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列全国各行业之首,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又一电子信息产业相对集中和高速发展的地区。
通信技术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是世界各国竞相努力发展的重点。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正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11 月,我国
通信技术产业年收入已达亿元,同比增长%。
信息化建设、开放通信市场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我国通信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G、三网合一、因特网、电子商务、政府和企业专用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等都为通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移动通信是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第一支柱行业。2005年,移动通信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9 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量的54%,手机产量达到6830 万部,占全国手机产量的22%,列全国第2 位。移动通讯行业已形成以移动通讯终端设备(手机)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以天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的手机生产能力和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左右。
(2)人才需求分析
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一五”期间销售收入将保持年均增长15%左右,预计到2010 年末全行业销售收入将超过4000 亿元,其中移动通信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产业之一,到2010年手机产量达到1 亿部,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左右,并建立整机设计、芯片设计中心等10 个以上的企业相关研发中心,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和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基地。伴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与3G相关的一条移动通信产业链将急需大量3G网络工程建设、维护人员与3G手机制造人员。根据人才需求调查分析,“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每年需新增通信类从业人员4 万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000余人,约占新增通信类从业人员的20%。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产业需要大量富有创新思想、动手能力强的从业人员参与建设,以通信技术专业为重点的通信产品制造、通信网络运营专业群应紧跟时代步伐,向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通信产品和设备的急速增长、通信网络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地区、行业的发展战略,都对通信类各层次人才提出了较大的需求。
2.现有基础及优势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 年,同年即开设通信技术专业,是天津市最早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2003 年通信技术专业被评为天津市的改革试点专业。通信技术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效果显着。
(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按照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实际要求订单培
养,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胜任企业的工作。订单班的专业基础课在校内进行,专业课在校内与企业共同
实施并以企业为主完成。2004 年我院与天津钢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订单培养“三电一体化” 班;
2006年我院与天津亚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安防监控系统”班、与天津大无缝钢铁有限公司合办
“无损探伤”订单班;2007年与雅马哈电子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订单培养“雅马哈公司”班。
(2)教育教学成果通信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该
专业有天津市级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1项。市级精品课程2门(电路CAD、单片
机原理与应用),校内精品课1 门(通信原理)。获第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职高专组优秀奖2
个,获市级科技成果2 项,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天津市“十五”实验室投资建设市级单项奖1
个。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项目1 项,天津市教委科研项目1 项。已完成7 本专业教材和5本实践教
材的编写,发表论文16篇。在2006年全国“达盛杯”毕业设计暨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天津赛区高职高
专组1 等奖1 个、2等奖2个、3等奖2 个;在2007年全国“达盛杯”毕业设计暨电子设计大赛
中获得全国高职高专组1 等奖1 个、2等奖3个、3等奖3 个;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
赛中取得了天津赛区高职高专组1 等奖1 个、3 等奖2个;在2008年全国“毕升杯”电子设计大赛
中获全国高职高专组2等奖2个、3等奖1 个。成功举办了2005年天津市中职“电子、电器技能大
赛”和2006 年天津市中职“电工电子技能大赛”,是2007、2008 年全国中职“电工电子技能大
赛”首席评委单位。
(3)实训基地建设
通信技术专业目前已有校内各类实验(训)室14个,各类仪器设备总价值800多万元,校外实
训基地5 个,为本专业的实训教学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4)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该专业已经拥有了一支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能力
雄厚、具有“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通信技术教学团队2005 年被评为市级先
进集体。该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 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9人,“双师素质”教师9人,具有研究生
学历教师5人,研究生在学3 人,有客座教授、兼职教师6 人。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学院选派多名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脱产实
习,以增强专业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科研服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5)培训和技术服务通信技术专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实训设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技术服务。
2007年,我院教师为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学生讲授《通信技术概论》,通信实训室为其提供实习场所,共培训学生85 人,单班授课学时数为30 学时。我院还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市经委、市劳动局和中环电子信息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启动“蓝领双证”工程,为中环电子信息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培养“工业电子技术”专业的蓝领工人,2007年首届招收4个班200余人。
(二)建设目标
1.总体建设目标与通信行业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探索和实施以构建“全程职业模拟教学环境”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通信专业的课程体系,把三年专业培养过程转化为通信行业的职业生涯模拟训练过程;深化校企合作,建成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 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发挥示范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从而带动专业群建设;建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教学和管理上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到2010 年,将本专业建
设成为天津市通信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并在全国相关专业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2.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对通信行业特别是京津区域百余家通信企业的调研,确定了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通信系统工程建设、维护管理、技术服务以及通信终端产品和设备的生
产、测试、技术服务能力,满足通信企业需求、职业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通信技术专业的岗位为:通信产品和设备的制造、集成和服务。
2)课程建设目标
依据通信技术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立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通过分析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构建通信技术专业的新型课程体系,拟建设《通信系统与信号传输》、《交换机运维与管理》、《移动通信系统组建、运维与管理》三门核心课程。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岗位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3)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改扩建通信实训室,新建信号与数字系统仿真实训室、现代交换技术实训室、SDH 光传输实训室、3G 移动通信实训室、电信工程实训室、通信终端设备等8个实训室,其中重点建设4 个校企共建的“模拟仿真型”实训室——现代交换实训室、光传输实训室、移动通信实训室和电信工程实训室;与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逐步实现把企业搬进学校、把学校搬进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5 个校外实训基地。
(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