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考改革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高考改革论文

摘要:高考下的高中生缺少的是清楚细致全面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的课堂需要一板一眼,一板一眼并不代表刻板、墨守成规,只要我们精心设计课堂就能够培养出成绩和能力素质同样优秀的学生。

从教十年来,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特点突出,但聪明有余而成绩不足,为什么?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想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太过于灵动而抛弃了传统教学的一板一眼了呢。有时我们时不是过于追求创新教学而制造出一节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课呢,我个人觉得是有这方面的原因的。我们在创新当中需要传统的一板一眼的知识讲解。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能力测试中,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已成为新一轮高考的聚焦点。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它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已不能再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和反复的能力训练,而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具备面对复杂的问题在陌生的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和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高考强调素质和能力,但并不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作用,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好基础知识。而“读”课本是夯实基础知识的最直接途径,这个“读”不单纯让学生阅读课本,

而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对知识的归纳、疏理,弄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找出被遗忘的、记忆模糊和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做好阅读笔记,逐一攻破。通过阅读,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记忆得到加强,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还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没有一板一眼的知识传授,学生不能踏踏实实的在头脑里形成完整细致的知识体系,课堂笔记也只有老师黑板上几个零星的粉笔字,这样课下学生没有指导温习的笔记,基础知识必定缺欠严重,这就造就了高三以下几个现象,1.基础知识失分严重。2.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作为支撑,导致能力和难度提升出现障碍。3.高三一轮复习内容太多,推进缓慢。那么如何在一板一眼中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不易疲劳、跟上课堂的节奏,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课堂语言要流畅有连贯性,语言和板书要简练。因为一节课学生能听进去多少文字那是一定的,说的文字太多学生疲劳听不进去也很难辨析出关键词,就不容易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板书写的太多内容不鲜明,学生抄笔记也很浪费时间。

二、半评书式的教学不只吸引耳朵,也能吸引眼球。课堂上要更换学生参与的感觉器官,防止出现听觉困倦,但更换要适当不要太频繁,因为比如从听觉转换成视觉感受是需要进入状态的时间的,而进入状态后达到高峰又需要时间,毕竟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果一会听

一会阅读幻灯片文字,反复多次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转换的混乱。因为我在听课时也常有这样的感觉,很难将听到的和阅读的文字融为一体,结果本来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却无法形成一个整体。脑子里不成形,那落到笔记上就乱七八糟,学生以后怎么对照笔记来复习。要让学生注意力不分散,边听边写,我是这么做的,阅读能力更适合在作业中培养,课上尽量不耗费时间,所以上课我尽量用板书和口述的方式讲解和发问,只有用到复杂的图片和练习时才用幻灯。当然这样做也就加大了对教案的设计和记忆的工作,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理论,就是教案如果自己能从头记到尾,说明教案的设计连贯、整体、合理,学生会容易接受;如果自己别别扭扭记不住,说明教学安排顺序逻辑性差,学生也一定不易接受。这么做虽然很累,但有助于学生听讲和记笔记,同时其实也提高了我们自身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

三、课堂要有小插曲。有人说一节课要让学生笑三次,这样可以适度释放老师和学生。那么在哪笑,怎么让学生笑,如何保证笑了之后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进入下一个知识内容是备课时要精心设计的。切记笑是课堂的缓冲带,这个缓冲带不要有持续性;笑是深化知识印象的策略,不要脱离开知识这个主题。

四、课前要提问。课前提问作用有三:1.强化上节课的要点。2.承上启下,使本节课能融入到前面的知识体系当中不脱节。3.为了能回答出问题,学生自然会在铃响之前安静下来去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其实也在无形当中让学生主动挤时间来学习。课前提问要有所准备,除了准备问题,还有准备学生。问题来自于上节课的内容和课下学生

的普遍疑问;学生我则是根据上节课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挑选出几个表现不好的学生。

我们都知道备好课与好成绩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写出来就是:备好课好成绩。所以为了好成绩我们辛苦的备课,而这种关系很容易让我们感觉疲惫,有时候我们会偷懒,说成绩已经挺好了,备课差不多就行,备课也不太认真了,这样可能成绩就又下去了。如果我们把刚才那个关系式适当丰富一下就可能不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了,改成:

备好课老师讲的舒服学生听的舒服好成绩,这样我们的直接目标转换成了老师讲的舒服,也就转换成了精神上的一种享受,自然备课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成绩也不会下降。

引导学生学会“用”

“用”是指学生能够应用有关原理和规律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综合能力测试正是以现实立意命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读”和“思”,能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分析现实问题。一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自己平时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与基础知识挂钩,尝试利用所学的原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问题,如利用新陈代谢的基本原理来解释为什么“亚洲饮食模式”备受人们的推崇,为什么饮食要讲求营养均衡,应如何避免肥胖症;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解释癌症的发

病原因,应如何防癌等。

二是发挥集体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因为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课余时间少,个人收集的材料有限,因此我开设交互式讨论课,每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一次,让每位同学把本月内收集到的资料朗读给大家听,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同学讨论。

备课是一种脑力劳动,我们要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的放在这种脑力劳动上,而不是体力劳动上,如果脑力劳动做得好它会降低像判作业、判卷子这样的体力劳动,所以我觉得把课备好才是关键。

高考下的高中生缺少的是清楚细致全面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的课堂需要一板一眼,一板一眼并不代表刻板、墨守成规,只要我们精心设计课堂就能够培养出成绩和能力素质同样优秀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