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多年海岸线动态变迁特征及演化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海洋地貌学;海岸线;动态演化;RS;黄河三角洲
DOI:10.3969/J.ISSN.20954972.2018.03.004
中图分类号:P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972(2018)03033009
作为最新成陆的黄河三角洲地区,陆海相互作 用强烈,并涉及到入海流路的多次改道,其海岸线的 演变快速而复杂,大量的未利用土地有待开发,研究 该区域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分析其长时间序列的动 态演变规律对于区域海岸带开发利用及空间区划具 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目前,利用 RS遥感技术 开展海岸线的动态监测已经成为遥感应用的一个重 要方 向,具 有 覆 盖 面 广、多 时 相 性 等 特 点[19].近 年 来,一些专家学者及科研单位对黄河三角洲地貌及 海岸历史变迁做过研究,在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演化 趋势方面也开展过大量工作[1,4,1013],取得了不少成 果,但针对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的研究都是在某 些特定时间段及某些专项研究的分支,时间跨度不 够大,研究的细致程度不够.本研究在综合考虑海岸 线在遥感图像中的空间分布和光谱特征的前提下, 选用了 39景 不 同 时 相 卫 星 遥 感 影 像 (MSS、TM、 ETM+等),借助“3S”技术的集成,采用一般高潮线 提取方法对 1976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动态演
3期
用形成的.
王奎峰,等:黄河三角洲多年海岸线动态变迁特征及演化规律
· 331·
图 1 黄河三角洲位置[10] Fig.1 LocationoftheYellowRiverDelta
1.2 研究方法 1.2.1 遥感数据选择 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数据 是开展本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考虑到遥感数据
具有多源性,根据实际应用的要求,我们选用多时相 的 MSS、TM、ETM 数 据 作 为 本 研 究 的 遥 感 影 像 数 据[14](表 1).
第 37卷 第 3期 2018年 8月
应用海洋学学报
JournalofApplied Oceanography
Vol37,No3 Aug,2018
黄河三角洲多年海岸线动态变迁特征及演化规律
王奎峰1,2,李念春3,王 薇1
(1.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 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013;2.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1; 3.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表 1 1976—2014年历年遥感影像数据 Tab.1 Summaryofthesatellitedatafrom1976to2014
成像时间 数据类型 波段数 地面分辨率 /m 序号
成像时间 数据类型 波段数
1976.12.01
摘要:以黄河三角洲 1976—2014年的 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一般高潮线法提取不同
时期的海岸线,结合 RS遥感与 GIS技术,对黄河三角洲的岸线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976年以
来黄河三角洲的岸线形态及长度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北部的刁口河流路区岸线向内陆蚀退明
显,以海洋侵蚀作用为主,属于蚀退型海岸;清水沟流路区的岸线整体向海域推进,海岸处于进淤状
MSS

80
26
2001.08.09 ETM+

1982.02.01
MSS

80
27
2002.09.29 ETM+

1983.07.07
MSS

80
28
2003.05.27 ETM+

1984.10.05
TM

30
29
2004.09.10
TM

1985.03.04
MSS

80
21
1996.05.31
TM

1977.05.10
MSS

80
22
1997.10.09
TM

1978.05.14
MSS

80
23
1998.05.05
TM

1979.05.27
MSS

80
24
1999.06.25
TM

1980.07.14
MSS
4ຫໍສະໝຸດ Baidu
80
25
2000.09.15
TM

1981.11.21
收稿日期:20170915 基金项目: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41602356);中 国 博 士 后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2017M622240);山 东 省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GG201712050002);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2018CXGC0307);山东省地勘基金资助项目[鲁勘字 2013(55)号、鲁勘 字 2016(7)号] 作者简介:王奎峰(1981—),男,博士,高级工程师;Email:maplewkf@126.com
化特征开展遥感监测对比分析[14],结合黄河三角洲 地区的地质环境及水文资料分析黄河三角洲海岸带 侵蚀淤积变化,可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及更好地 开发利用三角洲资源和进行海岸治理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及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黄河三角洲是一典型扇形三角洲,由黄河填海
造陆而形成,属河流冲积物覆盖海相层的二元相结 构,为世界上 最 年 轻 的 陆 地 之 一 [15].研 究 区 位 于 山 东省东营市东北部的现代黄河入海口,在山东省北 部渤海湾和莱州湾之间(37°05′~38°20′N,118°30′ ~119°30′E,图 1).行政区划划分为东营、河口两区 和广饶、利津、垦利 3县,大致为现代黄河三角洲的 范围,以渔洼为顶点的扇面,西起黄河三角洲北部河 口区下辖挑河,南到垦利县宋春荣沟,陆上面积约为 2500km2,建国后由于经济建设等原因人工改道控 制因素较多,海岸主要为淤泥质海岸,是海河相互作
态,属于强淤进型海岸.黄河三角洲岸线变化频繁而快速,黄河的入海流路、水沙量、降水量等是影
响黄河三角洲岸线变化的重要因素;行水期黄河三角洲岸线一般以淤进造陆为主,停止行河岸段,
海岸侵蚀后退速率趋于缓慢,逐渐地变得相对稳定,在长时间不行水的海岸段,岸线基本保持稳定,
随着黄河三角洲海岸带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该区域的海岸线演变受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