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专业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专业论文
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化肥的使用对作物增产有显著的提高,但长期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土壤贫瘠板结,污染地表水。地表植被破坏,土壤沙化速度加剧,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所以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作物产品品质品质逐年下降,环境逐年污染。所以要想达到高产的同时又要讲求产品的绿色、安全、营养、放心、保健。就必须要做到合理施肥,我这次将从各个角度阐述怎样做到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有个三字经的。“混”、“深”、“喷”。
“混”,即多种肥料混合施用。几种肥料混合施用,既节省劳力,又提高肥效,如硫酸铵与过磷酸钙混和,既可消除硫酸铵的生理酸性,又能提高过磷酸钙中磷的有效性,给作物同时提供氮磷养分。腐熟的堆肥、猪牛栏淤等有机肥,可与所有的化肥混合。磷肥与有机肥混合,可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防止磷的固定;铵态氮肥与有机肥混合,可吸附氨,防止氮素挥发。但不要把未腐熟的有机肥与硝态氮肥、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速效磷肥与含钙肥料,以及难溶性磷肥与碱性肥料等混合,以免养分损失或降低肥效。
“深”,即深层集中施用。除大量草秆还田做基肥外,一般根部追肥或肥量少的基肥都宜采用条、穴、点等方式深施(耕层或主根附近深10~15厘米处),施后立即覆土或灌水,以加大局部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便于作物尽早吸收,减少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喷”,即后期叶面施肥(又称根外追肥)。是将水溶性肥料或生物性物质的低浓度溶液喷洒在生长中的作物叶上的一种施肥方法。可溶性物质通过叶片角质膜经质外连丝到达表皮细胞原生质膜而进入植物体内,用以补充作物生育期对某些营养元素的特殊需要,或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其特点是:①作物生长后期,当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能力减弱或难以进行土壤追肥时,可采取这一方法及时补充养分;②能及时矫正作物缺素症,即土壤缺乏某些养分(如某些微量元素)所产生的不良现象,如“花而不实”、“穗而无粒”或“苗而无花”等。③在作物生育盛期,当体内代谢过程增强时,叶面施肥能提高作物的总体机能,加快体内营养物质的转运与积累,实现生产力的提高。④必要时叶面肥可与喷施农药防治病虫害一并进行,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最关键一个环节,如何运用施肥技术对农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将更高,因而,施肥环节不可忽视。在现实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发现和找出问题,研究其对策,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施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农户对作物营养特性、土壤肥力特征和肥料的性质认识不够,所以出现重施氮肥,轻施磷肥,忽施钾肥的普遍施肥现象。施肥凭借自己主观愿望,凭积累的所谓经验施肥,往往会造成肥效过胜、肥效不足、酸碱中和等情况出现,带来了经济投入不合理性,最终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壤沙化速度加剧,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作物产品品质品质逐年下降。
在施肥过程中,掌握好作物各个时期的营养需肥规律、需肥量,对肥料的性质及如何施用加以认识,同时要彻底认识、掌握好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研究其变化规律进行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施肥。只有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科学、有效利用肥料,才能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不同作物的营养特性不同。研究表明,不同的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是不同的。研究表明,禾谷类作物、叶菜类蔬菜对氮肥需要量较多;豆科类作物对磷钾肥需要量较多;微量元素硅是水稻、麦类、玉米等作物的有益营养成分,增产作用明显。专用复合肥、叶面肥等肥料品种,就是针对农作物的需肥特点,为提高某一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效果而设计生产的。
例如玉米要形成100公斤产量需要从土中吸取2.57公斤的氮(N)、0.86公斤的磷(P2O5)、2.14公斤的钾(K2O),而马铃薯产100公斤块薯只需要0.5公斤氮(N)、0.2公斤磷
(P2O5)和1.06公斤钾(K2O)即可。谷类作物和叶菜类蔬菜需氮很多,但豆类作物则需氮较少。
因为它们自身有根瘤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又如香蕉需钾很多,但需磷则较少。
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营养的要求也不同。玉米对各种营养的吸收有临界期与最大效率期。磷的营养临界期在出苗后7天左右(即三叶期);氮的营养临界期一般晚于磷,往往是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幼穗分化期。玉米的氮素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到抽雄初期。也就是说,不同作物或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其比例都有不同的要求。
根据土壤性状施肥,根据土壤质地来施肥。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应根据土壤的性质,选择肥料的种类,确定肥料的用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一般对于质地黏重的土壤,地温常偏低,对幼苗生长不利,应注意苗期施肥;对沙性强的土壤,因其质地较轻,保肥性差,故施肥应少量多次。实践证明,土壤肥力高的地块,有机质含量相应较高,速效磷的含量也随之提高。因此,磷肥施在土壤肥力中等或偏下的地块上,增产潜力就大,增产效果显著。沙质重的土壤宜少量多次施用速效化肥,以减少肥料流失损耗,多施有机肥,土杂泥土可提高保肥保水功能。土壤肥沃,养分含量高可适当少施肥。在测土的基础上,推广配方施肥更是提高施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经。
根据土壤酸碱度来施肥,土壤的酸碱性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转化与吸收,施肥时应考虑土壤性质,肥料品种。在石灰性土壤,pH中性偏碱,施用磷肥应选择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水溶性磷肥品种,或选用含磷量高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复合肥品种;在南方酸性土壤上施用磷矿粉,可逐步释放养分而不致发生固定;在盐碱地区,一般不用硝酸钠和氯化铵,钠、氯离子会增加土壤的盐碱危害。
近些年,由于农田耕作制度比较单一,用地多,养地少,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就使肥料的投入量不断增多,成本不断攀升。为了降低肥料投入成本,根据气候变化规律,提高施肥技巧,是节省开支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利用适温,适时施肥。生产实践表明,在0—32℃的范围内,作物吸肥功能逐步下降。如水稻最适宜的水温为30℃—32℃,棉花最适宜的土温为28℃—30℃,大麦为18℃,玉米为25℃—30℃,烟草为22℃。因此,高温季节,应多施腐熟的有机肥料,适量配施化肥,并要做到以水释肥,高温季节还要注意防止“水肥高峰”相遇,引发作物前期旺长,后期早衰。
利用光强,提高光合效率。不同生态地区,年光总辐射量是不同的,一般为90—160千卡。农业生产就是要利用光照强度,增加农作物叶面积系数,更好地吸收、制造养分,提高光合效率。因此,要在光照条件好的地方适当多施氮肥,促进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而光照条件差的地方,要少施氮肥,严防作物贪青迟熟;在光照太强时,深施肥料,防止光解、挥发;在强光照时,多施磷钾肥,提高水分利用率;要随着叶面积系数增加,适当增施肥料,但应于早晨和下午4时后施用,以减少损耗。根据肥料特性施肥,化肥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施用方法也不尽相同。
根据氮肥特性来施肥。例如,碳酸氢铵和氨水易挥发跑氨,宜作基肥深施;硝态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强,肥效快,是旱田的良好追肥;一般水田作追肥可用铵态氮肥或尿素,有些肥料对种子有毒害,如尿素、碳酸氢铵、氨水、石灰氮等,不宜做种肥;硫酸铵等尽管可作种肥,但用量不宜过多,并且肥料与种子间最好有土壤隔离。在雨量偏少的干旱地区,硝态氮肥的淋失问题不突出,因此以施用硝态氮肥较合适,在多雨地区或降雨季节,以施用铵态氮肥和尿素较好。
要将氮肥深施。氮肥深施可以减少肥料的直接挥发、随水流失、硝化脱氮等方面的损失。深层施肥还有利于根系发育,使根系深扎,扩大营养面积。同时要根据作物的目标产量和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