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优化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深度覆盖水平。根据对不同组合覆盖方式的场景进行精细测试分析,根据现场验证效果概述如下表:
组合覆盖方式
传统室内分布系统 传统室内+低层对打 传统室内+高层对打 传统室内+微小站点 传统室内+宏站
公共区域
优 优 优 优 优
高层(20层以上)室内
差 差 优 差 良
中层(10~20层)室内
差 优 良 优 良
楼顶室分对打 覆盖中高层; 外围建筑楼顶 向内覆盖。 楼顶对打向内 覆盖中高层; 需控制好下倾 U型两端楼顶 向内覆盖中高 层
不建议使用
不建议使用
宏站
宏站覆盖外 围
宏站覆盖外 围
宏站覆盖外 围
宏站进行中 高层覆盖
宏站进行中 高层覆盖
大型建筑群 U型结构
L型结构
口子型结构 点状型结构
三、创新建站方案
室内公共区域 中高层室内 中高层室内 中低层室内 小区外围室内
典型场景覆盖模型:因大型住宅小区其楼宇的分布各异,建筑结构多样化,现针对不同楼宇分布形状提出对应的覆盖模型。并在
建设中需尽量利用建筑物阻挡和通过规划合适的天线方向,站点位置,下倾角等方式减少外泄。
外泄 类型
封闭 结构
易外 泄结 构
住宅结构 大型建筑群 口子型结构 U型结构 L型 点状建筑群
1 无线网规划 2 技术选址要点
3 创新建站方案 4 集中开站流程 5 相关网优管理流程
10
三、创新建站方案
1. 覆盖模型创新
随着VoLTE的正式商用,LTE深度覆盖水平的亟待提升。目前清远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设主要为中大型住宅小区,存在传统覆盖 方式未能满足大型居民小区深度覆盖的问题。无优中心对各覆盖方式的覆盖能力进行了精细测试验证,进而合理利用各方式,构建新 的立体覆盖模型,以提升深度覆盖水平。 目前清远大型楼盘的4G网络覆盖主要采用传统室分+室分对打进行覆盖,个别也用室分低层对打或微小与传统室分结合使用,以
三、 TD-SCDMA后续规划指导原则
TD-SCDMA规划目标:做好存量业务保障,实现平滑过渡,并立足于网络实际,推进3G网络及早释放频率 、天馈、功率等资源,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TD-SCDMA规划原则: 2017年根据现网业务、用户情况,优先对业务量小、利用率低的3G站点开展关停工作;结合区域内业务、 利用率及发展趋势对部分区域开展区域性3G站点关停工作。 2018—2019年综合考虑3G收入、流量及用户规模,完成3G网络退网,释放频率、天馈、功率等资源,实 现整体向TD-L的平滑演进。
覆盖模式
实际测试情 况覆盖率
传统室分
69.80%
传统室分+售楼部3 层楼顶室分大天线 86.35% 外拉
传统室分+宏站
91.50%
传统室分+楼顶室 分对打
98.65%
低层花园微小
97.87%
测试数据统计范围
全楼
中高低层室内及公共区 域 全楼公共区域及楼盘外 围区域 中高层及公共区域
中低层及公共区域
有效覆盖区域
宏站覆盖
室分+室分外拉/ 微小站点

考虑宏站 协同覆盖
覆盖方式
楼层
室分 系统
电梯
规划覆盖楼 层高度
覆盖 栋数
单天线 覆盖宽 度
方向下倾角 安装位置
全覆盖
全楼 8~10米 无
住户门口
电梯全覆盖 全楼 8米

电梯井内
பைடு நூலகம்
天线口 功率
11dbm 以上
11dbm 以上
20层以下
群体 楼
20层以上
室分+室分外拉/ 微小站点
天线挂高应至少高于周边楼宇平均挂高的1-2层,但高度不能太高,以免引起过覆盖及干扰。一般市 区站点的天线挂高(即天线距离覆盖区地面的高度差)应控制在50米以内(这也是城区高站的判定标准 )。
7
二、技术选址要点
楼面天线必须靠近外侧安装,天线与目标区域之间无明显阻挡,例如每个方向的天线需尽量放到楼 体的边角上,避免被楼面阻挡。

室分+室分外拉+ 微小站点

考虑新增 外围微小 或宏站覆 盖
考虑宏站 协同覆盖
地下停车场
停车场全覆 盖
停车 场
15米
室分外拉(对数周期) 小于20层 2栋 40米
室分外拉(射灯天线) 大于20层 2栋 50米

停车场均匀 12dbm
分布
以上
正对规划覆 正对住户阳 23dbm
盖楼层中间 台窗口
左右
正对规划覆 正对住户阳 23dbm
一、无线网规划
四、一库一表需求管理
《关于加强地市无线网日常需求管理的通知》(粤移优化通〔2016〕56号)公文 基本原则 所有新增规划需求均由问题发起。问题包含现网优化问题及预规划问题,预规划指市公司对于城市发展的新增
规划区等需求的提前规划,均通过优化工单触发。没有关联问题的需求不得纳入需求表,经省市无线优化中 心审核通过的需求将纳入“一张需求表”。 所有规划站点均由“一张需求表”产生。没有需求来源的规划站点不得纳入规划表,经省公司依据规划指导 原则审定的需求将纳入“三表合一规划方案”。 需求来源 省公司:由1+N服务团队以地市无线网络指标为目 标,按照网格(或地市、或县区)分析短板和输出问 题清单(如道路弱覆盖问题、MR深度弱覆盖问题等 ),并制定总体解决方案,经市公司细化后,确实需 要新增规划资源的,由市公司通过优化工单来触发新 增需求; 市公司:由日常网络投诉、城市发展新增规划区、市 场先发需求等新增规划资源,由市公司通过优化工单 来触发新增需求。
一、无线网规划
二、 GSM后续规划指导原则
GSM规划目标:继续保持2G网络平稳运行,不断优化、动态调整现有网络资源,严格控制2G网络建设规 模与投资,重点通过拾遗补缺、拆闲补忙,保证网络刚性覆盖需求和4G回落性能。 GSM规划原则: 容量:通过拾遗补缺、拆闲补忙,性能持续优化以及合理配置参数等手段,力保存量用户的语音质量性能。 覆盖:保障新增刚性覆盖需求,包括大型市政项目、大型工业园、道路铁路等新增覆盖区需求;重点保障属 于重要场景类(包括四星及以上酒店、交通枢纽、大型场馆、三级医院、大型卖场、高职及以上院校、政府 机关等)且存在大面积GSM室内弱信号的大型建筑物覆盖需求。后续根据FDD牌照发放,GSM制定与实施退 频方案。
,新增微小规划31个(11个已纳入建设)。
方案把控要点:深度立体覆盖建设中,必须保证规划、设计方案的整体覆盖。同时严格要求工程施工必须按照审核后的设计方案
进行施工,对于不按设计方案施工的必须重新整改。 覆盖方式组合
天线布放原则
住宅 结构
楼层高度
20层以下
优先考虑覆盖方 式
周边有无 宏站(200 米内)
方式,相对单一室分覆盖方式覆盖效果要好,但仍无法做到全覆盖,所以在后续规划整改方案设计中,应根据各种方式的覆盖能
力,采用多方式组合进行整体覆盖。
三、创新建站方案
1. 覆盖模型创新(续)
立体覆盖模型:需综合运用传统室分+室分对打+花园微小+外围宏站的方式,对大型住宅小区的进行深度立体覆盖。构建“宏微 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的深度立体覆盖模型。
整改规划建议
室内公共区域
增加高层外拉及低层微小站点覆盖
室内公共区域及中低 层室内
室内公共区域及外围 室内 室内公共区域及中高 层室内 室内公共区域及中低 层室内
增加高层外拉覆盖
增加内围高层外拉及低层微小站点 覆盖 增加低层微小站点覆盖
增加高层外拉覆盖
场景 场景1 场景2 场景3 场景4 场景5
从以上效果分析,单一的室内分布系统覆盖效果较差,只能对公共区域有效覆盖;传统室分+对打、传统室分+微小等组合覆盖
1 无线网规划 2 技术选址要点
3 创新建站方案 4 集中开站流程 5 相关网优管理流程
1
一、无线网规划
一、 LTE后续规划指导原则
LTE规划目标:广东移动2017年-2019年无线网规划要围绕FDD/TDD融合的4G网络为主的目标网,结合窄 带物联网(NB-IoT)技术发展,依托频率深耕保持网络竞争力,助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LTE规划原则: 容量:现网中,宏基站的站址已趋近于饱和,未来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TD-LTE D频段、TD-LTE F频段、 TD-LTE A频段、FDD 900、FDD 1800五层连续覆盖。 覆盖: TD-LTE:进一步完善城区、乡镇弱覆盖区域和新增区域的连续覆盖,实现重点自然村(扶贫项目)的覆盖。 为确保深度覆盖竞争优势,大力推进异构网建设,采用宏微结合方式,进一步加强深度覆盖建设。 FDD-LTE:FDD-LTE发牌后,依托900M优质低频段资源,实现全区域的FDD网络覆盖,提升4G整体覆盖 达到2G水平。原则上FDD LTE站点采用共址建设,包括共址新建和共址升级,针对无法满足规划指标要求区 域,如无法采用优化手段解决,则可考虑新增站址。 NB-IoT(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 : NB-IoT与LTE FDD 900MHz共设备,本质上是同一张网络。规划目 标是基于FDD目标网规划结果,即首先按照FDD规划指标要求形成符合FDD规划指标的FDD站点库,作为 NB-IoT选站基础,其次在LTE FDD规划站址上进行灵活部署,城区暂按FDD站点规模1:2规划,城区外按需规 划,实现不同的网络覆盖能力
一、无线网规划
五、储备需求收集
1、需求收集:
分公司接口人统筹市场发展、重要客户投诉、新增规划、民事等需求,每月5日前以邮件形式上报需求给 相应的网优区域主管。
网优区域主管每月15日前组织分公司开展储备需求会审,会审纪要由网优区域主管以邮件形式发给分公司 网络部。
市县联动,长隆、广清城轨、武广高铁、职教基地、广清工业园A/B区等大型项目由专人定期跟进,共同 协调问题点的解决,每周更新建设进度。
1. 覆盖模型创新(续)
五期规划建设方面:从五期站点中选取同时规划室分和微小,并结合现网宏站,初步选取城区沙湖安置区花园作为模型试点,做
好整体覆盖设计及建设。完成建设后,做好覆盖效果评估及评估模型是否需进一步修正。
现网整改方面:对现网309个MR弱覆盖室分小区进行覆盖评估,制定整体覆盖方案。目前已摸查139个,计划整改42个室分小区
低层(1~10层)室内
差 优 差 优 良
缺点
对住户室内覆盖较差 对高层室内覆盖差 对低层室内覆盖差 对高层室内覆盖差 对外围覆盖效果较好,内围较差
测试地点
维港半岛花园25栋到29 栋向花园户型
维港半岛花园3栋到8栋 向花园户型
维港半岛花园21栋到22 栋向静福路户型
清远清城区时代美居
清远清新县时代花园
市县联动,网优、分公司对需重新上网的民事站点,联合勘查,出具重新上网方案,分公司安排专人跟进 征地、传输进度,每周更新建设进度。
1 无线网规划 2 技术选址要点
3 创新建站方案 4 集中开站流程 5 相关网优管理流程
6
二、技术选址要点
一、市区、城区基站选址要点
站址尽量靠近用户集中,人口稠密的地区;优先选择酒店、写字楼等商业楼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 楼顶,避免选择较为敏感容易引起民事的居民楼楼顶。
覆盖方式
传统室内分布系 统 高层室分外拉 (对数周期天线) 高层室分外拉 (射灯天线)
覆盖楼 层数 全楼
15
20~25
微小站点
18
覆盖楼栋数量 有分布系统区域 2 2 3~4
宏站
25
5~6
覆盖距离
重点覆盖区域
室内穿透为5米
高层室内8米;中层5~6米;低层 2米 高层室内8米;中层6~7米;低层 3米 低层室内8米;中层5~6米;高层 2~3米,室外130米 覆盖距离200米内,50~90度入射 角,基本全覆盖
原则上不允许出现多个不同方向小区天线集中在一个位置摆放的现象(天线正前方不受遮挡的除外)。
8
二、技术选址要点
二、市区、城区以外基站选址要点
站址尽量放在待覆盖区域之间的中心位置,达到较均衡的话务覆盖效果; 一般情况下,郊区所在区域以居民楼宇为主,建议首先选定在居民楼楼顶,以达到较好的深
度覆盖;农村地区建议站址选定在最靠近村庄的山上或者高度较突出的村民楼顶,相对高度 在30-50米为宜(过高则容易引起过覆盖和干扰)。在确保覆盖范围的前提下按需配套建设 30米左右。
盖楼层中间 台窗口
左右
20层以上
室分+室分外拉+ 微小站点
传统室分
电梯、停车 场、公共楼 道
电梯、停车 场、公共楼 道 电梯、停车 场、公共楼 道 电梯、停车 场、公共楼 道 电梯、停车 场、公共楼 道
微小站点
室分对打
位于1楼花园 中间、建筑群 两边位置向内 覆盖中低层
一楼花园覆盖 中低层
U型口位置, 向内覆盖中低 层 L型对口位置 向内覆盖中低 层 1楼花园中间, 天线向建筑物 中间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