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心肌酶谱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心肌酶谱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02T15:54:34.7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作者:阿依江·木拉提汗
[导读]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广泛流行于秋冬季节,小儿感染后造成小肠上皮细胞损伤。

阿依江·木拉提汗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新疆伊犁 8332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

方法: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21例为研究组,其他非轮状病毒感染的肠炎患儿118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AST、LDH、α-HBDH、CK、CK-MB等指标的水平。

结果:研究组患儿AST、LDH、α-
HBDH、CK、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经过治疗后上述心肌酶谱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发生显著降低(P<0.05)。

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科引起血清心肌酶谱水平的异常,检测心肌酶谱可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常规的生化检测项目,以便早期诊断疾病和评价预后。

【关键词】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076-02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广泛流行于秋冬季节,小儿感染后造成小肠上皮细胞损伤,临床表现为腹泻。

但是小儿感染RV之后不仅引起肠道感染,还能侵犯其他组织器官,有报道称可侵犯神经系统、肝脏和心肌[1]。

本研究旨在探讨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腹泻患儿239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个月~24个月,平均年龄13.28±3.52个月,患儿病初大便呈蛋花汤样和稀水样。

将上述患儿入院48h内收集的新鲜粪便使用金标法检测RV抗原,将检测结果呈阳性的121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男65例,女56例;将RV检测结果呈阴性的11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0例,女5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的第二日清晨空腹时采集2ml静脉血,1500r·min-1离心10min取血清检测或置于-70℃冰箱保存待检。

检测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仪(美国贝克曼公司LX20型号)检测血清转氨酶和心肌酶水平,主要检测指标有ALT(谷丙转氨酶)、LDH (乳酸脱氢酶)、α-HB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的水平。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

1.3 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后接受补液、抗病毒、肠道微生态制剂、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等疗法,对心肌酶谱升高的患儿给予心肌营养和保心治疗5~7d。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组间差别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构成比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测定结果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AST、LDH、α-HBDH、CK、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治疗前后测定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治疗后AST、LDH、α-HBDH、CK、CK-MB水平相对于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腹泻大多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3岁以下患儿发病率比较高,病毒感染可见于一年四季,但是RV感染常见于秋冬季节,因此又称为秋季腹泻。

临床上发生患儿感染病毒引起腹泻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呕吐、腹泻、脱水、大便次数增多为特征,粪便常为水样或蛋花汤样。

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的白细胞,大量的脂肪球,合并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腹泻可持续5~8d,自然病程7~10d[2]。

近年来研究发现RV还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其他系统,根据文献报道显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时心肌损害发生率高达70%,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而致死,心肌酶谱是反应心肌受损的一项比较敏感的生化指标,CK是器官特异酶,CK-MB几乎只存在于心肌内,因此该项指标也是心肌损伤特异而敏感的指标,HBDH主要存在于心肌内,当心肌发生损伤时HBDH释放入血,也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3]。

本研究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AST、LDH、α-HBDH、CK、CK-MB水平显著高于非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而经过治疗后上述心肌酶
指标水平均发生了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科引起血清心肌酶谱水平的异常,检测心肌酶谱可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常规的生化检测项目,以便早期诊断疾病和评价预后。

【参考文献】
[1]林楚兰,尧春茂.6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0):47-48.
[2]康涛.47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0,8(7):90.
[3]谭春萍.76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分析[J]. 医学信息旬刊,2010,5(6):1346-13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