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是中国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区是中国的希望
7月7日,我参加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非常荣幸地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二十周年突出贡献者”的称号。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胡昭广、刘应力、张恒春、赵慕兰、王胜光和梅萌等。
二十年前,当我在中关村以知识分子的身份下海之时,就抱着以知识参与科技和经济改革、贡献于中国发展的想法。二十年来,我率领咨询团队就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许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探索。今天,中国高新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感到非常欣慰。我认为,我们的研究探索,有五项对中国高新区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第一,区域创新和崛起。区域创新和崛起课题从研究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起步,然后扩展到对一般规律的认识。这个研究一方面强调网络组织在产业组织中的价值,另一方面强调区域崛起和全球化同步发展的意义。研究中以高新区作为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提倡高新区从网络的视角出发,有效利用科技资源和各种创新要素。我最近几年去硅谷访问发现,硅谷有着全球最发达的创新网络,但却没有区域创新理论的系统研究,而中国上世纪90年代起区域创新理论就为中关村和中国高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二,知识经济与中关村。知识经济的发现是全球产业驱动力大转型的重要表现。我们及时地抓住了这个机遇,进行了“知识经济与中关村”系列研究,认为知识经济不仅仅出现在发达国家,而且也真实地出现在中关村,在进一步研究中,我将创业、孵化和集群总结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三大机制。
第三,高新区二次创业和内涵式增长,创新驱动和内涵式增长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及其路径的核心,也是长城所在全面介入高新区战略咨询中,对高新区成功发展经验与规律总结的结论。在为中国高新区咨询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高新区以创业为核心的发展机制。
第四,原创型新兴产业,这是改革开放第二个三十年经济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金融危机后,中国开始把战略型新兴产业作为产业转型的关键,在此过程中要鼓励并支持在高新区打造原创型新兴产业,支持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的发展。
第五,人脉网络与全球链接。它的意义在于,在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阶段,明确提出了用全球链接的视角实现原始创新的路径,相信这个观点对中国高新区未来的发展有理论意义。
国家高新区二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同时,得益于高新区发展的支撑,中国也已经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在知识产权方面,2011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第一次超过了美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五年以来,中国的风险投资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风险投资活跃的地区;中国上市的中小科技企业数超过美国,排序世界第一。
在面对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虽然中国高新区的创业已经在实践上表现出很强的活
力,出现了不少瞪羚企业,各地上市企业数也在不断攀升。但是,高新区还没有出现能够改变世界的大企业,原创的新兴产业也仍在培育之中。中国的创新进入自主创新阶段,也就是以原创为核心的阶段。有人提出,原创需要科学技术,需要商业模式,更需要思想自由。可以说,自由和原创是中国未来三十年连续不断崛起的关键,也是高新区辉煌未来的核心所在,需要广大科技界为之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