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美丽的夏牧场|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美,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是集“美”于一身的理念,音乐教育正是通过音乐审美挖掘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音乐作品中的理念之美。本课设计根据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将歌词朗诵与歌曲演唱很好的融合,利用朗读歌词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强弱、速度的变化,朗读好歌词的同时更准确地演唱好歌曲,体验歌曲表达的丰富情感。

(二)理论依据

歌曲演唱是将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一种表达手法,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化艺术,而朗诵艺术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它赋予了歌唱语言丰富的色彩,朗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运用歌声琴声语言动作等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教学的首位,以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演唱歌曲。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核心内容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优美、抒情,具有哈萨克民族的风格的歌曲。4 / 4拍,一段体。歌词描述了哈萨克美丽的夏牧场景色,以及哈萨克牧民美好的生活,唤起人们对夏牧场的热爱与向往。

歌曲为e自然小调,第三乐句开始具有明亮的大调色彩。歌曲共12小节,5-8小节是1-4小节的重复,11-12小节是3-4小节的变化重复,因此,这首歌曲曲谱的实际学习长度只有6小节。

(二)学生情况分析:

1.调研目的

了解学生已具备的读乐谱能力和歌曲演唱能力,为后面的用竖笛吹奏歌曲朗读歌词并进行歌曲演唱奠定基础。

2.调研内容与方式

(1)调研学生的竖笛吹奏能力。

我们心连心真快乐!

①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每个学生问卷,了解学生课下学习竖笛的情况。

②现场吹奏:学生按照之前教师出示的旋律进行竖笛现场吹奏。

(2)调研学生有感情朗读、演唱歌词情况

现场演唱:竖笛吹奏之后每个学生现场朗读并演唱歌词

3.调研结果与分析

调研结果1:竖笛吹奏统计情况(全班共30人)

吹奏内容:手型、节奏、音准准确18人(60%),手型、节奏、音准基本准确10人(30%);手型、节奏、音准不准确2人(10%)

调研结果2:先歌词朗读再演唱统计情况(30人)

有感情地朗读并演唱24人(80%),有感情地朗读感情稍欠缺演唱6人(20%)调研结果3:直接进行歌词演唱统计情况(30)人

有感情地演唱歌词8人(26%),无感情地演唱歌词22人(74%)通过以上对学生视唱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学生识谱能力较好,多数学生能够快速的正确识谱并用竖笛正确吹奏;在演唱环节中,先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再演唱的学生比直接进行演唱的学生,都有气息支撑长,情感表达较充沛的优点。从而得出:学生识谱能力较强,竖笛吹奏能力强,朗诵能力加强后有助于更好地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感。

(三)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中将朗读歌词与教材紧密结合,打破传统音乐课堂结构,做到读中有唱、以颂助唱。积极尝试以聆听、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利用课件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灵活使用教材实现知识、能力的掌握与拓展。主要运用体验性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比较感受法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四)技术准备

1.用打谱软件对《美丽的夏牧场》进行谱例编辑。

2.搜集关于草原的图片并制作幻灯片。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本首歌曲对于五1班学生来讲难度较小,只是在一字多音处、乐句的处理、歌曲情绪的把握上有些难度。

问题一:识谱吹竖笛教学环节,每个乐句较长,学生换气较随意。

对策:提示学生吸足一口气,吹奏时慢慢放气坚持到乐句最后一个音处再进行呼吸。

问题二:一字多音处演唱不准确

对策:教师手指歌片,提示演唱时词谱对照着看,慢速练习。

问题三:歌曲情绪的把握、处理不到位

对策: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学生进行对比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诵并演唱。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中描绘的美丽夏牧场的意境,体会牧区人民对牧场的喜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乐器演奏、聆听、视唱完成歌曲的学唱;用赏析教师有表情地范唱、学生有表情地朗诵演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一音多字的演唱,体会哈萨克民歌风格,完整准确的深情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二)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的把握;气息的支撑与情感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拉近距离

阶段目标:学生能够精神饱满、自信地与教师进行问好,感受和谐地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进入音乐课堂。

教师弹琴,学生听琴与教师进行问好。

【设计意图】本课师生问好进入,让学生感受和谐快乐的音乐氛围。

(二)打击节奏走近音乐

阶段目标:学生能够精神饱满、自信地与教师一起进行打节奏游戏,感受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进入主题音乐。

1、教师出示冬不拉进行讲解。

2、学生模仿教师弹奏冬不拉的演奏姿势

3、教师用冬不拉分句弹奏《美丽的夏牧场》主题音乐,学生用手模仿拍击节奏

【设计意图】冬不拉的实物介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弹奏学生拍击节奏的练习,使学生在自由平等友善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熟悉歌曲。

(三)主体参与学习歌曲

阶段目标:通过曲谱的视唱、竖笛的吹奏,解决前十六后十六的节奏,感受文明友善的学习氛围;通过聆听、律动、多媒体图片展示,整体感知歌曲的音乐形象,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通过完整充分的聆听音乐,加深对歌曲整体的印象,充分感受自由民主文明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1、竖笛吹奏歌曲旋律

(1)集体学习:

①出示旋律一:说说第一个音唱作什么,识谱后直接用竖笛进行吹奏练习。

②谁练习好举手示意老师。

③先举手的同学吹奏一遍

④教师提示竖笛吹奏中怎样正确呼吸(长音处呼吸)

⑤再找一生按照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吹奏

(2)分层教学

①出示2、3两条旋律,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竖笛吹奏练习:如果认为自己都能吹奏就练习两条,不能都吹奏就练习第2条

②跟着教师的琴连接吹奏1、2、3条旋律。

2、完整聆听、感受歌曲

过渡语: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外地的同学,提起自己的家,想必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美好的词语去描绘,远在新疆的小朋友也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哈萨克族小朋友生活的地方《美丽的夏牧场》。

(1)出示课题,聆听内容

移动do

①放歌曲录音,学生打指挥图示感受歌曲情绪

②再放录音,学生手点歌词,跟着录音轻声演唱,把歌词装进谱子中去(教师说明这就是刚刚用竖笛吹奏的乐曲)

(2)解决难点一字多音,一段演唱

移动do

①与学生一起手点大屏幕第一段词,轻声把歌词装进歌谱。(录音较快,慢一点装词第一段)

②教师弹琴,学生演唱第一段歌词

③师生互动练唱,提示学生增加音量进行演唱。

④教师弹琴,学生加大音量演唱

⑤教师讲解呼吸方法:深深地打哈欠,双手叉腰,感觉到气息顶自己的手,大声用“啊”字高位置唱出来,状态:提眉睁眼抬笑肌,就像打哈欠)

⑥看歌片,按照正确的呼吸再次演唱歌曲第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配合演奏旋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相互合作的意识,感受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在器乐演奏中提高节奏感和识读乐谱的能力,逐步加深学生对旋律的熟悉程度;通过呼吸方法的练习,学生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到呼吸的技巧。

(四)歌曲处理加深记忆

阶段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处理歌曲的能力,在和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更好的表现歌曲,深切理解富强民主爱国爱乡的深层含义。

1、教师范唱全曲

过渡语: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吴老师也有了歌唱的欲望,我也想来唱唱自己心中美丽的夏牧场,你们想听吗?

教师活弹琴有表情的范唱全曲

2、歌曲处理

①提问:老师唱的夏牧场美吗?为什么?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找一生模仿教师演唱的第一段词“啊”的地方,总结出这个地方演唱的稍强。②教师边分析第一段歌词边播放牧场的图片,与学生进行接龙读词(教师读描写景色的词,学生接读三四句歌词,读出自豪感)

③听琴稍强力度演唱第一段词“啊”的地方

④教师再次演唱第二段词结尾处,学生模仿

⑤教师边分析第二段歌词边播放牧场的图片,与学生进行接龙读词(教师读前边,学生接读“啊”处歌词,读出依依不舍之情)

⑥听琴学生有表情演唱第二段词的“啊”处

⑦听琴有感情地全曲演唱(教师提示气息的支撑,演唱方法准确:提眉睁眼抬笑肌,就像打哈气)

3、深情演唱

①观看视频,了解哈萨克民族。

(哈萨克是游牧民族,走到哪里住在哪里唱在哪里,自由奔放不拘小节)

②看动态大屏幕播放歌词,与教师一起加动作自由放声歌唱《美丽的夏牧场》,感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找出与自己演唱不同的地方,并进行有趣的朗诵助唱的师生互动练习,充分感受到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并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很好地把握住歌曲的演唱技巧与形式,把爱国爱乡的情感演绎的淋漓尽致。

(五)模仿阿肯即兴弹唱

阶段目标:创造性的音乐学习,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充满创造性的愉悦,培养学生兴趣、增强能力、发展个性。

1、教师出示即兴创作的歌词

2、师生弹奏冬不拉,围坐在一起,按照《美丽的夏牧场》旋律即兴弹唱。

【设计意图】即兴创作在小学中高年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作词学生唱曲,体现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体验到即兴创作表演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渗透情感

阶段目标: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通过之前生动的音乐形象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把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深藏内心。教师讲解“扫奥勒”的意思:是哈萨克族语言再见的意思,一节课的时间很短,又到了再见的时候,有些场景总是很难忘,比如美丽的夏牧场,比如美好的童年,比如美好的的现在!老师希望大家能多多走进生活,亲近自然,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充满激情又有才能的好孩子!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吧。

学生活动:随音乐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升华情感,寓教于乐,爱国爱乡!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评安排在分组演奏、演唱之中。

(二)评价量规

优秀:能积极参与竖笛吹奏、歌词朗诵、歌曲演唱,并在吹奏朗诵演唱准确的基础上能够很好地表达音乐情感。

良好:能积极参与竖笛吹奏、歌词朗诵与歌曲演唱,并能够吹奏、演唱准确。

一般:能够参与竖笛吹奏、歌词朗诵与歌曲演唱,吹奏、演唱准确。

七、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一)多种方法激发情趣

本课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把歌词朗诵与教材紧密结合,再配合竖笛辅助教学,打破传统音乐课堂结构,做到唱中有奏、奏中有颂,以颂助唱。本课让学生运用竖笛学奏歌曲旋律,通过听、唱、奏、颂等多种方式体验感受歌曲的音乐要素。在探究实践中不断唤起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设计的歌曲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体验中,一改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潜能。

(二)朗诵与教材紧密结合

歌曲处理时,先让学生倾听教师有感情地弹琴范唱,在教师声情并茂演唱的引导下,学生听出哪些地方要唱的强一些,哪些地方唱的弱一些,哪些地方做了渐慢渐弱的处理,并通过歌词讲解与有感情地诵读,深刻了解到为何这样演唱。朗诵歌词的重要目的,就是理解歌词的含义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只有理解了歌词的含义,才能在演唱中更好地把握歌曲,这对学生来说,降低了歌唱的学习难度,有利于激发音乐的学习兴趣;而对教师来说,则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的展示歌曲环节,更是借助ppt所展现的优美的滚动画面,把优美的舞姿融入到表现歌曲当中去,真正做到了唱、演合一,流淌的旋律,生动的演唱,动人的表演,学生用自己最美的音色唱出了对祖国对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打动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陶醉在自己的舞蹈里。

八、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在本课教学中,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以情感人,以颂助唱,提高课堂效率”。本课把朗读歌词与歌曲内容紧密结合,打破传统音乐课堂结构,做到唱中有颂、以颂助唱。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地范唱,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了解到歌曲怎样演唱更能表达情感,并通过教师朗诵、学生朗诵、师生接龙朗诵等多种形式,体验感受歌曲强弱快慢的变化,并在探究实践中不断唤起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体验中,一改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潜能。

学生是动态的,课堂是生成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最具有生命力。本课能够关注到更多的学生,让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展示交流,解决了教学重难点,效果非常好。歌曲最后的展示环节再充分一些效果会更完美!

在今后的教学中,把教学环节目标设计的更明确、更简单有效,让学生们在40分钟内有最大的收获将是我不断努力提高的方向。

六年级上音乐教案-美丽的夏牧场6人教新课标(2014)

1、感受不同的气息并学会运用平稳的气息、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美丽的夏牧场》。 2、掌握新疆风格的切分节奏并运用在合唱当中,更好得表现出演唱者赞美家乡的激情。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旋律、气息的运用 教学难点:表现歌曲情绪 教具准备:口风琴、歌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对口风琴已经很熟悉了,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们的耳朵,看谁能听出我吹奏的这两个音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回答地非常积极,这两个音是一短一长,一个富有弹性,一个舒缓绵长。那么我又是用什么样的气息方法吹奏出这两个音呢?对,前者气息状态顿促有力,使得声音干脆利落,后者气息平稳,使得声音缓缓而出。听,这条节奏应该用哪种气息?(前十六和后十六的节奏)是顿促有力的,我们用“La”来模唱。再听,这条旋律用哪种气息?(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对,用平稳的,大家一起唱一唱。咱们班的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两种气息状态。(设计意图:1、用聆听的方式作为一堂课的开始,会使学生们很快融入到课堂当中。2、我吹奏出的音是一短一长,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它们的特点,进而学生会顺着我提出的问题去思考本课的重点,也就是不同的气息会制造出不同的声音效果。) 二、节奏练习 老师这里还有一条发声练习,听我弹奏之后,请同学们说出,你会选择哪一种气息状态来唱。大家都选择顿促有力的,为什么?对,因为这条发声练习听起来,富有弹性。那我们就用顿促有力的歌唱方法唱一唱。 1=F 4 /4 6 6 6 6 6 ∣6 6 6 6 6‖ 咚哒哒哒哒∣咚哒哒哒哒‖ 先听再唱。(唱一部分之后,提醒学生切分节奏特点)大家的气息运用得很好。我们都知道切分节奏改变了四四拍原有的强弱规律,它连续出现了两个重音,让我们再来唱一唱,用声音把切分节奏的特点唱出来。像老师这样,有强有弱。你们也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运用顿促有力气息唱出富有弹性的具有4拍子特点的声音,这为后面对歌曲情绪的表现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新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唱歌 美丽的夏牧场|人教版 (1)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具有新疆风味的歌曲。四四拍,单乐段,四个乐句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的作曲手法,歌曲的词曲都体现了一副美丽生动的草原牧场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在演唱时基本上能不喊唱,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唱而且基本认识到了气息的作用,大多数学生演唱时也能满怀感情地歌唱。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这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学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教学内容:学唱《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的演唱等音乐活动,学生对《美丽的夏牧场》产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学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3.了解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学会准确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有表情的演唱、创编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解决方法:通过范唱,分析旋律,自主研究等方法介绍哈萨克民族文化,帮助学生理解,表现歌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展示新疆舞蹈。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请同学猜猜这是什么民族的? 学生回答。 师:大家说的很对,这是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同时它还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除了刚才你们说的维吾尔族,还有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山,去感受哈萨克族美丽的草原风光吧。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舞蹈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二.观赏哈萨克牧场风景及牧民们生活的图片 哈萨克族人生活在美丽的天山脚下,恰布河旁,那儿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在新疆天山之南,有很多牧草肥沃的牧场,因为哈萨克族人以放牧为生,所以牧民们经常在这片草原上放牧。接下来就让我们近距离走进哈萨克人民的生活,听听哈萨克民歌《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那的景色吧! 出示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文化的挖掘,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草原及居住在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巴塘连北京》 ︳人音版 (五线谱) (1)

《巴塘连北京》教学设计 【课型】音乐歌唱课 【教学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五年下册 【教学内容】用自然、朴实、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巴塘连北京》。

【授课时数】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选的都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旨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极其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巴塘连北京》是新人音版第十册第二单元《欢乐的村寨》其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词把东方的彩虹比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金色大路,十分形象生动。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唱简单的乐谱,个别学生学习乐器,识谱能力强,在音乐学习中能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在演唱方面,气息的运用、声音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在识读乐谱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跨小节的节奏把握困难,视唱音准欠佳。对于这一特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通过节奏训练的方式,层层深入的步入跨小节的节奏,使学生首先读准节奏,再通过多方聆听、教师多次范唱以及跟范唱接唱等形式,结合肢体动作逐渐准确演唱难点乐句,同时利用钢琴牵引学生矫正音准,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识谱能力、提高音乐技能、培养音乐表现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了解切分节奏,高音能够用感情演唱,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体验弦子舞的最基本舞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藏族的音调风格和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初步了解巴塘人民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采用模仿、聆听、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手段,通过旋律接龙、自主学习等形式,流畅自如的完成歌曲演唱,表达歌曲感情。 【教学重点】能够用连贯的气息、准确的舞蹈动作和优美抒情的歌声进行《巴塘连北京》。 【教学难点】歌曲中第2、3小节中连音线、圆滑线的唱法,跨小节的切分音的唱法。

人教版(简谱)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唱歌《美丽的夏牧场》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人教版(简谱)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唱歌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能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 2.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美好的意境,了解与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3.了解什么是骨干音,并能找出歌曲中的骨干音6 2 3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2.引导学生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教材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为一段体,G大调,4/4拍。歌曲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歌曲的旋律多次反复,六个乐句,除第五乐句外,一、三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二、四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第六乐句在旋律上与二、四乐句重复。歌曲旋律起伏流畅,优美动听,充分表现了新疆哈萨克夏牧场的美丽景色,感受草原人民的质朴和热情,唤起人们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掀起你的盖头来》音乐旋律快乐的走进教室。 2.提问:同学们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演唱的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学生回答(新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律动,初步感受新疆民族音乐风格。 二、导入新课 师:在美丽的新疆生活着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族,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1.欣赏(新疆草原风光图片和新疆音乐ppt) 2.教师介绍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手鼓。(ppt课件) 师:哈萨克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手鼓。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走进歌曲《美丽的夏牧场》;通过观看多媒体图片认识哈萨克族民族乐器,进而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并引入本课歌曲的学习 3.提问:欣赏完这段音乐风光片,你觉得新疆是不是特别美丽呢?学生自由回答。(出示课件) 师:在美丽的天山脚下,有很多肥沃的牧场,牧民们在这片草场上放牧,高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哈萨克民歌《美丽的夏牧场》。 三、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出示课件音乐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这首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为一段体,G大调,4/4拍,一段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常见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歌曲的旋律多次反复,六个乐句,除第五乐句外,一、三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二、四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第六乐句在旋律上与二、四乐句重复,在节奏变化。歌曲旋律起伏流畅,优美动听,充分表现了新疆哈萨克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唤起人们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铃鼓伴奏,设计不同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二)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学唱、创编表现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内容及旋律的美及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演唱歌曲等音乐活动,学生能对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产生学习兴趣,并在表演中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

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2.引导学生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四、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铃鼓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认真聆听,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 播放新疆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教师做几个新疆的舞蹈动作,配合着音乐让学生感受新疆音乐的特点。 学生聆听观看回答(新疆)。 师:“大家说的很对,刚才我们听的是一段新疆音乐,新疆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同时它还是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除了大家知道的维吾尔族还有许多支系民族,如哈萨克族,白俄罗斯族等,但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及音乐、舞蹈等方面却是相通的。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和北疆,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里唱的夏牧场就位于南疆和北疆之间的恰布河旁。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音乐来领略夏牧场美丽的景色。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师:说说夏牧场的景色是怎样的? 学生聆听回答。 师:大家有没有听清楚最后一句歌词唱的是什么?(这是哈萨克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美丽的夏牧场|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美,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是集“美”于一身的理念,音乐教育正是通过音乐审美挖掘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音乐作品中的理念之美。本课设计根据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将歌词朗诵与歌曲演唱很好的融合,利用朗读歌词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强弱、速度的变化,朗读好歌词的同时更准确地演唱好歌曲,体验歌曲表达的丰富情感。 (二)理论依据 歌曲演唱是将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一种表达手法,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化艺术,而朗诵艺术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它赋予了歌唱语言丰富的色彩,朗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运用歌声琴声语言动作等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教学的首位,以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演唱歌曲。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核心内容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优美、抒情,具有哈萨克民族的风格的歌曲。4 / 4拍,一段体。歌词描述了哈萨克美丽的夏牧场景色,以及哈萨克牧民美好的生活,唤起人们对夏牧场的热爱与向往。 歌曲为e自然小调,第三乐句开始具有明亮的大调色彩。歌曲共12小节,5-8小节是1-4小节的重复,11-12小节是3-4小节的变化重复,因此,这首歌曲曲谱的实际学习长度只有6小节。

(二)学生情况分析: 1.调研目的 了解学生已具备的读乐谱能力和歌曲演唱能力,为后面的用竖笛吹奏歌曲朗读歌词并进行歌曲演唱奠定基础。 2.调研内容与方式 (1)调研学生的竖笛吹奏能力。 我们心连心真快乐! ①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每个学生问卷,了解学生课下学习竖笛的情况。 ②现场吹奏:学生按照之前教师出示的旋律进行竖笛现场吹奏。 (2)调研学生有感情朗读、演唱歌词情况 现场演唱:竖笛吹奏之后每个学生现场朗读并演唱歌词 3.调研结果与分析 调研结果1:竖笛吹奏统计情况(全班共30人) 吹奏内容:手型、节奏、音准准确18人(60%),手型、节奏、音准基本准确10人(30%);手型、节奏、音准不准确2人(10%) 调研结果2:先歌词朗读再演唱统计情况(30人)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2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词和歌谱,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牧 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2.通过歌曲,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感受草原的美丽。 3.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草原、关注草原、爱护草原。 教材分析: 歌曲为一段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简朴的手法,将第1、2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加上旋律多次反复,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唱,同时也适合于读谱练习,因此教唱这首歌曲时可先学歌谱,后学歌词。 本课重点: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让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美丽的夏牧场》。 本课难点: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视听结合法、欣赏法 教具准备: 钢琴、口风琴、自制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生:56个 师:是56个吗? 生:不对,是55个 师:对了,汉族是一个人数众多的民族,所以没有列入少数民族的行列。 今天的音乐课上,老师准备了一小段用口风琴演奏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请同学们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你觉得这段音乐像是哪个地方的音乐 生:我觉得像是蒙古族的音乐 师:究竟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呢,我们先不着急,再听老师演奏一遍,这一次呢,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关注老师做的音乐伴奏,也许阿,你会受到启发。 生:我觉得像是新疆的音乐 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生:因为里面的鼓声和节奏非常像新疆那边的音乐 师:刚才这位同学是从它的节奏和音色上听出来的。老师告诉大家,刚才这首歌是新疆哈萨克族的音乐,歌曲主要描绘了在美丽的新疆的天山脚下的恰布河旁,这里是美丽的夏牧场,在这里红梅朵朵开,绿水绕着毡房,这是哪里呢?这是哈萨克人放牧的好地方。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牧场上的家|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1)

牧场上的家 教材分析: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的赞美。旋律优美、流畅。第一部分有两个重复变化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第二部分显得更加的宽松。 教学目标 1、学生用有感情的,舒缓的情绪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 2、三拍子节奏韵律的掌握,认识弱起小节 3、通过视频、图片、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掌握整首歌曲,唱出三拍子的强弱感,理解弱起小节。 组织教学 一、情景导入 1、音频导入。 2、提问。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吗?生:说说你的家乡哪些熟悉的地方或者别的?老师也来介绍一下:路桥 二、歌曲教学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思考问题。 歌曲情绪师:先来欣赏这首美国小男孩他带我们的家乡,在哪里?这首歌曲你听完以后感受音乐的情绪怎样?优美、舒畅。那我们跟着他来到牧场学会唱来表达我们的友好吧。 分段这首歌通过小男孩的描述你能听出分几段吗? 2、学习歌曲。 ⑴节奏听辨师:刚才我们听到这首歌曲是几拍子,根据之前学过的的歌曲 选择《晚风》《苹果丰收》 ⑵朗诵歌词师:有感情的朗诵,通过朗诵分几段?两段。第一段:我的家到晴朗第二段:家到多么晴朗师:朗诵是不是跟音乐也和上呢?再次聆听。 ⑶学习简谱第一段。师:我们班同学耳朵听力都还不错,不知道唱简谱是不是也不赖。跟唱1-2遍.师生对唱--- 生生对唱---一起唱第一段的歌词学唱。注意那儿有小鹿和 第二段歌词学唱简谱一起唱考考学生思考唱起来像哪一句?加歌词整首歌连起来唱 ⑷歌曲的强弱处理同学们学的真快,真替小男孩高兴。老师要代小男孩考考你们的听力。听听老师唱音乐强弱有什么特点?开始唱是轻声还是重音进入。强弱弱介绍弱起小节用朗诵来感受--学生用强弱来唱一遍分组来比一比 看谁把强弱唱的最明显。 课外拓展: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外婆的澎湖湾》跟今天的这首歌大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歌唱教学作为音乐表现领域的组成部分。是通过歌唱形式实践审美体验的。情感教育也就成为演唱教学的重要目标。本节课把审美情感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首先,通过教师有感染力的范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次根据高年级学生特点和审美心理,在演唱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听唱与模仿的学习能力结合了奥尔夫乐器演奏,巧妙地融入多声部,培养学生多声部音乐概念,感受多声部音乐魅力。在欣赏中,活动中参与表现中反复聆听歌曲。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熟悉歌 曲旋律突破歌曲学唱重难点。 教材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具有新疆风味的哈萨克族歌曲。此歌曲为一段体。歌曲音域只有6 度,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简朴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听唱和模仿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但民族音乐和歌曲对他们来说有些陌生,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做好审美情感教育的导游,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加深对音乐理解的同时,获得美的感受。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在音乐游戏,聆听,感受,模仿实践中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二、能力目标:能够感知音乐主旋律,并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三、情感目标:通过聆听,演奏,演唱,欣赏表演等活动。感受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所表达的对牧场的赞美之情,感受哈萨克族的音乐风格,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重点:

学生能够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奥尔夫打ft乐器、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奥尔夫器乐演奏导入,学生熟悉旋律。师: 同学们好,欢迎走进快乐的音乐课堂。 1、老师来做一个动作,请同学们来模仿一下,如果你看懂了,你就跟老师一起做,看看哪位同学做的最好。 2、学生集体做,带学生节奏稳定后,教师顺势在钟琴上演奏6 31 6 ,和学生配合。 3、刚才老师在木琴上演奏的这几个音,谁能用“噜”来把它模唱出来? 4、学生集体随钟琴伴奏用“噜”模唱6 3 1 6 旋律。教师随机演唱歌曲的一二乐句。 5、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演奏一下木琴,谁来?学生演奏钟琴,教师随手拿起三角铁伴奏,并再次哼唱歌曲一二乐句。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巴塘连北京》 人音版 (五线谱)

《巴塘连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巴塘连北京》 教材分析:《巴塘连北京》是人音版第十册第二单元《欢乐的村寨》其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词中把东方的彩虹比喻成通向北京的金色大路,十分生动形象。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句尾,旋律波浪起伏,婉转悠长,尽情的抒发了藏族人民对党的赞颂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巴塘连北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引导学生对藏族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2、通过聆听、模唱等方法学唱歌曲《巴塘连北京》,感受藏族音乐的风格。

3、在学唱过程中能较好的掌握跨小节切分节奏、一字多音等问题,并体验藏族舞蹈的基本舞步来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模唱等方式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解决并掌握跨小节切分、一字多音等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组织教学 师唱《北京的金山上》走进教室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所唱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 生:… 二、了解藏族特色 1、师: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刚才老师所唱的的确是一首藏族民歌,那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了解藏族。 2、(出示图片)藏族服饰 藏族文字

藏族美食 藏族礼仪 藏族舞蹈 三、引出巴塘,介绍巴塘 师:同学们,(出示图片)在祖国的四川省有一个叫“巴塘” 的地方,那里风景如画,是著名的川藏地区景点之一,人们能歌善舞,那儿被誉为“弦子之乡”,弦子舞是巴塘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自乐性歌舞(出示图片)在节庆、婚嫁、集会时大家都会欢聚一堂。今天巴塘人民用歌声来迎接我们了,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歌曲,说说歌曲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四、教学歌曲 1、初听歌曲《巴塘连北京》,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巴塘连北京》,谁来跟老师分享一下歌曲给你带来的感受? 2、复听歌曲,边听边打拍子,感受2/4拍强弱规律。 3、生跟音乐用“la”模唱歌曲旋律。 4、学习歌曲第一段旋律。 ①学唱第一乐句,师弹琴逐句带唱,解决跨小节切分、连音线等难点 ②生跟琴学唱第二乐句,解决一字多音难点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外婆的澎湖湾|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1)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音版五年级下册《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课型:律动合唱 教学目标: 1、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2、正确地唱出带切分节奏的旋律,准确地唱出二声部旋律; 3、通过对歌曲的演唱,感受童年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切分节奏 2、二声部的和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哼唱旋律,请生用最快的速度记下来。 师唱:5---|3---|4---|2---|3---|1---| 生模唱,师带着用柯尔文手势, 师问:旋律的进行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有什么方法记住? 生:----师: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下行”....... 跟着钢琴模唱这旋律,(练声,提示唱歌的状态)(移调)出示PPT 2、播放一段音乐,能不能跟着音乐唱一唱(要渐入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第二乐段的范唱+师唱第二声部)出示PPT。 二歌曲新课 1、再次演唱(师生唱第二声部)() 师:请坐!这是一首来自海边的歌曲,我们来听一听歌曲的第一乐段。 师带领学生做放松动作,(A段范唱,师生拍击节拍) 师:你听到什么了? 生:...... 歌曲的题目叫《外婆的澎湖湾》(贴上题目)

简介:澎湖湾在台湾海峡的中游,由64个海岛组成,(插入澎湖湾图片)歌曲中的小主人公的外婆家就在这里,每当夕阳西下小主人公踩着松软的砂石和海浪,和慈祥的外婆在这里看海,听海,这是一段美好的童年回忆。 师: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 生:轻快! 2、用轻快的心情再去感受第一段音乐。出示PPT (A段范唱,师生拍击节拍,轻声哼唱,)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生:4拍 师:四拍子旋律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师:用身体表达出来吧!身体流动起来,跟着音乐体会。A段范唱音乐,师一句句和一个个学生拍击第一拍强拍,) 接着,师清唱第二乐段。 师:第二乐段音乐又是什么感受? 生:抒情的......(思念家乡) 师:我们和这个乐器一起再次感受第二乐段的情感。 师:你听:师敲击×××××,请我和一起试试。 还有一件小乐器(沙球),它是什么?生---师:拿沙球的小朋友和我合作!其他的小朋友在第三拍上和沙球一样用“踢踢”伴奏。(清唱第乐段,师生试着合一次) 3、师:合着第二段音乐,在音乐中试试!出示PPT第二乐段范唱音乐。(技巧:师在第三拍“空”,生敲击,有反复。) 3、合唱 我们班一直有高低声部的分配。请高声部同学在第二乐段中用5---|3---|4---|伴奏,同时用×××× 0 伴奏。(出示PPT第二乐段范唱音乐) 师:要一直一直用这个节奏伴奏。再来一次,节奏要稳定。(出示PPT第二乐段范唱音乐)(评价,鼓励)

五年级下册音乐导学案巴塘连北京︳人音版(五线谱)

五年级下册音乐导学案巴塘连北京︳人音版 (五线谱) 第一课:巴塘连北京的回顾与认识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著名的纳西族歌曲,它以其动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在中国乐坛享有盛誉。本课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歌曲的简介、歌词及其配套的五线谱。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巴塘连北京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巴塘连北京是纳西族传统民歌,歌曲的主题是描述着一位颇有魅力的美丽姑娘来到北京的情景。巴塘是云南省丽江市中纳西族自治县的一个地名,纳西族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而闻名。 二、歌曲欣赏 在学习巴塘连北京之前,我们先来一起欣赏这首动听的曲目。 (这里可以添加歌曲的音频或者链接,以方便学生观赏和倾听) 三、歌词学习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巴塘连北京的歌词。请同学们认真听歌,并同时观看歌词的呈现。在听完歌曲后,我们将共同讨论歌曲的内容。 (这里依次呈现歌词的每一句,并附上其含义的简要解释或叙述)

四、五线谱学习 巴塘连北京的美妙旋律离不开五线谱的配合。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 歌曲的五线谱,并一起唱奏。 (这里再次呈现歌曲的五线谱,同时对五线谱的各个要素进行解析,并给予学生简单的示范) 五、巩固练习 为了巩固同学们对巴塘连北京的学习,我们将进行以下练习: 1. 分组合唱: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演唱歌曲的 一小节。通过分组合唱,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2. 打击乐伴奏:选取数名学生进行打击乐伴奏,以提升整体音乐的 表现力和节奏感。 3. 合奏表演:由学生们自由选择乐器进行合奏表演,展示巴塘连北 京的音乐魅力。 六、课后作业 作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1. 编写听后感: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对巴塘连北京的感受,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2. 五线谱填空:提供一小段巴塘连北京的五线谱,要求同学们填写 缺失的音符,加深对五线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年级(下册)第5课《美丽的夏牧场》

五年级(下册)第5课《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内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中描绘的美丽夏牧场的意境,体会牧区人民对牧场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乐器演奏、聆听、视唱完成歌曲的学唱;用赏析教师有表情地范唱、学生有表情地演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3.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会哈萨克民歌风格,完整准确的深情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唱好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难点:一字多音的把握;气息的支撑与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师生歌唱式问好进入音乐课 二、主体参与学习歌曲 (一)口风琴吹奏歌曲旋律 设计说明:通过曲谱的视唱,解决歌曲中的前十六与后十六的节奏问题。 1、集体学习 (1)出示旋律一:说说第一个音唱作什么,小组进行识谱练习。 (2)谁练习好举手示意老师。 (3)先举手的同学视唱一遍。 (4)学生集体视唱旋律一。 2、分层教学 (1)出示2、3两条旋律,小组练习。 (2)跟着教师的琴视唱1.2.3条旋律。 (二)完整聆听、感受歌曲 设计说明:通过聆听、律动、多媒体图片展示,整体感知歌曲的音乐形象,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通过完整充分的聆听音乐,加深对歌曲整体的印象,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过渡语: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外地的同学,提起自己的家,想必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美好的词语去描绘,远在新疆的小朋友也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哈萨克族小朋友生活的地方《美丽的夏牧场》。 1.出示课题,聆听内容 (1)放歌曲录音,学生打指挥图示感受歌曲情绪 (2)再放录音,学生手点歌词,跟着录音轻声演唱,把歌词装进谱子中去(教师说明这就是刚刚用口风琴吹奏的乐曲) 2.解决难点,一段演唱 (1)与学生一起手点大屏幕第一段词,轻声把歌词装进歌谱。(录音较快,慢一点装词第一段) (2)教师弹琴,学生演唱第一段歌词 (3)师生互动练唱,提示学生增加音量进行演唱。 (4)教师弹琴,学生加大音量演唱 (5)教师讲解呼吸方法:深深地打哈欠,双手叉腰,感觉到气息顶自己的手,大声用“啊”字高位置唱出来,状态:提眉睁眼抬笑肌,就像打哈欠) (6)看歌片,按照正确的呼吸再次演唱歌曲第一段 三、歌曲处理加深记忆 设计说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处理歌曲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更好的表现歌曲。 (一)教师范唱全曲 过渡语: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张老师也有了歌唱的欲望,我也想来唱唱自己心中美丽的夏牧场,你们想听吗? 教师弹琴有表情的范唱全曲 (二)歌曲处理 1.提问:老师唱的夏牧场美吗?为什么?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2.找一生模仿教师演唱的第一段词“啊”的地方,总结出这个地方演唱的比较强。 3.教师边分析第一段歌词边播放牧场的图片,与学生进行接龙读词(教师读描写景色的词,学生接读三四句歌词,读出自豪感) 4.听琴强力度演唱第一段词“啊”的地方 5.教师再次演唱第二段词结尾处,学生模仿 6.教师边分析第二段歌词边播放牧场的图片,与学生进行接龙读词(教师读前边,学生接读“啊”处歌词,读出依依不舍之情) 7.听琴学生有表情演唱第二段词的“啊”处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 北京喜讯到边寨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音版教材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欢乐的村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二、教材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郑路,马洪业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就是表现了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边疆时,山寨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纵情欢庆的情景。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舞曲,结构紧凑,表现手法简朴,音乐形象鲜明。其主题取材于西南边疆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乐曲是多乐段单乐章结构。由引子、六个乐段、尾声组成。全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显得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从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管弦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2. 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抓住音乐主题的典型节奏,让学生用“声势”参与欣赏,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之中。 3. 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

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 (2)难点:让学生试着分辨每个主题的情绪、力度、节奏的不同,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五、教学方法 聆听法、谈话法、模唱法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组织学生听音乐愉快进入音乐教室。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跟随音乐拍手律动,进入今天的音乐课堂吧! 2.师生问好。 师:愉快的音乐之旅就要开始了,欢迎大家。 (阶段目标:上课伊始,创设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引入轻松愉快的学习。) (二)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为乐曲命名。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为乐曲命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师:音乐是聆听的艺术,音乐主要是通过情绪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场景的。今天,李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聆听一首乐曲。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乐曲好像在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并说一说为什么? 教师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美丽的夏牧场|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美丽的夏牧场 -----小学五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我校的变教为学理念为契机,以“新课标中的坚持音乐为本,学生为主,注重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在歌唱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以《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特别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鼓 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为理论依据;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教材歌曲的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优美、抒情,具有新疆哈萨克民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描 绘了位于天山山麓之南的美丽牧场的景色,表达了哈萨克族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歌曲为e自然小调,4 / 4拍,一段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简朴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表示第一乐句,表示第二乐句)。第五乐句具有明亮的大调色彩(表示第五乐句)。歌曲共12小节,5-8小节是1-4小节的重复,11-12小节是 3-4小节的变化重复,在旋律上与第3-4的乐句完全重复,在节奏上稍作变化(表示节奏变化部分)。因此,这首歌曲曲谱的实际学习长度只有6小节。 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加上旋律多次反复,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唱,同时也适用于读谱练习,学生在识读乐谱的过程中,难度不大。因此,教唱这首歌先谱后词不会成为学习上的障碍。 2.对相关内容的分析 (1)歌曲中的“毡房” “毡房”是游牧民的重要创造.牧区人民居住的圆顶帐篷,用白色毡子蒙在木架上做成。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游牧民所喜爱。 (2)歌曲中的“阿肯”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巴塘连北京》 ︳人音版 (五线谱)

巴塘连北京 教学目标: 1、用自然、朴实、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巴塘连北京》,边唱边表演。 2、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藏族音乐风格。 3、增进学生对藏族的了解和对藏族民歌的喜爱。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体验歌曲,引导学生以优美的歌声表演好《巴塘连北京》。 教学难点:准确唱好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听一听,是什么歌?你会唱吗?跟着唱一唱。(播放歌曲《天路》) 1、歌曲唱的是哪个民族? 2、对于藏族你们有哪些了解?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人们把美丽而神奇的西藏誉为“人间天堂”。就像歌曲天路中唱的那样,“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耶,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西藏,领略藏族的风土人情。(播放巴塘连北京伴奏,欣赏西藏美丽风光。) 藏族素有“歌舞海洋”之称,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藏族歌曲《巴

塘连北京》感受藏族歌曲的魅力。 二、学习新歌 1.初听《巴塘连北京》录音范唱 听完后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速度怎样? 2、了解歌曲内容和背景 仔细听歌曲唱了什么?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公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下的反映。歌曲中金色的路指的就是“川藏公路” 3、再听一遍歌曲,边听边跟着拍手伴奏。 仔细听,大家能听出这首歌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 4、师哼唱并在黑板上画旋律线。 听老师用“啦”哼唱一遍,边听边用右手和老师一起将歌曲的旋律走向画出来。 5.按节奏朗读歌词 6、学生跟范唱哼唱 7、跟琴唱,解决难点 切分音、圆滑线和连音线 听了天路,又学习了巴塘连北京,你觉得藏族歌曲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 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平时说话养成大声讲话习惯,日久天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