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概述PPT(共50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熟悉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 两个关键词:区域是基础!城市是核心!
– 熟悉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区别两个经济部类:基本(发展动力)、非基本
• 关键词:城市是最重要的经济载体
– 熟悉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城市是人口集聚的产物:也是社会矛盾的聚合体
• 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 城市地域的新类型
• 三个层次的概念:大都市区、带、区域
• 1.2城市与乡村
– 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
• 重点关注六个方面差异p4 • 三个方面连续性的内涵(景观、聚落、经济社会) • 城市建制体系:要详细理解
– 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p7
• 四个方面基本现状 • 重点关注科学发展观与城乡统筹
比重增加!
• 城乡统筹、新农村、低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 城乡规划法、镇村规划、强制性内容、公共政策属性、主体功能
区、灾害与次生灾害。
• 10. 建议参考:
– 城乡规划法 –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 镇规划标准 –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
– 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 规模、中心功能、产业的区别
– 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 四个规律,注意混入其他特征
– 单中心vs多中心,平面vs立体,生产vs生活,分离均质vs多 样连续
• 主要因素:自然、社会文化、经济 Nhomakorabea术、政策制度
• 1.4 城镇化及其发展p10
– 熟悉城镇化的含义:两方面含义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讲座 2012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部分
概
述
• 1. 考试目的
– 考核应试人员所具备的城乡规划理论知识的状 况,包括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 论,对城乡规划制定、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 业理论的了解、熟悉、掌握程度。
• 2. 考试难度
– 及格线一般为60分 – 通过率15%左右 – 总体通过率:10%左右
• 9. 考题特点
– 考试覆盖面广,各部分均有涉及 – 考题重复率:低于10%,多在城市历史部分 – 知识点重复率:高于75% – 以重要的、有意义的内容为主,避免偏题、难题 – 以有确切答案的内容为主,避免争议、探讨性内容 – 以指定参考书为主,加法规、文件 – 以考查知识理解为主,避免直接背诵的答案 – 拓展知识占一定比例,建议关注新政策、新理念、新现象:
• 3. 内容
– 城市与城市发展 – 城乡规划学科知识 – 城乡规划体系 – 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 – 城乡规划编制 – 城乡规划实施
• 4. 新版特点
– 适应新的法律规章 – 深化基础知识和编制方法 – 增加规划类型
• 近期建设规划 • 镇、乡和村庄规划 • 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城市
设计等其他规划
– 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社会经济、人与自然、国内发展 与对外开放
– 城乡统筹:目标、主体、重点,三个资源(经济政治社会)
• 1.3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p8
– 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 现代城市动力机制的特点,注意区别传统因素
– 形成源于劳动大分工,发展源于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 资源开发与保护、科技革命与创新、全球化与新经济、文化
– 该部分未列入大纲,但有关
– 关注城市的六个定义:产生、功能、集聚、区域、 景观、系统定义。
• 产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游牧、手工、商人)
• 功能:工商业活动聚集、工商业人群聚居
• 区域现象:控制、调整和服务等职能
– 城市的基本特征:
• 关注(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
(2)基本特征:要素聚集
• 有形:人口、空间、经济社会结构 • 无形:意识行为、生活方式态度。。 • 测度:用常住人口!
– 熟悉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 重点关注四个阶段的特征
–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 – 集聚城镇化和再城镇化的区别
• 基本动力机制:了解p11 贡献、推进、驱动、促进、导向、制约 诱导、调控
– 熟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
• B.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 C.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 D.随着“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针政策的落实,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将很快得以根本消除
• 3.关于城市发展阶段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
• A.在农业社会中,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宗教和经济中心
• B.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
• 记住几个时间点:解放49启动、大跃进58波动、文革66停滞、改 革开放79快速
• 四个典型模式:关键在于主导因素的区别p13 • 当前:
– 关注新时期城镇化方针!p15大中小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四个方面发展趋势了解 – 六普城镇化水平49.68%
• 1.5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 关系
• 5. 对内容的认识
– 知识点庞杂 – 理解与熟记结合,应用相对较少
• 6. 大纲要求
– “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 重要知识
– “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 较重要知识
– “了解”:是指一般知识。
• 7. 对大纲要求的理解
– “掌握”:必考知识点 – “熟悉” 、“了解”:灵活
掌握
• 8. 考试形式
– 单选题80 – 多选题20
• 11. 其他建议
– 看指定参考书为主 – 历年试题练习:熟悉题型和出题方式为主 – 根据实践经验充实总体规划知识 – 如何看书:
• 多做联系、对比 • 注意关键的词:本质、关键、基础、核心、根本、首要、重点、
主体p7
• 注意并列多要素、现象
第二部分 知识点与考 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 1.1 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 C.在工业社会中,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 D.在后工业社会,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将逐步得以强化
• 4. 下列哪项不是城镇化的表现? ( )
– 熟悉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 资源环境作用的两个方面:支撑、约束
历年考题
• 1.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 ( )
• A.空间要素集聚的差异 B,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 C.社会职能的差异
D.义务教育制度的差异
• 2. 关于我国城乡差异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
• A.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 两个关键词:区域是基础!城市是核心!
– 熟悉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区别两个经济部类:基本(发展动力)、非基本
• 关键词:城市是最重要的经济载体
– 熟悉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城市是人口集聚的产物:也是社会矛盾的聚合体
• 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 城市地域的新类型
• 三个层次的概念:大都市区、带、区域
• 1.2城市与乡村
– 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
• 重点关注六个方面差异p4 • 三个方面连续性的内涵(景观、聚落、经济社会) • 城市建制体系:要详细理解
– 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p7
• 四个方面基本现状 • 重点关注科学发展观与城乡统筹
比重增加!
• 城乡统筹、新农村、低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 城乡规划法、镇村规划、强制性内容、公共政策属性、主体功能
区、灾害与次生灾害。
• 10. 建议参考:
– 城乡规划法 –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 镇规划标准 –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
– 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 规模、中心功能、产业的区别
– 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 四个规律,注意混入其他特征
– 单中心vs多中心,平面vs立体,生产vs生活,分离均质vs多 样连续
• 主要因素:自然、社会文化、经济 Nhomakorabea术、政策制度
• 1.4 城镇化及其发展p10
– 熟悉城镇化的含义:两方面含义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讲座 2012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部分
概
述
• 1. 考试目的
– 考核应试人员所具备的城乡规划理论知识的状 况,包括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 论,对城乡规划制定、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 业理论的了解、熟悉、掌握程度。
• 2. 考试难度
– 及格线一般为60分 – 通过率15%左右 – 总体通过率:10%左右
• 9. 考题特点
– 考试覆盖面广,各部分均有涉及 – 考题重复率:低于10%,多在城市历史部分 – 知识点重复率:高于75% – 以重要的、有意义的内容为主,避免偏题、难题 – 以有确切答案的内容为主,避免争议、探讨性内容 – 以指定参考书为主,加法规、文件 – 以考查知识理解为主,避免直接背诵的答案 – 拓展知识占一定比例,建议关注新政策、新理念、新现象:
• 3. 内容
– 城市与城市发展 – 城乡规划学科知识 – 城乡规划体系 – 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 – 城乡规划编制 – 城乡规划实施
• 4. 新版特点
– 适应新的法律规章 – 深化基础知识和编制方法 – 增加规划类型
• 近期建设规划 • 镇、乡和村庄规划 • 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城市
设计等其他规划
– 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社会经济、人与自然、国内发展 与对外开放
– 城乡统筹:目标、主体、重点,三个资源(经济政治社会)
• 1.3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p8
– 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 现代城市动力机制的特点,注意区别传统因素
– 形成源于劳动大分工,发展源于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 资源开发与保护、科技革命与创新、全球化与新经济、文化
– 该部分未列入大纲,但有关
– 关注城市的六个定义:产生、功能、集聚、区域、 景观、系统定义。
• 产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游牧、手工、商人)
• 功能:工商业活动聚集、工商业人群聚居
• 区域现象:控制、调整和服务等职能
– 城市的基本特征:
• 关注(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
(2)基本特征:要素聚集
• 有形:人口、空间、经济社会结构 • 无形:意识行为、生活方式态度。。 • 测度:用常住人口!
– 熟悉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 重点关注四个阶段的特征
–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 – 集聚城镇化和再城镇化的区别
• 基本动力机制:了解p11 贡献、推进、驱动、促进、导向、制约 诱导、调控
– 熟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
• B.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 C.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 D.随着“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针政策的落实,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将很快得以根本消除
• 3.关于城市发展阶段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
• A.在农业社会中,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宗教和经济中心
• B.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
• 记住几个时间点:解放49启动、大跃进58波动、文革66停滞、改 革开放79快速
• 四个典型模式:关键在于主导因素的区别p13 • 当前:
– 关注新时期城镇化方针!p15大中小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四个方面发展趋势了解 – 六普城镇化水平49.68%
• 1.5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 关系
• 5. 对内容的认识
– 知识点庞杂 – 理解与熟记结合,应用相对较少
• 6. 大纲要求
– “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 重要知识
– “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 较重要知识
– “了解”:是指一般知识。
• 7. 对大纲要求的理解
– “掌握”:必考知识点 – “熟悉” 、“了解”:灵活
掌握
• 8. 考试形式
– 单选题80 – 多选题20
• 11. 其他建议
– 看指定参考书为主 – 历年试题练习:熟悉题型和出题方式为主 – 根据实践经验充实总体规划知识 – 如何看书:
• 多做联系、对比 • 注意关键的词:本质、关键、基础、核心、根本、首要、重点、
主体p7
• 注意并列多要素、现象
第二部分 知识点与考 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 1.1 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 C.在工业社会中,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 D.在后工业社会,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将逐步得以强化
• 4. 下列哪项不是城镇化的表现? ( )
– 熟悉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 资源环境作用的两个方面:支撑、约束
历年考题
• 1.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 ( )
• A.空间要素集聚的差异 B,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 C.社会职能的差异
D.义务教育制度的差异
• 2. 关于我国城乡差异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
• A.城乡收入差距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