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
摘要:“网络成瘾”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的社会现象,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造成的危害极大。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网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日益普及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之一—“网络成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网民总数已达到2.1亿,2009年增长率达到53.3%。而其中18岁以下占19.1%,18~24占31.8%,25~30岁的占18.1%。据此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的主体,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严重。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瘾”的概念,最初是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Goldberg )提出。格登博格借用美国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指出网瘾是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症状是过使用网络,造成学业、工作、社会、家庭等身心功能的减弱。后来,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博士(Kimberly Young )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Young将其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的冲动-控制失序症。网瘾障碍,在临床上又称为病态网络使用,网络依赖,也称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①。在我国,网络成瘾已经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关于网络成瘾的概念,学界尚有争议。概括地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争议:一是网络成瘾是否是一种疾病;二是网络成瘾是否是对互联网的成瘾。
笔者认为,上述网络成瘾概念争议的核心问题是网络成瘾的性质,即网络成瘾的本质是什么。从网络成瘾的原因看,网络成瘾不仅仅是个体问题,而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信息时代,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网络成瘾现象及其所蕴涵的社会转型意义,不能单纯地将网络成瘾界定为疾病。
基于此,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其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内涵包含过度使用网络和过度使用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两个基本要素,基本问题在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对其上网行为的控制能力存在着障碍。
金伯利扬博士(Kimberly Young )人认为,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征:(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二、网瘾的诊断标准
目前对网络成瘾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疾病分类系统正式将其列为心理障碍之一,也没有公认的诊断标准,Bread提出一个研究用的诊断标准。
Bread网络成瘾诊断问卷: 8条具备前五项,后三项总至少出现一种:
(1)一心想上网(回想以前的网上活动或期待下一次上网)。(2)需增加更长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3)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不能成功。(4)在努力减少上网时,感到不安,闷闷不乐抑郁或易激怒。(5)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6)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或失去了教育和就业的机会。(7)对家人、好友、治疗者说谎,隐瞒卷入上网的程度。(8)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如无助、嫉妒、无望、焦虑)的方法。
【诊断标准】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强迫性思考网上的事等戒断症状。
(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①需不断的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原有的满足感;上网的时间及频率比计划的更长;
②一旦上网后难以停止,生活无规律,虽经多次劝阻和自己努力后均未成功;
③这些上网行为没有给个人带来收益,或明知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家庭和社会交往均有不良的影响,但仍然无法摆脱;
④宁愿在网上与人交流而不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逃避家庭、工作和社会责任。
⑤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应对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主要方法。
这些诊断标准能帮助网瘾青少年戒除网瘾,然而“被网瘾”的现象也仍然存在。所以对于特殊情况还要看使用网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既不是工作也不是学习,而上网行为又给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这就可以判断为网瘾了,应当采取戒除手段。
三、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和危害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②,简要介绍网瘾青少年规模和分布状况
1.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逾2400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约为14.1%,人数约为2404. 2万人。本次调查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没能对我国的农村等地区进行调查,根据以往的研究,我国城市与农村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相近,由此可以近似地估算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人数大约为3329.9万人。
与2005年(网瘾青少年占青少年网民的13.2%,人数约为1105.4万人)相比,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略有上升,但在绝对数量上多了近两倍。绝对数量上的增加主要源于网络的普及,网民的整体规模由2005年的1.03亿增长到了目前的3.84亿。
2.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1800万有网瘾倾向
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与2005年(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占非网瘾青少年的12.4%)相比,这一比例基本没变。可见,不管是网瘾青少年还是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在全体青少年网民中的比例都相对稳定,对于网瘾青少年的治疗和对非网瘾青少1.3超过七成的网瘾青少年为“轻度”和“中度”网瘾
3.超过七成的网瘾青少年为“轻度”和“中度”网瘾
调查显示,在所有网瘾青少年中,“轻度”(35.1%)和“中度”网瘾青少年(34.6%)比例均占网瘾青少年的三分之一以上,而“重度”网瘾青少年(30.3%)不到三分之一4.网瘾青少年分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