一些作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最初契机。

儿童文学作家方轶群在童年时便爱听《西游记》《崂山道士》等故事,而后随着年龄增长,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与外国童话,正是阅读培养了他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5)儿童文学鉴赏是开展正常的儿童文学批评的基础。

16、儿童文学批评的标准大致有哪些:
(1)是否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

(2)是否有利于儿童美好道德情操的培养。

(3)是否具有儿童情趣。

(4)艺术形象是否鲜明、生动。

(5)是否具有形式美。

(6)是否与读者的年龄阶段相吻合。

(7)是否有利于少年儿童知识面的拓宽和对少年儿童求知欲的激发。

17、叶圣陶《稻草人》:
(1)主要思想内容:《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由于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高兴。

由于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及很多子而无比惊恐。

又因自己无效的警告而愁闷。

最终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稻叶而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

课文表达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一个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浮于眼前。

(2)艺术手法:拟人,象征。

很明显的是把一件物品当做人来写,所以说用了拟人手法,把稻草人赋予人的情感。

而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一九二三年时,中国社会还是比较黑暗,落后,而稻草人象征了那些善良有良知的人,他们对象老妇人一样的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虽十分同情,却无力改变这个社会现状,没有办法帮助那些不幸的人,改变他们的命运。

(3)对儿童文学创作的意义:深刻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直面人生,把现实生活引入童话。

想象丰富奇特,却又符合童话的事理逻辑。

作品语言质朴凝重,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具有明显的儿童化和民族特点。

为中国现代童话创作了基础,开辟了现实主义道路。

18、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1)把幻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亦即将现实生活引入童话创作。

对于现实生活中种种黑暗势力的暴露,安徒生又大多采用挪揄、嘲笑的态度,以讽刺手法将其愚蠢可笑、不合情理的实质显示出来给大家看,使读者在忍俊不禁之中认识黑暗、鄙视黑暗并进而反对黑暗。

(2)浓郁的抒情色彩与深邃的哲理思考的融合统一。

(3)高尚严肃的道德题旨与宽柔含蓄的幽默讽刺和谐统一。

19、格林兄弟风格:
(1)格力童话的主题基本都是善战胜恶、美战胜丑,总体风格是明朗、乐观、扬眉吐
气、欢欣鼓舞的。

格林童话中比比皆是的大团圆式的结局,一方面表现出民间故事所固有的劳动人民对光明未来的向往,以及乐观主义精神抵御现实社会中的痛苦、排遣压抑苦闷情感的倾向,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格林兄弟的强烈爱憎和扶正祛邪的良好愿望。

(2)在格林童话中,代表着正义、真理的一方大多是穷苦的、孤苦无依的、地位低下的仆人、手艺人、普通士兵或善良的小动物,而代表着凶残、卑劣、邪恶的一方,大多是有钱的财主、有权的官员或凶猛的野兽。

这充分表明了格林兄弟在保持民间文学中的精华,特别是保留了其中最富有民主性、人民性部分内容的同时,也以童话的形式显示了自己反对封建专制、藐视权贵、追求自由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

20、张天翼创作特点:
(1)具有丰富想象力,幻想奇特夸张,有很强的象征性。

(2)语言别具一格,生动活泼,幽默感强,常使读者忍俊不禁。

(3)情节紧凑曲折,在动态中塑造形象,其作品有热闹、动态的美感。

(4)运用夸张、讽刺手法形成独特风格,将我国童话创作推到高峰,,标志我国创作童话的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