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一、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主要情况
总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2009年,武汉城市圈地区生产总值7956. 60亿元,占湖北省的62%,高出上年0.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22.74亿元,占全省的61.6%,低于上年2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77.44亿元,占全省的63%,低于上年1.5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9.15亿元,占全省的62.9%,低于上年0.5
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5.86亿元,占全省的54.7%,
高出上年0.4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7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04.8%,高出上年0.5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91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03.1%,高出上年2.9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与上年相比,2009年武
汉城市圈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8%,高出全省0.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8%,低于全省1.3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8.5%,低于全省3.1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9.9%,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7.9%,低于全省1.1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6.0%,高出全省1.3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8%,高出全省0.6个百分点。
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1.2%,高出全省3.1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9年,武汉城市圈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3∶46.2∶43.5,与上年的10.9∶45.5∶43.6相比,第一、三产
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三大产业均保持了较快增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22.55亿元、3677.88亿元、3456.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15.9%、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高
出全省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幅与全省基本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高出全省1.4个百分点。
经济集约程度进一步加强。
2009年,武汉城市圈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292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9.5%,比上年高出2.5个百分点。
企业经济效益总体回升。
2009年,武汉城市圈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的利税总额为91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较上年增幅提高8.1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4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36.9%,较上年增幅提高36.6个百分点。
二、武汉市、武汉城市圈、湖北省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1、武汉城市圈与湖北省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9年,武汉城市圈土地面积58051.9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1.2%。
常住人口3001.01万人,占全省的52.5%。
地区生产总值7956.60亿元,占全省的62%。
2009年武汉城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进一步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占全省比重有所下降。
2、武汉市与武汉城市圈、湖北省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武汉市在武汉城市圈和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中心地位。
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龙头城市,武汉市的经济总量、生产规模和发展质量具有绝对优势,是面积最广,人口最多,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
2009年,武汉市土地面积8494.40平方公里,占城市圈的14.6%,占湖北省的4.6%。
常住人口910万人,占城市圈30.3%,占全省的15.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元,高出城市圈平均水平3328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018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7161元,高出城市圈平均水平1970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26元。
2009年武汉市经济增速高于湖北省,略低于武汉城市圈。
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增幅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的增幅均低
于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
这表明武汉作为圈内龙头城市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强,与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已初见成效。
三、武汉市与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1、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2009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4560.62亿元,相当于武汉城市圈其他八市总和的1.34倍。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21.76亿元,相当于其他八市总和的1.51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6.07亿元,相当于其他八市总和的2.44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亿元,相当于其他八市总和的1.38倍。
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经济增长迅速。
除黄石市和潜江市以外,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的生产总值保持了14%左右的增长幅度,发展速度较为接近。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的是咸宁、黄冈两市,比上年增长50%左右,黄石、鄂州、孝感、仙桃和潜江五市比上年增长40%以上,武汉和天门两市比上年增长3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市增幅基本一致,大多保持在20%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是天门、咸宁、孝感三市,比上年增长25%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的城市是黄冈、潜江和武汉三市,年增长率在10%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的是武汉、鄂州和潜江三市,比上年增长12%以
上。
在全国外贸进出口额普遍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仙桃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28 2%。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最快的是潜江、咸宁、黄冈和黄石等四市,增长幅度均超过15%。
人均GDP实现较快增长的是仙桃、黄冈、孝感、咸宁、鄂州和武汉六市,增幅均超过城市圈平均增长水平。
2.产业结构状况
随着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武汉及圈内其他八市的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009年武汉市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达到49.7%。
第二产业为主的有黄石、鄂州、潜江等市,第二产业占比超过50%。
除了武汉和黄石两市以外,其他城市的农业经济比重相对较高,第一产业占比都在10%以上。
根据三次产业结构,武汉市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加速发展阶段,其他城市则处于工业化中期起飞或起步阶段。
3.首位度
2009年,武汉市城市首位度为1.36(按照“两城市指数”计算),与上年的1.34相比,略有提高。
生产总值的首位度为6.51,比上年的6.6有所降低。
第二产业的首位度为6.82,比上年的6.14有所提高。
第三产业的首位度为9.11,比上年的9.13略有降低。
高新技术产业的首位度为10.06,比上年的9.63有所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的首位度为5.42,与上年的6.08相比,下降幅度较为明显。
武汉首位度的变动情况表明,武汉市在经济总量、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首位度相对下降,但在人力资源和第二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领军能力不断增强。
四、武汉城市圈近三年的发展比较
1.经济增长状况
三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幅度始终维持在两位数水平,总体发展态势平稳,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增长的态势稳定。
2007年,圈内GDP为553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2008年为697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2009年为795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按当年汇率折算,2007年武汉市人均GDP为4700美元,2008年为6453美元,2009年达到7390美元。
三年来,武汉城市圈对湖北省经济的贡献不断提升。
2007年圈内GDP占全省比重为61.2%,2008年为61.5%,2009年为62%。
2.产业结构状况
三年来,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维持较稳定的水平。
武汉
城市圈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
2007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
比为11.7∶44.4∶43.9,2008年为10.9∶45.5∶43.6,2009年为10.3∶46.2∶43.5。
3.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三年来,武汉城市圈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招商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
随着交通、通讯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建成投产,武汉城市圈正在成为国内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但由于武汉市的制造业投资额在2009年前三季度出现负增长,因此,武汉城市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总体增长幅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年来,武汉城市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730.68亿元,占全省比重为63.3%。
2007年,增长31.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2008年,增长32.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2009年,增长38.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4.消费需求状况
武汉城市圈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支出的提高,消费品零售市场总体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7年的2556.6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729.15亿元,年均增长接近20%。
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水平
三年来,武汉城市圈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有力地保障了各项经济社会事业顺利开展。
2007年,武汉城市圈地
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6.91亿元,增长25.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2008年,收入385.83亿元,增长25.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2009年,武汉城市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
入445.86亿元,增长1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6.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随着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较快。
2007年,武汉城市圈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00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1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元。
2008年,武汉
城市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5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6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67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元。
2009年,
武汉城市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7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91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6元。
伴随城乡居民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也大幅增加。
2009年末,武汉城市圈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062.90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占全省61.6%,比上年增长0.8个百分点。
2010年1-11月“武汉城市圈”主要经济指标
稿件上网日期:2011-01-10 字体显示:【大】【中】【小】
咸宁市市长:早日建成鄂南经济强市
稿件上网日
期:2010-12-10
字体显示:【大】【中】【小】
据初步预计,今年咸宁市生产总值将突破500亿元。
前三年这一数据分别是:285亿元,359亿元,415亿元。
一年上一个台阶,过一个百亿关口。
对咸宁这个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而言,极其不易。
这份漂亮的答卷,预示着鄂南大地“十一五”即将圆满收官,“十二五”就要精彩开局。
8日,咸宁市市长任振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既是咸宁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咸宁将两手同时抓,力争早日建成鄂南经济强市。
十一五:发展步入快车道和转型期
如同温泉旅游异军突起一样,咸宁经济发展近年来大热,客商纷至沓来,项目落子如飞。
任振鹤说,“十一五”前4年,咸宁生产总值增速排名依次为全省第5位、第3位、第1位、第1位。
预计到今年末,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8亿元,年均增长24%。
与此同时,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极大改善。
5年新增城镇就业18.27万人,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支出比“十五”时期分别增长33.6%、57.9%、65.5%、50.1%和19.9%,博物馆、大剧院、青少年宫、妇儿中心、传媒大厦、天然气管道等标志性民生工程开工建设。
城市功能大幅提升。
咸宁迈入高铁时代,5铁、8港、10高速的立体化、网格化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11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土地规划获批,工业新城、旅游新城、职教新城、咸安新城、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和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向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区等“五城二区”建设全面推进,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跻身全国最适宜人居的200个城市之列、入选首批5个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
透过数据,任振鹤分析说,“十一五”咸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转型期。
在优化升级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农业实行壮特增效,工业则调整振兴,服务业攀高走旺。
在扩大内需中推动增长方式转型,坚持不懈上项目、扩消费,咸宁核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在改革创新中推动发展动力转型。
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园区,建起了广东工业园、台商工业园。
组建融资平台,盘活国有资本,撬动民间资本,引进一批国内外商业银行。
在“两型”建设中推动经济环境转型。
核电、火电、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一应俱全。
与西门子携手共建“未来人居”示范基地,与省联发投合作共建梓山湖生态新城,与华彬集团联手打造国内首个零排放低碳示范区。
在统筹发展中推动社会全面转型。
全面推进“五城二区”建设,全力打造沿江中小城市群、沿路特色板块带。
“五大战略”造就新咸宁
谋定而后动。
只有认清形势方能厘清思路,明确目标。
任振鹤分析说,咸宁既是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又是长江经济带及武汉新港的重要区域,还
是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的惠及地,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层层叠加。
咸宁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加快建设,后劲将进一步增强。
“我们有信心、有条件发展得更快。
”对于未来,任振鹤信心十足。
任振鹤说,十二五期间,咸宁将大力实施“工业崛起、旅游突破、城乡统筹、生态保持、人才保障”五大战略,努力把咸宁建成区域性清洁能源基地、现代制造业和高科技研发转化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华中地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着力打造小康咸宁、生态咸宁、宜居咸宁、健康咸宁、和谐咸宁。
到2015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人左右,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单位GDP能耗在“十一五”基础上再降低10%左右。
六大措施全力攻坚
任振鹤表示,将重点在六个方面全力攻坚。
在推动内生发展上全力攻坚。
力争“十二五”期间投资总规模达到4200亿元,“十二五”期末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0亿元,年均增长20%。
在推动协调发展上全力攻坚。
加速工业崛起,打造4个年产值过100亿元和4个年产值过30亿元的产业集群。
突破性发展现代旅游休闲业,做热做强咸宁温泉等七大旅游板块。
加快发展规模种植、特色养殖、林下经济、观光农业,壮大特色农业板块,打造农业区域优势。
在推动创新发展上全力攻坚。
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培育建立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推进金融改革和产品创新,支持和帮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在推动开放发展上全力攻坚。
加大引资力度,扩大出口规模。
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全力攻坚。
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低碳示范区建设,力争将咸宁建设成为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市。
加快建设生态城市,加强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节约利用。
在推动和谐发展上全力攻坚。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保体系,全面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促进社会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