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地基基础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地基基础

一、一般规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0.1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0.4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建筑物地基均应进行施工验槽。当地基条件与原勘察报告不符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5.1.5当(基础)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8.5.2岩溶地区的桩基,当必须采用嵌岩桩时应对岩溶进行施工勘察。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1.2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形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应将桩基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

二、地基地基计算计算

(一)承载力承载力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2.1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pk≤fa(5.2.1-1)

式中:P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符合式(521-1)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规定:pkmax≤1.2fa(5.2.1-2)

式中:pkmax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

最大压力值(kPa)o

5.2.4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fa=fak+ηbγ(b-3)+ηdγm((d-0.5))(5.2.4)5.2.7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下式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pz+pcz≤≤faz((5.2.7-1))

式中:PZ——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

pc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fa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二)变形变形计算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3.3在计算地基变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由于建筑地基不均匀、荷载差异很大、体型复杂等因素引起的地基变形,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值控制;对于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对于多层或高耸结构应由倾斜值控制;必要时尚应控制平均沉降量。

2在必要情况下,需要分别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变形值,以便预留建筑物有关部分之间的净空,选择连接方法和施工顺序。

(三)稳定验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4.1 地基稳定性可采用圆弧滑动面法进行验算。最危险的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M R-滑动力矩(kN∙m);

MS-抗滑力矩(kN∙m)°

5.4.2 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条形基础或矩形基础,当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小于或等于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式要求,且不得小于2.5m:

式中:

——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m);

a

b——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m);

d——基础埋置深度(m);

β——边坡坡角(。)。

2当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不满足式(5.4.2-1)、式(5A2-2)的要求时,可根据基底平均压力按公式(541)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

3当边坡坡角大于45。、坡高大于8m时,尚应按式(541)验算坡体稳定性。

5.4.3 建筑物基础存在浮力作用时应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简单的浮力作用情况,基础抗浮稳定性应符合下式要求:

6.7.5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基础设计

(一)基础埋深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1.4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型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筏或桩箱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l∕18o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2.1.7在重力荷载与水平荷载标准值或重力荷载代表值与多遇水平地震标准值共同作用下,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o

12.1.9高层建筑基础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应采取措施,确保主楼基础具有可靠的侧向约束和有效埋置深度。

(二)无筋扩展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1.1无筋扩展基础高度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三)扩展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2.1 扩展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3扩展基础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IOmm间距不应大于20Omm也不应小于IOommo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不应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o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o

8.2.6 扩展基础的基础底面积,应按本规范第5章有关规定确定。在条形基础相交处,不应重复计入基础面积。

(四)柱下条形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2.8 柱下独立基础的受冲切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8.2.9 当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时,应

按下列公式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截面受剪承载力:

8.2.10 墙下条形基础底板应按本规范公式(8.2.9-1)验算墙与基础底板交接处截面受剪承载力,其中AO为验算截面处基础底板的单位长度垂直截面有效面积,Vs为墙与基础交接处由基底平均净反力产生的单位长度剪力设计值。

8.2.11 在轴心荷载或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当台阶的宽高比小于或等于2.5且偏心距小于或等于1/6基础宽度时,柱下矩形独立基础任意截面的底板弯矩可按下列简化方法进行计算:

8.3.1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除应符合本规范第8.2.1条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l∕3o 8.3.2 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除应符合本规范第8.2.6条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应验算柱边缘处基础梁的受剪承载力。

5当存在扭矩时,尚应作抗扭计算。

6当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验算柱下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五)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8.4.4 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有地下室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按表8.4.4选用。

8.4.8 平板式筏基内筒下的板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受冲切承载力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2当需要考虑内筒根部弯矩的影响时,距内筒外表面hθ∕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最大剪应力可按公式(8.4.7-1)计算,此时

8.4.15 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和基础梁的配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纵横方向的底部钢筋尚应有不少于1/3贯通全跨,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板上下贯通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15%o

8.4.16 平板式筏基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底部支座钢筋应有不少于1/3贯通全跨,顶部钢筋应按计算贯通全跨,上下贯通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15%…

8.4.23 采用大面积整体筏形基础时,与主楼连接的外扩地下室其角隅处的楼板板角,除配置两个垂直方向的上部钢筋外,尚应布置斜向上部构造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IO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 o

四、桩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5.2 桩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强度计算。对预制桩,尚应进行运输、吊装和锤击等过程中的强度和抗裂验算。

2桩基础沉降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桩基础沉降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5.15条的规定。

3桩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6由于欠固结软土、湿陷性土和场地填土的固结,场地大面积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原因,引起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桩的沉降时,应考虑桩侧负摩擦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

7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桩基的整体稳定验算。

8岩溶地区的桩基,当必须采用嵌岩桩时,应对岩溶进行施工勘察。

9应考虑桩基施工中挤土效应对桩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8.5.3 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5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o

6桩的主筋配置应经计算确定。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锤击沉桩)、(锤击沉桩)、0.6%(静压沉桩),预应力桩不宜小于0.5%;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桩顶以(小直径桩取大值)。桩顶以下下3倍〜5倍桩身直径范围内,箍筋宜适当加强加密。8桩身纵向钢筋配筋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桩身纵向钢筋配筋长度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

3)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

应通长配筋;

4)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桩施工在基坑开挖前完成时,其钢筋长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L5倍。

9桩身配筋可根据计算结果及施工工艺要求,可沿桩身纵向不均匀配筋。腐蚀环境中的灌注桩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非腐蚀性环境中灌注桩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o

10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应小于50mm o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

(HPB235)的30倍和钢筋直径(HRB335和HRB4000的35倍。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桩和柱的连接可按本规范第8.2.5条高杯口基础的要求选择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纵筋插入桩身的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11灌注桩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预制桩不应小于45mm,

预应力管桩不应小于35mm;腐蚀环境中的灌注桩不应小于55mm o

8.5.5单桩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8.5.7当作用于桩基上的外力主要为水平力或高层建筑承台下为软弱土层、液化土层时,应根据使用要求对桩顶变位的限制,对桩基的水平承载力进行验算。

8.5.9当桩基承受拔力时,应对桩基进行抗拔验算。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确定,并应加载至破坏。

8.5.17桩基承台的构造,除满足受冲切、受剪切、受弯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5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0mm。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小于75mm;

2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Omm;

3承台的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其钢筋应按双向均匀通长布置(图8.5.17a 略),钢筋直径不宜小于IO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对于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图8.5.17b略)。

4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50mm o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1.6应根据桩基所处的环境类别和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验算桩和承台正截面的抗裂和裂缝宽度。

5.3.1设计采用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其余均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5.4.3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的影响;

5.7.2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受水平荷载较大的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桩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执行。

5.8.4计算轴心受压混凝土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一般取稳定系数一般取稳定系数φ=1.0o对于高承台基桩对于高承台基桩、桩身穿桩身穿越可液化土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IO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25kPa)的软弱土层的基桩,应考虑压屈影响。

5.8.10对于受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的桩,其桩身受弯承载力和受剪承

载力的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桩顶固端的桩,应验算桩顶正截面弯矩;对于桩顶自由或钱接的桩,应验算桩身最大弯矩截面处的正截面弯矩;

2应验算桩顶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技术规范》JGJ106-2014

3.1.2当设计有要求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施工前应进行试3佥桩检测并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2无相关试桩资料可参考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桩基;

3地基条件复杂、基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4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采用新工艺成桩的桩基。

3.3.8对设计有抗拔或水平力要求的桩基工程,单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采用

单桩竖向抗拔或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检测数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3.4条的规定。

5.3.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T1136-2017

10.2.3嵌岩灌注桩桩端以下嵌岩灌注桩桩端以下3倍桩径且不小于5m范围应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且在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无岩体临空面。

五、地基基础抗震地基基础抗震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016年版)

3.0.4岩土勘察报告应提出关于场地稳定性及地基液化的评价。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3.7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当采用桩基础时,桩应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T1136-201715.4.1当承台周围为可液化土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40kPa的软土,且桩基水平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时,可将承台外侧1/2承台边长范围内的土进行加固。桩穿越未经处理的液化土层时,桩承载力应进行折减。处于可液化土中的桩基承台及地下室周围,宜用非液化土层填筑夯实,也可用注浆等措施来消除液化。

15.4.6液化土中的桩,由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1.5m的范围内,纵向钢筋需保持与桩顶相同,箍筋应加粗和加密,间距宜与桩顶部相同。

施工图审查要点

施工图纸审查要点编制日期 修订记录

一、建筑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1.总则 1)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审查,包括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是否安全可靠。单 位工程最终沉降量计算值是否满足有关规定。 2)检查工程设计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定。 3)检查地震设防是否明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基本烈度、设防烈度、近震与 远震、场地土类型、结构抗震等级。 4)施工中可操作性如何,有无设计上的功能隐患,设计是否经济。 2.地基、基础及地下室 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在需做地基处理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特点,参考 周边同类建筑的地基处理模式,参考专家意见选择经济可靠的地基处理方案,对于软土地基需作地基沉降、变形计算及提出变形控制措施、建议。2)桩基选型 可根据详勘报告并结合各类桩基的工程特性、经济性,确定可选用的桩基类型,提出意见; 组织技术讨论会或研讨会,对各类可以使用的桩基类型进行技术交流,充分吸收专家和其他技术单位的意见(公司各有关部门均可参加); 根据建筑物四周环境条件、建筑物层高、基坑支护等条件综合考虑,最终审核桩基形式; 桩基的承载力取值是否合理,对预制桩可通过提前试桩来确定,对人工挖孔桩、冲砖孔桩可通过现场施工取样和地质报告相互对应来确定,持 力层的确定应经济合理,施工参数的取值应合理,且施工时可操作性强。 3.地下室部分 1)地下室的留洞 管道穿越地下室的外墙必须预留防水套管;

管道穿越地下室的顶板,如位置在室外时必须预留防水套管; 地下室防排烟洞口、柴油发电机排烟洞口应特别注意,这些洞口较大且在结构图上容易遗漏。 地下室的留洞在施工前,各专业应汇总校对,检查是否有会签,以防遗漏; 干管穿越地下室梁的留洞在水平方向应考虑留有较大的富裕,以避免施工误差,使管道安装困难。管道穿梁的位置是否对梁的受力不利,是否 有加强处理措施。 2)地下室设备房 变配电房、水泵房、柴油发电机房不宜放在较低的位置,以免被水淹; 变配电房如在地下室应考虑局部的抬高。 发电机房应考虑给排水,一般应设置排水地漏,设置环保除尘的给排水,洗手池,排水应首先考虑能自然排到地下室的排水集坑内,但不能排 到电梯集坑内。 配电房的电缆沟由于多种原因容易进水,应考虑增设排水集坑采用水泵进行排水。 3)人防 人防的洗消间应设置防暴地漏,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应委托专业公司预埋或指导; 人防的洗消间等通道应设置放暴门铃,施工时应注意; 穿越人防外墙的管道,在人防一侧必须安装放暴阀门,穿越人防分区墙的管道应在两侧增加防暴阀门; 穿越人防分区的电缆桥架应进行封堵处理,电缆周遍应用防火棉封堵,穿越人防外墙的电缆应案规范进行处理; 人防工程的防暴电井不应遗漏。 DN100以上的管道不应穿越人防顶板,如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越处做变径处理; 排水PVC管道不得穿越人防顶板和外墙;应注意人防门与结构水电的关系,避免相碰,使人防门打不开。 4.钢筋混凝土结构 1)合理确定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抗震等级。

结构施工图审查11个重点

结构施工图审查11个重点 工图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文件应包含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图纸目录,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重复利用图和标准图。 一、结构设计总说明 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应编写统一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当工程以钢结构为主或包含较多的钢结构时,应编制钢结构设计总说明。当工程较简单时,亦可将总说明的内容分散写在相关部分的图纸中。 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工程概况。 1)工程地点,工程周边环境(如轨道交通),工程分区,主要功能; 2)各单体(或分区)建筑的长、宽、高,地上与地下层数,各层层高,结构类型、结构规则性判别,主要结构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工业厂房的吊车吨位等。 3)当采用装配式结构时,应说明结构类型及采用的预制构件类型等。 2 设计依据。 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基本雪压,气温(必要时提供),抗震设防烈度等;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必要时提供);

5)风洞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 6)相关节点和构件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 7)振动台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 8)建设单位提出的与结构有关的符合有关标准、法规的书面要求; 9)初步设计的审查、批复文件; 10)对于超限高层建筑,应有建筑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批复文件; 11)采用桩基时应按相关规范进行承载力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 12)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 图纸说明。 1)图纸中标高、尺寸的单位; 2)设计0.000m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 3)当图纸按工程分区编号时,应有图纸编号说明; 4)常用构件代码及构件编号说明; 5)各类钢筋代码说明,型钢代码及其截面尺寸标记说明; 6)混凝土结构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时,应注明所采用的标准图名称及编号或提供标准图。 4 建筑分类等级。 应说明下列建筑分类等级及所依据的规范或批文:

结构施工图审查重点(11个)

结构施工图审查重点(11个) 一、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文件应包含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 二、图纸目录,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重复利用图和标准图。 三、结构设计总说明 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应编写统一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当工程以钢结构为主或包含较多的钢结构时,应编制钢结构设计总说明。当工程较简单时,亦可将总说明的内容分散写在相关部分的图纸中。 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工程概况。 1)工程地点,工程周边环境(如轨道交通),工程分区,主要功能; 2)各单体(或分区)建筑的长、宽、高,地上与地下层数,各层层高,结构类型、结构规则性判别,主要结构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工业厂房的吊车吨位等。 3)当采用装配式结构时,应说明结构类型及采用的预制构件类型等。 2 设计依据。 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基本雪压,气温(必要时提

供),抗震设防烈度等;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必要时提供); 5)风洞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 6)相关节点和构件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 7)振动台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 8)建设单位提出的与结构有关的符合有关标准、法规的书面要求; 9)初步设计的审查、批复文件; 10)对于超限高层建筑,应有建筑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批复文件; 11)采用桩基时应按相关规范进行承载力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 12)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 图纸说明。 1)图纸中标高、尺寸的单位; 2)设计0.000m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 3)当图纸按工程分区编号时,应有图纸编号说明; 4)常用构件代码及构件编号说明; 5)各类钢筋代码说明,型钢代码及其截面尺寸标记说明; 6)混凝土结构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时,应注明所采用的标准图名称及编号或提供标准图。 4 建筑分类等级。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地基基础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地基基础 一、一般规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0.1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0.4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建筑物地基均应进行施工验槽。当地基条件与原勘察报告不符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5.1.5当(基础)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8.5.2岩溶地区的桩基,当必须采用嵌岩桩时应对岩溶进行施工勘察。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1.2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形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应将桩基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 二、地基地基计算计算

(一)承载力承载力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2.1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pk≤fa(5.2.1-1) 式中:P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符合式(521-1)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规定:pkmax≤1.2fa(5.2.1-2) 式中:pkmax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 最大压力值(kPa)o 5.2.4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fa=fak+ηbγ(b-3)+ηdγm((d-0.5))(5.2.4)5.2.7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结构专业审图要点

建筑结构专业审图要点 施工图审图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要求。 6、工程设计是否符合规划批准的建设用地位置,建筑面积及控制高度是否在规划许可的范围内。 7、设计合同中设计任务书内容的要求。 8、禁止及限制使用材料和技术的要求,核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在目前的条件能否达到要求,成本的情况,对社会效益贡献的情况。 正文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一、施工图审图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要求。 6、工程设计是否符合规划批准的建设用地位置,建筑面积及控制高度是否在规划许可的范围内。 7、设计合同中设计任务书内容的要求。 8、禁止及限制使用材料和技术的要求,核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在目前的条件能否达到要求,成本的情况,对社会效益贡献的情况。 二、建筑专业 (一)、施工图深度 1 、设计说明基本内容 (1工程概况:建设地点、用地概貌、建筑等级、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建筑布局、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与高度。 (2主要部位材料做法,如墙体、屋面、门窗等(应考虑“节能设计”)。(3节能设计:应说明建筑物的体形系数、耗热量指标及主要部位围护结构材料做法、传热系数等; (4防水设计: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卷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变形缝构造及其它截水、排水措施。屋面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卷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屋面排水方式及雨水管选型; 潮湿积水房间楼面、地面防水及墙身防潮材料做法、防渗漏措施。 (5)建筑防火: 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及措施:如墙体、金属承重构件、幕墙、管并、防火门、防火眷帘、消防电梯、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及消防控制中心的设置、构造与防火处理等。

施工图审查要点

施工图审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对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结构安全、公众利益和图家强制性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及设计深度进行全面审查.该制度执行一段时间以来,消除了大量结构安全隐患,并促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由于目前的工程设计越来越复杂,且设计周期普遍偏短,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存在某些质量问题,作者通过对多年以来施工图审查经验的总结,并结合同行的讨论,把这些经常发现的问题整理列举出来,供结构专业设计和审查时参考. 一、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问题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规定未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工程设计将被处以罚款.常见的问题是基础设计参数取值与勘察报告不符,包括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值、桩基础和支护结构的计算参数、地下水位取值等.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设计单位根据个人的经验确定设计参数,且未与勘察单位协调调整补充相关资料. 2、砼外加剂、建筑构配件指定生产厂家也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 3、桩型及其施工工艺的选择与实际环境、地质条件不相适应,未考虑挤土、振动、噪音可能对周边造成的影响,不符合环保、施工安全的有关要求,如在市区使用锤击桩、在可能造成污染的环境区域内使用冲钻孔灌注桩且无泥浆处理系统、有砂碎卵石含水层,深厚淤泥层,垃圾填埋层以及化工厂等场地使用人工挖孔桩等. 4、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0346号中规定范围内的高层建筑,未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进行震设防专项审查.尤其建质200346号文规定中的特别不规则超限工程调整结构设计或者进行震设防专项审查. 二、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 1、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未验算其稳定性.当设有一侧或多侧开口

施工图最全审查要点

施工图最全审查要点 施工图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合规性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 和安全性。因此,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发现并纠正问题,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 以下是施工图审查中应该关注的要点: 1. 建筑结构 基础结构 •检查地基处理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是否考虑了地下水位的影响,是否使用了防渗措施。 •检查地下室的排水系统是否符合要求。 楼层结构 •核对楼板的厚度和板筋间距是否符合标准。 •检查结构柱的数量、尺寸和间距是否符合规范。 •再次核对施工图中的荷载参数和荷载组合,以确保结构安全稳定。 墙体结构 •检查外墙的材料、厚度和热效应,是否满足隔热要求。 •核对内墙的数量和位置是否正确。 •检查墙体厚度及相关钢筋的配置是否符合规范。 2. 保温隔热 外墙保温 •检查保温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检查保温层的厚度,以及保温条的种类、数量和长度是否合理。 •检查外墙的保温系统是否具备优良的防水性能。 屋面保温 •检查屋面的保温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核对在屋面保温中使用的材料种类、厚度、密度等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检查屋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方式是否合理。

3. 通风与空调 新风系统 •检查新风管道的敷设方式和材质是否合理。 •检查新风系统的风量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出现风量过大的问题。 •检查新风口的数量和位置是否符合规定。 空调系统 •核对空调机组的数量、品牌、型号和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管道的敷设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存在漏水、漏氟现象。 •检查控制系统的设计、组成和互联方式是否合理。 4. 消防安全 独立自控系统 •检查消防水系统的阀门控制、独立水源可靠性和配套泵房等设计是否合理。 •如果采用公用消防水泵房,检查公用消防水系统的容量是否可以满足主要消防水源的配合使用。 •检查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接受范围和数量等是否符合规定。 防烟系统 •检查防烟系统的构成、设计、安装、检测和运行是否符合规定。 •核对防烟区的大小、分隔方式、逃生通道和保温层等条件是否满足设计标准。 •检查防烟系统的备用电源和应急开关的设置是否合理。 5. 室内装修 地面装修 •检查地面材料的种类、规格、选用是否合理。 •检查地面铺贴工艺是否符合规定,铺贴平整度和缝隙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地面铺贴箍网的铺设形式和尺寸是否合规。 墙面装修 •核对墙面装饰材料的种类、规格、选用是否合理。 •检查墙面材料的安装方式,是否存在脱落、开裂等现象。 •检查墙面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一、基础要求: 1、永久荷载、可变荷载的取值是否与总平面图一致。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的确定是否合理;地震设防区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地震设防烈度的确定是否符合规定。 3、所采用的结构材料及其强度等级、计算指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是否正确应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成果;是否避开抗震危险地段,建在不利地段区是否采取有效措施。 5、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逢的设置与处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当采取可靠技术措施后,温度伸缩逢最大间距限值可适当放宽,但不宜超过限值的20%)。 6、主楼与群房关系的技术处理是否得当。 7、建筑设计是否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对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是否采用符合实际的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其薄弱部位的抗震构造措施是否合理、有效。 8、采用的结构体系是否合理、可靠。 9、选用的标准图是否正确、安全。 10.对不便用图表示的内容是否作出准确说明。 11.楼(屋)面板、楼梯板的厚度和予应力构件是否符合防火极限要求。 二、场地、地基与基础: 1、是否根据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正确调整抗震措施(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2、软土地基、山区地基和液化土的处理方法及相应技术措施是否合理、有效,能否满足结构安全要求。 3、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法和施工检测要求是否符合规定. 4、基础的有效埋置深度是否规范规定的最小深度。 5、基础类型的确定及其构造是否安全、可靠、可行。 6、桩基的沉桩方法及终止成桩的条件是否安全和符合环保要求。

7、基桩的平面布置是否符合最小桩距规定,桩及桩基承台的构造是否合理、安全. 8、一个独立结构单元是否为同一基础型式,持力层是否在性质不同的地基土。 9、是否存在局部地下室;地下室抗震等级的确定、地下室底板为板筏时的内力计算与配筋构造、后浇带的设置与构造是否符合规定。 三、多层及高层钢筋砼结构: 1、结构高度、高宽比是否符合适用条件。 2、框架、抗震墙的抗震等级,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3、框架是否连续而不中断,是否存在不成榀“框架”;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周边是否设“端柱”。 4、房屋的转角处是否设柱(或墙). 5、部分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转换层、框支层和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其构造是否符合安全和抗震要求. 6、框架柱、框架梁、抗震墙的截面,配筋(含钢率、纵向钢筋间距、配箍率、箍筋间距及肢距) 柱的轴压比和节点构造是否符合规定。 7、短柱、超短柱的处理措施是否符合抗震要求。 8、选用的填充墙体材料是否合理,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是否可靠、安全。 9、填充墙内是否按要求设置构造柱和水平系梁。 四、砌体结构: 1、总高度和层数、房屋层高、房屋高宽比、抗震横墙间距、墙段。 2、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及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最低要求。 3、圈梁的设置及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4、楼盖的设置及与墙的连接是否安全、可靠并形成整体性。 5、横墙较少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以及构造柱的设置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考虑。 6、墙体布置及洞口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一个建筑单元应不少于50%的横墙对齐拉通或错位尺寸不宜大于300;外纵墙门窗洞口宽度与开间尺寸之比,不宜大于55%,不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22452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6度区、非抗震区) 结构专业 一、审查要点: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有关地基基础、结构设计、建筑耐火等级及构件耐火极限的全部条款。 二、审查内容: 1、结构计算书 1.1 荷载取值。 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条款和行业专门的规范、标准。民用建筑未明确的常用荷载标准值如下:浴缸、坐厕的卫生间4KN/m2;有分隔的公共卫生间8KN/m2;阶梯教室、微机房3KN/m2;银行金库、配电室、水泵房10KN/m2。注意屋面建筑找坡的荷载,墙面、楼面、天棚装饰荷载的取值是否和建筑一致。阳台、楼梯、上人屋面、走道栏杆顶部水平荷载不得遗漏。高、低屋面处在低屋面应考虑施工堆料荷载。 1.2 计算机程序分析计算。 注意软件的使用范围和技术条件,所建立的计算分析模型是否符合实际,对计算结果应先判断、校核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设计。必须说明软件名称、版本号、编制单位。需要有总信息,各层结构平面简图、荷载简图、配筋简图,底层墙、柱的内力组合结果,墙体受压计算结果,错层结构柱的计算长度,高层建筑的水平位移值,大跨度梁、楼(屋)盖的挠度、裂缝宽度数值,抗震设防区的柱轴压比。 1.3 应有必要的手算。 标准构件选用的计算,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变形、基础强度计算,人工挖孔桩强度、承载力计算,楼梯、墙梁等构件计算,雨蓬、挑梁抗倾覆计算、局部受压计算、雨蓬梁抗扭计算,挡土墙的抗倾覆、抗滑移及基底承载力、墙身强度计算等。 2、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含以下内容) 2.1 结构类型概况、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 符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1.0.5条、第1.0.8条,其它规范的有关规定。 2.2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抗震设防类别。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未明确的按《岩土勘察报告》采用。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1.1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 2.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1.2条,注意抗震措施设防烈度选用和设防烈度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1.3条。 2.4 设计荷载的取值。 对《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未作具体规定的荷载标准值应注明。 2.5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持力层类别、承载力特征值,地下水类别、标高,设计防水水位,有无软弱下卧层,基坑开挖支护措施。 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3.0.1条。 2.6 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及耐久性的要求,地下工程防水等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 符合《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3.4.1条、第3.4.2条,《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第3.2节各条、第4.1.3条。 2.7 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种类与级别,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砌体、砂浆种类和强度等级。需要作结构性能检验的应说明检验的方法要求。 2.8 建筑耐火等级、构件耐火极限,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局部修订)第2.0.1条、第5.1.1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局部修订)第3.0.2条,《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节各条。 2.9 结构统一做法,标准图的选用,施工的注意事项,如后浇带设置,封闭时间及所用材料。

结构施工图审查及核对的要点一些设计院的要求

结构施工图审查及核对的要点一些设计院的要求 1. 引言 结构施工图审查及核对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完整性的重要环节。设计院在进行施工图审查和核对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操作。本文将介绍一些设计院在结构施工图审查和核对中的要点。 2. 结构施工图审查的目的 结构施工图审查的目的是确保施工图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审查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结构荷载:审查施工图中的荷载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结构材料:审查施工图中的材料选型是否合理,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结构连接:审查结构连接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是否合理,能够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结构构造:审查结构构造的布置和细节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 •施工工艺:审查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与结构施工图的一致性。 3. 结构施工图审查的要点 在进行结构施工图审查时,设计院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3.1 梁柱节点 梁柱节点是结构中的重要连接部位,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审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节点的连接方式和承载方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节点的构造是否能够满足荷载传递的要求; •节点的细节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确保节点的耐久性。 3.2 梁板连接 梁板连接是梁和板之间的连接部位,对于梁板之间的力的传递和整体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审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连接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是否合理,能够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连接的细节是否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连接是否能够满足变形和振动的要求。 3.3 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是结构的承载部分,对于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审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地基基础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够满足工程的荷载要求; •地基基础的施工方案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和地质条件; •地基基础的验收和检测是否符合要求。 3.4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是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审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施工误差,是否符合结构施工图的要求; •施工工艺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和施工规程; •施工工艺是否能够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4. 结论 结构施工图审查及核对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完整性的重要环节。设计院在进行施工图审查和核对时,需要特别关注结构荷载、结构材料、结构连接、结构构造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要点。通过认真的审查和核对,能够有效提高施工图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施工图审查要点

施工图审查要点 一、构造图设计检查要点 (一)、目旳 保证构造设计安全、经济、合理,对构造施工图旳设计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二)、职责主体 工程管理部 (三)、检查根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构造荷载规范》GBJ9-8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及1993年局部修订GBJ10-8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砌体构造设计规范》GBJ3-88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原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 13-94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原则《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构造设计与施工规程》及1999年局部修订条文JGJ3-91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原则《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四)、审查要点 1、总则

(1)、建筑物旳稳定性、安全性审查,包括地基基础和主体构造与否安全可靠。单位工程最终沉降量计算值与否满足有关规定。 (2)、检查工程设计与否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原则、规范、规程、规定。 (3)、检查地震设防与否明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基本烈度、设防烈度、近震与远震、场地土类型、构造抗震等级。 (4)、施工中可操作性怎样,有无设计上旳功能隐患,设计与否经济。 2、地基、基础及地下室 (1)、根据地质勘察汇报,在需做地基处理时,应充足考虑当地旳地质特点,参照周围同类建筑旳地基处理模式,参照专家意见选择经济可靠旳地基处理方案,对于软土地基需作地基沉降、变形计算及提出变形控制措施、提议。 (2)、桩基选型: ①、可根据详勘汇报并结合各类桩基旳工程特性、经济性,确定可选用旳桩基类型,提出意见; ②、组织技术讨论会或研讨会,对各类可以使用旳桩基类型进行技术交流,充足吸取专家和其他技术单位旳意见(企业各有关部门均可参与); ③、根据建筑物四面环境条件、建筑物层高、基坑支护等条件综合考虑,最终审核桩基形式; ④、桩基旳承载力取值与否合理,对预制桩可通过提前试桩来确定,对人工挖孔桩、冲砖孔桩可通过现场施工取样和地质汇报互相对应来确定,持力层确实定应经济合理,施工参数旳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设计审查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 基础工程施工设计审查 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设计审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地基基础工程施 工设计审查的相关规范进行详细讨论。 一、施工设计审查的目的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设计审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施工设计方案的合理 性和可行性,以及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和符合工程质量标准。通过审查,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失误,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最终 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安全可靠。 二、施工设计审查的程序 1. 提交设计文件:施工单位应将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文件按规定的 格式和要求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查。设计文件应包括地质勘探报告、基础设计计算书、结构施工图等内容。 2. 技术评审:相关部门将对设计文件进行技术评审,评估设计方案 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审内容包括地质条件的分析、基础设计的合理性、设计参数的准确性等。 3. 风险评估:对设计文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 包括地质灾害的风险、基础设计的有效性等。评估结果将作为审查结 果的重要依据。

4. 施工方案优化:根据技术评审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优化后的方案应更加合理和可行,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风险和提高施工质量。 5. 审查结果反馈:审查结果将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要求其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设计文件,确保设计方案的符合性和施工工艺的规范性。 6. 最终验收:施工单位按照修改后的设计文件进行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相关部门将进行最终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三、施工设计审查的要求 1. 设计文件的准确性:设计文件应准确反映地质勘探和设计计算的结果,设计参数和数据应真实可靠。 2.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设计方案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制定,合理布置地基基础工程的类型、尺寸和布置。 3. 施工工艺的规范性:施工工艺应符合相关的工程质量标准和施工规范,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施工风险。 4. 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技术能力: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 四、施工设计审查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结构设计审查要点汇总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一、结构计算书 1.1 荷载取值。 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0的条款和行业专门的规范、标准。 1.2计算机程序分析计算。 注意软件的使用范围和技术条件,所建立的计算分析模型是否符合实际,对计算结果应先判断、校核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设计。必须说明软件名称、版本号。核对总信息,各层结构平面简图、荷载简图、配筋简图,墙体受压等计算结果,大跨度梁、楼(屋)盖的挠度、裂缝宽度数值,抗震设防区的柱轴压比。 1.3计算书主要控制参数。 1、位移比, 2、层间位移角, 3、周期比控制, 4、层刚度比控制, 5、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控制, 6、刚重比控制, 7、重力二阶效应(p-Δ), 8、剪重比控制, 9、轴压比验算 ,10、框架的倾覆力矩比。 二、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含以下内容) 2.1 结构类型概况、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 符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1.0.5条、第 1.0.8条,其它规范的有关规定。 2.2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抗震设防类别。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5-2015、《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相关要求。 2.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相关要求。 2.4 设计荷载的取值。 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相关要求。 2.5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持力层类别、承载力特征值,地下水类别、标高,设计防水水位,有无软弱下卧层,基坑开挖支护措施。 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相关要求。 2.6 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及耐久性的要求,地下工程防水等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 符合《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11相关要求。 2.7 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种类与级别,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砌体、砂浆种类和强度等级。需要作结构性能检验的应说明检验的方法要求。 2.8 建筑耐火等级、构件耐火极限,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5、《混凝土设计规范》 GB50010-2010相关要求。 三、地基基础 3.1 基础选型、埋深、布置是否合理。 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相关规定。 3.2 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 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相关规定。 3.3 软弱下卧层强度、变形应验算。 3.4 压实填土地基、人工地基设计。

施工图审查要点及图纸会审

施工图审查要点及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使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单位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明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可能存在的错漏碰缺等,以确保工程质量,使项目质量、安全、工期、成本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 一、职责 图纸会审在开工前进行,在图纸发放到各相关单位后一周内进行会审。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地勘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督单位等参加,主要解决施工工艺及图纸错漏上的问题,由监理单位主持。会审结束后,主持部门应形成《图纸会审纪要》,《图纸会审纪要》由到会的各单位审核无误后签字盖章确认,图纸会审纪要经相关各方签字盖章后及时发放到各相关单位,各单位要将图纸中变更的内容用签字笔标注到图纸相应变更的位置以便施工时参照,《图纸会审纪要》作为设计补充文件及有效的结算文件。 二、图纸审核内容 1、施工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 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主持,设计单位、地勘单位、施工单位、监督单位参加。设计人员交底(建筑、结构、强电、弱电、给排水专业等),交代设计意图、重要及关键部位,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等的作法、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然后由各单位提出问题进行会审。 2、施工单位对图纸核查 施工单位必须对各专业图纸认真核查。目的是达到了解设计意图,熟悉施工图纸,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设计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时提出,并加以解决,确保施工顺利。

3、各相关部门及单位图纸核查 (1)、各相关部门及单位在核查施工图的基础上,将施工图中出现的错、漏、碰、缺等问题在图纸会审中提出,由设计单位解决;施工总包单位在收到施工图设计文件后,应对图纸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如地基处理是否合理,建筑与结构构造是否合理,各专业设计之间是否有矛盾是否存在交叉相碰不能通过的情况,图纸是否存在错漏等),整理成图纸会审问题清单,以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形式提交给项目部,由项目部统一汇总后提交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在图纸会审会议上进行图纸设计交底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口头和书面答复,监理单位负责书写整理图纸会审纪要,施工单位配合,并由项目部负责交与会审各方单位会签。 (2)、在图纸会审中施工单位认真审图并提出比常规做法更为优化合理又能加快施工进度的建议,并经设计修改图纸或出变更资料而降低成本,将根据所节约费用给施工单位以相应奖励。 (3)、如果没有认真审图而对明显设计问题没有提出,并在施工过程中造成返工或成本增加的,施工单位将承担部分返工或成本增加费用,不得以设计不合理推脱责任。 4、“三边工程”图纸核查 对于“三边”工程,由于工程工期比较紧迫,设计单位提出分步施工出图要求,各相关部门及单位审查分批图纸前后交接部位,发现矛盾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协调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图纸可分阶段会审,如地下室工程、士0.000以上主体工程、装修工程,安装工程等,当问题较多较大时,施工中间可重新会审,以解决下一步施工中的矛盾和问题,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5、施工图纸核查的重点

[建筑][施工][质量]结构施工图设计及审查要点-地基基础-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及审查要点

结构施工图设计及审查要点-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及审查要点 一、基础埋置深度 1。天然地基:充分利用褐黄色粘性土层作为持力层(上:第5.2。1-2条),一般埋置在2层土上: 2。箱基:一般取建筑物高度的1/8~1/12(上:第5.2。2条); 3。高层建筑简体结构承台板板底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20(上筒:第7.1。4条); 4。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天然地基上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筏和桩箱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国:第5.1。3条);5。 不同埋深基础:两基础埋深高差一般取两基础间净距的1/2(上:第 5.2。3-2条); 6。基槽开挖后,应进行验槽(国:第10.1。1条【设计-删除】)。 二、基础类型选择 1。独立基础: (1)矩形基础长度与宽度比宜小于等于3(上:第5.4。1条); (2)阶梯形基础台阶高度宜为300~500,锥形基础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坡度不宜大于1:2(上:第5.4。2条);

(3)杯口插入深度按(上:表 5.4。6)选用,同时还应满足受力主筋锚固长度及考虑柱吊装时的稳定性,插入深度大于等于柱长的0.05倍(上:第5.4。6条)。 2。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 (1)墙下条形基础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50mm,边缘高度不宜小于1 50mm (上:第5.5。2条); (2)墙下条形基础:如沿纵向遇不均匀土质,宜在墙下设置肋梁,肋中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上:第5.5。3条); (3)柱下条形基础梁: (a)基础梁高度不宜小于柱距的1/4~1/8(上:第5.5。5条); (b)梁底的纵向受拉主筋应有2~4根通长配置,且其面积不应少于纵向钢筋总面积的1/3。(上:第5.5。6-1条); (c)梁顶面和底面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15%(上:第5.5。6-2条); (d)基础梁高度(不包括板的厚度)大于600mm时,在梁的两侧沿高度每300~400各配φ10的构造筋(上:第5.5。6-3条)。 3。筏板基础 (1)设置基础梁的筏板厚度宜取200~400,当有防水要求时,最小厚度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