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手段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手段概述
国际收支运动规律表明,国际收支均衡是暂时的,而失衡是常态。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加之市场本身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政府有必要采取政策措施加以调节,使之恢复均衡。
要正确调节国际收支,必须首先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政策对症下药。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临时性因素、收入性因素、货币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
这里只介绍主要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作用机理。
1.外汇缓冲政策
外汇缓冲政策是指通过外汇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借款抵消超额外汇供求以调节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货币当局减少外汇储备或临时向外借款,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弥补外汇供给缺口;出现顺差时,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购进外汇,增加外汇储备,消除超额外汇供给。
外汇缓冲政策不仅可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而且还可以稳定汇率,但是外汇储备和举债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这种调节政策只适用于:
(1)调节临时性失衡,避免本币汇率因临时性失衡而遭受无谓的波动。
(2)调节长期性失衡时作为其他政策的辅助措施,避免过猛的调整对国内经济造成难以承受的冲击。
2.财政、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和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税收和政府支出来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在于调节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采取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包括增税和减少政府支出。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出现顺差时,宜采取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三个渠道来影响国际收支,以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调节国际收支逆差为例:
(1)收入效应,即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倍数减少,造成国内需求和支出下降,其
中包括对进口品的需求和支出,从而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2)价格效应,即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的价格,提高本国商品竞争力,使国外居民增加对其出口品的需求,同时使国内居民需求从进口品转向本国生产的进口替代品,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3)利率效应,即紧缩的货币政策造成本国利率上升,增加资本流入,减少资本流出,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的资本账户收支。
3.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指政府运用汇率的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汇率政策的形式有所不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政策表现为对本国货币实行法定升值或法定贬值;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或明或暗地干预外汇市场,使本国货币升值或贬值。
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采取本币贬值的措施。本币贬值,一方面使本国出口品的外币价格下降,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刺激出口,增加国际收入;另一方面使进口品的本币价格上升,削弱其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抑制进口,减少国际支出。最终结果是逆差逐步缩小乃至消除。反之,出现顺差时,可以采取本币升值的措施。
4.直接管制措施
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政策时滞较长,难以立竿见影,特别是对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难以收到成效。因此,出现结构性逆差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往往采取直接管制措施。
直接管制措施是指政府直接干预国际经济交易的政策措施,包括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
在上述政策中,财政、货币政策是通过改变总需求水平而发挥作用,被称为支出变更政策;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不改变支出水平,主要通过影响国内外商品相对价格和可得性,从而改变总需求结构而发挥作用,被称为支出转换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