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双向管理理念论文

高校的双向管理理念论文

第一篇:高校的双向管理理念论文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加大大学生的美育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是以单纯的客体对象出现在管理体系中间,而是让他们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格,成为大学管理体系中的一个主体,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美育;高校;学生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成为了知识产生和传播的主要阵地。当下,对这一阵地的管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探索,然而,在以往的探索过程中往往忽略了高校管理中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是由于高校的主体之一——大学生造成的。大学生本身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以往在高校管理问题的探讨中,主要是将大学生作为被管理者,也就是管理实施的对象来看待和思考的,忽略了大学生本身亦是高校管理中的实施者。本文试图根据高校的特殊性,打破传统的、单一的、从上到下的纵向管理理念,建立一种双向的管理理念。

双向管理模式是指既要有从上到下的纵向管理,也要有自身的横向管理,并且将“纵”与“横”交叉结合起来。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机构管理应该属于纵向管理,纵向管理是一个学校管理的基础,保证一个学校的正常运转。在纵向管理中校长处于管理的最高层,学校管理的好坏很多时候与校长的管理方式和才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流的校长:通过文化来治理学校;二流的校长:通过制度来治理学校;三流的校长:通过人来治理学校。学校管理从校长盯教师,到制度管教师,再到精神引领教师,是一个不断进步、提升和超越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有一个好校长就会有一所好学校,不如说有一套好制度、好文化就会有一所好学校。也就是说,在学校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管理制度和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段话虽然将校长加以划分为不同一流、二流和三流,但从侧面上也显示了一个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为教书育人服务。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环境,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起作用的方式是无形的。学校管理主要是靠规章制度来完成的,是硬性约束。软性的校园文化有助于硬性的校园管理。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工作的重心是育人。因此,校长在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管理的过程就是要激励和满足人们健康向上的积极追求,开发人的内在潜能。

为了满足教师们的需要,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也就是说学校管理必须力争达到校长、教师、学生都能够自我管理的境界。这就要我们思考怎样才能在高校管理过程中机构的纵向管理和教师学生自身的横向管理,内化为一种自我管理呢?那么就需要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实施美育。而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渗透美育、发挥美育的作用,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人的审美观是随着社会进步而提高的一种社会意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的各种社会进步,唤醒了人们沉睡多年的社会审美需要,使高职院校美育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2、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仅知道什么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

二、以人为本,注重情感

美育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它注意到了人的内心世界,即人性、感情和精神,因此,在美育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情感。

1、以人性为前提

所谓人性,即人的共同属性。从人性表现看,任何人都是想摆脱约束力的,向往自由的境界,可是,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在规范的范围内尽量采取“柔性管理”手段,给人们提供创造自由的空间,以此表达尊重与民主、沟通与对话、和谐与舒畅,这就是人性的深刻的层面,也是学生美育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2、以感情为纽带

感情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客观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人,有感情就有亲切感,有亲切感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力就大。感情可以是关心、温暖,也可以是尊重、赞誉;可以是信任、理解,也可以是支持、帮助,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高校中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如果注意学生的情感因素,很多管理都可以简单化,便捷化。

3、以精神为寄托

在文化的三层次中,精神处于核心的地位。文化是人类对世界的把握方式,精神则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价值取向。把世界作为“人的世界”来把握,便发展出人文精神,把世界作为“物的世界”来研究,便发展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在管理中,“人文管理”主张以人为本,把一切对象加以“人化”,注意满足人的情感需求,突出情感的逻辑;“科学管理”则主张以物为本,把一切对象加以“物化”,强调人的理性特征,突出效率的逻辑。实现“人文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互补,把“人”与“物”、感性与理性、情感逻辑与效率逻辑紧密结合起来。这正是我们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那就是在在德育的基础上,要注意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贯彻到德育中去。

以上两个方面,就是我们在高校中进行德育管理的关键问题,即认识到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也很好地解决了美育管理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把握好这些,学校学生的管理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江浩,李伟斌.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2]刘坤媛.时代的期许与吁求——构建科学审美观的现代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5).[3]李海燕.试论美育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07).[4]周太山.当代美国大学德育的路径依赖及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 2010,(02).[5]章立早.学校管理碎思录,2007.

第二篇:高校创业理念论文

近年来,迫于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大大学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却面临着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更低的“双低”困境,这不得不使人对大学的创业教育产生诸多思考。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大学创业理念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异同点

(一)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共同点

1.产生的经济背景相同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在1947年出现以后发展缓慢,原因是大学创业教育在当时没有市场,这是因为美国当时处于大工业时代,大公司在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有限。直到1970年以后,美国经济结构转型,大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逐渐减弱,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大学创业教育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作用显著,因此,创业教育开始逐渐兴起。我国经济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都要处于转型期,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交税收,分别占全国的60.5%、69.6%、53.1%。随着经济转型的升级,中小企业的发展必将对经济的贡献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美国的机会型创业活动占创业活动主体,我国的生存型创业活动比重更大,中小企业的寿命相对美国也更短,这和很多因素有关,但创业者的创业能力欠缺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大学创业教育对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意义重大。

2.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效果相同美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大企业发展前景暗淡导致广泛裁员,适龄青年不能就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大学创业教育通过指导青年创业不仅能促进青年本身就业,而且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相关数据表明,美国从1969年到1976年,创业企业创造了81.5%的新增就业机会。我国大学于1999年开始扩招,当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就达到42%,随后每年递增25%左右,这种扩招速度远远超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严峻考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毕业生创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之一,各大大学纷纷开始自主探索创业教育,直到2004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大学创业教育进入政府引导阶段,大学创业教育在我国蓬勃展开。

(二)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不同点

1.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文化环境不同美国大学毕业生对创业的渴望很迫切。据统计,18岁至29岁的青年中有超过65%的人想拥有自

己的企业,这一方面因为他们渴望获得财富,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渴望获得独立。美国的文化崇尚自由、独立,奉行个人主义,崇尚通过个人的奋斗获得财富与认可,这种文化氛围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国的传统文化主张中庸,这和创新文化某种程度上背道而驰。在中庸文化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的创新精神不被鼓励,创业并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而往往是无奈的选择。数据显示,我国80%的创业活动是生存型创业而非机会型创业,也就是说在我国大部分创业活动是因为生活所迫。在这种封闭的、静态的、循规蹈矩的文化氛围中,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斗志必将被掩埋。

2.对创业教育的研究程度不同美国是最早开展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的国家,哈佛大学在18世纪中期就开始组织创业研究,随后,各个大学都创办了创业研究中心。1987年,创业领域正式纳入管理学科,标志着制度化的创业研究开始。到90年代末,创业领域和其他领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不同领域的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创业,丰富了创业理论。美国研究创业的期刊在国际上有深远影响,1963年创刊的《小企业管理期刊》、1975年创刊的《创业理论与实践》和1985年创刊的《企业创业杂志》三个期刊是当前创业研究领域国际公认的重要刊物。我国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滞后于创业实践,创业理论研究目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真正触及创业教育的本质,只是停留在空洞的表面。一些大学建立了创业研究中心,但不论是创业教育研究的深度、广度、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都难以和美国相比,更谈不上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同时创业教育研究平台缺乏,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创业期刊,没有为创业教育研究搭建合理的平台。

3.师资队伍不同美国大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大学创业教师大多具备创业经验,一方面是大学创业教育教师本身就有过创业经历,或者正在进行创业活动,这使得他们对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契合有很好的把握;另一方面是大学会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里担任兼职创业教师,现身说法讲解创业过程或者跟踪辅导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我国的创业师资队伍尚不完备,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研究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是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教

师兼职从事创业教育,同时这些教师本身就不具备创业经验,导致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另外,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教师的情况也很少,有志于创业的学生也得不到很好的辅导。

二、启示

当前我国对创业活动、创业人才的需求异常强烈,大学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对创业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通过对比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异同点可以发现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而从政府和大学两个角度进行改进:政府要从文化氛围、政策、财力等方面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引导,为大学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自身要切实转变创业教育理念,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业信念、创新意识,此外应该加强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理论和实践经验过硬的教师队伍,通过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创业人才。

第三篇: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理念研究论文

摘要:地方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但是,目前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管理弊端,阻碍了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同时还严重影响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鉴于此,我们应该创新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理念,进一步优化实验室教学资源配置,规范实验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实验室的教学效能,从而为地方高校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理念;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地方高校需要适应教育分类指导的原则,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与发展。在地方高校中,实验室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高校的办学与管理水平。但是,当前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还有不少问题存在。

一、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现有实验室管理模式

1.三级管理模式。这主要是指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沿用了本科院

校的校院系的三级管理模式。它以课程作为实验室应用的主体,从而使得实验室功能较为单一化。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其主要是依托于学校教研室而存在的,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却表现得较为分散,从而导致了实验室教学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实验室设备利用效率偏低,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难以进行有效协调,无法让实验室功能切实有效地发挥出来,最终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二级管理模式。一些地方高校为了打破三级管理各自为政的壁垒,选择了使用校系的二级管理模式。这就是说,地方高校不再让实验室由各个不同教研室进行依托式管理,而是在对它们进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科进行分类,让实验室成为实验中心或综合实验室。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在行政层面上与教研室平级,这就有利于各种教学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加强各个实验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实现有效共享。它可以在理论教学之外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它的最大弊端就是无法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尤其是不能跨院系进行资源共享,从而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一级管理模式。一些地方高校在认识到三级管理和二级管理模式的缺陷之后,开始探索一种学校层面的一级管理模式。这就是说,地方高校成立了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对学校所有实验室进行统一建设与管理。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它使得实验室教学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避免了重复建设,让院系间的界限被彻底打破,并按照不同的功能对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这不仅有利于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应用到企事业单位中去,同时还可以大大提升地方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不足

1.实验室经费投入不足。我国不少地方高校的办学模式基本上都是按照传统本科办学模式进行的,往往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实践教学常常处于一种较为弱势的地位。它们对于实验室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而是将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学校规模与大型硬件设施上,根本无法满足实验室的正常运行需求。反过来,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

资金缺乏,使得实验室教学设施等也无法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需求,从而限制了实验室功能的有效发挥。

2.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地方高校实验室由于现行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而在实验员的选拔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从而使得真正合格的专业实验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具体来说,很多地方高校实验室工作人员往往是由各个院系自主选择,并且会根据实际工作状况进行常规性的调换,加之一些实验室工作人员本身非科班出身,甚至有些是照顾教职工家属而安排的人员,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常常会在工作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让实验室日常运行无法稳定下来。此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待遇与其他教师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影响到实验室功能的充分发挥。

3.现行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地方高校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仍然较为落后,很多都处于一种封闭式管理模式之下,无法满足全校的实验教学要求。这就让实验室功能较为单一。加之实验室开放时间较为固定,一般是在上课时间,从而无法为学生真正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造成了实验室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分散现象,无法让学科间实现实验教学的互动与交流,有时就会发生重复建设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还影响了各个学科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理念的构建与实施

(一)真正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地方高校实验室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有时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实验室不是小事情,而是大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那么,地方高校就必须尽快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一种全新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并在创新理念的指引下采取更为先进恰当的管理模式。这就是说,地方高校要把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及时转变过来,让其与理论教学做到平等,从内心里重视实验教学。同时,还应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构建一个多层次和多目标的管理系统。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尽快打破实验

室管理中的学科和专业界限,对实验室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根据“跨专业、跨学科、大中心、现代化”的新型管理理念来重新优化配置实验室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节约实验室经费,还能提高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

(二)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不仅涉及到实验教学管理,而且也涉及到很多固定资产和实验设备等方面的管理。那么,地方高校就要尽快完善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影响到实验室功能能否充分有效的发挥出来。因此,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是实验室管理工作能否取得切实效果的重要保障之一。地方高校要针对实验室的设备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让实验室设备充分发挥出自身应有的实验教学功能。对于一些价格高昂的实验室设备来说,地方高校应该实施有偿使用制度,并把缴纳的经费归入实验室建设资金账户中去,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为设备更新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三)提高实验室队伍质量。地方高校实验室中的专业技术工作人员是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与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室获得持续性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地方高校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这是确保实验室利用率大大提高的根本性保障。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加大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引入一些高层次实验技术人才,壮大和充实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对于那些工作能力不够强的实验室人员可以实施淘汰制,不仅可以精简实验室人员,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整个实验室工作队伍的质量与水平。当然,地方高校还需要配备完善的激励机制,并组织相关知识和业务考核,让他们切实提升自己的实验室工作技能。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实验室工作队伍,地方高校实验室才能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校际校企之间通过一定的交流来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行业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雪琼,夏杏洲,黄和等.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开放

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学装备,2009(4).

[2]孔凡芹,刘中兵.高校实验室建设初探[J].科技资讯,2010(9).

[3]邱菊.新建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06(8).

[4]沈剑敏,陈强,张东凯等.适应形势推进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J].实验室科学,2009(1).

[5]晏小红.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5

第四篇:创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推进,受到创新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在发展中应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彰显个性化。因而在改革创新发展中,不仅要创新管理模式,更要努力适应其发展理念,推动其发展模式。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和发展

学生作为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一个学校的管理服务对象,因而学校的发展要以学生为前提,高校管理中将创新管理作为管理的支撑要点,通过创新、高效的管理不但能代表学校的素养,更能代表学校的品牌文化。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开展适合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长效管理模式,让高校管理更具科学化。

一分析高校的管理形式

目前高校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是传统管理模式,是在现有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运用命令式的管理方式规范学生行为,这种管理是刚性管理,也是外部控制管理模式,管理中个体、组织和社团都处于外控范围外,所以民主化管理成分较少;第二,是组群中的自我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借鉴外国的管理形式发展起来的,要求社团以及学生会开展自我管理,并要求运用柔性管理模式,让管理形式更灵活。第三,是群体和个体化管理,这种管理有组织性,把个体以及社团都控制规划在内部控制中,民主化的自我管理,让管理方式更具柔性。

二高校的管理现状以及思考

(一)管理人员思想僵化

部分高校没有开展管理改革的举动,究其原因是管理人员的思想比较僵化,管理运用的方法也因循守旧,宁可守着错误的保守管理模式,也不愿进行大胆的教育管理创新尝试。由于管理者习惯于这种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一旦推行就要重新适应,因而宁愿使用原有熟悉的管理模式。导致教育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况,不能更好的适应和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也不能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

(二)管理停留在面上

教育管理全部停留在“管”上面,没有重视教学服务,更没有重视学生自我管理,发挥学生会的智慧和作用,导致教育管理不能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起来。

三高校管理创新探索要素

(一)创新管理理念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开展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由于人本管理时主要是将人的因素看成高校管理的主要出发点,管理进程中要重视人的想法,要根据人的特点进行管理,这样开展的管理更容易被广大师生接受,也能更好的服务广大师生,多种管理手段的应用,能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化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可在校园范围内形成较好的文化环境,专家、教授都要通过学术研究工作积极的参与到校园管理中。且确立教师在办学和治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管理,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形成全校教师共同管理的教育管理新模式。管理中需要创新人本管理理念,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人,也是高校管理的主体,要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能够理解、尊重,挖掘主体内涵,在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情况下,不但把学生看成管理对象,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且在管理中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结合教学活动,内化管理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树立民主法治的育人理念,让学生了解自己需要履行的责任和应该享受的权利,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契约管理,因而法律意识的树立比较重要。学校范围内开展的民主建设

是社会民主建设的关键,为了实现其建设的自由、平等和公正,高校建立民主非常必要。民主建设包括班级建设的民主化观、学生会成员的民主选择,这些民主建设要在大胆的尝试中不断深化,最终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创新管理制度

1.深化学生自主管理

需要深化自主管理,强化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管理需要由外部控制走向内部管理的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管理制度,以直接管理为动力,制度管理充当基础,自我管理成为管理的常规形式。高校的管理价值观主要是决定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要素,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能够成长,有自律意识,这将推助学生的成长,目前大学生普遍素质较高,所以有着独立意识和自我管理潜能,这将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条件,有效的促进教育模式,适应高校的科研教学改革模式,为学生的管理高效化提出重要意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深化以及发展,学生在管理上更倾向与自主化管理模式。

2.优化信息管理机制

优化信息管理工作机制,现代社会信息化飞速前行,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网络信息速度加快,冲击教育常态,网络中要凸现出多元的文化和多元的价值,让网络交往出现平等化现状影响和冲击学生,学生的管理者需要有掌控网络的能力,加大正能量,减少负能量,学生管理者需要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构筑好网络学习的平台。例如,可以借助网络做好学籍管理,给每一位学生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包括:学生入学状况、在校表现情况、政治修养、道德素养等方面,并且体现出奖、助和贷的基本状况,把学生的性格和考评等因素加入进去。成为信息化管理的要素,学生结束学业以后,将这些信息当成礼物馈赠给学生,让学生见证自己的成长道路,从而让学生具有心灵感悟。

3.创新管理模式

创新性高校的管理模式需要结合教育内涵,总结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准出发点,建立教育的目标,分层办学。要以就业为

管理的前提,转变就业理念,开展适宜就业的管理模式,将终身教育看成是教育管理的背景。由于科技时代的飞速前行,信息和知识不断的更新换代,原有的校园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变化发展,所以要不断的通过学习补充新知识,借助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扩大高校的开放化程度,用以吸引更多的优势资源,满足高校发展中的多元化发展理念。

(三)创新型教师队伍

健全相关制度,采取措施,做好严格的管理。管理中要为高校的教师创设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不但要借助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也要在创新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奖罚分明中做好考核,综合评价。采用分析和交流的方式,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队伍,保障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为学生开展创新管理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很多制度的推行要求施行者主观认同,教师是推行制度的核心人物,因而要求教师有创新理念,能理解制度并推行制度。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可以通过引进人才,聘请各个行业的精英,比如德高望重的政府官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做高校的兼职教师用以提升高校的整体师资队伍素养。各界的精英讲学,不但能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也能传授实践知识。因为传授过程中加入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让学生受益匪浅,对学生今后成长有较大帮助。

四结束语

学校发展中,教学是核心,管理需要为教学服务。教学发展过程中也要带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流程,如果教学目标中没有管理理念的融入,那么教学管理将没有保障。因而教育中要让教学和管理相互配合,提高办学素质,完善办学标准。

参考文献:

[1]杨磊.创新教育理念下武汉工程大学教育管理改革策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5,(33):28-29.[2]曹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2-13.[3]冯东山,盛新建,蔡冬栋.民办高

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J].,黑河学刊,2014,(11):31--32.[4]杨磊.创新教育理念下武汉工程大学教育管理改革策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4,(12):12-13.[5]陈瑞莉.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管理改革——以“挑战杯”为个案的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12-13.

第五篇:高校学籍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论文

【摘要】本文从高校学籍管理的作用、地位出发,阐述了学籍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应该在学生的学籍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就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不断发展给学籍管理带来的新问题,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以人为本

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是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财富,所以要求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应该科学,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的时代下高等学校面临的任务就更加艰巨,一方面是个性很强的学生,一方面是社会对教学的要求日益增加。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应该科学、高效,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需要。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关键性的重要环节,完善和加强学生的学籍管理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面临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部在2005年3月重新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新规定的实施标志着高等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学籍管理中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在学籍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含义是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

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求末。所以才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

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进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中,人们开始重视对人性的关注,强调人的潜力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学籍管理是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育教学、运行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学籍管理主要包括经过升学考试或是按规定手续被正式录取的学生,入校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进入学校学习的资格,每学期学生的学业成绩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选专业、转专业,阶段性的成绩不合格的留级、降级,意外事故的休学、停学,犯错误的各种处分,毕业时的毕业审查及发证工作等。做好学生的学籍管理,对于促进学校学风的好转、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学籍管理的主体是学生,由管理者围绕着学生进行管理,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在学籍管理中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籍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

近些年来,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地扩大,学生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从以前的“精英型”教育向目前的“普及型”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的需求影响高校专业的走向,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这就要求高校的办学需求应该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办学宗旨,因为大学生毕业后要面向社会自主择业。这样,学生对学习的时间,如何去修完自己的学业,学习什么专业以及用多长的时间去修完,学习哪些课程都要求有更多的选择。因此高校的学籍管理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学生为办学的根本,以人为本的观念也是新时期经济发展对高校学籍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学籍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学风的转变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九零”后,大部分学生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很差,学习方面缺乏吃苦耐劳的劲头,遇到难题绕开走,纪律

松散,缺少自制力。大学里没有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看护,学习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自觉性,有些学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他们认为自己终于解放了,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有的上课想来就来,迟到更是家常便饭;有的沉溺于网络游戏,好一点的不耽误上课,但来了也是睡觉,严重的一学期也看不着几次人影,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期末考试不及格,有的补考不及格的课程过多就被学校降级。部分学生步入大学的校园后没有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仍旧沿袭着中学的习惯:课堂上依赖教师的讲解,教师“喂”多少就“吃”多少。实际上大学的学习应该做到课前预习,课上思考,课后问题这样积极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还有的学生只重视自己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它的课程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的修养更谈不上,以自己为中心,语言不文明。

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就选择了进入大学后学习的专业,可是很多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一点儿也不了解,更谈不上热爱。有的受到一些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一味的强调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极度悲观。还有些学生学习目的模糊,没有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合理的设计,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进入大学学习,应该学习些什么知识,只是过一天算一天。有的混到最后,期末考试时什么也不会就想着如何去作弊,最终给自己得个“通报批评”或是“记过处分”,这一门课程算是白学。以上种种就是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学风情况。如果长期这样下去的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会一路下滑。我们要发挥学籍管理的指导性作用,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学校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用好高校的自主权利,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为了转变高校的学风,就必须制定人性化的学籍管理制度,这是学籍管理促进学风建设的基础保障。在制定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真对现在的学风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它产生的根源,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首先,在新生入校后,各个院系就应将《大学生手册》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在入校之初就明确学校的要求,学籍管理的要求。

另外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必须持本人学生证办理注册手续,这样有助于学校对学生情况的把握,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学籍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应该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活。其次,重视学生平时的考勤记录,考虑将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迟到、早退、旷课以及期末考试的作弊等情况与学籍考核结合起来,我们认为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平时教学的督导,另一方面有利于杜绝考试作弊等不良习气。第三,从我们的了解来看其实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勉强能进入高校学习,刚开始学还可以,越学越跟不上,就没兴趣了;有的是将大学看成了“大幼儿园”,只要不出事,学不学都一样,等四年过去后有现成的工作等自己做,根本用不上去努力;还有的是对自己当初报考的专业不了解,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从心理上就产生了抵触情绪。可见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不都是学生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不应该因为不及格的课程太多就降级或退学,而是允许这样的学生多次重修,直到达到课程的要求。对于那些入学后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学生,给予他们重新选择的机会。学校也要尽量开设足够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灵活的选择学习的课程。另外,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安排,选择入学的时间和完成学业的方式,可以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校完成学业,这样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解决他们的学费问题,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和社会的接触了解社会需要哪些方面、什么样的人才,更好地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为毕业后的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学校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权对违纪的学生作出处分,但是如果当处分失当的时候,学生的合法权利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学校在制定学籍管理规定时应该明确学生的申诉权,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在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措施

学籍管理中要贯穿学生是制度制定的主体,管理者应该改变行政管理的上对下的命令、指挥,为通过管理为学生服务。我们认为要真正在学校的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学籍管理制度。高等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人性化学籍管理制度,这是在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学校管理学生的方式对将来学生走入社会谋求自身发展起着示范作用,服务人的管理观念对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是一种促进。所以高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应该成为鼓励学生学习,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依法治校。我们曾经践踏过法律,结果代价惨重。法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规范人们的行为,俗语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正确认识学校在学籍管理中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掌握好学校管理的自主权与学生接受教育权利两者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一定要以法律为准绳在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社会培育出合格的人才。

3、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学籍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同时它又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作为学籍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学习,交流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时刻确立以教学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将服务学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目前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高校的学籍管理也实施了电子化、网络化,大部分学校都在实行电子注册,这就导致对信息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及时、有效地获得信息、利用信息,不但要求有相应的机制和健全的信息网作保证,而且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这样才能完成好学籍管理工作。

现在,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的学籍管理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手段,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有充足的动力,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孙晶言,李杰,浅谈成绩管理与学风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5),67

2、李萍,以学籍管理促学风建设的措施探讨[J]职业与教育,2008,6第17期175-176

3、张林峰,浅谈成人高等学校的学籍管理[J]科技信息,2010,5第5期287-288

2021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和对策论文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和对策论文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高校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积极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策略,这样,才能真正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策略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思想认识日渐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管理工作就会面对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随着高校 ___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与目标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就成为高校学生管理者需要积极研究的新课题。 1.1学生思想素养水平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不同的价值形态在社会上泛滥,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越来越多学生认为追求金钱很重要,认为在社会竞争中取得胜利很重要,在他们的世界中,公平,正义,爱国和友善、互助等传统价值认识已经丧失了魅力,他们的思想认识更为复杂,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素养水平下降,心理健康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这些问题是客

观存在的。很多大学生管理工 ___反映,现在学生素养越来越低,学生越来越难管,可见,学生管理工作难度是加大了。 1.2网络世界也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现在,对大学生而言,是有两个世界的,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对他们而言,网络世界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放弃与人交往,一直沉迷在网路世界中,通过网络方式进行交流、娱乐、学习,更通过网络游戏麻醉自己, ___自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能够促进使用者更好的发展,如果利用得不好,则会极大地影响到使用者的健康发展,而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网络素养不高,他们很难利用网络技术提升自己学习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更多的大学生是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导致价值观念偏离,人际交往能力下降,道德观念单薄,甚至产生人格的 ___。可见,现在网络世界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网络世界也影响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1.3学生管理工作表面化现象严重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思想状况,认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管理难度增加。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得并不是很理想,管理人员严重

高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10篇

高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 高校不断扩招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也将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实行依法治校的模式,不断的规范学生的行为。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法治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1.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现状 根据我国教育法相关规定,高校具有依法自主办校的权利,也能够通过自己制定的制度约束学生。然而,每一所高校都具有不同的情况,在办学理念、办学规模等方面不进相同,也造成了工作中的问题。具体来说: 缺少法治意识以及法律知识。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观测法制观念,然而很多高校管理人员了解的法律知识甚少,缺少必要的法治意识。同时受到传统高校管理工作模式的影响,往往将行政管理工作当作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忽视了对学生的管理。导致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出现法律政策混淆问题,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不能正确的了解国家动向,不能了解学生发展的方向,工作以上传下达为主,这种现象严重拉低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水平。同时也容易导致管理人员在具体

工作中,不分主次,遇到问题不能冷静分析,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会导致问题恶化。 缺少健全的高校学生管理法律运行机制。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加强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导致高校学生管理法律运行机制如同摆设,不能真正发挥依法治校的作用,尽管高校享受了依法自主办校的权利,但是没有真正的实现与发并进,和法治思维理念相违背。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常常以行政条文为主,几乎见不到法律制度,但是一旦出现问题,还需要依靠法律进行维护。以上两种问题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为了高校自身的发展,也为了学生在校能够健康的成长,必须加强改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2.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加强措施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对法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各大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新时期,必须不断的提升法治思维,形成自我保护与发展的良好意识,笔者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现提出加强高校学生依法管理的建议: 德法并序、宽严并济。德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而法治体现制度化管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德法并序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不仅需要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建设,

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819200787.html, 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创新 作者:解艳苓 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3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信息社会,科技更新越来越快,经济全球化浪潮要求人们的知识结构、能力更加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环节的学 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如何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 性、差异性日益增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 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原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体制。 第二,互联网给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的冲击,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贫困学生增多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考验。高等教育招生、收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 进程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升高。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300多万人,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各高校贫困生的平均比例高达20%以上,特困生比例约为5%—10%,而在一些农林师范类院校这个比例还要更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否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四,高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高校后勤社会化,实际上是建立一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

教育行政管理论文6000字_教育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教育行政管理论文6000字_教育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教育行政管理论文6000字(一):论基于以人为本的学校教 育行政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学校教育中需要贯彻落实以人 为本的管理念,并且对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以及调整。在以人 为本组织管理理论中形成了新时代背景下全新的管理理念,學校在日常发展过程 需要严格地遵循这一原则来开展日常的工作,从而使得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变得 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特征,提高学校当前的管理水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将以人为本和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进行相互的融合,保证实际工作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校教育;行政管理 在学校教育行政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时,需要对学校教育行政管理 的含义和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还要 明确在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提出针对性的工作方案以 及工作对策,从而使得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效果和水平能够到全面提升,多方位地 满足学校当前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要求。 一、在学校教育行政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原则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有效了解以及认识,从而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以 人为本理念是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中注重的是强调人性, 重视民主参与,并且还融入了有关人情关怀方面的内容。在组织管理工作中充分 的发挥了角色的作用以及优势,从而使得组织管理效果能够得到向提高,贯彻落 实人性化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加强对组织内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调 动[1]。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将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放在首要 的位置,多方位的考虑,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从而不断的激发这部分工作人员 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以及管理目标。在学校行政管 理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时,需要以教职工的教育行政管理作为主要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的尊重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并且还要明确学校行政管理中 的一些本质性内容,多方位的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在工作岗位 中创造较多的工作价值,从而使得学校行政教育管理的优势能够得以凸显,从整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15篇(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15篇 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管理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摘要:该系统解决了在学生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所经常遇到的问题,实现了老师与学生在选题环节上的双向选择规范化管理,学生的选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解决了以往毕业生在毕业选题环节中出现的沟通不畅、效率低等问题。本系统能满足高校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的各项需求,及时反映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的工作进度,有效解决在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使高校在选题过程中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和规范化管理。关键词管理系统毕业管理论文管理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介绍了笔者基于Spring技术研制的“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一体化系统”,该系统考虑到高校本科教学工作 管理的繁杂,注重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 沟通,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管理水平,方便管理人员

对毕业设计的统计分析及上报。同时系统的灵活性是系统具有通用价值,适用于任何高校的毕业设计管理,因而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本科教学、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手段信息化成了现在高校教学的一种趋势,尤其是在本科教育受到日益重视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借助因特网信息技术更好的为学生、教师服务,更好的管理教学环节以方便院系各级管理人员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基于因特网的教学管理,其教学过程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同时教育资源及公共信息能同时在广大范围内实现共享。本科生毕业设计是每个院系需要处理的一个繁重任务,按照以往的工作方式,在毕业设计之前各院系需要准备本次毕业设计供学生选择,之后组织学生以有限的课题数进行机械选题。而在选题过程中,学生与指导教师缺少必要的交互,使学生往往很难只根据课题的题目及简单的课题介绍就充分了解课题具体内容和目的,这种情况造成了学生很难真正了解自己所选的课题所处的领域现状。同时在这有限的机械选题中也很难保证所选课题的满意度,这往往造成学生不喜欢自己所选的课题,教师对自己课题的学生不了解。这种缺少师生互动的

高校的双向管理理念论文

高校的双向管理理念论文 第一篇:高校的双向管理理念论文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加大大学生的美育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是以单纯的客体对象出现在管理体系中间,而是让他们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格,成为大学管理体系中的一个主体,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美育;高校;学生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成为了知识产生和传播的主要阵地。当下,对这一阵地的管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探索,然而,在以往的探索过程中往往忽略了高校管理中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是由于高校的主体之一——大学生造成的。大学生本身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以往在高校管理问题的探讨中,主要是将大学生作为被管理者,也就是管理实施的对象来看待和思考的,忽略了大学生本身亦是高校管理中的实施者。本文试图根据高校的特殊性,打破传统的、单一的、从上到下的纵向管理理念,建立一种双向的管理理念。 双向管理模式是指既要有从上到下的纵向管理,也要有自身的横向管理,并且将“纵”与“横”交叉结合起来。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机构管理应该属于纵向管理,纵向管理是一个学校管理的基础,保证一个学校的正常运转。在纵向管理中校长处于管理的最高层,学校管理的好坏很多时候与校长的管理方式和才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流的校长:通过文化来治理学校;二流的校长:通过制度来治理学校;三流的校长:通过人来治理学校。学校管理从校长盯教师,到制度管教师,再到精神引领教师,是一个不断进步、提升和超越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有一个好校长就会有一所好学校,不如说有一套好制度、好文化就会有一所好学校。也就是说,在学校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管理制度和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段话虽然将校长加以划分为不同一流、二流和三流,但从侧面上也显示了一个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21年有效沟通高校管理论文

有效沟通高校管理论文 高校中的学术权力和行 ___力交叉的管理事务中,本应由两者权力间有效沟通,共同发挥作用。但实际高校管理中,学术权力是建立在行 ___力基础之上。从本质上讲,行 ___力不应该干涉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反之亦然。然而在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中,行 ___力和学术权力的错位经常出现:主要变现为学术权力的削弱和行 ___力的宽泛。学术事务被行 ___力干预容易导致冲突和矛盾,更因有外行 ___内行的状况,使得高校管理的有效沟通难上加难。 2.1学术权力中的沟通困难 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来看,在教学、科研层面上,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呈“学院—系部—专业教研室”的三级结构类型;本科院校多以“学校—学院—学系—专业教研室”类型为主。这种框架结构,以学科为依据在各个层次上进行学科分类,注重了学科细化,但是同时忽略了最终整合。高校基层学术 ___各自 ___,缺少平级之间的联结。这种划分方式使得专业教研室往往研究目标较小、资源分散、科研力量相对薄弱,从而造成一些学术人员视野狭窄,缺少创造性思维的理念。从事某一学科教学工作的教职工,知识传播与继承的范围狭窄,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科研工作中,研究者也往往被束缚到一个有限的研究领域中,很难与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学者进行沟通,也很难开拓恰当的合作机会,甚

至在同一院系的基层 ___中也缺乏学术交流,很难实现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从纵向看,现行学术结构的权利归属仍然集中在结构顶层。“学院—系部—专业教研室”的三级结构类型或“学校—学院—学系—专业教研室”的四级结构类型中,绝大部分关于行政和学术的管理权力都集中在学校或者学院层级上,中间层级的权利和职责往往界限不清,基层 ___的自治权利更小,容易发生权利丢失或越位的问题,从而增加了行政层级带来的运行低效率。同时,以行政手段干预基层学术交流,一定程度上造成行 ___力和学术权力的矛盾,限制了学术的自由发展。 2.2行 ___力中的沟通困难 从纵向来看,高校行政管理机构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复杂的___。沟通信息传递遵循递减规律,例如,信息从“校长—教务长—系主任—任课教师”,信息量依次为“100%—70%—49%—34.3%”,信息每传递一次递减30%。反之,“任课教师—系主任—教务长—校长”亦遵循上述规律。层次越多,信息失真度越大,时效性越差。这样就容易造成行政指令在执行中走样,教学一线反映的问题在传送途中变异的`现象。从横向来看,高校各部门间或不同人员之间因为分工不同、工作目的和考核激励方式不一样就容易产生“本位思想”,立场不同代表利益不同,易于产生沟通分歧。

本科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本科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本科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一、本科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必然性与意义 (1)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学水平 与专职管理人员相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掌握第一手的教学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教师,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真实想法与需求,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与方法。 (2)有利于保障学生的权益 本科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及时反映学生群体在教学工作中的表现。通过本科生管理者的及时反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约束行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锻炼自身在信息收集、反馈、交流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3)有利于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工作者通过本科生及时反馈的教学信息,可以随时掌握第一手的教学动态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来调整教学安排、考核教师情况、摸清学生状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二、本科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制度设计 1.参与的途径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目前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教学信息员”制度。所谓教学信息员,就是由高校教务处聘用本科生作为教学信息员,工作内容是反馈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教学信息,从而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民主开展。目前这一方法已为国内多数高校所接受。 2.参与的方式 信息员是沟通教师、学生与教学管理部门三者的桥梁,一方面,他们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及时收集、反馈本班级的教学活动情况,教师的方法、内容、效果与态度等情况,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纪律维持、考试秩序,学生对于教学活动、教学计划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意

见建议等;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协助教学管理部门开展学生评教、教学质量反馈等工作,从而使教学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教学活动的相关情况。 3.具体的运行机制。 (1)机构设置 本科教学信息员一般由教务处聘任,由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本科生担任,因此在机构上,一般由学校、院系、班级三级机构组成。其中,在学校一级设立教学信息中心,负责全校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工作,归属教务处管理;院系一级设立教学信息站,负责本院系教学信息员的管理与信息的收集反馈工作,并对校教学信息中心负责;各班则设立教学信息员,具体数量根据班级规模而定。教学信息员将收集的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学信息站,由教学信息站整理后再反馈给教学信息中心。 (2)教学信息的收集、反馈与督导 可以通过任务表格的方式来反馈教学信息,各班的教学信息员将收集到的教学信息按格式与要求填写在教学信息反馈表中,通过邮件、送达等方式定期汇总给教学信息站。教学信息站将相关信息一方面反馈给本院系的教学秘书,另一方面则反馈给教学信息中心。教学信息中心将信息整理后反馈给教务处,同时制作成教学信息简报,下发各院系及有关部门,督促其进行教学整改。教务处可抽调本校的资深教师组成督导组,定期参与教学活动、检查实验及作业情况,并与师生进行交流,以了解教学活动的情况和有关教学信息的反馈与整改情况,并将相关的整改情况形成反馈意见,通过教学信息员体系反馈给有关班级和学生,形成双向交流体系。 (3)任务安排与选聘程序 教学信息员的选聘采取自愿报名、院系信息站审查推荐与校信息中心考评等程序进行聘用。聘用的.教学信息员要进行动态考核,原则上一年一聘,对表现突出者或表现较差者要实行动态的激励与淘汰管理。 三、本科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实践思考

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高校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高校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民办高校人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本管理观念比较淡薄 有的民办高校的学校领导,人本管理观念淡薄,有时会重视经济效益从而轻视了社会效益,注重办学规模从而轻教育质量,这样就会导致学校管理只能局限于应付教学工作,无法转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管理的规范化这两个层面上来。 (二)学校教师缺少主体性的教育思想,缺乏服务的意识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中,缺乏“服务意识”,领导者往往以权力自居,认为被领导者应该无条件地听从领导者的命令与安排,不得有任何的违背。民办高校教育应该以满足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学习需求为根本,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然而,在目前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部分老师还是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来接受教学内容。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会抹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

主观能动性,还会增强其在未来继续学习中的惰性,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发挥。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会发现学生可能被培养成为一个在某一方面比较好用的“工作工具”,而不是一个具有完善思维的人才。 (三)教学管理中,性缺乏 在做决策的时候,由领导一个人或少数人拍板,这样就忽视了广大师生的主体地位。以往的学校管理仅仅从领导者本身的意愿出发,来进行管理目标的确定、计划的制定以及实施的步骤。学校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就是领导者意愿的最终达成。比如: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师的管理这几个方面,都会由领导或者少数几个人决定,较少考虑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学生参与、交流和实践的机会也比较少,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热情度不高。 二、民办高校中人本管理思想的应用 (一)在民办高校管理中,学校与师生、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在谈话之前,要有真诚交流的意愿,本着以解决问题、帮助师生提高的目的来进行谈话。对于学生来说,要防止其产生防御心理和敌意,尽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其营造一个和谐的沟通气氛。同

教育管理类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类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创新是教育管理对社会、教育管理理论自身发展的一种回应。教育管理创新对于促进社会和教育管理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管理类论文范文一:知识管理下研究生教育管理论文 一、有效实施创新知识管理的策略 1.明确核心目标,透彻了解知识管理的内涵 如果想有效地实施创新知识管理,那么首要条件就是明确自己的目标,深刻了解到底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把知识作为一个主要的资源,对一个群体或者组织来进行一种科学有效地管理。利用知识来提高效率,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并创造出更好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新维度。 2.与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相结合 虽然原有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传统管理理念非常注重知识的积累和集中的管理。传统教育管理中的教学系统性比较强,管理严格规范;师生、生生之间有充分交流。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知识管理的创新发展,但同时也为创新积累了足够的可参考资料。而新的教育理念中更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管理方式也比较自由。正所谓有反思才会有创新,要把积累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创新中去,两者相结合,取长补短,方能达到一种理想的平衡。也就是说在系统性的教学管理思路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再由老师从中加以引导。 3.建立有效知识管理的安全架构和知识管理机构 我们需要在不损害原有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优点的基础上,合理构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创新知识管理结构。同时,需要发展一种创新的知识管理模式,制定一种灵活的、参与性强的、安全有效的知识管理结构,以团队合作的概念,将相关人员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知识管理机构,而一个专业的知识管理机构需要对知识进行搜集和加工,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机

关于学生管理论文(2)

关于学生管理论文(2) 关于学生管理论文篇二 关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要】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管理,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管理。学校的管理水平与质量会影响到学生的大学成长,甚至是未来人生的发展,同时影响到学校的品牌。因此如何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产出良好的管理效益,将是学校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效益 人们常说“管与不管就是不一样”,表明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是效益的前提,效益是管理的必然结果。我从事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若干年了,经历了大学生的招生、教生和送生的全过程,体味了其间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体验了管理出效益的内涵。 管理是全方位的,也是全过程的。对大学生的管理,既要管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情感等方方面面,又要从学生的入学管到毕业就业的全过程。为了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制定符合大学生自身实际的管理措施,并加以贯彻落实显得尤为重要。 重视思想教育,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时期。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形势与政策》课,党、团课和活动,科学发展观学习小组,干部例会、培训会等渠道和途径;充分利用专题讲座、讨论会、演讲赛、知识竞赛等形式,让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同学们的脑海;认真组织同学们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向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主旋律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使同学们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参与

高校人事管理有效性提升的途径的论文

高校人事管理有效性提升的途径的论文 高校人事管理有效性提升的途径的论文 摘要:积极创新高校人事管理策略,对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受传统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制约,我国高校人事管理效率尚不理想。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人事管理有效性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人事管理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有效性;制约因素;对策 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国家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而高校教职工队伍的素质水平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和竞争力。做好人事管理,确保教职工队伍的稳定性、优越性,是保证高等院校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多延续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导致高校人事管理成效普遍偏低,在此背景下,积极创新高校人事管理思路和方法势在必行。 一、高校人事管理有效性制约因素 近年来,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水平已经得到显著的提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的引入也对高校人事管理的创新和改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由于管理观念、管理方法仍然较为陈旧,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仍未真正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制约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 (一)人事管理理念陈旧 虽然近年来高校人事管理理念不断革新,但传统的用人、管人理念仍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首先,目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仍然没有牢固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各种学历水平、各种专业背景人才的配置仍然主观随意性较强,难以完全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其次,不少高校在人事管理方面仍然遵循“精英”、“金牌”管理模式,如举全校之力设置多种不同层次、类型的

高校智慧校园管理论文

高校智慧校园管理论文 :大数据时代带来后,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在创新性工作、思维方式变革的产物,高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使高校信息化管理也随着迈进了大数据时代。在高校公寓管理的信息化方面,智慧校园涉及到的各种新兴技术也被应用到公寓管理上来,从而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给高校公寓管理带来深刻变革。本文立足于信息化建设,根据具体的高校管理情况,从高校智慧校园的兴起、信息化管理现状、公寓管理的具体设计、实际应用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信息化;高校智慧校园;公寓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催生出了各种在教育界应用的新技术,进而提升了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效率,并提高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也产生了更加大量的信息需求,同时,还在创新型教育理念的促进下,创新和发展高校管理,“智慧校园”的理念应运而生。由此可见,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建设高校智慧校园,并应用于公寓管理中,这也给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并提供了发展机遇。 在“智慧地球”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将“智慧”带入教育领域,如:智慧教育、智慧计算、智慧人才、智慧学校等概念。其中,智慧校园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属于 ___数字校园形态,可以有效地支持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而丰富校园文化,

拓展校园时空维度,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服务质量,并立足于创新型通信网络技术,完善高校服务流程、共享信息资源、创新教育环境。[1] 我国高校校园信息化管理大约在2000年左右兴起,很多高校就此成立了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专职负责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如今,我国高校经过将近20年的努力,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高校的信息化管理中,全校师生都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养,对信息化校园管理也都拥有着较高的认可度与期望值。由此,高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逐渐提高,而且信息化管理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也是与日俱增,如今,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衡量高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尺。在网络基础建设方面,我国很多高校都能够做到全面的有线宽带或WIFI覆盖,尤其在教学区、生活区、科研区三个主要师生活动场所,甚至很多高校已经支持接入无线和传感等移动计算设备,对于拥有两个校区的`高校来讲,便于备份和容载,完成有效的高校信息化管理。[2]在公共数据平台方面,高校将公共数据平台作为运行基础,形成角色授权体系和身份认证体系,能够在全校师生范围内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推动业务流程和数据整合活动。在管理体制方面,不断实现体制创新,建立初期的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并设置办公室、网络中心、信息中心、校园卡办理部门等,负责全面统筹和具体实施信息化校园建设。

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资源共享思考-公共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资源共享思考-公共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封闭式教育的改革与超越,是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举措。在信息化社会提供的便捷网络技术环境下,通过开放教学模式建立专业资源共享平台就成为解决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科建设不合理等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未来促进公共管理类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信息化;公共管理专业;资源共享;开放教学 公共管理类专业作为21世纪新兴研究领域,近些年,该专业的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从最初设立到现今,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它从最初的师资短缺,资源不足,已发展成为有着大量优质生源、师资以及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的热门专业。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我校院系间及校际间公共管理类专业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也愈发突出。事实上,没有专业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教学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因此,改进观念,借助高效便捷的信息技术手段,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遴选、整合与共享机制,扩大优质专业资源共享范围,构建我区高校间教师教育合作机制已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公共管理类专业资源共享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进入高速发展的21世纪后,我校公共管理专业为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形态发生变化,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涉及内容不断增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逐渐凸显。与此同时,限制专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专业资源整合与利用的问题也处处阻碍着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当前,我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与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高校教育管理问题探讨3篇

高校教育管理问题探讨3篇 第一篇 一、高校教育管理现状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促使高校职能发生衍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各高校在对其的培养目标及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来适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由于近些年的各大高校扩招,高等教育逐步的走向大众化,与此同时,高校的职能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以前,学校作为一个管理机构,制定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履行行政职能,与学生的关系为简单的单向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职能开始逐步发生变化,在大众化的趋势下,高校开始向学生收取一定的教育教学服务费用,这样高校的职能转变为更多的是提供知识教育及技能培训的职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以往更具相互性,是更为复杂的双向关系,而非从前简单单向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二)高校教育管理的行政化问题严重。多数高校的教育管理办法依旧是典型的行政化手段。这种管理的方式自身就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教育管理走的是行政化路线,这就达到削弱了教育管理的作用。行政化把教育管理定位在管理的层面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服务。这样以来,高校教育管理就被束缚在行政化的手段之下,这将严重地制约了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最终导致是我国高校教育管

(三)高校侧重科研,忽视教学。由于国家对高校的评估工作中对高校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的要求与审核导致各大高校逐步开始侧重于科研发展,从而忽视了基础教学。这样的环境下,高校都更侧重于搞科研项目,而无暇关注教学的制定与发展。虽然科研成果对高校教育管理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过分重视科研,忽视教学,这是违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科研成果的成就建立在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上,这将从侧面严重影响了基础教学的质量。 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高校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务必要面对、思索与完成的基本命题。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不仅需要探索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并且必须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使之实现价值、发挥才能的长效机制。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高校“去行政化”进程已经取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九篇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九篇 第一篇: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研究 一、信息不对称在教学管理中的体现和影响 1.学校的教务部门与二级学院之间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两级管理。在教学工作领域,主要就是指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接受学校教务处领导,但拥有权力独立管理自己的教学工作。作为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关,教务处制定的各项政策必然不是专门为某一个教学单位制定的。再加之教学单位与学校之间交流不够,信息不对称也就出现了。不同层面的信息不对称,既可能导致学校的任务二级学院执行不彻底,长久下去更会影响二级学院的个性化发展。 2.教学管理涉及的人员间信息不对称;我们单从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来看,教学管理工作一般情况涉及三类主体:行政上的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这三类主体在日常教学工作密不可分,根据二级学院的工作分工,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服务教师和学生,由于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人群人数多,而管理人员人数有限。通常是一名管理人员为很多师生服务,双方缺乏沟通、信息不对称成为常态。这样既可能影响二级学院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又容易造成不和谐的工作关系。专任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样也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目前高校教师一般都具有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具体课程的授课是很有益处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学好一门知识,更需要形成知识体系。如果师生间信息不对称,教师忽略了课程间的联系,就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发展。 3.教学管理的各环节上信息不相通。高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学生成绩管理、教学执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制度的完善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例如反馈机制,如果我们一味追求教学改革,而不及时反馈信息进行分析,那么我们就无法判断教学改革的成果和利弊。教学环节上的信息不对称,会大大降低教学管理的效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问题研究论文(共4篇)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问题研究论文(共 4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探讨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1导言 所谓高校学生管理,就是各类高校领导及管理者,为顺利达成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国家相关的教育法规政策,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协调校内的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计划、实施、监督等一系列活动。该项管理工作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在培养“四有”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有效的学习管理不但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处事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还可通过管控、约束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发展产生直接性影响,是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质量提升的保障力量。 2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现状及优缺点 条状管理模式

通常表现为,学校设立有学生工作部等职能部门,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向分校区派驻学生管理的分支机构,负责分校区的学生管理各项工作。其优点为管理权力集中、管理结构简单、指令落实较快;缺点就是管理空间跨度大,人力物力成本高,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学生管理部门难以保证第一时间处理和帮助,降低了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块状管理模式 工作机制上通常表现为“学校统一决策,分区各自管理”,各校区均有自己独立的学生管理部门,工作开展具有较大自主权。其优点在于管理跨度小、机构完善,利于充分调动各校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校区的快速反应能力。缺点在于容易造成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的不统一,产生各自为政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条块结合模式 学校加强对各校区统一管理,同时根据某个或几个校区实际设立校区内部的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其优点在于管理紧贴实际、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增强了校区的积极性[1]。 3高校多校区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育人环境不全

管理沟通毕业论文(精选5篇)

管理沟通毕业论文(精选5篇) 第一篇:管理沟通毕业论文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沟通毕业论文 题目系别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组织沟通 组织沟通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环节,它关系到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文化的塑造。目前我国大多企业在组织沟通领域的确存在许多问题。虽然有些问题所导致的不良现象已有所反映,但是企业的管理者们却不能正确认识问题的起源和本质。所以,重视组织沟通、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组织沟通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我用老师的所教知识来管理我心中的企业…...在一个好的企业,我要来处理整个部门的运转和调整,我就必须学会沟通,现在我将我的思路和课本(管理沟通---康青)结合在一起来谈谈.一个组织的沟通效果决定了组织管理效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如果能做好组织沟通,对促进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组织沟通为主线,我对其论述如下: 1组织沟通的目的是促进企业目标实现, 畅通而有效的组织沟通,有利于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充分流动和共享,有利于提高组织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民主管理,促进组织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且还会促进组织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如何让企业成员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并落实在行动中,需要组织沟通发挥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企业文化沟通,利于全员了解组织目标、价值观、管理制度等,统一全员思想和行动,做到矢量一致。促进员工关系,组织沟通有利于跨部门及部门间员工的相互交流,满足员工的社交需求;有利于促进组织及其成员间和谐的关系,减低员工对组织的不满意感,提高员工忠诚度.这样能使整个组织运转.2组织沟通风格,我觉得组织沟通风格受组织文化的影响,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自上而下的强势沟通,如果组织的最高领导者是个强势的、独断专行的人,则组织的沟通风

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题目: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与实现 学院: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摘要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大学生更添了一层霜。各高校为解决就业问题,尝试了各种方法。其中一种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 从我国目前的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来看,初步实现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就业市场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了解职场信息的间接途径有以下几种:招聘网站、学校就业信息网、学院辅导员、报刊杂志、社会实践等。 大学生就业一直就是现在我国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现在双向选择其实是很难的,因为现实中人们的就业机会不是这样乐观的,所以学生很少有这样的资格可以得到选择公司的权利。 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在对与大学生双向就业选择信息系统建设有关的若干关键技术做出了较为详尽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集成开发模式,基于ArcGIS Desktop桌面平台安装Arc Objects和Arc Engine,利用C#语言编程实现了该系统。该系统能使大学生双向就业选择的利用更加合理、管理更加高效与规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信息系统; ArcGIS;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U.S. financial crisi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for students already brightened a layer of fr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try a variety of methods. One is the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o design students' employ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hina's current college graduat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Employment point of view, the initial realization. Market -oriented, government regulation, school recommendation, graduates and employers two-way choice. Patterns of employment, the job market has become the main way of college graduates looking for work, the employer selection of talent. Indirect ways college students learn workplace information are the following: recruitment websites, employ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school, college counselors,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social practice. Graduate Employment is now a country has a very difficult issue, and now a two-way choice, in fact it is very difficult, because in reality it is not so optimistic about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so students rarely have such qualifications can get the right to choose the company. Based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research in a number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bi- employment options and college information system about to make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the use of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l, based on the installation Arc Engine Arc Objects and ArcGIS Desktop platform using C # language programming of the system . The system enables two-way college students use more reasonable employment options, management more efficient and standardized. Keywords: Graduat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rcGIS;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