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提升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XX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创新工作机制,探索通过建立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施用石灰、秸秆还田等轻简、高效、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综合产出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此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2018年,全市耕地质量状况得到改善,耕地土壤酸化、潜育化、养分失衡、耕层变浅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生物群系逐步恢复。实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g/kg,有效磷含量提高0.5㎎/kg,土壤碱解氮提高2㎎/kg,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2㎎/kg,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0%,绿肥种植面积达25万亩,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点77个,平均耕地质量提升0.1个等级。

三、主要技术措施

以“改、培、保、控”四字为技术路径。“改”:改良土壤:针对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治理水土侵蚀,改良酸化、潜育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进耕作方式;“培”:培肥地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通过固氮还田、种植绿肥,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提升土壤肥力;“保”:保水保肥:通过耕作层深松耕,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

推广保护性耕作,改善耕地理化性状,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控”:控污修复:控施化肥农药,减少不合理投入数量。

四、主要内容

(一)保护提升土壤肥力。一是秸秆还田培肥。在全市大力宣传秸秆还田,强化工作机制,杜绝秸秆露天焚烧现象。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配置大马力机具,实行秸秆机械粉碎还田,使全市秸利还田率进一步提高,达到65%以上。二是增施有机肥。包括政府采购商品有机肥和支持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提高全市有机肥的使用比例。三是种植绿肥。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绿肥种植。

(二)综合治理退化耕地。通过增施有机肥与石灰配施,使土壤pH值在5左右的酸化土壤pH值提高0.5以上,土壤pH值大于5.0且小于5.5的酸化土壤pH值提高0.2以上,理化性状逐步改善,耕地质量稳步提高。

(三)全面推进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以《XX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为依据,强化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对国土资源局提起的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申请,组织市、县两级专家到实地进行认真勘察,对达不到耕地质量标准的,一律不予签字验收,把好耕地质量关口。

(四)耕地质量监测。在耕地质量监测方面,要对原有3个国家级、1个省级监测点进行维护升级,认真完成监测点的调查、采样、检测与数据审核填报工作。要按照土壤类

型已建耕地质量监测点73个,其中市级监测点5个,县级监测点68个。对新建的监测点要立案建档和数据采集,按照省站统一样式设立永久标牌标志。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项目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项目县(市、区)要加强档案管理,配合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物资收发货台账,规范发放清册登记,物资发放公示,影像资料收集等工作。

(二)加强法制保障。严格按照《XX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规定,合理利用管理耕地,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保护的各项制度。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依法治田,严厉打击破坏农田的行为。

(三)扩大项目宣传。积极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宣传栏等媒体,大力宣传耕地质量保护的重要意义,推广用地养地和耕地质量保护的经验和做法,营造全市上下关心支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氛围。

(四)完善运行机制。积极与省农科院、华中农大等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合作,联合农业院校和省市专家大院,搭建产学相研结合平台。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提高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耕地质量保护与科学施肥技术应用能力。

2018年1月2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