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2021·辽宁沈阳一模)有研究表明:“定居聚落获取食物的开发领地半径约5千米,而采集渔猎

等流动经济型聚落的领地半径则为10千米。”这有利于印证( )

A.采集渔猎是一种先进生产方式

B.农业产生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

C.人类的生产活动范围越来越大

D.交通运输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2.(2021·山东淄博一模)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出现交变现象。行铜贝的楚国在晚期亦铸行布币,行

刀币的齐、燕亦铸行圜钱。这说明战国时期( )

A.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C.区域间商贸联系的加强

D.货币使用状况混乱

3.(2021·山西太原一模)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

管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万钱以上。这反映出汉朝( )

A.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

B.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

C.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

D.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

4.(2021·广东梅州一模)汉朝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了使用士兵、服役农民耕种之外,遇到

灾荒时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耕种并征收一定数量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从东汉永平九年(公元66年)到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政府假民公田近20次。这一措施( )

A.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

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C.打击了地主豪强的势力

D.扩大了自耕农群体

5.(2021·北京西城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在曲折中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促进南方开发的有利因素是( )

A.大部分时期处于分裂状态,社会动荡

B.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

C.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D.汉族与内迁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

6.(2021·山东济宁一模)据《文献通考》载,孝文帝颁行均田令:“令有盈者无受不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是令其从便买卖,以合均给之数,则又非强夺之以为公田,而授无田之人。”这反映出北魏均田制的基本原则是( )

A.禁止民间土地交易

B.保障土地平均分配

C.限制土地兼并行为

D.强化土地国有政策

7.(2021·山东济南二模)《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提道:“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一言论( )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

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C.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

8.(2021·辽宁鞍山一模)北宋规定,无论是典卖还是绝卖,均需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为一式四

份,“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至南宋时改为一式两份,即“在法:典田宅者,皆为合同契,钱、业主各取其一。此天下所通行,常人所共晓”。上述材料说明宋朝( )

A.土地契约制度已比较完善

B.自耕农的数量增多

C.政府对土地控制完全放开

D.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9.(2021·福建福州一模)史书记载,两宋时期,日商曾一次性高价收购10万贯宋钱带回日本;交趾

颁令“小平钱(宋铜钱)许入而不许出”;苏辙记录“(北界)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两宋朝廷亦屡下禁令阻止铜钱外流。这反映了宋朝( )

A.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入超

B.货币呈现出国际化趋势

C.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D.政府经济调控能力弱化

10.(2021·广东梅州一模)元末明初顺德人孙蕡在《广州歌》中写道:“广南富庶天下闻,四时风气长如春……闽姬越女颜如花,蛮歌野曲声咿哑。……贾客千家万家室。春风列屋艳神仙,夜月满江

闻管弦。”《广州歌》主要描绘了元朝广州( )

A.商贾大量云集

B.长途贩运发达

C.城市经济繁荣

D.国际贸易发达

11.(2021·山东菏泽一模)“虑及对外贸易在经济上的必要性,以及谨防这些外国与中国商人,明太祖朱元璋以更严格的海禁来提升国家垄断的朝贡贸易这条通道。”这一做法( )

A.有效地维护了实际的国家利益

B.使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唯一通道

C.成功遏制了海上贸易走私活动

D.体现出传统农业社会对外交往的特征

12.(2021·山东潍坊一模)明中叶以后,江南市镇及其四乡农家因忙于蚕桑丝织业而无暇顾及农田

耕作,不得不雇用临近的农民来耕种。这一现象表明,该地( )

A.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丝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

C.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D.粮食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快

13.(2021·江苏扬州一模)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经济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

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尽事奢华也”。这主要反映了该时期( )

A.盐铁贸易完全向民间开放

B.工商业市镇在江南地区大量兴起

C.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

D.淮扬率先出现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14.(2021·山东淄博一模)禁酒政策在中国由来已久,最初多发生在政局动荡、王朝初创、年歉灾

荒时,政策也多属临时性,实施的时间短。清康雍乾时期,政府多次颁行禁酒令,禁令严,禁酒时间长。康雍乾时期禁酒令的颁行基于( )

A.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B.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C.抑制私营手工业发展

D.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

15.(2021·天津河东一模)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

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方式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

C.生活习俗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

二、非选择题

16.(2021·山东济南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

战国中期青铜量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左壁刻有铭文:“十八年……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材料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治国能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则富。

——《商君书》材料三用商鞅之法……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

——班固《汉书·食货志》(1)比较三则材料,说明其在研究“商鞅经济改革”中各自的史料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的经济改革。

17.(2021·山东菏泽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时期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的比较情况

材料二唐、宋时期水利工程的分省统计表

材料三唐、宋时期财政收支的比较情况

——摘编自杜文玉《唐宋经济实力比较研究》分别提取三则材料中的信息,并据此对宋朝经济指标的变化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专题突破练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1.B 解析农业出现后,固定的生产区域缩小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使定居成为可能,人类的居住环境

发生了重大变化,B项正确。

2.C 解析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统一,种类繁多,因此一些诸侯国之间为了方便交易而铸行他国货币,说明区域间商贸联系加强,故选C项;货币交变现象出现后,各国货币种类依旧繁多,没有体现出

统一的趋势,排除A项;货币交变现象与统一市场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各国货币出现

交变现象,没有体现货币使用状况混乱,排除D项。

3.C 解析题干材料“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表明官营手工业规模大,花费多,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汉朝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B、D两项错误。

4.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假民公田”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满足了部分无地农民对土地的要求,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A项正确;“公田”是国有土地,使用“公田”的农民没

有所有权,B项错误;这一措施没有打击地主豪强的势力,C项错误;自耕农指拥有小块私有土地的农民,使用“公田”的农民不属于自耕农,D项错误。

5.C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的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地区的

开发,故选C项;南方相对安定,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促进了民族交融,排除

B项;D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

6.C 解析题干材料“以合均给之数,则又非强夺之以为公田,而授无田之人”表明北魏孝文帝颁

布均田制主要是为了解决部分人无田的问题,从而抑制土地兼并,限制土地买卖,故选C项。

7.B 解析中国古代一直推崇“医者仁心”的为医之道,题干材料阐述了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强

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千金方》成书于唐朝,当时理学尚未形成,A项错误;奠定了

中医临床学的基础的是成书于汉朝的《伤寒杂病论》,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实事求是的实证

精神,D项错误。

8.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土地契约普遍存在,到南宋时更加简化,A项正确;土地契约与自

耕农数量无关,B项错误;“完全放开”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庄园经济,D项错误。

9.B 解析宋朝经济繁荣,宋朝的主要货币也流向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一些国家中充当了主币或辅

币的角色,反映了宋朝货币呈现出国际化趋势,故选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排除A项;两

宋时期,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说明政府经济调控能力弱化,排除D项。10.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广南富庶天下闻,四时风气长如春”“贾客千家万家室”,可知描绘了

广州城市经济繁荣的场景,C项正确;A、B两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材料,排除;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国

际贸易,排除D项。

11.D 解析由于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性,政府实行海禁等政策,限制国人出海参与海外贸易,体现出传统农业社会对外交往的特征,故选D项;海禁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排除A项;朝贡贸易不是中外贸易唯一通道,排除B项;海禁政策使走私活动更加猖獗,排除C项。

12.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当时雇工农业生产的模式,说明传统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受到冲击,C

项正确。

13.C 解析题干材料“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尽事奢华也”表明扬

州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材料仅涉及淮扬的个例,排除B项;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区域性商人群体率先出现的地区,排除D项。

14.D 解析清朝康雍乾时期,中国人口增长,为了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清政府多次颁行禁酒令,故选D项;维护小农经济的主要措施是保障土地供给、减少赋税等,排除A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是颁行禁酒令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康雍乾时期颁行禁酒令是因为粮食短缺,与抑制私营手工业发展无关,排除C项。

15.A 解析在东方的农耕文明中,牛是最重要的农用畜力,所以不可能出现较多食用牛肉的现象;西方国家畜牧业较为发达,所以食用牛肉较多。题干材料体现了生产方式的不同造成了饮食文化的差异,故选A项。

16.参考答案 (1)史料价值:材料一属于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 能直接印证秦国统一度量衡的改革举措;材料二属于文献史料(或二手史料),对于反映商鞅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具有参考价值;材料三属于文献史料(或二手史料),对于评价商鞅经济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2)评价:商鞅的经济改革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物质基础;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商鞅的经济改革导致赋役沉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重农抑商政策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7.参考答案信息:材料一,宋朝耕地面积与唐朝相比有所增加;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材料二,宋朝水利工程与唐朝相比总数大幅度增加;南方增幅大,宋朝北方水利工程略少于唐朝。材料三,宋朝的财政收入远超唐朝,且财政收入中工商业收入多于唐朝;唐朝的财政收入不如宋朝丰厚但收支平衡,宋朝财政收入增多但入不敷出。

说明:自唐朝中期以后随着北民南迁,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宋朝大量开垦土地,生产技术进步,兴修水利工程,社会经济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宋朝商品经济较唐朝发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宋朝采取守内虚外、崇文抑武的政策,出现“冗官、冗费、冗兵”现象,导致财政收支严重失衡。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检测:专题一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 特点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唐代诗人姚合作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动荡,田地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尽去作商贾”可知唐代商业的繁荣发展。 答案:D 2.从公元994年起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铸过钱币。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白银资源丰富B.铁钱数量充足 C.民间发行交子D.战乱后经济萧条 解析:铸钱停止而没有出现钱荒,说明金属货币的功能被取代,而公元994年到公元1005年为我国北宋时期,成都在四川境内,可判断原因为纸币的发行,交子为宋代四川境内出现的纸币。故C正确。 答案:C 3.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商人因偷税被县民所捉、官府罚没其货物等信息可知,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故A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婺州和杭州两地丝织业水平的信息,故B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江南商业环境的信息,故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北宋时期,政府的商业政策相对宽松,故D错误。 答案:A 4.白居易《卖炭翁》一诗中写道:“晓驾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指()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C.沿街开铺的街市D.地方自治的市镇 解析:草市出现在城外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与题中“长安城”不符合,故A错误;唐代对市的设立和管理严格,故B正确;唐代实行坊市分离,沿街开铺的街市还未出现,故C错误;市镇自治说法错误,故D错误。 答案:B 5.“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关于俞大娘航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代 B.航船上可能载有邢窑的白瓷 C.航船所经之处可以随时见到客舍、车坊等辅助性营业场所 D.船上所带货币主要是纸币交子 解析:“俞大娘”航船出现在唐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2021·辽宁沈阳一模)有研究表明:“定居聚落获取食物的开发领地半径约5千米,而采集渔猎 等流动经济型聚落的领地半径则为10千米。”这有利于印证( ) A.采集渔猎是一种先进生产方式 B.农业产生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 C.人类的生产活动范围越来越大 D.交通运输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2.(2021·山东淄博一模)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出现交变现象。行铜贝的楚国在晚期亦铸行布币,行 刀币的齐、燕亦铸行圜钱。这说明战国时期( ) A.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C.区域间商贸联系的加强 D.货币使用状况混乱 3.(2021·山西太原一模)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 管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万钱以上。这反映出汉朝( ) A.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 B.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 C.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 D.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 4.(2021·广东梅州一模)汉朝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了使用士兵、服役农民耕种之外,遇到 灾荒时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耕种并征收一定数量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从东汉永平九年(公元66年)到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政府假民公田近20次。这一措施( ) A.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 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C.打击了地主豪强的势力 D.扩大了自耕农群体

5.(2021·北京西城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在曲折中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促进南方开发的有利因素是( ) A.大部分时期处于分裂状态,社会动荡 B.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 C.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D.汉族与内迁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 6.(2021·山东济宁一模)据《文献通考》载,孝文帝颁行均田令:“令有盈者无受不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是令其从便买卖,以合均给之数,则又非强夺之以为公田,而授无田之人。”这反映出北魏均田制的基本原则是( ) A.禁止民间土地交易 B.保障土地平均分配 C.限制土地兼并行为 D.强化土地国有政策 7.(2021·山东济南二模)《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提道:“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一言论( )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 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C.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 8.(2021·辽宁鞍山一模)北宋规定,无论是典卖还是绝卖,均需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为一式四 份,“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至南宋时改为一式两份,即“在法:典田宅者,皆为合同契,钱、业主各取其一。此天下所通行,常人所共晓”。上述材料说明宋朝( ) A.土地契约制度已比较完善 B.自耕农的数量增多 C.政府对土地控制完全放开 D.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14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

解密14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2022年辽宁沈阳一模)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B.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D.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地区率先发展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之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并传播,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了生产者,使得农业和手工业分离;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建立了国家机器,国家形成,D项正确;其余三项对于文明产生先后顺序描述有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022年江苏徐州模拟预测)如表反映了“马铃薯在东亚的传播路线”,由此可知 C.欧洲农作物栽培技术先进D.跨太平洋农业贸易繁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铃薯由欧洲人传入台湾、菲律宾、日本,这与新航路开辟密切相关,即马铃薯通过海路传入亚洲,B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欧洲殖民中心在亚洲,排除A项;通过马铃薯传入亚洲的路线无法看出欧洲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高低,排除C项;马铃薯传播不属于农业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江西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模拟预测)1965年10月24日,河北省易县武阳台大

队社员在村西耕地时发现铁剑、铁戟各一件,刀币数枚,于是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出土大量铁器,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铲、镰等,且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据此可知当时() A.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C.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D.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出土文物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出土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且种类较多,这表明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推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铁农具在其他地区的使用情况,排除A项;出土铁犁,可推测当时已采用铁犁牛耕,但无法推断耕作方式已经成熟,排除C项;仅凭材料不能证明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年四川南充模拟预测)1500年,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只能供养106户家庭(包括他们自己),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74%。到了1801年,这一致字上升到136户,而此时农业劳动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6%。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主政体的有效保证B.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 C.殖民扩张政策的成熟D.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500-1801年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降低以及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供养家庭数量上涨,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这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D项正确;民主政体不会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排除A项;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是由于生产力的进步,主要还是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排除B项;殖民扩张政策的成熟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2年江西省安义中学一模)斗茶始于唐代,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较新茶优良次劣,排名列序,是为斗茶,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据此可知()

202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3Word版含答案

202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一部分古代中国 和古代世界专题3Word版含答案 第一部分专题三 一、选择题 1.(2023·高考历史模拟卷一)《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 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 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D)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 意的批判否定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 物的能力。由材料信息“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反映出 殷人将鬼神作为万物主宰的天命观。由“惟命于不常”“惟德是辅”“天 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周代则认为命运无常,只有品德高尚、按 人民意愿办事,治国有方的人才是天命的延续。从天命观的这一发展,可 以看出天命观彰显出一定理性色彩,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的描述相悖,明显错误;B项属于无关项;C项不符合题干“实质上”要求;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2.(2023·乌鲁木齐)古代儒家学者认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 百姓。”这表明儒者(C)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C.具有经世济民情怀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解析】“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指通过自身素养和道德水 平的提高,回报他人和社会,体现的是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因此这种主张 表明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故答案为C项;A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对于社会变革的态度,排除B项;D项“复古”材料没 有体现,排除。 3.(2023·高考押题卷一)战国申不害重“术”,其思想以加强君主 专制为核心;王夫之却将其学说斥为“洪水猛兽”,主张在政府内部分权,各级官吏都要有自己的权力,君主不能过多的干涉。造成这种认识差异的 决定性因素是(C) A.阶级立场根本不同C.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B.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D.学术指导思想的不同 【解析】申不害是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加强君主专制,要求建立君 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他 的主张符合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要求。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属于早期民 主启蒙思想,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所以,其决定性原 因正是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故C项符合题意;两者均是地主阶 级代表,A项错误;B、D两项均不是决定性因素。 4.(2023·福州三模)东汉献帝时,就重臣伏完与其女(系汉献帝的皇后)相见的礼仪展开激论,最后采纳郑玄意见:伏完公事时从臣礼,皇后 在私下场合从子礼。郑玄之议为后世所沿用,并在1123年高丽类似争议 中被引为案例,成功逼迫仁宗外祖、权臣李资谦让步遵从。这表明(B) A.礼乐制度得以重建C.君臣矛盾得以化解 B.儒家伦理影响深远D.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过关检测:(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过关检测(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B.春秋战国 C.唐代D.宋代 解析:选B材料“耕用牛犁,使用铁器”反映的是铁犁牛耕技术,根据所学,这一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选B项。 2.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趋利避害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D.扬长避短 解析:选B“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与之类似。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选B项。 3.《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 解析:选B题干中的诗句体现的是土地所有制从公田到私田的转变,反映的是井田制在春秋时期趋于瓦解,故选B项。 4.《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解析:选D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说明当地耕织结合的景象,故答案选D项。 5.《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

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训练1含解析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 练好题·考点自测 1.[2020江苏高考,1,3分]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 2.[2019江苏高考,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3.[2015全国卷Ⅰ,24,4分]《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4.[2020陕西咸阳三模]《晋书》《世说新语》等典籍记载了很多北方迁到南方的名士如王导、谢安等人的言行做派,及其受南人崇拜模仿的事例。如服饰用具等都被人刻意效拟。南方上层

士人还改操中原洛阳之音。据此可知,东晋时( ) 5.[2016全国卷Ⅱ,26,4分]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6.[2017海南高考,6,2分]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7.[2018天津高考,1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历史统编版(2022年)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2022—2022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综合检测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请把第一卷选择题 局部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二卷和答题卡。考试时间为90 分钟,总分值100 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 4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浇灌系统是苏美尔城市中的重要局部,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浇灌系统的建筑、维护都需要大量人力,只有政府才能持续征召人们从事这样困难的活动;即使浇灌系统运行 良好,政府也需要保证水源的公正安排、解决争端等。到公元前3000 年,全部苏美尔城市都拥有了国王,国王拥有很大权力。这说明( ) A.农业生产影响国家的进展C.农业国家与专制政府相符 B.苏美尔人格外重视水利浇灌D.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治理浇灌 2.明清时期,引进美洲作物近 30 种;美洲人民也开头接触到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欧洲人渐渐进展出了茶、咖啡、可可的饮料文化。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说明( ) A.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淌C.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丰富 B.欧洲加强了对亚美的掠夺 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全球联系 3.航路开拓后,从亚洲输入欧洲的香料比开通前“扩大了三十倍”,还有世界各地的商品,如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在欧洲市场上流通,转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这主要是由于物种沟通( ) A.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沟通 B.减弱了土耳其的实力 C.推动了工业革命爆发 D.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4.下表是中国古代冶金业进展过程中的重要史实。据此可知( ) 春秋时期觉察人工冶炼的铁器

2023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1年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年代分布来看,旧石器时代有5项入选,新石器时代有33项入选,夏商时期有10项入选,两周时期有15项入选,秦汉至明清时期有37项入选。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 A.源远流长B.兼容并包 C.多元一体D.以中原为中心 2.(2022·淮安高三期中)下图是某学者描绘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他意在说明() A.诸子百家彼此借鉴学习 B.对百家思想研究尚有不足 C.儒学走向正统的必然性 D.法家集各家思想之大成 3.(2022·丹东一模)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到4世纪中期的《仪礼·聘礼》篇记录有中国古代聘礼的诸多礼仪环节。2010 年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霸伯盂记录了周王使者至霸国行聘的经过,这是目前金文所见最为详细的西周聘礼史料。据此可知() A.金文所记内容更为可信 B.《仪礼·聘礼》之所记信而有征 C.中国古代礼制非常完备 D.《仪礼·聘礼》记载了霸国行聘 4.(2022·滨州高三期中)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墨子提出统治者要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 A.儒家民本思想成为主流 B.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

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5.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下令从内地迁往北河、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带3万户农民,约10余万人口,并给迁移民户赐爵一级。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拓展了秦朝统治疆域 D.增强了边疆防御力量 6.(2022·大连高三期中)汉哀帝时,丞相孔光和大司农何武等人提出:“诸王、列侯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及公主名田县道,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无得过三十顷。……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诸名田、畜、奴婢过品,皆没入县官。”此举旨在() A.确保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B.防止豪强地主侵吞土地 C.维护世家大族既得利益 D.限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 7.下图是汉代牛郎织女画像石,石右举鞭牵牛者为牛郎,其上三星相连者为牛郎星(河鼓三星)。石左下角四星相连成房子状,内有一女子跪坐,当为织女。左上角七星相连环绕一兔者为毕宿,石中部为白虎星座。此画像石() A.体现了汉代绘画注重写实 B.凸显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C.证实了民间传说的真实性 D.反映了当时的天文学成就 8.(2022·滨州高三期中)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止。而到了唐代,每逢礼部放榜之后,新科进士便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也是权势人家择婿的主要目标。史载:“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阗塞,莫可殚述。”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 A.庶族地主取代士族地主 B.社会向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C.社会思想价值取向的转变 D.门第族望不再是择偶标准 9.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其中常举以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重要。进士又作“士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话题04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与孕育的社会变革教师用书

话题四盛世繁荣——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与孕育的社会变革“唐宋变革”是当今学术前沿的热点问题,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繁荣鼎盛。唐宋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使商品经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必然会受到冲击,发生相应的变动,唐宋社会的变革就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要素的流动及其重新组合。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一些新变化。 学术前沿·史学新论 关注点1 唐宋变革的特点[史学新论] “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专制的过程。……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专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专制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 ——摘编自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 发现问题史料反映了“唐宋变革”的政治特点: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专制;从贵族社会转向平民社会。 激活思维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必然受到冲击,发生相应的变动,唐宋社会的变革就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要素的流动及其重新组合。 关注点2 宋代城市发展的表现及反映的社会现象 [史学新论]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发现问题史料反映了宋代城市发展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城市数量、布局、管理和功能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上。 激活思维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社会的变革。根本原因在于它集中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宋代城市发展及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话题串讲·深化认知

2023山东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二轮专题总复习--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2023山东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2022山东学情联考)考古发掘表明,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已开始大规模栽培水稻。当时的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而成,其谷粒外形、颗粒大小已接近现代栽培稻,粒重远远超过野生稻。据此可知()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铁犁牛耕推动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 D.中国原始农业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 2.(2022广东佛山期末)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大量木桩、地板、柱、梁、枋等干栏式建筑构件,部分带有榫头和卯口,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复杂。这说明() A.中国木建筑领先世界 B.建筑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C.河姆渡文明程度最高 D.半地穴式建筑适合定居 3.(2022四川乐山期末)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该材料反映了() A.国君直接经营全国土地 B.井田制度下的耕作方式 C.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制 D.土地兼并现象极其严重 4.(2022河北石家庄一模)战国时期,“秦以牛田之水通粮蚕食”;汉朝时期一些地区出现“马耕”;清朝时期,“中原牛小马助牛,两牛一马耕平畴”。这些现象() A.推动了铁制农具的出现 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D.得益于国内牧业的发达 5.(2022山东滨州期末)《黄帝内经》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两者共同反映了() A.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 B.统治者重视疫病防治工作 C.中药开始应用于疫病防治 D.对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 6.(2022山东泰安期末)东汉末年为了对抗农民起义,出现了许多“坞堡”。坞堡是豪强地主以血缘和地域为载体,以宗族与乡里为纽带而形成的武装组织,且耕且战,自保自存。这一组织()

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测试(部编版)

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测试 专项巩固训练卷(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 1.[跨学科·数学](2022福建龙岩中学第一次月考,16,★★☆)从图中分析出下列信息最合理的是( ) A.隋朝人口增长 B.贞观时期唐朝发展缓慢 C.唐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D.唐玄宗统治后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2.(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2,★★☆)开元时期的长安、扬州、广州等城市,云聚着从海陆丝绸之路来华的胡商 蕃客,仅长安就有留居的“胡人”4000~5000家,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国子监接受了众多外国留学生。材料可以印证( ) A.隋朝经济繁荣 B.唐朝社会开放 C.宋代经济重心南移 D.明清对外交往 3.(2022北京海淀期末,6,★☆☆)《旧唐书·崔融传》载:“天下诸津(码头),舟航所聚……千轴万艘,交贸 往还,昧旦永日。”它可以佐证唐朝( ) A.政治制度的创新 B.发达的商业贸易 C.多彩的文学艺术 D.开放的社会风气 4.(2022四川广元中考,5,★☆☆)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 ) ①宋代经济繁荣②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③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④商帮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5.[学科素养·史料实证](2022河南郑东新区期末,14,★★☆)《东京梦华录》卷二中提到,东角楼街巷是东 京最热闹之处,潘楼酒店楼下从凌晨五更到傍晚,各类行商轮番上阵,所卖物品从珍奇古玩、水产野味再到日用百货无一不缺。这段场景的描写反映的是( ) A.唐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B.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C.明代社会开放,经济兴盛 D.宋代城市人口增多,集市遍布 6.(新·独家原创)2021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其中广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精练: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

专题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社会 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广东肇庆统测)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选中国商人代理买卖,称为买办,作为雇员领取薪金,参与买卖领取佣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其著名代表唐廷枢等还参与主持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的创办。这种情况表明( ) B.买办力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买办阶级是列强经济侵略的急先锋 2.(广东茂名一模)1861年烟台开埠,到1880年时草辫的出口量已达到4.9万担,货值近112万海关两。烟台的生丝也远销海外,出口量剧增。与此同时,棉布等大量洋货通过烟台涌入中国。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已彻底破产 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吉林吉林调研)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同僚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说,“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李鸿章这句话道出了( ) A.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 B.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 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D.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 4.(安徽宿州质检)一位学者指出,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后者大约为前者的十倍。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较少,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 C.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 D.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5.(辽宁大连质检)一本书中说:“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十多样的世界古代文明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十多样的世界古代文明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潍坊联考)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 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 )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B.农业和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2.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B.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 D.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3.(2021·全国课时练)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繁衍壮大的印欧人开始分裂为多个部落,并逐渐向外 迁徙。他们总是带着自己的家眷、习俗和武器来到一个个陌生的地方,并加以征服成为当地的主人。这说明当时印欧人( ) A.主要靠游牧渔猎为生 B.仍过着原始群居生活 C.代表了世界先进文明 D.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 4.(2021·全国课时练)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人的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 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 马帝国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汪达尔人的迁徙( )

A.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 C.使西罗马帝国的古文物遭严重破坏 D.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 5.(2021·河北保定联考)中国史学界普遍认为大秦即罗马帝国:“当时中亚、北亚人习称中国为 ‘秦’,因罗马国势强盛,文物、制度堪与中国媲美,故呼之为大秦。”此观点体现出当时( ) A.农业文明源远流长 B.两大文明并驾齐驱 C.体制创新初露端倪 D.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6.(2021·云南大理联考)下表所示为1496—1506年威尼斯到东地中海主要港口香料贸易量的变化。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 C.西欧工商业经济复兴 D.阿拉伯帝国垄断东西方贸易 7.(2021·湖南重点中学联考)有学者指出,当今全球化趋势主要在城市、语言、教育、艺术、科学、货币、观念的一体化上,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可追溯到希腊化时代。下列关于希腊化时代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理解最合理的是( ) A.“全球化”始于古代希腊城邦的出现 B.希腊化时代终结于亚历山大去世

2022年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

2012~2022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 考纲考点命题思路考情分析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22·课标全国Ⅰ,24)古代田庄经济 2.(2021·课标全国Ⅰ,24)小农经济的形成 3.(2021·课标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 济的进展 4.(2021·课标全国Ⅰ,27)经济重心南移 (文化重心南移) 5.(2021·课标全国Ⅱ,26)农业技术与经济 重心南移 6.(2021·课标全国Ⅱ,25)对宋代“不抑兼 并”的生疏 7.(2012·课标全国,24)汉代政府政策对经 济的影响 1.从考查方式来看,近 几年新课标地区的高 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力 度始终很大,多以选择 题为主,仅在2021年 课标全国Ⅰ卷以第40 题形成呈现。 2.从材料形式上看,以 古代文献材料为主,同 时消灭了地图、表格等 多种材料表现形式,着 重考查了同学解读历 史材料信息和归纳历 史学问的力量,史料多 为古文言文,理解难度 较大。 3.从考查学问角度看, 小农经济的形成、土地 制度的演化和商业的 进展相对考查频率较 高;从朝代分布上看, 汉、宋、明清三个时期 所涉命题较多。 手工业的进展—— 商业的进展1.(2022·课标全国Ⅲ,27)明代江南经济的 进展 2.(2021·课标全国Ⅱ,27)明代商品经济进 展 3.(2022·课标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进 展(交子) 4.(2021·课标全国Ⅱ,26)明朝区域差异造 成长途贸易兴盛 5.(2012·课标全国,26)明代后期工商业经 济的进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与“重农抑 商”和“海 禁”政策 1.(2022·课标全国Ⅱ,26)宋代土地政策 2.(2022·课标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 商品经济的进展 3.(2021·课标全国Ⅰ,40)中国古代海洋利 用的特点和政策 第16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进展。 课标提示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 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进展的基本史实,生疏古代中国手工业进展的特征。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专题突破练三-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到元朝的统一-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三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到元朝的统一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胶州期中)汉、魏时,州、县两级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择僚佐,隋朝确立制度,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隋朝这一举措()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形成了抑制贵族的政治基础 C.强化了政府对官员的监督 D.有效解决了官员的政治腐败 2.隋炀帝时期,人口统计数据最高接近九百万户;唐高祖武德年间,人口统计数据下降到二百多万户;到了唐太宗的鼎盛时期,全国的统计数据也只有三百多万户。根据以上人口统计数据变化可推知() A.隋末农民战争使人口大量损失 B.唐朝户籍管理制度效率低下 C.史书对贞观之治多有溢美之词 D.唐朝农业生产出现严重倒退 3.(2021河北邯郸期末)下面是唐朝三省位置图。图示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三省政治职能 B.中枢政务机构创新 C.城市整体布局 D.中央官僚机构膨胀 4.(2021湖南长郡十五校二模)唐朝吏部选官标准,据记载主要有四条:一曰身,取其体貌丰伟;二曰言,取其词论辩正;三曰书,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取其文理优长。材料说明() A.科举制适应社会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B.封建选官制度选拔人才巩固统治 C.政府重视教育,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D.中央执行机构分工负责相互监督 5.(2021湖北荆州一模)某学者根据中国古代正史所载官员的出身背景资料,对统治阶层的社会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寒素”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东晋后期、隋朝和唐朝初期分别为1%、3%和24%。这一变化说明了() A.社会结构的变动 B.科举取士的影响 C.士族势力的衰落 D.地主经济的发展 6.(2021湖南永州二模)唐代贞元年间,宰相贾耽在《海内华夷图》中记录了几条主要的对外交通路线:一、营州(今辽宁朝阳)入安东(今辽东)道;二、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夏州(今陕北横山)塞外通大同云中(今山西大同)道;四、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入回鹘道;五、安西入西域道;六、安南(今越南河内)通天竺道;七、广州通海夷道。这反映出当时() A.海外贸易呈现繁盛之势 B.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C.闭关锁国政策受严重冲击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梳理: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时代特征】: 1、隋唐时期 (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2)经济:曲辕犁、筒车的出现,我国犁耕技术完善,水利事业发展,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3)文化:科技发展,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楷书、草书流行,唐诗更是流芳百世。 2、.宋元时期 (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消除藩镇割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2)经济: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 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纸币出现;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 门;景德镇成为瓷都。 (3)思想文化:理学产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发明与外传;随着商 品经济的发展,宋词、元曲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 【考情预测】

1.对这一时期政治史的考查,预计侧重于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制的发展进程、运作机制、重大影响及其评价;对宋元地方制度的考查会注重宋代地方制度和元代行省制的基本特征、实质及其影响等知识点,多以观点、漫画、古籍材料等形式切入,以选择题为主。 2.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的考查,预计侧重于农业、手工业、城市经济的发展、意义和影响等,主要以表格、观点、图片、古籍材料等形式切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也可能出现主观题。 3.对这一时期文化史的考查,预计集中在科技发明、书法绘画艺术、程朱理学等方面,尤其会侧重市民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等,主要从概念、图片和古籍材料等角度切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命题视角】 视角一唐宋时选拔高级官吏注重从政经验 唐宋时期,科举制虽然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但这些出身于知识分子的官员根本没有从政经验,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行政效率。为此,唐玄宗时提出京城的官员,必须具有州县做官经历,才能担任中央的高级官员。宋代进一步形成了具有地方工作经历和行政才能 的复合型的士大夫官僚。 视角二唐宋时期城市空间的变化 宋代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与唐代相比,宋代城市发展体现了明显的空间性扩展,无论是平面面积还是内部的坊市结构以至于城市建筑的高度所体现的立体性,都说明宋代城市已经突破唐代和唐以前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职能,而转向了以城市商品经济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2)古代中国的经济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2)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最新考古发掘研究,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距今约8200—7700年,重要发现有房 基、陶窑、锯齿石镰、两端有刃的条形石铲、石磨盘、石磨棒等遗址器物。该遗址说 明( ) A.中原地区已有稳定农业生活 B.黄河流域进入仰韶文化时期 C.新石器晚期出现了定居生活 D.商周农业和手工业走向繁荣 2、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3、战国时期掌握了用退火热处理获得可锻铸铁的方法,克服了生铁质脆、易折断、不 耐用的缺陷;在青铜冶铸工艺“石范”的基础上,工匠们还创制出可连续使用,应用寿命 更长的铁范(铁模子)工艺,并出现一范两器的范具。这些技艺的出现( ) A.助推了铁器制造工艺的发展 B.促进了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C.结束了木石用于农具的历史 D.表明金属铸造水平领先世界 4、《史记·平准书》及《史记·食货志下》皆有“重租税以困辱之”的说法。汉初的 具体规定是:商贾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携带武器;商贾 不得名田;加倍征收算赋等。其用意在于( ) A.限制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 B.保护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C.打击商人的非商业性活动 D.以政府力量干预商业活动 5、东晋时期,洞庭湖的渔业发达,在南迁人口增多后,又出现了许多小鱼塘,洞庭湖 周围的渔业也被带动发展起来,有“仓廪充实”之说。准南地区还多雨季,土地肥 沃,同时流民也大多集中于此。因此,这里的植物生长茂盛,每年“良畴万顷”,是 重要的粮食产地。这说明( ) A.东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东晋时南方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地 C.北民南迁推动江南农业升级 D.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6、唐律中对长安城宵禁制度有此记载:“若公使赍文牒者,听(放行),其有婚嫁, 亦听。丧病须相告赴,求访医药,赍本坊文牒者,亦听。其应听行者,并得为开坊市 门。”“其直宿坊街,若应听行而不听,及不应听行而听者,笞三十。即所直时,有

统考版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8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20210331279

古代中国的经济 1.(2020·新课标I )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某某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某某等地。南宋时,“某某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A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 .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 .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答案】A 【解析】把某某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某某都种植水稻,这反映出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各地都已经能种植水稻,故A 正确;曹魏时已经有翻车,故B 项排除;仅从水稻种植的推广不能得出区域经济的均衡,区域经济不仅仅饱含农业,排除C 项;水稻种植推广会对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根本改变,故D 项错误。 2.(2020 ·新课标Ⅱ)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

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某某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 【答案】D 【解析】明代官府所需物资由最初让官营手工业的工匠生产,到明朝中后期直接向匠户征银,(到市场购买),这种现象持续增多,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某某已取代其他货币",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用工方式”的变化,B项错误;政府用征收银两代替匠户生产产品,纳银代役为民营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时间、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反映出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逐渐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项错误。故选D。 1.孟子将小农经济描述为,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百亩之田,还有五亩之宅地可以种桑养蚕,饲养鸡豚犬羊之属;江陵凤凰山出土汉简记载了18户小农家庭,户均人口72人,户均土地24亩,最多的一户也只有土地54亩。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儒家理想严重脱离社会实际B.汉代农业生产技术获得发展 C.传统自然经济形态发生异化D.人多地少导致小农处境恶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