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钛合金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医用钛合金的研究进展
摘要:钛及钛合金由于具有比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弹性模量接近于自然骨、耐蚀性好等特点,在生物医用金属材料领域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及制品的研发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了未来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及制品的发展方向和应用目标。
关键词: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研究目的发展现状研究成果
引言: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是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金属或合金,主要用于骨和牙等硬组织的修复和替换、心血管和软组织修复以及人工器官的制造。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重大突破,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及其制品产业将发展成为本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纯钛及其合金以其与骨相近似的弹性模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在生物环境下优良的抗腐蚀性等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已成为全球外科植入物及矫形器械产品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
一、生物医用钛合金研究的目的意义
金属材料是最早用于临床医学的生物医用材料,目前用于外科植入物和矫形器械的金属材料主要包括不锈钢、钴基合金和钛合金三大系列,它们占整个生物材料产品市场份额的40%左右。其中,钛合金已广泛应用于人体硬组织(包括人体躯干中所有的骨骼和牙齿)的缺损、创伤和疾病等修复、矫形及替代等治疗。20世纪中叶以来,以钛合金为主的医用金属材料开始在人体硬组织的外科植入及人体软
组织(包括心脑血管、外周血管及非血管如肝脏、胆道、尿道等)的介入治疗方面显示出独特而神奇的疗效,而钛合金人工关节、牙种植体、血管内支架和心脏瓣膜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医疗器械产品的问世,对医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革命性贡献,使得临床治疗从初级的简单“修复、矫形”治疗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组织与器官的“替代式”治疗,极大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克服了以往重大疾病只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的不足。[1]
二、国内外生物医用金属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2.1国内生物医用钛合金的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的应用和开发研究起步较
晚,整体水平不高,跟踪研究多,源头创新少,技术含量
高的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和器械产业基
础薄弱,产品技术结构和水平基本上仍处于初级阶段。[2]医用钛合金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近
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蕴藏着巨大的
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而对于企业本身,也要认识到今天
的投入就是未来企业竞争力的培养和保证,加大科技创新
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结合我国国
情和生物材料领域发展趋势,中国生物材料联合会副主席
俞耀庭教授提出,我国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重点研究:一是生物结构和生物功能的设计和构建原理研究,二是表
面/界面过程材料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三是
生物导向性及生物活性物质的控释机理研究,四是生物降解/吸收的调控机制研究,五是材料的制备方法学和质量控制体系研究。这五方面的研究重点同样适用于医用钛合金。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医用钛合金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经过前期对Ti6Al4V、Ti6Al7Nb、Ti5Al2.5Fe医用钛合金的仿制研究,1999年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国内首次研制出第一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近α型新型医用钛
合金TAMZ(Ti2.5Al2.5Mo2.5Zr),综合性能与Ti6Al7Nb 相当。2005年西北有色院又研制出两种新型高强低模量近β型
医用钛合金TiZrMoNb(TLE)和TiZrSnMoNb(TLM)。中科院金属所也开发出新型低模量近β型钛合金
Ti24Nb4Zr7.6Sn(Ti2448)。另外,北京有色院、哈工大、东北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也在开展新型β型钛合金的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
2.2 国外生物医用钛合金的发展现状[3]
初期,具有低模量的口型钛合金的开发主要集中在美国,而近年来日本在此领域的研究也非常活跃。制造生物医用钛合金时应选用无毒性的合金元素,同时还应考虑金属过敏的风险,在牙科医学上,Co、Cr和Ni已被指出与金属过敏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此外,因为Al为生物不友好元素,所以在新合金的开发中尽量不含或只含有极少量。经过大量的实验表明,Nb、Ta、Zr和sn等元素具有较好的
生物相容性、较小的毒性,被认为是安全的生物医用合金元素。目前,国际上研发成功的无毒、无过敏性合金元素的口型钛合金包括:Ti l3Nb l3Zr,Ti l2M06Z,Ti l2M05Zr5Sn,Ti l5Mo,Ti l6Nb l0Nb0.2Si,Ti l5M05Zr3Al,Ti30Ta,
Ti45Ti35Nb7Zr5Ta,Ti29Nb 13Ta4.6Zr(TNTZ),Ti8和TiSFe8Ta4Zr 等,它们主要用于人工髋关节、人工牙齿根、接骨板和螺钉、植入棒(脊柱内固定器械用的主要元件)等生物植入体。这些钛合金均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有利于植入体与骨骼之间的应力缓冲和均匀传递。近5年来,日本将研究重点放在诸如Ti.10Cr.AI、Ti.Mn、Ti.Fe.Nb.Zr、Ti.Sn —Cr、Ti—Cr.Sn生物医用钛合金上,他们还研制了
7Fi.30Zr金,用于可拆卸的植入体。同时,他们还研发了Ti一30Zr.(Cr,Mo)与Ti.12CrE9]合金,这两种合金在骨科手术过程中通过变形诱发相变来阻止回弹并保持低的
弹性模量。俄罗斯研发了一种新的医用钛合金,即Ti51
一Zrl8Nb(at%),它具有低的弹性模量(47 GPa)和高的可逆变形量(2.83%)。这个合金的设计原理在于:当二元Ti.Zr 合金中加入铌时,由于钛与锆的原子半径不同而引起了电子结构的特殊变化,从而形成机械不稳定β相,这种机械不稳定β相能在变形过程中发生α—β相变。美国也开发了多种低模量的β钛合金,其中替代髋关节的较理想的合金为Ti.35Nb.7Zr.5Ta(Ti—Osteum)和T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