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病变的MR诊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见于20-50岁女性。
MRI
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 信号 中央疤痕T2WI呈高信号 动态增强显示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 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略高信号或等低信 号;中心疤痕延迟强化
FNH
肝腺瘤
少见,多见于15-45岁妇女。 与口服避孕药、糖原累积症有关。 常无症状,多偶然发现,少数有肿块
分类:小节结型(<1cm)、大结节型 (1-3cm)和混合型
肝硬化
早期多无症状 腹胀、腹痛和消化不良 消瘦、乏力、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和腹水等 转氨酶升高,白/球蛋白倒置
肝硬化
肝外形改变,边缘呈波浪状 肝脏各叶间比例失调、肝裂增宽 肝脂肪变性 再生结节T1WI呈等信号,发育不良性结节 T1WI高信号;T2WI均为低信号 肝门增宽,胆囊移位 脾脏增大,腹水 门静脉曲张,MRA可显示侧枝循环情况
再生结节
发育不良性结节
肝硬化
侧枝血管
肝细胞性肝癌
常见,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危险因素:慢性活动性肝炎、酒精性
肝硬化、长期摄入黄曲霉素、Wilson 病等。 病理上可分为三型:巨块型:≥5cm; 结节型:<5cm;弥漫型:弥漫小结 节 小肝癌:小于3cm的单发结节,2个结 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
食管癌转移瘤
乳癌肝转移
细菌性肝脓肿
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
临床多表现为肝大、肝区疼痛、发热、 白细胞升高等,亦可无典型表现
多发生于胃肠道感染、腹部手术、化 脓性胆系病变、脓毒血症者。
细菌性肝脓肿
感染途径:邻近器官化脓感染的直 接侵犯,门静脉途径,肝动脉途径, 胆道途径。
脂肪肝
反相位图像上肝脏信号减低 无占位效应,肝内血管走行自然 增强后与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肝组织 水脂分离技术可对脂肪含量进行量化
同相位
反相位
肝硬化
肝炎或酗酒 — 肝弥漫性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血液 循环途径被改建— 肝变形、变硬— 肝 叶萎缩或增大 — 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 损害
瘤灶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其纤维间 隔形成海绵状结构。充满新鲜血液,偶 有血栓。
多无任何症状,为偶然发现;巨大瘤灶 者上腹部胀痛不适。
MRI
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 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回
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呈“灯泡征” 动态增强扫描肿瘤从边缘强化,逐渐向
常见的原发灶为结肠、胃、胰腺、乳 腺和肺癌。
转移至肝的途径:直接侵犯;经淋巴 道转移;经门静脉系统转移;经肝动 脉转移
临床主要表现为原发肿瘤症状和肝脏 恶性肿瘤症状
MRI
多发或单发,多为圆形或类圆形。 T1WI常呈稍低信号,T2WI则呈稍高信号; 可有出血 可见环靶征(中央T1WI低信号、T2WI高 信号)或晕征(T2WI周围高信号环) 富血供者,动脉期明显强化;乏血供者呈 延迟强化。 均匀性或环形强化。
中央扩展,最后充盈整个肿瘤
MRI
病灶小者动脉期即可均匀性强化 病灶中心纤维化或血栓形成时延迟期
呈低信号 少数病灶动脉期可无明显强化,门静
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 亦可为中心强化,逐渐向周边扩展
T1WI
灯泡征
PdWI
T2WI
女,45岁
肝转移瘤
肝脏是转移瘤的常见部位之一。
肝细胞性肝癌
肿块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信号可 不均匀,增强后呈“快进快出”
少数乏血供者呈延迟强化 假包膜呈低信号,延迟强化 在发育不良性结节基础上的早期癌变,呈
“结中结”表现 可见血管内癌栓、动静脉瘘 肝硬化
来自百度文库中节
肝癌脂肪变性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
和轻微痛,肿瘤巨大可破裂出血。 多单发,少数多发为肝腺瘤病
MRI
肿瘤边界清楚,大者有包膜呈低信号 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
肿瘤内可见出血 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呈等信
号,包膜延迟强化。
海绵状血管瘤
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 0.4%~7.3%
大多数单发,少数为多发;
肝内部分血管T2WI亦呈高信号。 胆汁信号取决于其浓度。 胰腺信号与肝脏相似,在抑脂T1WI上
显示清楚。 动态增强表现与CT一致。
脂肪肝
肝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 5%~10%为轻度,10%~25%为中度, >25%为重度。
病因:酗酒、肥胖、糖尿病、肝硬化、 妊娠
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在体内聚积、浸润, 依程度、范围不同分为弥漫性和局灶 性
早期肝脏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 白细胞崩解,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脓 腔,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脓肿壁
MRI
脓腔T1WI低、T2WI高信号,DWI高信 号
脓肿壁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 号
对比增强脓肿壁呈环形增强,壁厚薄 均匀、光整
脓腔内偶见气体影
男,64岁
抗感染治疗一周后
肝脏病变的MR诊断
上腹部成像技术
T1WI(同、反相位,脂肪抑制) T2WI(脂肪抑制) MRCP(2D,3D) DWI 动态增强 MRA
正常表现
T1WI上肝脏信号高于脾脏,T2WI上 则相反。
门静脉等大血管一般无信号。 胆管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肝癌伴门静脉、 下腔静脉癌栓
乏血供
T
A
C
E 术 后 凝 固 性 坏 死
TACE术后残留
局灶性结节增生
少见,仅次于血管瘤的第二位肝脏良 性肿瘤。
病因不明,可能为血管畸形导致的肝 细胞结节增生。
由肝细胞、血管、胆管和Kupffer细胞 组成,无肝小叶结构;
中央为星状纤维瘢痕,向周围放射状 分隔,肿块无包膜。
MRI
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 信号 中央疤痕T2WI呈高信号 动态增强显示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 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略高信号或等低信 号;中心疤痕延迟强化
FNH
肝腺瘤
少见,多见于15-45岁妇女。 与口服避孕药、糖原累积症有关。 常无症状,多偶然发现,少数有肿块
分类:小节结型(<1cm)、大结节型 (1-3cm)和混合型
肝硬化
早期多无症状 腹胀、腹痛和消化不良 消瘦、乏力、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和腹水等 转氨酶升高,白/球蛋白倒置
肝硬化
肝外形改变,边缘呈波浪状 肝脏各叶间比例失调、肝裂增宽 肝脂肪变性 再生结节T1WI呈等信号,发育不良性结节 T1WI高信号;T2WI均为低信号 肝门增宽,胆囊移位 脾脏增大,腹水 门静脉曲张,MRA可显示侧枝循环情况
再生结节
发育不良性结节
肝硬化
侧枝血管
肝细胞性肝癌
常见,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危险因素:慢性活动性肝炎、酒精性
肝硬化、长期摄入黄曲霉素、Wilson 病等。 病理上可分为三型:巨块型:≥5cm; 结节型:<5cm;弥漫型:弥漫小结 节 小肝癌:小于3cm的单发结节,2个结 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
食管癌转移瘤
乳癌肝转移
细菌性肝脓肿
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
临床多表现为肝大、肝区疼痛、发热、 白细胞升高等,亦可无典型表现
多发生于胃肠道感染、腹部手术、化 脓性胆系病变、脓毒血症者。
细菌性肝脓肿
感染途径:邻近器官化脓感染的直 接侵犯,门静脉途径,肝动脉途径, 胆道途径。
脂肪肝
反相位图像上肝脏信号减低 无占位效应,肝内血管走行自然 增强后与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肝组织 水脂分离技术可对脂肪含量进行量化
同相位
反相位
肝硬化
肝炎或酗酒 — 肝弥漫性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血液 循环途径被改建— 肝变形、变硬— 肝 叶萎缩或增大 — 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 损害
瘤灶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其纤维间 隔形成海绵状结构。充满新鲜血液,偶 有血栓。
多无任何症状,为偶然发现;巨大瘤灶 者上腹部胀痛不适。
MRI
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 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回
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呈“灯泡征” 动态增强扫描肿瘤从边缘强化,逐渐向
常见的原发灶为结肠、胃、胰腺、乳 腺和肺癌。
转移至肝的途径:直接侵犯;经淋巴 道转移;经门静脉系统转移;经肝动 脉转移
临床主要表现为原发肿瘤症状和肝脏 恶性肿瘤症状
MRI
多发或单发,多为圆形或类圆形。 T1WI常呈稍低信号,T2WI则呈稍高信号; 可有出血 可见环靶征(中央T1WI低信号、T2WI高 信号)或晕征(T2WI周围高信号环) 富血供者,动脉期明显强化;乏血供者呈 延迟强化。 均匀性或环形强化。
中央扩展,最后充盈整个肿瘤
MRI
病灶小者动脉期即可均匀性强化 病灶中心纤维化或血栓形成时延迟期
呈低信号 少数病灶动脉期可无明显强化,门静
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 亦可为中心强化,逐渐向周边扩展
T1WI
灯泡征
PdWI
T2WI
女,45岁
肝转移瘤
肝脏是转移瘤的常见部位之一。
肝细胞性肝癌
肿块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信号可 不均匀,增强后呈“快进快出”
少数乏血供者呈延迟强化 假包膜呈低信号,延迟强化 在发育不良性结节基础上的早期癌变,呈
“结中结”表现 可见血管内癌栓、动静脉瘘 肝硬化
来自百度文库中节
肝癌脂肪变性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
和轻微痛,肿瘤巨大可破裂出血。 多单发,少数多发为肝腺瘤病
MRI
肿瘤边界清楚,大者有包膜呈低信号 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
肿瘤内可见出血 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呈等信
号,包膜延迟强化。
海绵状血管瘤
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 0.4%~7.3%
大多数单发,少数为多发;
肝内部分血管T2WI亦呈高信号。 胆汁信号取决于其浓度。 胰腺信号与肝脏相似,在抑脂T1WI上
显示清楚。 动态增强表现与CT一致。
脂肪肝
肝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 5%~10%为轻度,10%~25%为中度, >25%为重度。
病因:酗酒、肥胖、糖尿病、肝硬化、 妊娠
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在体内聚积、浸润, 依程度、范围不同分为弥漫性和局灶 性
早期肝脏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 白细胞崩解,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脓 腔,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脓肿壁
MRI
脓腔T1WI低、T2WI高信号,DWI高信 号
脓肿壁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 号
对比增强脓肿壁呈环形增强,壁厚薄 均匀、光整
脓腔内偶见气体影
男,64岁
抗感染治疗一周后
肝脏病变的MR诊断
上腹部成像技术
T1WI(同、反相位,脂肪抑制) T2WI(脂肪抑制) MRCP(2D,3D) DWI 动态增强 MRA
正常表现
T1WI上肝脏信号高于脾脏,T2WI上 则相反。
门静脉等大血管一般无信号。 胆管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肝癌伴门静脉、 下腔静脉癌栓
乏血供
T
A
C
E 术 后 凝 固 性 坏 死
TACE术后残留
局灶性结节增生
少见,仅次于血管瘤的第二位肝脏良 性肿瘤。
病因不明,可能为血管畸形导致的肝 细胞结节增生。
由肝细胞、血管、胆管和Kupffer细胞 组成,无肝小叶结构;
中央为星状纤维瘢痕,向周围放射状 分隔,肿块无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