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的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度量》说课稿

丰台七小基地校陈立香一、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四单元第88-91页的内容,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理解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决定角的大小。教材是学生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先引入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讲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想学好这部分知识,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式进行,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逐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二、关注学生成长,说学情:

学生分析: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对角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他们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为了更好的把握学情,我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1、你知道测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如果知道请你把它

的名字写出来。2、你会用测量角的工具测量角的大小吗?

调查结果:

参加本次调查的学生一共36人,其中填写知道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的学生有7人,随后对这7人进行访谈和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的实际操作的检查,发现7人中只有1人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所以真正掌握角的度量的有关知识的学生只占总调查人数的2.8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之前,虽然已经知道了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他们已经学会了用“重叠”的方式初步比较两角的大小;能够用三角板直观地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以及这个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能够用直接观察的方式判断两个大小悬殊的角的大小。但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测量角的大小需要工具,更谈不上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他们想知道角的大小能不能像长度那样用一个数值来表示;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怎么使用工具测量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学生参与的难点可能是怎样使用量角器的内外圈等。因此教学时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形成量角的技能。同时丰富学生的数学活

动经验,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2. 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把握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感受角的测量单位—度的重要性。

本节课所需教具为:量角器、三角板、10°的小角、直尺、活动角。

四、我的思考及教学策略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2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这种教法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但是面对该内容老师们也实在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行此下策了。那么,是不是就真没有办法了呢?显然不是!要有突破就得找到问题的结症,根源所在。

经过对难点的成因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我们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2个“不明”,具体如下:

一是学生对量角器量角的原理不明。无论是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角度的度量,本质都是用基本单位与当前所测量对象进行比较。例如:测量面积就是把被测量对象与单位面积进行比较,被测量对象中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多少;而量角的本质是看被测量的角中包含多少个单位角。但是由于量角的基本单位“一度的角”实在太小,因此在量角器上难以反映,量角器的制作者一般都把量角器中的一度分割线去掉大部分,只留下沿着圆周的一些刻度,这样学生就难以把握量角的原理.

二是学生对于两圈刻度的用意不明。从本质上说,“尺”、用来测量面积的方格纸、“量角器”都是测量单位的集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工具上有的没刻度,有的有刻度;有的只有单向刻度,有的有双向刻度。“尺”上只有单向刻度,是因为“尺”的摆放与读数比较容易;“方格纸”上没有刻度,是因为稍大一点的面积可以借助计算得到;用量角器量角时,如果只有单向刻度,量不同朝向的角的大小时实在繁琐,因此不得不加上两圈刻度,造成第二个难点概源于此。解决这两个难点的对策是:

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用自主探索,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2。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容易达到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从而加快学生对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标。3,用先估后量的方式。防范学生读数错误,

达到来化解教学难点。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我根据本课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四个环节突破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实际运用,巩固新知;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量角的用处。5、全课小结。

为较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必须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学

生带好学具.量角器.三角板,以及特殊的角的图形等.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总结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地自主学习和探究。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边的长短不同的角,(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角哪一个大吗?)给学生制造出一些矛盾,让学生不能很容易的辨别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学生通过观察不能很清楚的看出来哪个角大,就得去思考,去想办法。教师接着提出: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检验一下呢?学生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这时我又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也可以利用老师给提供的学具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汇报时,我让学生到前面边说边演示,其他同学评议,学生用不同的工具量出了角的大小。紧接着教师出示出示一个活动角问学生:用它能比较这角1和角2的大小吗?指定一学生上台演示,师问: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角的大小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