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例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焕发生命活力演绎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例谈

黄玉娟【摘要】课堂的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方兴未艾。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把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往。这种教学交流,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更能达到对知识深层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点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没有交流就没有智慧火花的碰撞,也就没有我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交流机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成为课堂改革的关键点。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被尝试着融入实际教学中。但教师由于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年龄结构的不同,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还存在着差异。

(一)知识本位。部分教师仍然放不开旧有的教学观念,这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重结论、轻过程。如数学学科个别教师在教应用题时只注重得数的正确,而忽略思维的过程,忽略学生解题方法的正确与否。

(二)教师本位。课堂教学过程所体现出来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虽然相对以前有所改变,但也仅仅比以前热闹了一点,实际上教师仍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还是主宰着课堂,学生仍然很被动。

(三)教案本位。完成教学任务仍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照本宣科”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上唯教案不变,缺少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大多数教案反映的仍是老师的教学过程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四)急功冒进。教学课堂中,个别教师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训练,

却忽略了技能、概念、定律的落实。学生缺乏必要的记忆,以致于应用

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所下降。

针对以上的教学现状,在课堂上采用学生合作交流的的方式尤其重要。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高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

二、课堂合作交流实践

课堂是变化的课堂,是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动态生成课堂,需要教师专业素养和机智。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和完善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悉心呵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加绚丽多彩。

(一)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的理解,保护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扩大数学交流的参与程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达到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化简比”时,课前先让学生预习,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学生在交流分数比1

6

2

9

时,其中有个学生上展示台展示自己的做法:

预习书P46:例1。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化简比例子我的方法我的提醒整数比15:10=

180:120=

分数比1

6:

2

9

小数比0.75:2=

讲台上的学生刚说完自己的做法,台下很多学生也表示赞同。台上的学生就问“谁对我的做法有什么意见或建议?”突然有个学生就说:“我有补充,你的方法麻烦,我的方法比你的还简单。”师:“好,说说你的方法。”学生马上说出自己的方法:

真了不起,他还想到利用比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的比转化成分数除法。难怪他说他的算法简单,这时老师追问:“你为什么说你的方法简单,他的方法比较麻烦?”学生自信地说:“他的方法先要求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前后项分别乘最小公倍数,如果不是最简,还要按整数比化简的方法做,这样算有些麻烦。”他的发言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同意,这时学生就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评价、补充。因此,生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容忽视,同学之间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实的,让同学之间互评,有利于准确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在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通过评价成为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的有力手段。此外,面对学生的见解,老师不要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解释、质疑、评价、补充,老师只是或评价、或补充、或追问。在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选择的方法作出了积极的反思与必要的改进,从而真正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二)使学生得到合作交流的启发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很准确地回答上了或是一个学

生说对了,其他学生表示同意,这时我们会更多的时候是按照课前的预设顺理成章地进行下一个环节内容的学习。感觉学习过程很顺利,其实不然。试想,个别学生的说法能代替全体学生的想法吗?要想读懂学生的思维,真正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状况,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就不应该急于作出判断,要倾听更多学生的发言,要通过一些追问、质疑、强调的话语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充分显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的片断。

……

生:我们小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折的方法发现的。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再对析,这样一直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生: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

师:噢?能具体说说吗?

生:因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而圆上有无数个点,(边讲边用手在圆片上指)所以这样的线段也有无数条,这不正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吗?

师:看来,各个小组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同样的发现。

……

《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与学生“谈话”中,让学生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思维过程,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问题的探讨活动中。在探讨交流中,不仅理解圆为什么会有无数条半径这个知识点,也使知识得到了内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三)让学生抓住合作交流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