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的马来西亚(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BSC:792-099 20世纪90年代的马来西亚(A)

1991年初秋,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宾·穆罕默德(Mahathir bin Mohamad)正在为自己的纽约之行作准备。他除了要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之外,还将会见有意在马来西亚投资的美国工商界人士。马来西亚独立30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政局相对稳定。马哈蒂尔希望通过追求更加宏伟的经济目标来维持这种稳定。

有报道称,马来西亚政府忽视环境的价值,这可能会对其国际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位于婆罗岛东北部的东马来西亚沙捞越州(见资料1,2)由于存在大面积毁林现象,因而遭到了西方媒体的口诛笔伐。一个英国环保团体声称沙捞越的热带雨林“正遭受破坏性的砍伐,可能会在8年之内彻底消失”。西方环保团体甚至游说政府禁止从马来西亚进口木材产品,并呼吁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等机构敦促马来西亚改革现有林业政策。

环保激进主义使一系列与马来西亚自然资源开发有关的经济、政治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木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出口是马来西亚外汇的主要来源。将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最终产品的制造整合,即实施前向一体化,是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战略。欧洲和美国对环境价值的关注将减少对马来西亚产品的需求,这势必影响到政府经济计划的实现。马哈蒂尔总理将在联合国大会上阐述自己的政策主张,他必须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并改善马来西亚与国际环保团体的关系。

马来西亚

18世纪,英国开始对泰国以南的马来半岛(马来亚)实施殖民统治。在此之前,这里曾经先后沦为葡萄牙和荷兰的殖民地。后来,英国的势力范围跨越了南中国海,进一步扩展到400英里以东的婆罗岛北部地区。

殖民时期,英国将印度劳工引入马来亚,让他们在森林中开辟新的橡胶园。虽然几个世纪以来当地一直都有华人居住,但是直到英国统治时期中国移民才开始大量涌入,他们大都在锡矿和橡胶园中工作。印度人和华人的到来,使得马来亚的民族构成更加多元化。马来半岛的居民以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来人居多,而婆罗岛北部地区则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包括马来亚、新加坡、婆罗、苏门答腊、爪哇在内的整个地区都落入日本之手。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其殖民统治。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获得独立,并成为英联邦的一员。1963年,马来亚联合邦与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新加坡退出联邦,成立新加坡共和国(马来亚现在称为马来半岛或西马来西亚;沙巴与沙捞越合称东马来西亚)。

经济战略

马来西亚盛产橡胶,并且拥有丰富的木材和锡矿资源。1960年以前,马来西亚的出口收入几乎有一半来自橡胶。后来,随着出口经济的多元化,这一比例有所下降。六七十年代,锡是非常重要的出口商品。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石油和天然气也开始成为出口创汇产品。到1980年,燃料占了马来西亚出口收入的1/4。而政府财政收人也有约25%来自国有石油公司Petronas。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马来西亚在世界银行的推动下实施进口替代战略。进人60年代后期,虽然进口限制依然存在。但政府开始将重点转移到鼓励出口上。它们使用多种政策手段来鼓励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包括建立多个自由贸易区、实行免税和其他投资激励措施、放宽技术共享要求等。

这些政策性优惠,再加上低工资、高英语普及率,为马来西亚创造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有利环境。八十年代,英特尔公司(Intel)、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以及其他高科技公司纷纷在西马来西亚设立装配工厂。1975-1985年,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平均每年增长20%。

与此同时,政府积极探索使自然资源出口组合更趋多样化的途径。六七十年代,除了木材的生产和出口稳步增长外,马来西亚还大量种植木本油料作物油棕,到80年代后期,棕榈油的出口收人已经超过橡胶。必须说明的是,橡胶园和油棕种植园的开辟都是以大面积砍伐原始森林为代价的。

除了出口商品多样化,马来西亚还鼓励自然资源产业实施前向一体化,以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免税、其他税收优惠、原材料出口限制等,政府鼓励在国内生产木材、胶合板、线角、家具、轮胎、橡胶手套等,以替代原木和天然橡胶的出口。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超过半数的马来西亚林产品还是以原术的形式出口,橡胶的出口也同样以原料为主,制成品的数量相对较少。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动下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它们为了向工业化国家购买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往往需要首先出口大量的原材料商品以换取外汇。马来西亚政府对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持怀疑态度。在马哈蒂尔总理看来,这一战略将导致农产品和资源类商品的过度生产,并降低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交换比率。他说;“这种模式已经给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非洲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马来西亚政府计划不断增加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并逐步降低对自然资源商品的出口依赖。它们准备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将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提高4倍,燃料和锡的出口略作削减,原木和木材的出口减少50%。”。(资料3-7显示的是马来西亚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的经济数据,包括国民收入、国际收支平衡表、出口商品结构、收入分配等;资料8显示的是马来西亚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数据比较。)

马来西亚雄心勃勃的经济计划中还包括对普腾赛佳(Proton saga)汽车的推广。该车于

1985年首次面市,由日本三菱汽车公司(Mitsubishi Motors)和一家马来西亚国有公司合作设计与制造,是当地最为普及的车型。三菱公司提供了许多工程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并于1988年接手管理普腾工厂。1989年,普腾汽车首次实现盈利。政府虽然看好该车的技术性能和海外市场前景,但对国内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仍然心存忧虑,于是便大幅提高汽车进口关税。和许多其他亚洲国家一样,马来西亚把保护本国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来西亚与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同属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员国。东盟于1 967年成立,最初是围绕外交和安全事务进行对话的平台,越南战争结束后,逐渐将重心转移到经济合作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马来西亚及其邻国开始讨论筹建东盟自由贸易区,以期通过减少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增强东盟作为单一生产单位的竞争优势。但是一些观察家认为,设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不大,甚至还可能带来反效果。“东盟成员同之间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弱,比不上与其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如美国和日本)的贸易往来……东盟各经济体间,竞争多于互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试图通过削减成员国之间的关税来增加区域内贸易,就很有可能会造成大量的贸易转移,即原先可以从第三方国家进口成本较低的产品,现在却不得不转为从伙伴国进口成本较高的产品。”(1988年,马来西亚对新加坡的出口额为41亿美元,对东盟其他国家的出口额为10亿美元,对日本的出口额为42亿美元,对美国的出口额为37亿美元。)

社会环境

马来西亚政府将经济快速增长视为政治稳定的前提。许多马来西亚人和外国观察家认为,种族和宗教紧张局势是马来西亚社会的最大现实,也是政府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1987年出版的一期The Economist杂志上写道:“马来西亚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种族融合,紧张局势之所以暂时得到控制,完全是因为政府努力维持着较高的就业率和工资水平。”

马来人和婆罗岛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属于马来西亚土著,被政府称为“土地之子”。1990年的马来西亚人口构成中,有一半是土著,1/3是华人,其余的则主要是印度人。

从英国统治时期开始,华人一直是马来西亚商界的中流砥柱。“马来人不管在教育方面,还是商业领域,始终相对落后,他们的怨恨不断累积。1969年马来西亚大选,执政联盟遭到自独立以来最惨重的失败,华人反对党开始威胁到马来人的政治主导地位,这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排华暴乱,并导致数百人丧生。”

此后,政府为了缩小不同种族和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鸿沟,专门制定了新经济政策(NEP)。该政策对不同种族在教育、就业、所有权、补助、信贷计划等方面的配额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举例来说,马来人在公司中的股权将从1971年的1.5%增至1990年的30%;政府将为马来学生建造新的大学和技术学校,并将马来语作为官方授课语言;华人被取消了自办中文大学的权利;大学招生以及高级公务员和外交官的招聘中,马来人和非马来人的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