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

hc360慧聪网纺织行业频道2004-06-11 09:23:50

近日,旨在提升广东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

全省产业集群经验交流会在中山市召开。会

上,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就广东乃至全国产

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

就下一步如何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意

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广东目前的首要任务

是实现中小企业由集聚向集群的转化,把产

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

广东产业集群发展三大不足

广东省副省长游宁丰把广东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不足归结为三点:

一是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原因,广东未能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即高端道路集群的首选地,产业发展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隐忧。二是企业的根植性与可持续发展、争当排头兵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近几年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逐步减弱,出现了部分企业向外迁移的现象。三是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如何促进市场发育,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以大生产促进专业分工和合作,也是产业集群面临的紧迫问题。

产业扎堆缺乏差异性优势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雪梅把产业集群分为外源型(外资带动型)和内源型(本土发展型)两大类。她认为这两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分别存在不同的问题。

外源型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有:“复制群居链”现象突出。1987年第一家台湾鞋厂在东莞投资生产,到1990年时已有400多家台湾鞋厂在此落户,台湾的制鞋商、原材料供应商、包装商、机器维修店以及下包厂商在此形成一个新的企业网络。但台商企业只选择自己圈子里面的企业形成上下游交易合作关系,对当地相关产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差。当一个大型

企业选择外迁,往往会带走许多相关小企业。台资企业与内地企业之间的关系还仅仅是基于产品链的简单劳动分工。大多数台资企业将高附加值的生产留在台湾,接收订单、获取信息、产品开发、研制和试验以及销售活动都主要集中在台湾,内地成为较单纯的生产加工地。

内源型集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业集聚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提供低价格商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上,而通过提供客户独特而优异的价值和服务的“差异型竞争优势”明显缺乏。抽样调查表明广东自主研发的企业比例不到40%,不少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抗风险能力较差。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已初步形成,但产业链的前后联系不明显,纵向分工程度不高。在深圳,家具、钟表、服装、机械、鞋业、工艺六个传统产业都具有相当的经济规模,但只是产业扎堆,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企业陷入“小而全”的困境,而配套企业吃不饱。

营造植根性催生集群

如何加快广东产业集群的发展?陈雪梅认为,广东目前的任务是实现中小企业由集聚向集群的转化,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

针对外源型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陈雪梅提出实现外商投资从集聚到集群的对策是,寻求区内各经济主体交流和互动的“胶”,促进区内外资企业与非外资企业的整合以增强地区性粘结,构建区域内学习型合作网络以提高集体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营造区域创新环境。

营造植根性是官方和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陈雪梅说,什么地方生产要素发达,资本就会粘在那里。这种粘力蕴藏在本地产业群之中。在本地建立真正的产业群后,不仅吸引来的工厂会根植于本地,植根性好的企业集群会表现为一种区域品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顾强指出,从国际上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看,嵌入性或植根性是产业集群能够取得成功和绵绵不绝的发展潜力的关键。

顾强说,要营造植根性,就要强化技术创新,形成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品牌,为此需要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对整个生产经营体系进行重组和改造,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要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分工,形成弹性生产体系。内部的精细分工是国际上成功产业集群的重要经验。要加强与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的横向联结,形成集群创新的社会化基础。要在集群中形成由中介服务机构、科技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组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样的体系才能具有强大支撑作用。要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自组织,制定和执行行业规范,限制企业之间的过渡竞争。

政府首要职能是打好基础

在产业集群建设中政府应该怎样发挥作用?陈雪梅认为:政府的功能主要是引导和服务。

要从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入手,营造产业集群的氛围,整顿、规范市场。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服务型的出口代理商、生产力中心、技术信息中心、质量检测控制中心、开放性行业技术中心等集群发展机构,建立区域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化市场,宣传区域品牌。要培养和创造高级生产要素。提升广东产业群的竞争力,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在各个专业化产业区根据职业特点举办培训和教育,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大学、科研院所的相关专业的联系。

顾强认为,要明确定位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要以更为完整、科学、可行的产业集群政策替代简单的产业布局安排。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首要职能是创造基础条件,消除任何阻碍集群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因素。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简化手续、改革管理制度、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等。要不断帮助集群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自组织体系。建立法律、会计、仲裁、信息咨询、测试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切实解决私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等。

广东当奋起直追

产业集群有着强大的竞争优势。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齐全的公共基础设施,可使企业降低配套成本,获得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集群加剧了区域内企业间竞争,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改进产品和服务,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随着集群区域的发展壮大,大量的中介机构尤其是提供研究和技术性支持的机构汇聚起来,对区域内企业技术进步可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将促进各类专业市场的建立,实现大生产推动大流通,大流通促进大生产,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增强区域的竞争力。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等部门成立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综合评价1999年—2002年我国8万多家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评出的2933家具有成长性企业中,前四名为:浙江914家、江苏543家、广东213家、山东207家。按成长指数大小截取的前500家最佳成长性中小企业中,前四名为:浙江108家、江苏89家、广东39家、山东36家。这说明广东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与江、浙两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东68个县(市)占全省83.3%的土地面积,但其创造的GDP却只有28%,占全省62.8%的人口仅创造了6.5%的财政收入。在2003年全国2073个县级行政县(市)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我省仅10个县(市)入围,而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分别有27、21、21个县(市)。这充分说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严峻现实。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已成广东的当务之急。

全国产业集群存在三大共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