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乎常规。
(六)身心发展的可变性 可变性是指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 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 阶段的青少年,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
(七)身心发展互补性
该规律反映个体身心发
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
系。是指机体的某一方
面的机能缺失后,可能 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 展得到部分补偿。
我的能力。
2,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动力,在人
的发展中表现为人可以有目的地、自觉地发展自 身。 3,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何处来?
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
是指个体已经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知识、经
验、能力、习惯和个性品质等。人们往往就是
借助于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去认识周围的
客观事物并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
自 我 意 识 与 自 我 教 育
空间关系、分类与排序等逻辑运算能力。但这种运算离
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一阶段儿童不 再依靠具体的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 料进行逻辑运算,依靠假设进行逻辑推理。
(一)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
的,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
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发展主要表 现为数量上的变化,经过一段时 间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 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种阶
3,理解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 懂得学校教育应如何适应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学重点: 人的发展及其规律;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学校教育在 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一、人的发展的涵义
人的发展中的“人”所指是谁?
怎样理解发展? 人的发展的内容有哪些? • 1,人的发展是个体发展 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
如果儿童在这非常重要的早期岁月中得不到
理智的刺激,他们的学习能量就受到严重的
妨碍。”
(五)身心发展的稳定性
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青少年身心发展阶
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
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适应该规律要求:
教师要看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它作为
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 。
情景:
不同的家庭环境具有不同的营养结构,导致儿 童身心发展的差异,大量肥胖儿童的出现就是这 个原因; 另学业负担过重造成部分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合
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四)个体的主体性在人的发展中的能 动作用 所谓个体的主体作用,一般是指作为 主体的人,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的影 响,而是能动地反映。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理解:
1,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认识和改造环境和自
段以年龄为标定,就有不同年龄
阶段的年龄特征(在不同年龄阶 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 质的特征)。
根据以上特点,教育既要照顾到学生的
现有发展水平,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其
原有水平的要求,抓住“最近发展区”,促进
其发展。
最近发展区: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
为了使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
展,至少应该确定儿童的两种发 展水平: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可能 完成的发展水平,介于这两种水 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 区。”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安 静 的
环
境
“孟母三迁”
战国时思想家、教育 家孟轲幼年丧父,他 家住在墓地附近,孟 轲做游戏就学埋死 人。
他母亲怕对孟轲产生
不良影响,就把家搬
到集市附近居住。孟
轲住在集市旁边,又
去学商贩叫卖。
孟母感到这也不 是教育孩子的环境, 又把家迁到学校旁边
住,使孟轲从小就学
孩子去各种特长班上课,以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可 是,近一段时间,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
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我想尽了各种办
法,他都不肯再学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请帮助我。 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 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
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适应外部环境,形 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 不再依赖于动作,而是以符号为中介,凭借象征性图式
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 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掌握了群集运算、
的,与生俱来的。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
理基础和前提,提供了发展的可能
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
展的过程及其阶段。(拉塞尔的爬梯实验)
3,遗传素质对不同机能发展的影响作用不 同,随着机能的复杂度增大而呈递减的趋势。
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 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
习礼仪。
2、环境决定论
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环境决定论的错误所在: 把人看成是环境的被动产物,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 性,能构成人的发展的环境都是人意识到和并与其发生
作用的,不能静态地理解环境。
人还可以改造环境、超越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定向的,有正反之分。
(三)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揭示了在个体身心发展
的过程中,某些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
关键期
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达到某种
水平的可能性最大的时期。
教育应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把握发展的
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以便加快个 体身心发展的速度,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 人生几个重要的关键期:
不断发生身心两方面整体的积极的变化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有量的积累,亦有质的变化。教育 学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研究以青少年时期的发展 为主。
2,人的发展是指个体身心的发展
机体的正常发育
人 的 发 展
生理 发展
体质的增强
认知的发展
心理发 展
情、意的发展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承 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器 官、神经系统的特征等。这些遗传素质是先天
2、人的遗传素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3、遗传素质的个体差异在常态下不是跨越不过
的鸿沟。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身自发地发生 影响的外部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分类:
大环境(指个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生产力发
展水平、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文化背景等。 小环境(指直接围绕个体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 区文化、交友等。
新生婴儿的身体发展是按照“从头部向下肢”和
“从中心部位向全身的边缘方向”进行的。
学校教育必须注意按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进 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 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 级到高级,逐步提高教育的 要求。
情景:鸡人苏吉特-库玛 9岁那年,斐济人苏吉特库玛被人发现时,他像鸡一 啄食,像鸡一样蹲着休息,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
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
2,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
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
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请分析孟子的话所含的教育意义?
盲人的嗅觉、触觉、听觉等很灵敏;聋哑 人的视觉比较发达。 该规律告诉我们: 生命与发展的可能永远存在,即使机体 的某一方面缺失,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 我们树立信心,一切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 • • •
思考题: 1.什么是人的发展? 2.你认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 • 4.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学校教育应 如何适应并遵循这些规律?
列昂节夫和艾里康宁对不同年龄阶段 儿童的主导活动的划分:
1,0—1岁:直接— 情绪交往阶段;
2,1—3岁:对象—操作活动阶段;
3,3—7岁:为游戏活动阶段;
4,7—11岁:学习活动阶段;
5,11—15岁:社会公益活动阶段;
6,16—17岁:职业活动阶段
思考:
1,我是一个9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5岁时,我就开始带
所谓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
1,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方面。 2,由人的机体的成熟规律和外部社会发展状态相互作用 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合理设计教育活 动,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了解教育对象最基本的规 律,遵循并适应这些规律。
情景: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具体发展情况
• • • • • 1,口语-----2-3岁 2,图像直觉-----4-5岁 3,手工操作------7-12岁 4,书面语言------7-12岁 5,自我意识------12-15岁
情景:
A.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
个别差异。比如:“早慧”、“晚成”等现象。
B.同一年龄阶段的个体在不同的方面存在着差异。比 如:兴趣、爱好、性格等 C.性别差异。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成熟的起始年龄 要早2—3年,速率高,持续时间短。
减弱。
5,遗传素质的所带来的素质差异会影响到人
的性格的不同特点。
6,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
否符常 态有关。
情景:
我国明代文人夏完淳5岁知五经,7岁善诗词, 15岁从军,17岁殉国;德国化学家卡尔·威特8岁 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9岁考入 莱比锡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
小结:
1,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
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2,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 起一定的制约作用; 3,教育虽然也是一种环境,但它有特别的意 义,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体性对个体发展起能动作用。
第二节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上述现象说明,由于不同的遗传、环境和教育及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同而造成的每个个体的 心理发展速度或质量可能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个 体的个别差异性特征。 教育如何适应这条规律:
应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
思考:学生具有哪些差异?
情景: 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发表《人类特征 的稳定性与变化》的研究报告,他认为“个 人的智力成熟从出生到4岁发展到40%,4到8 岁再发展30%,8岁以后发展剩下的30% ……
遗传决定论:
人的发展是由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决定的, 人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的遗传素质成熟、自我 发展、自我暴露的过程。
例如: 1,彪勒,奥地利心理学家:“儿童心理的发展
过程乃是儿童内部素质向着自己的目的有节奏
的运动过程,外界环境在这里只起促进或延缓
这个过程的作用,而不能改变这个过程”。
2, 霍尔,美国心理学家:“一两的遗传胜过
情景:
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是:先发展形象思维,后发展抽 象逻辑思维;先发展机械记忆,后发展意义记忆;先有高 兴、恐惧等一般情感,然后才会有理智感、道德感等。 思考:它符合那条规律?学校应怎样遵循这一规律以 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开展的。 因为人的生理成熟程序由基因控制。生理影响心理。
库玛
人说话时,发出“咯咯”的
声 音。据报道,库玛可能是在6 岁到9岁间被关进鸡笼的,在 此期间,他几乎没有与人打
过交道。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是指:身心发展的速度的不均 衡。主要表现在: 1,身心某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 衡的。
2,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
教育的任何一种社会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受 教育者个体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如果不研究教育
与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关系,不按这种关系中存
在的客观规律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再美好的教
育设想也不能变为现实。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的发展等概念;
2,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吨的教育”。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
金溪有个名叫伤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 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 培养,十二三岁时写的诗文已不如从前好了,长到 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遗传决定论的错误
1、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不能
决定其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