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鼓舞的起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苗族鼓舞的起源
【摘要】苗族鼓舞是苗族民间地区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蜕变。
在最初该种舞蹈主要用来祭祀或者群众自娱,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舞蹈形式。
对于苗族鼓舞蹈的起源众说纷纭,现在已经找不到具体可烤的历史文献,因此,从不同方面对苗族无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就成为研究学者广泛研究的一个历史课题。
本次研究主要从关于苗族我起源的几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开始,最后从历史角度出发,对苗族鼓舞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苗族鼓舞起源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苗族鼓舞;历史起源;研究
中国苗族民间舞蹈流传说起源于贵州、湖南等苗族地区,其舞蹈的主要形式是用鼓击打伴舞的形式为主要特征。
苗族舞蹈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表现形式。
苗族少数民主是我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更替,其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资源。
在中国历史上,苗族少数民族经过了很多次的迁徙,在家园迁徙和重建家园过程中创造了很多很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苗族拥有者丰富的民间历是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神话故事,其不管在是劳动生产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将自己的所感和所想用舞蹈表现出来。
逐渐的苗族鼓舞蹈在苗族人民生产和生活中逐渐诞生。
苗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苗族的舞蹈历史也是源远流长。
但是在一段时间中由于战争和频繁的迁徙,当时有没有文字对苗族鼓舞蹈记载,导致现在人们都无法了解苗族鼓舞蹈的历史起源。
随着苗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苗族鼓舞蹈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民族风格代表的舞蹈艺术。
1、苗族舞起源的一些流行假说
苗族鼓舞俗称跳鼓,在苗语中被称为苏娜,对苗族渊源的探讨历来众说纷纭,不同的研究学者有不同的研究观点。
总的来说,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1苗族鼓舞起源于轩辕时代
轩辕时代是黄帝时代的年号,据说在黄帝时代并没有鼓这个乐器。
而鼓的出现传说是黄帝发明的,发明鼓这个乐器最早将其用于军事中。
在黄帝时代,北方的黄帝和南方的蚩尤在逐鹿大战,在刚开始的时候,黄帝每次都战败,被蚩尤打击的是节节败退,后来黄帝在无意间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材料,并用这种材料创造快了一种特殊的击打设备,在上阵打仗之后,敲响了次设备,一阵鼓响,并在山间循环往复的萦绕着,蚩尤被这种声响下的飞灰湮灭,仓皇逃亡,黄帝乘胜追击,反败为胜,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而苗族本事黄帝的后裔,因为被黄帝歧视,导致了很多苗族先民都加入了蚩尤的军队。
蚩尤战败之后,参加战争的苗族先
人获得了灭顶之灾。
但是在这场战役中,苗族群众充分认识了鼓这种设备的作用。
从而将他带入了苗族,最终在苗族创造了苗族鼓舞蹈。
1.2苗族鼓舞起源于自己的祖先学说
在远古时代,苗族的祖先都栖身与丛林和岩石溶洞中,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他们与猿猴为伴,以狩猎卫生,在他们的部落里,农业和种植业十分发达。
直到有一天,在部落中出现了一个猛兽,随意的对农业和庄稼劈坏,这个猛兽的出现让苗族人民苦不堪言。
后来部落里一堆年轻的夫妇一人拿着一根巨棒一人使用一把宝剑。
一场搏斗就这样发生了,这对夫妇最终消灭了这个猛兽。
而苗族人民用猛兽的皮蒙在一个圆形的树干上并应和着着一声生有节奏的声音制作出各种搏击的动作,欢庆跳跃,这就是最初鼓的雏形。
1.3苗族鼓舞起源于汉朝学说
有研究学者根据汉朝历史文献记载的内容,分析了在汉朝时代的图书中就出现了鼓击打伴舞的图像和文赋,这就是汉代的鼓舞。
这种舞蹈方式与现代的苗族鼓舞蹈十分的相似。
因此,就有研究学者指出苗族的苗族鼓舞主要从汉代传入到苗族中,这种说法是比较可信的。
总之,关于苗族鼓舞蹈的起源,研究学者是格说纷纭,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苗族鼓舞的起源到底是起源于黄帝,还是苗族先民创造的,还是战国时代或者在汉朝时代传入的已经无历史文献可以考究。
2、苗族鼓舞的历史起源认识
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和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能够全面体现苗族人民群众历史文化面貌和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
但是,苗族鼓舞中的鼓实应该是通过学习汉族也就是以前华夏族的鼓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击打乐器。
苗族鼓舞的前提是自然苗鼓。
作为少数民族的一种极大乐器,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自娱自乐过程中都是击打石器给舞蹈伴奏。
当人们进入到陶器时代之后,人们通过实践就已经能够用陶土制作出简易的击打乐器土鼓,并使用一种草支撑的鼓槌敲打。
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出现了由金属支撑的敲击乐器。
而关于鼓的起源有很多中说法,例如《山海经》中记录了“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
其上有兽,壮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起声如雷,其名曰夔。
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百里,以威天下。
”在这个传说中我们就能看到鼓的存在,在中国的很多神话传说中都提到了鼓这种敲击乐器。
3、苗族鼓舞起源和发展的因素分析
3.1山地文化因素
历史上苗族人民经过了无数次的迁徙,在当时的苗族成员的分布情况而言,绝大部分的
是苗族人都迁徙到了中国西南部的崇山峻岭当中,这些地区交通条件落后,在加上农耕文化的自给自足。
各个部落之间出现了婚丧嫁娶和重要节日之外不存在其他沟通和交流,于是在这些部落中形成了具有一定文化地理特征的聚居分布,其分支十分繁杂,服饰纷呈,在加上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在不同的部落存在不同的风俗习惯,上述种种现象,除了民族大迁徙原因早车工的群路哟断裂之外,山地的隔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苗族整体文化表层的自然特征,而这种情况存在就需要一种载体来实现。
而在文化生活中衍生出来的苗族舞就成为了不同思想和文化阻隔交流和沟通的最好的载体。
因此,向苗族腰鼓这样的舞蹈系统和传统节日习俗变成了一个少数民族沟通其民族意识和保持其民族集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苗族的腰鼓在苗族人民迁徙过程中虽然出现了断流的现象,但是其依然存在比较完整的共同文化系统。
虽然在苗族文化系统中出现过文化断裂的现象,但是断裂之后又出现了新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说苗族的山地文化特征影响了苗族腰鼓的统一和发展,但是从某个角度说也促进了苗族腰鼓的发展和创新。
3.2少数文化因素
苗族人民在整个少数民族中属于人口较多的民族。
但是相对于数量众多的汉族人口来说,苗族就是一个少数民族了。
由于苗族人口较少,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苗族共同体成员受到了汉族文化包围严重,总是处于一种随时被淹没的环境中。
在这种影响力的作用之下,便形成了少数文化。
这里指的少数文化一方面是指人口数量较少的群体,另一方面指的是其文化的影响力比较小。
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少数文化。
但从另一个方面说,由于作为多数文化的汉族文化,在同一个领域内占据了十分显著的地位,几乎要把苗族文化淹没了,在这种情况之下,苗族的少数文化要想存活和发展,就必须对苗族少数文化中舞蹈的表现形式不断发展。
对于苗族鼓舞的不断发展,要求不断强化该民族的自我意识,不断将苗族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秦华,郭秦岭. 民族传统舞蹈融于高校的文化学思考[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1,1(10) :457.
[2] 王思琦. “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3,11(03): 475.
[3] 徐群. 论赣傩的文化特征及赣傩舞的表达[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10(02) :47.
[4] 罗晶. 甘肃民俗舞蹈的文化特征与当代功能[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2,5(02):765.
[5] 胡海燕. 艺随时代歌随民声——音乐要体现先进文化特征[J]. 教育前沿. 2010,
2(06):53.
[6] 申波. 从峨山彝族花鼓舞的族属之争看文化的融合与传承[J]. 民族艺术研究. 2011,8(05) :114.
[7] 贾建军. 天水旋鼓舞的文化特征与功能分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4(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