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传统节日禁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 流日益频繁,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尤其是跨文化的交往中 常常会遇到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这就是禁忌现象。 禁忌是 中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因 此,了解中西文化中禁忌的异同,做到入乡随俗,对于跨文化 交际是非常重要的。
在跨文化交际中, 我们必须对中西方的禁忌现象都有 一定的了解,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本文试图对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禁忌现象进行探讨, 揭示二者之间的文 化差异,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
元旦是中西方国家共同庆祝的传统节日。 尽管它并非 宗教性节日,西方人十分重视这一天,因为这是一岁之首。 所以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人们在这一天言行格外留神, 并以 最恰当的方式开始这一天,以确保给新的一年带来好运气。 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 预示着新一年的运气。 在这一点上,他们认为最吉利的第一 个拜访者应是一个黑发的陌生人;其次,则是黑发的朋友或 熟人。 而长着红发,或长着斗鸡眼,或眉毛连在一起的人,则 被认为是厄运的使者,会给主人家带来困难和灾祸;第一个 来访者若是女子也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显然,在元旦这天他 们忌讳碰到一个会带来厄运的拜访者。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 的出现,他们常会做一些安排,比如,邀请一位男性朋友做 自己家里的第一位访客;邀请一个人做几户人家、甚至整整 一条街的第一位拜访者; 邀请自己家族中的某个合适的成 员充当第一个来访者。 根据安排,新年钟声敲响之后,这个 拜访者就应及时登门, 以确保那些所谓不吉利的人不会先 他而到。 如果第一个拜访者是家庭成员充当的,那么,在午 夜之前,则要先将他打发到屋外去,以做好准备。 第一个拜 访者还应携带一些礼物,不必昂贵,但要有象征意义。 比如, 带面包,它象征着丰衣足食;带煤块,它意味着温暖,祝福主 人家新年炉火越烧越旺; 带硬币或盐, 它们预示着财运亨 通。 所以如果一个刚好在元旦前到英国的中国男性朋友想
摘 要:文化禁忌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信仰。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在了解本国禁忌现象的同时,必须对西方人的禁 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本文试图对中西方传统节日的禁忌现象进行探讨,揭示二者之 间的文化差异,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传 统 节 日 ;禁 忌 ;跨 文 化 交 际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2-0105-02
- 106-
要拉近和英国朋友的关系, 就可以利用这个小习俗趁机拜 访几个朋友,给他们带来好运气,同时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 谊。 另外,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 有肉。 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
当然中西方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 不管是对中国人还 是西方人而言,很多节日都意味着欢庆、吉祥、安康、团圆、 幸福。 因此,想方设法地去营造并竭力维护这种难得的节日 气氛, 可以说是传统节庆文化所孜孜以求的目标。 节日禁 忌,正在其中发挥此种作用,利用禁忌手段将所有一切不吉 利、不喜庆的言行剔除掉,留下的自然是人们所向往的节庆 吉祥快乐的内容。 但也必须指出,禁忌并非是营造、维护节 庆气氛的全部手段,而仅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与其他要素,如饮食、用具等诸多内容相互协作,多管 齐下,才会最终达到预期的目的。 换言之,禁忌也只有在这 其中才能实现其维护节庆气氛的重要功能。 虽然在今天看 来,人们可能会觉得有些禁忌有点迷信,但若把“禁忌”以传 统文化的传承来看待, 其实也是独具特色、 别有一番风味 的。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禁忌 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最大的传统节日当 属春节。 人们都希望过一个热闹、祥和、欢乐的春节,同时祈 求新的一年能够大吉大利。 人们在过节时都对自己的言行 加以约束,以防不当的言行破坏了节日的气氛,带来晦气, 冲走好运。 于是就有了很多的节日禁忌。 例如:1.忌睡得太 早、起得太晚。 除夕之夜,我们的传统是“守岁”,大家需要到 午夜以后才能休息,早上还要尽早起床。 人们认为,这样才 能保证一年少生病或者不生病,从而身体健康。 2.忌流泪哭 泣。 春节是喜庆的日子,是一年的开始,无论什么原因都不 要落泪。 尤其是去别人家拜年,更不能当着人家的面哭泣, 人们认为,春节期间流泪哭泣,预示着年内会破财且诸事不 顺 ,甚 至 会 有 血 光 之 灾 。 3.家 人 逝 去 未 满 一 年 的 ,忌 在 “破 五 ” 之前走亲戚。 由于亲人去世,中国人有守孝三年的俗约,家 人逝去不满一年的,身上孝气较重,在“破五”之前带着较重 的 孝 气 ,去 谁 家 走 亲 戚 ,会 认 为 给 人 家 带 来 霉 运 。 4.忌 骂 人 说 脏话。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春节期间更重视文明礼貌;况 且, 传统认为一个人春节期间若挨了骂, 就要挨一整年的 骂,并且诸事不顺。 5.忌说不吉利的话。 如“死”、“没了”、“完 了”、“病”、“疼”等字眼儿,需要婉转地表达它们的意思。 有 口病语“死样儿”等等的人最应该注意。 如果万一有小孩说 溜 了 嘴 ,大 人 要 马 上 跟 着 说 “童 言 无 忌 ”。 6.忌 打 扫 ,忌 将 垃 圾 扫出门外。 年三十夜以前要打扫完毕,叫“扫扬尘”,有“除旧 迎新”的意思,到过年那几天则忌打扫。 初一至初四忌倒垃 圾,也不能将垃圾扫出门外或往外倒污水,否则将大泄家中
二、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禁忌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其传统节日一般都 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受难节、复活节、万圣节,还有我们 最熟悉的圣诞节。 无独有偶,在欧洲的节日习俗中,也流行 有不少行为禁忌之俗。 圣诞节是西方的大节日,相当于中国的春节,这个节日 的禁忌主要和圣诞布丁有联系。 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圣诞节 时做布丁就像中国人过春节包饺子一样,不少西方人认为, 搅动布丁能使自己在未来的一年中万事如意。 因此,在做圣 诞布丁时,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至少要搅动一下布丁,并许下 一个心愿,他们相信这个心愿极有可能实现。 但要注意,搅 动布丁只能按顺时针方向,不能逆时针方向;许下的心愿不 能告诉任何人。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 大多数人都相信耶稣被 叛徒出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受难的故事。 为了纪念他设 立 了 “耶 稣 受 难 节 ”,时 间 是 每 年 复 活 节 前 最 临 近 的 那 个 星 期五。 西方人一般认为这是一个不吉祥的日子,在这一天,
万圣节(10 月 31 日)也称为西洋鬼节,据说当年死去的 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 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以丰盛的食物款待他们。 所有篝火及 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 回归。 万圣节流传到今天,已经完全没有了宗教迷信色彩, 在这一天人们会把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样, 到处举行狂欢派 对。 但在孩子们眼中,它不仅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 更 是 纵 情 玩 乐 的 好 时 候 。 万 圣 节 的 一 个 有 趣 内 容 是 “Trick or treat”,孩子们可以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 见面时,打 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 “不请吃就 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 请吃! ” 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 当今社会对 节日的活动也一直做着正面的引导: 要求大人教育孩子们 不做恐吓性的恶作剧,也要求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 大 人 驾 车 停 在 路 边 ,小 孩 去 敲 门 讨 糖)。 大 人 应 该 要 求 孩 子 只 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并点了灯的人家, 否则不去打扰。 另 外,讨糖过程中始终必须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 的糖也要交大人检查后才许吃。
第 33 卷 第 2 期 2012 年 2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2 Feb. 2012
从跨wenku.baidu.com化交际角度看中西传统节日禁忌
张丽丽
(洛阳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教研部, 河南 洛阳 471022)
三、结语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国 际交往中,我们经常面对的,可能是具有陌生的文化和思维 方式、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 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本文仅仅 从传统节日文化角度,对中西文化(仅仅是汉民族文化与英 语国家文化)进行了分析,反映了这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禁忌 差异。 这些禁忌给不同国家人们之间的交往、相互理解、和 睦相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往,双方如果 不注意而触犯了对方的某种禁忌的话,轻者引起不快,重者 造成冲突,甚至翻脸不认人,断绝往来。 因而,在跨文化交际 中,我们在了解本国禁忌文化的同时,必须对对方的禁忌文 化有一定的了解,克服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产 生,在沟通过程中达到更有效的融合,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 交流的顺利进行。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郭 贵 丽 ,张 立 玉.中 西 方 传 统 节 日 的 文 化 差 异[J].武 汉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2010(8):55~58. 〔2〕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 :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 版 社 ,2001.220~223. 〔3〕 杨 英 杰 .中 外 民 俗 [M].天 津 :南 开 大 学 出 版 社 ,2006.276. 〔4〕李欣.比较视野中的中西传统节日文化[J].中州学 刊,2008 (4):243~245. 〔5〕 张 海 英 . 中 国 传 统 节 日 与 文 化 [M]. 山 西 : 书 海 出 版 社 , 2006.48~53. 〔6〕 耿 卫 忠 . 西 方 传 统 节 日 与 文 化 [M]. 山 西 : 书 海 出 版 社 , 2006.45~86. 〔7〕雷难.从 跨 文 化 交 际 角 度 看 中 西 语 言 禁 忌 现 象[J].考 试 周 刊 ,2010(27):33~34. 〔8〕刘 芳.中 英 节 日 文 化 比 较[J].徐 州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007(1): 111~112.
- 105-
绝对不能从事与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有象征性联系的事 情。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 传说耶稣被钉 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升天。 每年在教堂庆祝的复 活节指的是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如果月圆那天刚 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 过去基督教教徒会在节 前去教堂行洗礼,然后穿上自己的新袍,庆祝基督的新生。 不穿旧衣,穿新衣的习俗保留至今,因为人们认为节日里不 穿新衣是要倒运的。 复活节期间,人们还喜欢彻底打扫自己 的住处, 不能让自己的住处乱糟糟, 这表示新生活从此开 始。
财气。 初五早上要倾倒垃圾, 并将外面新鲜土倒在自家门 后,称为“迎财神”。
除了春节之外,其他的传统节日也有一些禁忌,如二月 二为龙抬头日,不少地方的妇女忌动针线等,据说龙抬头时 动针线,恐伤着龙的眼睛,招来灾祸。 传统的清明节是要禁 火寒食,就是为了纪念死者,人们不生火做饭而吃寒食。 但 这一禁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了今天,人 们只是在这一天上坟扫墓,祭奠先人而已,很少有人禁火寒 食了。 七夕节,也有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诉衷肠的 禁语习俗,这时的语言禁忌倒不是因为怕招致祸患,而是怕 影响了牛郎与织女相会的好事。 中秋节是团圆节,供月亮的 水 果 忌 用 桃 和 梨 ,因 为 桃 不 能 接 近 神 ,“梨 ”谐 音 “离 ”,团 圆 之日不能有分离之意。 对于中秋赏月的传统也有禁忌,比如 那段时间身体很弱的人,刚刚生育过宝宝的人,或者刚刚遭 遇官场不顺的人,或生意亏本的人都不宜赏月,否则会带来 坏运气。 另外,传统节日中还要求年幼者对长者要较平日更 加毕恭毕敬、礼貌有加,语言较平时更加委婉柔从,禁止粗 鲁、也不允许直呼长者的名字,而要用尊称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