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祖师《打坐歌》译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三丰祖师《打坐歌》译解(一)《高帅注》
参禅修真是《打坐歌》的基本思想
张三丰先生的《打坐歌》,是一首妇孺皆知的金丹文化名篇,它将道家炼金丹的基本方法,用歌诀的形式讲了出来,亦对那种“假烧香,拜参禅”的非关乎性命,期望长生的修道行为作了说明。
打坐(资料图图源网络)
《打坐歌》通俗地解说了道家炼金丹“打坐法”的基本原理,指出了“三教原来是一家”的修真,是道家金丹文化三教合一的大道根本。
故千百年来,祖师的这首《打坐歌》,影响深远,成为普及道家金丹文化知识的重要典籍之一。
这篇《打坐歌》所讲解的道家道情修行境界,是一种“此真之外更无真”的炼金丹的修真活动,它跟常见气功类静坐法,这些近似于日常生活中的休息式静坐,是有本质区别的。
原文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
密密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
译解
一个开始学习道家打坐修真工夫的人,一个刚刚学习禅宗参禅的人,其入门的消息,个中的秘要,在于修真的玄关。
初打坐的玄关出现,离不开密密绵绵的呼吸调整,密密绵绵的呼吸调整,也跟修心的真意相需相因,即心平才能气和。
玄关的真意,是为阳生,调整呼吸的意识活动,是为阴生,二者一阴一阳、一进一退的修真活动,是为“一阴一阳鼎内煎”的金丹水火既济之功。
赏析
祖师在他的《道言浅近说》中,将炼金丹的玄关真消息,称之为“玄关窍开”,归属于内丹术小三候的“中候”,是金丹太极修真,从初候的“积精累气”,深入到中候的“开关展窍”的心性修为。
玄关的具体修法,是“以在身中之中,寻不在身中之中”的从容中道,是道家金丹太极修真的入门进阶。
要弄清金丹名词术语(资料图图源网络)
所以,《打坐歌》这里开门见山地指出,内丹术的入手方法,是要从那种密密绵绵的调整呼吸,及结合凝神修出来的真意,这个正念来逐步实现的。
故我们的修真活动,是在那种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按照祖师所教授的“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只此八字,便是下手工夫”的修真入手方法,逐步实现“息乎其息”的“真息”状态,也就修出了“玄关”这个真消息。
本段所指的“一阴一阳鼎内煎”的“炉鼎”知识,在道家金丹文化来讲,代表着先天的真意活动,才属于炉鼎范畴。
《道言浅近说》曰:“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阴阳鼎中生出来的,皆是杳冥昏默后产出来的,就如混沌初开之诸圣真一般,以后看丹经,可类推矣。
”
凡是丹书涉及到的“炉鼎”这些金丹名词术语,都是指的炼金丹的先天产物,而不是现代气功所指的意守腹部丹田部位的后天意识活动,而是特指的“杳冥昏默后产出来”的真意活动。
故丹书又称炉鼎为阴阳鼎,具有特定范围的特指意义,是要有真意、真息、真息的协同共生,具有一阴一阳的意识形态,跟日常生活中的静坐的心意行为不一样,这是大家阅读传统丹经,理解这首《打坐歌》首先需要明白的金丹文化常识。
内丹学性与命的不同属于炼丹的火候内容
原文
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
闭目观心守本命,清静无为是根源。
译文
内丹术入门打坐的方法,是“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然后药材生。
”的参禅修真(《道情歌》)。
每当开始打坐的时候,内心不得有丝毫忖度之心的存在,唯有一心一意地抱着内呼吸做工夫,这就是炼金丹开始的“炼性、修心”,这种心意的调整,靠个人的悟性去实现,也靠个人的禀赋去完成。
抱内呼吸做工夫(资料图图源网络)
那些充斥着各种期望、贪欲效验的打坐,哪怕是意守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或者期望疾病早日康复的愿望,和去意想空无的念头,这样的意识存在,都是一种杂念。
要想通过打坐获得玄关,就要依心而行,依息而行,顺其所欲,渐次导之,去炼其性,悟其真,逐渐降伏其心。
一旦“微茫之中,心光发现”的活子时出现,就是悟出来的性,修出来的命,故曰:性要悟,命要传。
悟性靠自知,得命的方法赖师传。
祖师告诉我们,炼性时要“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要“以在身中之中,寻得那个不在身中之中”,这个“中”就是玄关,是获得了金丹修真的本命,即真意、真心、道心。
打坐时要努力去破除我执,不断深入到虚空的“钻杳冥”境地,不断地排遣层出不穷的欲望,让正念呈现,只有这样去闭目观心,体察一灵独觉,才是实现真正的清静无为。
这些修命的入手方法,是需要按照师传的步骤去修真的。
提示
性和命的概念,在内丹学来讲,是有层次之分的。
狭义的讲,这里的性,是指刚刚入门修真的心意活动。
这里的命,是指通过心意和呼吸的调整,在具体的修真过程中,所出现的“静中生慧,一意斡旋”的正念,即是内丹术小三候之“中候”的“玄关窍开”,这种修为境界,内丹学称之为得一的“命”,也叫真意、真心、活子时。
火候(资料图图源网络)
火候是什么?悟元子说:“火候者,修炼之法程也。
”火候的意思,是指内丹修炼的入手方法与步骤。
张三丰先生的《炼丹火候说》,是专门讲炼金丹的入手方法的,是一篇著名的有关火候细微,心意运用的文章,这些师传修命之术,在祖师的《炼丹火候说》中,最为详明且备。
坎卦的寓意与炼己持心的活子时
原文
百日内,见效验,坎中一点往上翻。
黄婆其间为媒聘,婴儿姹女两团圆。
美不尽,对谁言,浑身上下气冲天。
这个消息谁知道,哑子做梦不能言。
译文
一个修真者,经过虔诚修炼,一般会在百日之内,万念俱寂之时,出现一灵独觉的正念,就是张三丰先生所讲的玄关真消息。
真意也叫黄婆,她的作用是从中调和阴阳,让性命合而为一。
一旦性命合一,浑身上下自然有畅通舒服的感受,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快乐,这种喜乐他人怎么体会得到呢,就好比哑巴做美梦,想告诉他人,也说不出来啊。
注解
道家炼金丹出现玄关的真消息,刘海蟾称之为“太极布妙人得一”。
张三丰先生称之为“玄关窍开”,是祖师入手工夫“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后,不断的“钻杳冥”而出现的“不觉恍然阳生”,这个“阳生”,丹书又叫活子时,《打坐歌》形容为“坎中一点往上翻”。
坎卦
传统金丹文化是用《易经》的河图、洛书、八卦、配以五行、四象、五色、五方、龙虎、铅汞、水火以及干支等来阐释修真道理的。
坎卦☵阴中藏阳,内丹学预示人的真心。
钻杳冥而得玄关真消息,即是坎卦中隐藏的阳爻上翻。
坎卦属水,其中的阳爻这一横,丹书又称之为壬水,即是指的先天的真心。
依照自然界的水火属性,火是上焰的,水是下流的,火性浮上,水性沉下。
金丹学运用这个自然现象,来比喻人心的真假,假心张狂如火上焰,真心隐藏如水下沉,故《悟真篇》说:“谁识沉浮定主宾?”意思就是,很多痴迷于二流丹法的人,谁又识别得了这个真心呢?明白“坎中一点往上翻”,就是“定主宾”的意思,是识得真假之心的主宾反复,即是金丹的还元返本。
黄婆、婴儿、姹女,是内丹学入门阶段最基本的名词术语之一。
源于河洛五方配五色的位置,古人认为:五行中央颜色属黄色,属于戊己中央土,是古人所说的大地黄土的颜色,古代媒婆有调和男女婚配的能力,故内丹学比喻真意为黄婆,来说明真意的作用,实际上都是古代文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比喻而已。
婴儿和姹女,在内丹学分别是性命的代号,性命合一是靠真意这个黄婆的调和实现的,故《打坐歌》说:“黄婆其间为媒聘,婴儿姹女两团圆。
”《悟真篇》也说“全凭戊己成功。
”均是源于河洛文化的金丹语言。
离不开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资料图图源网络)
大家阅读传统丹书,是离不开这些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尤其是《易经》的河洛文化知识,它跟道家金丹文化是一双孪生姊妹,想读懂那些丹书,先从这些传统道家文化入手,因为道学家们是用这些传统文化知识和历史典故来写丹经的,虽比喻万象,但丹理则一。
性命合一,修真的体会就来了,对身体的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
故《打坐歌》形容为:“美不尽,对谁言,浑身上下气冲天。
”这些现象,只可自知,是不可预贪效验的。
道家炼金丹的秘密——“采药”之功
原文
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
译文
当真意出现,玄关显露,就要加紧采取先天灵药,神明默运,谨固牢藏,浑身上下气机活跃,舒适自在。
注释
修真者对于先天正念的初次显露,往往很容易犯一种错误,会因为有了一点小小的肉体反应,就以为修真成功而暗暗高兴,以为自己已经得一、得道了。
这种窃喜的念头,对于修真来讲,其本身就是一种欲望之心,是一种杂念,将会阻碍修真的深入,迫使得之不易的玄关征兆迅速消失。
修真者(资料图图源网络)
道家炼金丹的称之为“旋得旋失”现象,是用以形容玄关显露快,消失也快。
这种稍微用意执念,是修真的放纵之念,进一步的修真效果就没有了,玄关消失,铅汞不能相投,阴阳不能媾和,都是源于这种心意的变化。
炼金丹的得玄关,是修真的主要关口,机动性很大,故丹书又称之为稍纵即逝的金丹活子时。
《打坐歌》遵循往古丹经的习惯,为保持玄关显露之心,不至于纵意而旋得旋失,也用传统金丹文化的“采药”术语,来形容这个“旋得旋失”现象的解决方法。
道家炼金丹,把修得的玄关,比喻为药材,目的也是为了把这个修真得一的心意运用的道理,方便讲出来。
在深山修真的道士,大多也是一个高明的采药人,他们一面修真,一面采药以济世,并维持道士的基本生活。
道家用这个日常的基本劳动,来预示炼金丹的基本原则,也是有一定的缘由的。
采药人上山采药,必须按照不同的时节,药材生长的气候与环境情况,来决定药材的质地和最佳药性。
道家用这个采药人采药的道理,来比喻炼金丹的修真得一,也是一种掌握季节采药的法则,叫炼金丹的“火候”,是最难知的金丹秘要。
那么,这个采药之功,在金丹文化里面,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们还是看看《悟真篇》是怎么解释的。
《悟真篇》曰:
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
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
这里的“朱砂”和“黑铅”,是金丹文化源于外丹术的基本术语,是指炼金丹的药物——真假之心。
纵使大家修真能够识别朱砂和黑铅的寓意,不明白火候的作用,这样的修真也是白忙乎。
金丹文化(资料图图源网络)
这其中的关键,大都是靠个人的修持力,才能保证修真不至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更何况很多人谈修真,连炼金丹的朱砂和黑铅的含义,还不知道呢。
《悟真篇》用“修持力”这个概念,诠释了《至真诀》的“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的金丹火候秘密,它是一种修真的善持,一种无心之心的真意。
祖师《道情歌》说:“药材生,紧加功,雷声隐隐震虚空;电光烁处寻真种,风信来时觅本宗。
”
故这句“急下手,采先天”的含义,是祖师告诉我们采药的修持之功,是金丹文化的武火运用,是金丹文化进阳火、退阴符的意思。
“灵药”一词,灵有变动、神奇之意,药有修补、治疗之功。
称灵药为“一点”,是表达“微茫之中,心光发现”的玄关显露。
《打坐歌》的“透三关”,跟真意的运用密不可分。
透,是透过、穿透的意思。
形容修真的玄关透露时,人体所出现的种种征兆。
道家金丹文化,将人体上中下,统称为“三关”。
这里的“三关”,不是单指身体具体的某一个部位,更不是肉体里面的某一点或穴位。
那种在肉体上去标注各种窍穴、关口,更有画图立像讲运气的作法,应是对道家金丹文化“三关”之意的猜测而来的。
如果金丹修真执泥于肉体的窍穴上去了,这种窍穴的描述,本身就会成为修真者预贪效验的一种诱因,即道家批评的“以言诠者,易涉迹象”的错误授受,往往误导修真者执迷不悟,堕入歧途,难以出现正念的玄关。
金丹丹田的本义与气功丹田说的贻害
原文
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入中元。
译文
水火既济,温养还丹,出现气机上下升腾时,应一意斡旋,降下重楼,复归中宫土釜封固。
注解
道家金丹文化丹田一词的出现,在张三丰先生的文章中,已经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这跟道家金丹文化的立禅、行禅工夫的普世,有一定的联系。
诸如形意拳、太极拳术等,这样的行禅工夫,对人体中位丹田的提出,或许有一定的关联。
丹田的含义,就字面意思来理解,是能够孕育金丹的地方。
这跟农民的稻田、麦田等词汇一样,都是寓意养育一物的田地。
丹田,即为修真者温养还丹的地方,这是金丹文化丹田的本义。
丹田的含义跟农民的稻田一样,都是寓意养育一物的田地(资料图图源网络)
丹田被广泛运用到健身武术、内家拳术、养生气功、中医保健学、武侠小说中,成为现代健身、养生学中,曝光率最高的道家文化名词。
现代气功、武侠小说夸大了人体丹田的功能与作用,甚至有人称丹田为人体的发动机。
乃至于这个源于道家金丹学的无形玄关窍、黄庭的代名词,完全失去了原始的本义。
这样过度揣测,望文生义地将丹田有形化、具体化、神秘化,对金丹修真来讲,是一种羁绊。
它往往会诱导修真者,产生寻找丹田具体位置的杂念,产生丹田神奇功效的预贪效验,产生修真本不可有丝毫忖度之心的杂念。
因为对丹田的相化、功能化,则各种稀奇古怪念头的层出不穷,会致使修真者贪欲无穷,私心满怀,执迷其中,愈修愈执。
金丹修真若出现丹田相化之住,修真者则不能生其心,有形有意的丹田,则成了修真的枷锁。
道家金丹文化,对丹田的阐释,并不是指肉体的某一具体位置。
祖师反复告诫大家;“执着己身不是道,离了己身事更糟。
”虽修真是不离己身,但又不可执于己身,是“以在身中之中,寻不在身中之中”的从容中道。
所谓“执着己身不是道”,拿那些炼丹田道法的危害来说,一般表现为修真者,因死守腹部丹田,出现遗精底漏的症状。
或误以为意守头部的祖窍的上丹田,来当做高级气功的,又容易导致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的脑漏症状。
所谓“离了己身事更糟”,其更大的危害是诸如那种离开肉体去寻找者,以服食日月之光,来采阴补阳,则往往面黄肌瘦,饥肠辘辘。
或是那种男女阴阳双修者,妄以金丹阴阳栽接之道之名,以行苟且之事之实的邪道,不知祖师所言“延年药在身”的奥义。
这些道家邪术的出现,大多跟他们对道家金丹文化丹田本义的认识与理解的糊涂有关。
那么,道家又是怎么炼丹田的呢?人体究竟有没有具体的上中下丹田呢?这在祖师的文章中,早就给我们解释了那些基本道理。
他要求大家修真时,要“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用心守即着相,无意求则落空”。
告诉大家修真的关键是“以在身中之中,寻不在身中之中。
”的中道意义。
更将丹田的位置,描述是:“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的淡淡有无间,不能有具体的部位和用心去守的执相行为。
虽然修真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身体上的反应,但我们若执着、痴迷这些肉体上的反应,就是一种落入有的错误。
故而内丹学的修真,到了这个阶段,有土釜封固之功,实质是强调的一种真意的善持活动,以走出执相的窠臼。
一些道书将人体呼吸道的气管,称为十二重楼,痴迷于有一种气体,可以从督脉上升,再从任脉下降,经过气管、胸部、再到腹部丹田,所谓的真气如此前后循环一周,为周天功的降重楼。
道家金丹文化跟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休戚相关,道家常常用中药采药、制药等这样的生动故事,来解释炼金丹的基本道理,这也包括运用道家外丹术的铅汞化学反应,做为道家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语言基础。
道家金丹文化的内丹术,基本是借用早期道家外丹术炼丹的“铅汞”术语,来解释道家内丹术的炼养知识。
如将用具有外黑内白的“铅”,来预示真心的外暗内明,《周易参同契》形容这个“真铅”是:“知白守黑,神明自来”;“故
铅外黑,内含金华”;“采之类白,造之则朱”的“黑白相符”特征,来预示真心的外暗内明的道理。
道家金丹文化习惯将修真的得丹、得一,形容为产药、采药。
也习惯用中药的一些特征,来形容一些基本道理。
这里的中草药重楼,具有外黄内白的特征,《打坐歌》用中药材重楼,以预示人心的真意黄婆。
金丹文化习惯将修真的得丹、得一,形容为产药、采药(资料图图源网络)
在祖师的《大道歌》里面,他对重楼的含义,有很清楚的解释。
他说:“从此三关一撞开,泥丸顶上转将来。
金锁关穿下鹊桥,重楼十二真奇哉。
重楼即名绛宫室,一颗明珠永不离。
”祖师说的这个重楼,是寓意道家的绛宫,而非人体的气管。
道家称绛宫,也叫赤帝宫。
绛为赤色,即为心宫,中医称为君主之宫。
道家把绛宫室,比喻为重楼,预示的是一种修真状态——黄婆的媾和作用,故绛宫又叫黄庭宫。
道家的修真,是一种从容中道的实践活动。
祖师《炼丹火候说》开篇就批评道门修真,往往落入执着肉体“有”的窠臼,成为普遍的执着于丹田练气的孤阴现象。
若是这种执着于胸背位置,所谓任督二脉的某种气血的升降,则这种心意运用,就成为道家批判的只会“弄识神”的阴而无阳了。
金丹修真是玄关窍开后的善持过程,靠的是个人的修持力。
金丹文化形容这种现象,就好比是用锅来烧水的一种自然现象,必需是水在上,火在下,才能把水烧开,叫做水火既济的生命逆修之功。
反之,则为常道水火未济的生命顺生现象。
所以,这种真意的善持情状,道家金丹文化,又比喻为“土釜”。
因土的颜色为黄色,釜是用来烧水的锅,这个黄婆的媾和作用,就是土釜之功了。
《打坐歌》前文的“婴儿姹女两团圆”的阴阳合一,靠的是“黄婆其间为媒聘”的这个真意。
修真的玄关窍开,靠的是黄婆的调和能力。
就好比烧水一样,要水上火下,才能将水烧开,故被称作土釜封固。
所以《入药镜》才会这样说:“识沉浮,明主客;要聚会,莫间隔。
”,来强调铅汞合一的重要性。
我们再看看《悟真篇》是怎么讲这个道理的。
《悟真篇》曰:
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厮配当;
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
《悟真篇》的这首诗告诉我们,修真是一个阴阳合一的过程,当“坎中一点往上翻”的阳生时,是真铅的出现,人心这个阴汞,就要不即不离,是为“铅汞相投”的水火既济。
靠的是真意这个黄婆,来完成阴阳媾和的合一,才是这句“降下重楼入中元”寓意的所指,靠的是修真者修持力去实现。
所以,《悟真篇》又说:
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
大都全籍修持力,毫发差殊不做丹。
《悟真篇》的这些源于内外丹术的金丹文化语言,寓意深刻。
如果用海蟾翁针对平民百姓的的话来讲,就是“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的善持真意、真心。
因此,《打坐歌》的这句“丹田直至泥丸顶,降下重楼入中元。
”,是不能从字面的意思去揣测的,它是紧接着前文的“坎中一点往上翻”道理,用一种金丹语言,来讲解修真者阴阳合一的水火既济原理。
这句“入中元”的道理,是金丹文化“温养还丹”过程中,当人体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反应时,修真者此时应该注意的是,切莫执迷其中,而要秉持从容中道的原则,去土釜封固养黄芽,以早日获得黍米玄珠的大药生。
金丹铅汞与戊己,是破译内丹隐语的重点术语
原文
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
译文
阴阳相交、性命内外合一,是金丹的水火既济之功,是真正的铅汞相投,如果没有真意黄婆的调和作用,是不能成丹的。
注解
道家金丹文化的“铅汞”寓意及“戊己成丹”道理,是内丹学的核心术语。
基本可以这样地认为,一个修真者对道家金丹“铅汞”和“戊己”概念理解的程度,决定修真的正邪与见地,能够明白铅汞的真实含义,我国道家金丹文化的原理,也就明白了大半儿。
所以,《打坐歌》的这句“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是通篇文章最紧要之句。
水火相济(资料图图源网络)
内丹术用外丹术的“铅汞”,这两种元素的化学反应,来预示金丹内炼的性命合一现象。
元素铅与汞的化学反应,预示内丹黄婆的媾和作用。
《悟真篇》说:
调和铅汞要成丹,大小无伤两国全;
若问真铅何处是?蟾光终日照西川。
铅和汞,一为先天,一为后天。
一为阳,一为阴。
一为大,一为小。
依赖黄婆的媾和作用,完成铅汞的阴阳合一。
这就是《悟真篇》所解释的“遂使夫妻镇合欢”的寓意。
前面我们已经解释了黄婆的含义,她是戊己的代号,是金丹文化的核心术语,是修真能否步入正道和误入邪道的判断标志。
是《悟真篇》的“全凭戊己成功”修真至理。
惜目前绝大多数养生类书,或标榜正宗传承的丹书,不知铅汞的寓意,千奇百怪地揣测金丹大道,出现各种臆说与妄为,成为近当代丹道最大的修真病患。
铅与汞核心术语的妄猜,也是道家金丹文化,在现代社会,甚至是知识群体,亦惑于道家炼金丹,走向他求的男女阴阳性命双修之邪歧的主要原因。
道家金丹文化一阴一阳的铅汞,即是一性一命,一大一小。
它是“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的阴阳二物。
《悟真篇》“家家有”的家,在我国金丹文化史上,成为个别注解者妄猜为妻室,甚至成为邪恶之徒,籍口行另类男女双修的幌子。
道家炼金丹(资料图图源网络)
金丹文化的隐秘和寓意的深刻,直接影响大家阅读金丹原著的困难。
但像《悟真篇》丹诗中的文意表达,还是十分清楚的。
这句“此般至宝家家有”后面,紧接着是“自是愚人识不全”。
已经告诉我们,这个家家有,是一种定中生慧,只是愚人难以辨别的悟真。
道家金丹大道文化,虽推崇《悟真篇》的正统地位,可那些五花八门的丹书,竟然连《悟真篇序》明示的“不识沉浮,宁分主客”的道理糊涂至极,也是不知金丹的“铅汞”含义造成的。
《打坐歌》这里强调的金丹戊己之功,也是源于道家传统文化的天干配五行、五方来的。
戊己中央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居于河图的中央,颜色属黄色,寓意为黄婆,故这句“若非戊己不成丹”是在强调炼性时,玄关窍开后,真意的重要调和作用。
所以,“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是源于传统道家金丹文化的《打坐歌》中最重要的名言。
大家修真若能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就不会拘泥于二流丹道的那些错误修法,绝对不会相信世上会有“男女双修”的所谓阴阳性命双修术的存在。
对道家金丹文化“铅汞”的糊涂,出现了对整个金丹文化的迷失,但祖师的这首《打坐歌》,却一语道破了这个天机,那就是“水火既济”之功,才是金丹大道真正的铅汞。
金丹的杀机与真铅神光固漏的修命价值
原文
心要死,命要坚,神光照耀遍三千。
译文
排除欲望的那个心,也是一种杂念,修真一定要泯灭这些欲望,以机死神活。
金丹宝命全形,靠的是本性的自然清净,宛如一轮明月当空,照见三千大千世界。
释义
道家金丹文化的修真活动,早在唐吕洞宾时代,就已经明确提出了道家的炼金丹,对于下德之人,是“依世法而修出世法”的借假修真,走的是道法两用的实修路线。
道家金丹文化通过总结以往外丹术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否定了外丹术的“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
”(《悟真篇》)的非同类道法。
批判了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