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旅游景点日语翻译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旅游景点日语翻译研究

【摘要】在对青岛旅游景点外语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岛旅游景点日语翻译的必要性。结合青岛景点实例,介绍了旅游景点日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在景点日语翻译中如何更好地传递文化内涵。

【关键词】青岛;旅游景点;日语翻译

青岛是一座山、海、城完美结合的城市。青岛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国内游客,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国外游客又以英语、韩语、日语游客为最多。因此,青岛的旅游景点在对外宣传中,最好使用多种语言文字;而且语言要规范,能够准确地传达景点的文化内涵,并符合语言国的文化习俗和心理习惯。本文将在简要介绍青岛旅游景点外语使用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旅游景点日语翻译的基本规则及其文化蕴含,以期能够对旅游景点日语的规范使用做出一点贡献。

1 青岛旅游景点外语使用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欧洲、亚太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也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世界旅游市场。随着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圆满召开,世界更了解了中国,中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日本、韩国以及欧美游客与日俱增。据统计,2006-2009年中国共接待入境游客4.13亿人次,其中韩国游客1585.77万人次,日本游客1448.70万人次,成为中国入境游的两大客源国。[1-6]

随着各国游客的增多,中国各地的旅行社、风景区等企业也开始重视小语种的使用,如日语、韩语、西班牙语、俄语等。这就出现了一些旅游景点除了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外,也开始针对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国使用第三语言。如,湖南的张家界最主要的客源国是韩国,所以主要景区每一个简介牌上都是中英韩三语,张家界景区附近的涉外酒店设施也是使用这三语标识的。

青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国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据统计,2009年青岛共接待入境游客100.07万人次,日本与韩国成为青岛入境游的两大客源国。那么,青岛的旅游景点在宣传上是否注意到了不同语言国家游客的需要,对此,笔者对青岛前海一线游客比较多的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考察,笔者发现,景点在对外宣传时,基本上以汉语为主,多数景点能够辅之以英语,个别景点使用了小语种,如信号山公园和湛山寺。信号山公园,使用了汉、英、日、韩4种文字对游客进行概况介绍,在公园内的具体景点或导游指示牌上,也使用了汉、英、日、韩4种文字。湛山

寺,景点介绍只使用了汉语,但在寺内的具体景点或导游指示牌上,也使用了汉、英、日、韩4种文字。

为了迎合国外游客的需要,虽然青岛旅游景点在宣传中开始重视外语的使用,但目前仍然以英语为主,更多的景点没有针对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国使用第三语言。由于青岛与日本有着距离上的优势,再加上青岛自身的美,日本也是青岛入境游的两大客源国之一。这就意味着,在青岛的对外旅游宣传中,日本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对象,而在旅游景点的宣传中日语的使用不普遍。而且,由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社会发展都不一样,因此,人们对旅游的期盼度、期待度、认识度也不一样。日本是发达国家,人们对旅游的理解不只是出门看看,而是在旅游的过程中涤荡心灵,即所谓“心で旅に出る”。而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在旅游指南中出现最多的或者必说的也经常是某某景点是国家A级景区等。所以对这一文体的翻译如果单纯采用直译的方法,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7]翻译不当,轻则信息传递不准确,使游客无法准确了解旅游地真实情况,重则导致游客的认知错误,从而降低旅游地的吸引力。

针对旅游景点的日语使用问题,学术界也开始了初步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中,胡丹、翁丽霞的《景点中的日译规范问题——以杭州市为例》、韦平和的《旅游景点介绍汉日翻译规律》等论文,仅仅是结合具体实例,对旅游景点日语翻译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探讨。[8-9]显然,学术界对旅游景点的日语翻译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语法层面,对旅游景点日语翻译如何适应日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习俗和心理特点尚缺乏应有的关注,研究成果相对薄弱。就青岛而言,现有的旅游景点外语翻译研究成果均是针对英语,对景点日语翻译缺乏研究。由此可见,开展青岛旅游景点日语翻译研究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

2 旅游景点日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旅游景点日语翻译的重点在于理解和表达,只有充分理解原文,才能更好地解释原文,才能用精确的词语和句子完美地表达原文。为了更好地表达原文,在景点日语翻译时,还要注意日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技巧。由于中日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形成的文化背景不同,翻译时完全对应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翻译本身就是一种灵活性很强的工作,虽然要受原文的约束,但主要是所表达的意义上的约束,在行文中可灵活巧妙地处理,尽量做到放得开收得拢。旅游景点日语翻译尽量采用书面简体,出现的地名尽量使用日语汉字,措辞尽量避免口语化。例如,在翻译“青岛海底世界各馆内设有总计4000吨左右的水槽。”中的“4000吨左右”时,使用书面语“4000トン相当”要比口语化的“4000トンぐらい”更妥当些。在进行旅游景点日语翻译时,还要结合翻译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运用顺译、减译、合译、倒译、变译、加译等方法,使景点日语翻译更加准确并符合日本人的文化和心理习惯。

2.1 顺译的使用

顺译,即按照原文顺序进行翻译,但不能违背日语语言的基本特点。因为中

日语言在结构上有着根本差异,这些根本差异是不能改变的。也就是说,顺译是在掌握了中日两国基本语言特征之上的一种定义。在语言表达上,中文会非常详尽具体地描述某个动作,日文则修饰语很少,常常用一个动词就够了,足以要表达要说的内容。但同时,日文又很细心周到,句子之间很有层次关系,清晰明了。因此,顺译并不是字对字、词对词进行翻译。在翻译活动中,首先要清楚原文要表达什么,然后再用日文的表述习惯进行表达。

例如,关于青岛海底世界的介绍:“青岛海底世界是2003年鲁迅公园附近刚开业的大型水族馆。在地下五层的馆内设有总计4000吨左右的水槽,可以观赏到数千种的海洋生物的自然生存状态。”可译为:“青島海底世界は2003年に魯迅公園の近くにオープンしたばかりの大型水族館。地下5層の館内には、総計4000トン相当の水槽が設備され、数千種の海洋生物を自然の状態のまま観察できる。”

从上面的例句不难看出,“可以观赏到数千种的海洋生物的自然生存状态。”和其译文“数千種の海洋生物を自然の状態のまま観察できる。”都省略了主语“游客(観光客)”。若把主语补充出来,两句将分别符合中日句式基本结构特征,即(中):主+谓+宾(SVO型)、(日):主+宾+谓(SOV型)。作为格的标示,汉语句多为介词(如:在地下五层的馆内)来表达,日语译文是以名词+后置的补格助词(如:地下5層の館内には)来表达的。至于例句中的汉语句用了主动形式(如“设有”),而日语译文采用被动形式(如“設備され”),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2.2 减译的使用

减译,即对原文中的某些部分不译。如果同一信息在译文的其他内容里得到了体现,在翻译时可以对重复的信息进行删减。同时,由于中日文的思维方式、表达特点不同,减译可以使译文更加符合日语的习惯。日文注重“避免重复”,属于“点到即可”的表达方式,在语言表达上比较留有余地,“意会”了就不必再“言传”,说者与听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关系。因此,在中译日的时候,就要对原文里一些多余的内容进行删减,使之符合日语的行文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