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综述姓名:XXX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班级:土地资源管理XXX班
学号:XXX
成绩:
指导教
师:XXX 职称: XXX
2015年10月28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1
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作者:X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本文对国内外的耕地利用状况、耕地保护政策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分析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只有着眼于长远利益制定长期而非短期的政策,着眼于全局利益制定多样化、系统化的调控和保护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关键词:耕地利用;变化;因素
1 研究背景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是社会经济赖以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许多可持续发展问题均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变化有关,而耕地恰恰是土地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是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的利用变化是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1]。分析耕地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为区域耕地的动态平衡与区域调控,实现区域耕地的持续利用,特别是对农业优势地区的持续发展,以及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2-4]。
土地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结构和布局,利用效益和效果等方面的分析,明确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土地利用的特点与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对策措施,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2 国外耕地利用状况及耕地保护方面的研究
2.1 研究现状和方法
2
美国是世界上实现城市化较早的国家,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大规模的开垦来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充分发挥农业对工业和城镇发展的促进作用采取了一系列的增加耕地措施。美国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而为美国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粮食、原料。1930年代为了解决开发西部(美国政府为了增加耕地采取政策措施吸引大量移民通往西部开拓垦殖耕地面积从1860年6700万公顷增加到1920年1.6亿公顷,使地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引起的严重生态问题,制定了水土保持和国内生产配给法对农业实行了限制型保护规划。20世纪30年代以后,
美国开始实行对耕地从数量到质量的全面保护。过去长期采用的“大规模移民开垦,无止境扩大耕地面积”的做法给美国的土地利用带来了严重问题。1960年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过程大量优质农地损失,引起城市无序扩展制定了一系列公有土地管理法规,规范公有制分类评价利用和转化。1976年提出了基本农田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严格界定。1980年美国耕地保护更加深入。1981年美国政府出台了“农地保护政策法”农用地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农业部提出了“土地评价与立地分析”体系来确定农地保护的范围,类型并被应用到了农地保护的实践中。现在美国己形成立法规划税收等手段在内的农地保护综合体系[6]。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人日本是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多地少的特征及其明显。多年来日本政府一直重视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方面的工作。把土地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一切重大土地问题都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重视城乡范围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计划工作,编制了《国土利用计划》对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做出了科学安排;限制城乡土地利用,包括限制城市内部不同地域土地利用方向和农业区域土地利用方向还有限制森林地域的土地利用等等对耕地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的保护了耕地数量。从18世纪初开始将水田的灌溉设施纳入了国家的基本建设规划之内随后逐渐将土地改良、交通建设等纳入国家农业基本建设项目里;1992年6月通过的日本农业“新政策”中制定了有关环保型农业政策[6]。
2.2 国外耕地保护的特点及趋势
3
美国学者Diamond H.L.、Noonan P.F.认为,以规划为基础;法律、经济、土地质量评价是耕地保护的基础,耕地保护趋向与“多目标”,以赢得更广泛的支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在美国等许多后工业国家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耕地保护政策趋势:显化私有耕地的多功能性,将其作为“公共财产”来加以保护。除了对耕地提供食物纤维的功能加以保护外,还对耕地提供其他产品的功能加以保护。所以国外的耕地保护趋向与三个方面考虑:环境方面考虑的是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地下水补给和生态保护、美学方面考虑的是乡村景观和风景的品质、耕地方面考虑的是农村的生活方式和农业产出[6]。
3 国内耕地利用状况的研究
刘然(2010)认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是土地资源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的体现,土地利用是土地覆被变化的原因,土地覆被现状是土地利用的结果,是土地利用程度大小的一种反映,区域性土地覆被的现状就代表着土地利用程度和利用水平[7]。
《土地资源管理》教科书上的调查报告里里看到、国内从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研究,比如50年代到60年代进行的诸如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等的地区性土地利用调查、60年代到70年代进行的
宜农荒地资源的调查以及80年代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承载力研究与土地利用研究等。几乎未涉及耕地数量变化与可持续利用问题,但是这些研究为目前开展耕地数量变化研究奠定了十分有益的基础。
3.1 耕地利用状况按时间序列来研究
刘毅华(2003)在《我国耕地数变化研究的回顾:进展及问题》中统计了耕地增减数据,他认为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耕地数量一直在增加,之后进入减少阶段,并经历了1958~1961年、1965~1977年、1981~1987年和1992年至今的数次耕地大幅减少阶段[8-9],但各省情况有所不同[10]。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耕地大幅度减少,其中农业结构调整用的耕地占地减少总量的62%[11],同时耕地质量不断下降。陈印军、黄诗铿(2007)在《对中国耕地面积增减数量平衡的思考》中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出新的解释,他们认为我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