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 结构助词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地、得”结构助词的用法
在学习上,很多学生对“的、地、得”用法是含糊不清。“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一、“的、地、得”用法分析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二、“的、地、得”的用法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
所以也应该用“得”。
3、“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三、例句分析,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四、小结: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五、“的、地、得”短语练习
猛烈()北风、胜利()到达、惨痛()教训、
愤怒()声讨、鲜艳()红旗、勇敢()战士、
迅速()前进、耐心()说服、丰富()经验、
热烈( )庆祝、巨大( )变化、积极()参加、
分析()透彻、服务()周到、广泛()阅读、
描写()生动、贯彻()及时、毕生()精力、
观察()仔细、感动()流泪
请你正确填写“的、地、得”。
1、清晨,可爱()多多兴高采烈()来到金灿灿()葵花园。她兴奋()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摸摸,一会儿细细()闻闻,情不自禁()翩翩起舞。
2、呀!怎么变成红色()天啦?明明兴奋()手舞足蹈,高兴()跳起来。他情不自禁()大喊:“我要飞!”
3、机灵()猴子在宁静()湖边尽情()玩耍,它高兴( )忘了回家.
4、小明()心情好()不得了,他()嘴里哼着歌,脸上挂着甜甜()微笑。
5、今天是个特殊()日子——祖国60华诞,看着激动人心()阅兵式,我情不自禁()呼喊:“祖国万岁!”
6、他伤心()向前跑去,顾不得去看看后面追他()爸爸。
7、面对欣欣向荣()春天,我们怎能不投进她()怀抱?
8、他这次考()不错,所以,一路走()飞快,迫不及待()想把这个好消息与妈妈分享。
9、今天()菜很合我()胃口,所以我吃()津津有味。
10、听到自己和“冤家”同桌,我尴尬()傻笑着。
11、他脸上挂着甜甜()微笑,幸福极了。他甜甜()微笑着,幸福极了。
12、小明()口袋里装着很多小玩具。小明小心()在口袋里装了很多小玩具。
13、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光芒。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凉凉()寒意,摸摸自己()鼻尖,冷()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14、这时候,我清清楚楚()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记得,他()脸不再有那种慈祥()愉快()表情了,变()那么严肃
15、望着雄伟()天安门城楼,钱学森激动()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16、松赞干布高兴()穿上了唐朝送来()汉族服装。
17、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紧紧的,全神贯注()瞄准敌人射击。
18、大娘把打糕送到阵地上给志愿军吃,很多同志感动()流下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