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理论界将股份制改造视为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 变的手段,主要理由是,企业的产权归股东所有, 整个企业的经营发展与财务分配由全体股东监管, 企业经营者既要对董事会负责,又对全体职工负责。 特别是职工持股使得他们真正成为主人,从而加强 对经营者的监督,这就可以增强企业活力,建立自 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 上述理论设想与股份制改造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在国有企业最初引进股份制在实行运作上是当作一 种新的筹资手段,职工要出资买下部分股票,企业 又向社会公开募股,但企业内部仍沿袭过去管理体 制。根本原因在于由于政府是国有企业的大股东, 股份制改造的目标被扭曲了。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运用 的就是了发展股份制。在其 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出 其优越性,取得了实际意义 与成效。但由于对其规范化 引导不够,我国的股份制企 业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 题:产权不够明晰,股权过 度集中,国有企业经营者缺 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股份制改革对我国国有企业有什 么影响? 么影响?
以上市公司为例, 以上市公司为例,股份分成了可流通股和不可流 通股。很多地方政府保留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 通股。很多地方政府保留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 却无法进行股权的流通, 却无法进行股权的流通,政府成为无法改变的控 股者。由于国有股份占据绝对控股地位, 股者。由于国有股份占据绝对控股地位,股份公 司对企业经营者的压力并不存在。 司对企业经营者的压力并不存在。在这种股份制 改革中, 改革中,经营者和上级主管部门照旧凌驾于董事 会之上, 会之上,形成了产权股份化和管理官僚化相结合 股份官僚经营制” 的“股份官僚经营制”。 有些改制后的企业经营者, 有些改制后的企业经营者,基本上还是通过上级 行政命令指派, 行政命令指派,代理人其实还是由政府按任命干 部的方式挑选, 部的方式挑选,并且大部分仍旧委托给原来的经 营班子。 营班子。股东东大会除了在制订分红方案时起有 限作用之外,在选举董事会方面,并未享有相应 限作用之外,在选举董事会方面, 的权力。 的权力。
• 通过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不仅注入大量资金, 还可以加快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机制的转换, 增强国有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 股份制改革以后,国家所有者转化为公司股东, 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变为股东关 系,对企业只有间接管理权。同时企业具有了 独立产权并负起盈亏责任,由行政主体向市场 主体转变。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分散化,为企 业形成了来自内外两方面的约束,促使企业对 内加强科学管理,对外主动开拓市场,在一定 程度上抑制了投资的盲目性,克服了短期的行 为。同时,推行股份制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 值,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探索国有股减持新思路, 探索国有股减持新思路,大力推进 股权多元化
采取国有他营企业、 采取国有他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资本参 股并存的形式。 股并存的形式。 要在股份制企业中大胆引入非国有股份, 要在股份制企业中大胆引入非国有股份,大力培 养多元化的股权主体。目前, 养多元化的股权主体。目前,我国股权结构只可 以划分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内部股、 以划分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内部股、 外资股等有限的几种, 外资股等有限的几种,且持股比例与国际惯例明 显不同。因此,参照国际惯例, 显不同。因此,参照国际惯例,我们可以大力培 养股份制企业的投资文体即持股文体,以优化股 养股份制企业的投资文体即持股文体, 份制企业的股权结构。 份制企业的股权结构。如允许金融性公司进入股 票市场所持牌登记;建立法人股市场; 票市场所持牌登记;建立法人股市场;鼓励发展 公司投资者,如各种基金、投资银行、 公司投资者,如各种基金、投资银行、保险公司 等;建立国有控股公司等等
加强国有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我国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任务尚未完成,将国 企培育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还需进一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 改革,尤其要着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 革,并使改制面不断扩大,这也是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的必 由之路。 国有企业的问题不仅仅是产权问题,也不仅仅是监督和管理 问题,而是三者纠缠在一起。我国需要大力发展股权的多元 化,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 的有效制衡,特别是把完善董事会建设与健全企业财务管理、 内审机制结合起来,与增强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结合起来。同 时,在改革中需继续完善国有资产运营监管体系,特别是市 场竞争力监管体系、绩效监管体系、风险监管体系等,要保 证对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激励和约束充分到位,做到从体制、 机制、制度上规范和强化对国企的监管,使国企真正成为有 活力的规范运作的市场竞争主体。
如何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
产权结构多元化
• 建立多元产权结构,实现由单一国有产权向多元产权转变; 要改变国有产权缺位的情况,把国有产权的权益落实到各 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中去 • 凡是有产权的都要成为股东,确立所有者、经营者及生产 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关系及明确的法律责任, 从而规范经济运行中的企业行为,使各种利益关系与企业 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 • 企业由多方进行投资,投资者成为股东。这些股东都属于 投资者,拥有原始产权,那么作为企业应拥有包括国家在 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 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拥有完全独立的经营权、 使用权、处置权和资产经营效益的分配权。
国有企业改革— 股份制改革
学号:0911023010 姓名:陈与佳
股份制对资本主义国民经 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 作用,它是资本主义所有 制关系的重大发展。在资 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股 份制成了资本社会化的最 有力的杠杆。通过这种方 法,单个私人资本迅速结 合成社会资本,一夜之间 可以形成巨大的单个资本。
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监督治理的市场机制,如 激励机制、破产机制、兼并机制和经理市场 机制。这些都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有效的约束 机制。 加强我国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对政 府与企业关系的界定,企业代理人行为的规 范,企业利润的分配与积累,财务报表编制 与审查等问题要作出详细的规定,以保障中 国的股份制改革能够顺利地开展,从而深化 经济体制的改革。
国有 企业 经营 者缺 乏有 效的 激励 与约 束机 制
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经 营者拥有经营权、处分权,但没有 收益权,完全使经营者脱离了有效 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股份制改造之后,股东们并未成为 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主人,股东并不 关心企业效益,而是热衷于赚取股 票在二级市场炒作的差价。 企业经营者享有支配财产的权利却 不用承担资产责任和财产损失,他 们要对之负责的仍然是上级主管部 门而不是股东。原因很简单:任免 经营者的权力仍然在最大股东——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手中。
建立一套完备的约 束股份制企业经理阶 层行为的外部校正机制
实行国有控股公司交叉持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 解决完全由行政命令指派董事长、总经理的问题。 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就可改变原先由一家国有 控股公司说了算的局面,需在几家大股东之间协商 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向企业派遣代理人是一项重大的 人事决策,为了维护自身的投资权益,保证在自己 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能够保值增值,这时推选出的 代理人往往是一些精于投资管理的经济专家、金融 专家和企业家,或者是有过较好经营业绩的经理、 董事。这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家部门说了算或 个别领导说了算的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观赏
股权制改革中的问题
产权不够明晰
• 企业财产权利私人化与财产责任公 有化,使得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 与企业财产之间没有建立权责结合 机制,经理层照样享有支配财产权 利却不承担资产损失的责任,依旧 是以前那种“包盈不包亏”的模式。
股权结构较为单一,国有股的比重过高,非国 股权结构较为单一,国有股的比重过高, 有股份少,产权单一, 有股份少,产权单一,无法优化股权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运用 的就是了发展股份制。在其 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出 其优越性,取得了实际意义 与成效。但由于对其规范化 引导不够,我国的股份制企 业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 题:产权不够明晰,股权过 度集中,国有企业经营者缺 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股份制改革对我国国有企业有什 么影响? 么影响?
以上市公司为例, 以上市公司为例,股份分成了可流通股和不可流 通股。很多地方政府保留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 通股。很多地方政府保留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 却无法进行股权的流通, 却无法进行股权的流通,政府成为无法改变的控 股者。由于国有股份占据绝对控股地位, 股者。由于国有股份占据绝对控股地位,股份公 司对企业经营者的压力并不存在。 司对企业经营者的压力并不存在。在这种股份制 改革中, 改革中,经营者和上级主管部门照旧凌驾于董事 会之上, 会之上,形成了产权股份化和管理官僚化相结合 股份官僚经营制” 的“股份官僚经营制”。 有些改制后的企业经营者, 有些改制后的企业经营者,基本上还是通过上级 行政命令指派, 行政命令指派,代理人其实还是由政府按任命干 部的方式挑选, 部的方式挑选,并且大部分仍旧委托给原来的经 营班子。 营班子。股东东大会除了在制订分红方案时起有 限作用之外,在选举董事会方面,并未享有相应 限作用之外,在选举董事会方面, 的权力。 的权力。
• 通过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不仅注入大量资金, 还可以加快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机制的转换, 增强国有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 股份制改革以后,国家所有者转化为公司股东, 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变为股东关 系,对企业只有间接管理权。同时企业具有了 独立产权并负起盈亏责任,由行政主体向市场 主体转变。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分散化,为企 业形成了来自内外两方面的约束,促使企业对 内加强科学管理,对外主动开拓市场,在一定 程度上抑制了投资的盲目性,克服了短期的行 为。同时,推行股份制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 值,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探索国有股减持新思路, 探索国有股减持新思路,大力推进 股权多元化
采取国有他营企业、 采取国有他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资本参 股并存的形式。 股并存的形式。 要在股份制企业中大胆引入非国有股份, 要在股份制企业中大胆引入非国有股份,大力培 养多元化的股权主体。目前, 养多元化的股权主体。目前,我国股权结构只可 以划分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内部股、 以划分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内部股、 外资股等有限的几种, 外资股等有限的几种,且持股比例与国际惯例明 显不同。因此,参照国际惯例, 显不同。因此,参照国际惯例,我们可以大力培 养股份制企业的投资文体即持股文体,以优化股 养股份制企业的投资文体即持股文体, 份制企业的股权结构。 份制企业的股权结构。如允许金融性公司进入股 票市场所持牌登记;建立法人股市场; 票市场所持牌登记;建立法人股市场;鼓励发展 公司投资者,如各种基金、投资银行、 公司投资者,如各种基金、投资银行、保险公司 等;建立国有控股公司等等
加强国有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我国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任务尚未完成,将国 企培育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还需进一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 改革,尤其要着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 革,并使改制面不断扩大,这也是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的必 由之路。 国有企业的问题不仅仅是产权问题,也不仅仅是监督和管理 问题,而是三者纠缠在一起。我国需要大力发展股权的多元 化,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 的有效制衡,特别是把完善董事会建设与健全企业财务管理、 内审机制结合起来,与增强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结合起来。同 时,在改革中需继续完善国有资产运营监管体系,特别是市 场竞争力监管体系、绩效监管体系、风险监管体系等,要保 证对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激励和约束充分到位,做到从体制、 机制、制度上规范和强化对国企的监管,使国企真正成为有 活力的规范运作的市场竞争主体。
如何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
产权结构多元化
• 建立多元产权结构,实现由单一国有产权向多元产权转变; 要改变国有产权缺位的情况,把国有产权的权益落实到各 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中去 • 凡是有产权的都要成为股东,确立所有者、经营者及生产 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关系及明确的法律责任, 从而规范经济运行中的企业行为,使各种利益关系与企业 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 • 企业由多方进行投资,投资者成为股东。这些股东都属于 投资者,拥有原始产权,那么作为企业应拥有包括国家在 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 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拥有完全独立的经营权、 使用权、处置权和资产经营效益的分配权。
国有企业改革— 股份制改革
学号:0911023010 姓名:陈与佳
股份制对资本主义国民经 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 作用,它是资本主义所有 制关系的重大发展。在资 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股 份制成了资本社会化的最 有力的杠杆。通过这种方 法,单个私人资本迅速结 合成社会资本,一夜之间 可以形成巨大的单个资本。
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监督治理的市场机制,如 激励机制、破产机制、兼并机制和经理市场 机制。这些都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有效的约束 机制。 加强我国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对政 府与企业关系的界定,企业代理人行为的规 范,企业利润的分配与积累,财务报表编制 与审查等问题要作出详细的规定,以保障中 国的股份制改革能够顺利地开展,从而深化 经济体制的改革。
国有 企业 经营 者缺 乏有 效的 激励 与约 束机 制
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经 营者拥有经营权、处分权,但没有 收益权,完全使经营者脱离了有效 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股份制改造之后,股东们并未成为 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主人,股东并不 关心企业效益,而是热衷于赚取股 票在二级市场炒作的差价。 企业经营者享有支配财产的权利却 不用承担资产责任和财产损失,他 们要对之负责的仍然是上级主管部 门而不是股东。原因很简单:任免 经营者的权力仍然在最大股东——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手中。
建立一套完备的约 束股份制企业经理阶 层行为的外部校正机制
实行国有控股公司交叉持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 解决完全由行政命令指派董事长、总经理的问题。 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就可改变原先由一家国有 控股公司说了算的局面,需在几家大股东之间协商 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向企业派遣代理人是一项重大的 人事决策,为了维护自身的投资权益,保证在自己 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能够保值增值,这时推选出的 代理人往往是一些精于投资管理的经济专家、金融 专家和企业家,或者是有过较好经营业绩的经理、 董事。这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家部门说了算或 个别领导说了算的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观赏
股权制改革中的问题
产权不够明晰
• 企业财产权利私人化与财产责任公 有化,使得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 与企业财产之间没有建立权责结合 机制,经理层照样享有支配财产权 利却不承担资产损失的责任,依旧 是以前那种“包盈不包亏”的模式。
股权结构较为单一,国有股的比重过高,非国 股权结构较为单一,国有股的比重过高, 有股份少,产权单一, 有股份少,产权单一,无法优化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