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探究
发表时间:2012-06-14T14:37:17.19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管仪彬
[导读] 中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人生由幼稚向成熟、由依赖向独立转化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摘要:敢于冒险与探索、善于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新时期人才素养的重要因子,而以上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流、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若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使他们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甚至付出惨重的代价。中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人生由幼稚向成熟,由依赖向独立转化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此,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素质;成因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
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一方面,学生的认知、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状况和学校生活不相适应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自卑心理大
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后进生往往因为成绩、操行等方面弱于其他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自卑,行为上也常常表现出孤独、羞涩。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是基础差、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因为环境不佳,经过努力后仍得不到改善,于是责怪自己、怨恨自己,最后破罐破摔以满足心理负荷的释放。
2.耐挫能力差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过分宠爱、激烈的学业竞争、学校教育的欠缺,当代中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患有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较低,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经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是用于战胜困难,而是选择逃避,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想不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中学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张,而在学习方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特别当学生成绩不佳时,更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往往无所适从。
4.情绪起伏变化大,调控能力差
中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人生由幼稚向成熟、由依赖向独立转化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心理特征表现为不稳定性、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这一时期,很容易因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失败而导致行为失控,从而做出一些反常举动,或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
5.人际交流不适应
当代中学生大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偏激、固执,理解他人的能力差。
二、中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原因
1.学校教育的误区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学校考试及考试成绩压倒一切,因为社会、家庭评价一所学校,一个教师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就是升学率。各学校教学工作围绕“一张试卷”、“一个分数”这个核心,相应的把学生带入激烈的竞争中,这给孩子们无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这种片面的升学导向使学校陷入了误区,学校用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教师用分数来评价学生。更有甚者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成绩好就一切都好,成绩差就会被冷落、孤立,甚至被歧视,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心理上的扭曲,形成德、智的严重分离。学习好的学生一味地追求分数,脱离群众;学习差的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乐趣,悲观失望、意志崩溃、性格孤僻,产生自卑心理,时间长了会导致他们个性的畸形发展。
2.教师不健康心理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教育、教学过程和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性格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还是深刻的,绝对不可忽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有许多原因可能造成心理状态的不佳,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对学生简单的专制化、放任型和惩罚型的工作作风,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间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影响学生对自己不良品德的认识和纠正,也不能给学生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贻误对学生的教育时机,使其错误发展下去。学生在教师不健康心理的影响下,会逐步形成易怒、不愿合作、依赖性强、推卸责任、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当讲,教师的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已为大多数教育界人士所认可。
3.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形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家庭中的生活是否和谐,对自己的孩子能否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能否有效和孩子进行思想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证,家庭因素的影响表现为:
(1)家长的期望值太高,又过分地逼迫孩子接受超常规的教育,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小组、特长班、补习班,这些“过度教育”违背了孩子们的天性,无论是对孩子生理还是心理发展都十分不利
(2)家庭的溺爱,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三十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3)家庭分裂的创伤,充满和谐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家庭生活的不平静,经常发生家庭纠纷,甚至于相互施暴或父母离异,孩子因缺少家庭温暖而造成心理伤害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今的社会正处在变革时期,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影响人心理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出现了某些不健康的思潮与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并存的局面。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中学生,在猎奇心的驱使下,有时也会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如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淫秽、凶杀等不健康录像制品、不洁书刊的泛滥,学生接触社会传媒不良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往往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5.学生自身的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他们追求成人感,有独立性意向。但这些心理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他们只要求权利却不愿尽义务,只要求被爱而又不懂得爱别人。由于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较低,产生“明于知人,黯与知己”,“严以责人,宽以律己”的不良倾向。一些学生过于自信、自负,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的驱使下,故意表现得蛮横无理,甚至有意与教育者对抗,行为表现与教育者的意愿往往背道而弛。此外,中学生处在青春萌动期,对异性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容易出现早恋问题,期间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那些落入情网的学生,往往精神萎靡不振,形成心理障碍。有的紧张、恐惧、羞涩;有的苦闷、自卑、惆怅、失望、孤独、悔恨、愤怒。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大问题,在这方面的差错,轻则影响学生个人及家庭,给他们带来无尽的痛苦,重则对学校、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总之,“心理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其在未来社会中的特有作用,引起了教育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责任重大。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在教学中逐步认识解决,要付出艰辛,付出不懈的努力。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邮政编码:2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