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与识图透视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视图的布局
b)画面与主立面夹角大小的不同效果
透视图的布局
c) 透视图大小的选择与画面远 近有关 d) 视高不同可产生仰视、平视俯视不同效果
画面视点位置的选择
画面的位置选择 在夹角的大小及视点位置已定的情况下,画面 前后平移,会影响透视的大小,而其形象不 变,如图(a)所示。 画面与主立面夹角不同大小效果不同,如图 (b)所示。
透视效果图
透 视 原 理
总结透视原理如下:
1.近大远小 2.近高远低 3.近疏远密 4.水平线交于一点
透视图的概念
人们透过一个平面来观察物体时,由人的视 线与该面相交的迹点组成的图形,即为透 视图。 注:透视图符合透视原理
透视图的形成
基本术语
1.画面(P)──透视所用的投影面。 2.基面(H)──相当于地面。 3.基线(p-p)──画面与基面的交线。 4.视点(S)──投影中心(可想象为人的眼睛 5.站点(s)──视点在基面上的正投影 6.主点(s′)──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影。 7.视距(Ss′)──视点到画面的距离。 8.视高(Ss)——视点到基面的距离。 9.视平线(h-h)——过视点与基面平行的平面与画面的交线 10.视线——即投射线,是视点与形体上的点的连线。
角,且平行于物体的高度棱线时,透视所得到的图形,称 为~
a) 两点透视的形成
b) 两点透视实例
3.三点透视:画面与物体的三个直立坐标平 面都倾斜时,透视得到的图形为~
a) 三点透视的形成
b) 三点透视实例
三种透视效果比对:
重点能力知识----两点透视的画法
透视图的布局
a)站点的位置全面显示和突出主体
透 视 图
谭婧婧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掌握透视图的概念 2.牢记透视的常用术语和符号 3.透视图的分类
重点学习掌握两点透视的画法,能够熟练绘制两点透视图
1.为什么要学习透视图? 2.通过两点透视图的绘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加强 绘图规范练习。
请同学们先辨认哪一个是轴测图哪一个是透视图,并说 出两者的区别及优缺点
D——视距,是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 H —— 基面,放置物体的水平面 s——站点,视点S在基面H上的正投影
注:本图来自魏艳萍教学课件
透视图的分类
1.一点透视:当画面平行于物体的一个坐标面(即长度和高 度)时,所得图形为~
a) 一点透视的形成
b) 一点透视实例
图6-3 一点透视
2.两点透视:画面与物体的两个直立坐标平面成一定偏
建筑透视作图实例
1.画立方体的透视图 a)画立方体底面透视
b)竖立方体的高度
源自文库站点
真高线
2. 组合体两 点透视的步 骤
3.方格网的一点透视
图6-14 方格网的一点透视
4.坡 屋顶 房屋 的透 视图
图6-15 坡屋顶房屋的透视图
5.建筑形体的一点透视
L——视线,是视点和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P——画面,透视图所在的平面
h
h——视平线,是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
p-p——地平线,也称基线,是地面和画面的交线 R——视平面,是过视点的平面,一般为水平面 S——视点,即人眼所在的位置
s′——主点,视点S在画面p上的正投影。 H——视高,是视 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