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11-14T11:00:12.65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21期供稿作者:许小银
[导读]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
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论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意识;数学教学;学生
作者简介:许小银,任教于河南省修武一中。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营造民主氛围——敢问
教师的爱心,是营造民主氛围的前提。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爱心,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民主的氛围。要用甜蜜的微笑装点教师的面容,用亲切的话语点化的学生,用友善的动作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爱”的氛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笔者每天总是精神饱满地回到学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亲切地跟学生打招呼。课间,笔者经常跟学生一起聊天、谈心、嬉戏,做学生的朋友,使他们克服怕教师的心理;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笔者投去赞许的目光,并常常用“你真棒!”“回答得很好!”“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等语言进行及时的称赞;当学生回答错误时,笔者投去鼓励的目光,让学生不要灰心,继续思考;当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时,笔者常常利用身体语言,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提醒学生,制止他的不良行为。笔者从不在课堂上大声呵斥学生,从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任何一个学生,学生有违纪行为,笔者就在课后单独找其谈心,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形象,增进师生的感情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存在无疑可问,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更本就没有机会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同时还应该具有一份童真、童趣,从内心到外表与学生融为一体,神形合一。这样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享其师信其师道而乐其业。
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
二、创设问题情境——想问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1.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活。但是,数学又绝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生活,而是高于生活。数学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与生活保持着一定距离,创设情境就要沟通两者的联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浓浓的“数学味”。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如今,教师们一想起情境的创设,都会联想到“生活情境”、“童话情境”等,似乎离开了现实生活和童话故事,就不称其为情境,这种想法是有失偏颇的,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真实、有效、有意义的课堂情境的设置。情境的创设应该为数学教学服务,数学内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现实原型,并且现实原型的引入确实也能有效地增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时的生活情境就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如果数学内容本身没有明确的现实原型,并且从数学知识本身引入反而会更直接、更清晰,此时,就没有必要“为生活而生活”、“为童话而童话”,直接从数学旧知引入亦未尝不可,或许还可收到开门见山、简捷明了的效果,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三、鼓励质疑问难——会问
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知识大胆质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是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干的好办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让学生警觉问题时时处处都存在,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由不敢质疑到敢于质疑,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会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敏锐地建立一些疑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质疑,互相启发与争辩,最后成功释疑,这样既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适时评价------善问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有的学生比较善于提问,有的却会提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提供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