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产业集聚持续
发展的视角(上)
华军
摘要:当前基于产业集聚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由于资源约束或者集聚区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其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借助品牌经济学的分析式,文章构造了基于产业集聚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模型,从产业集聚强度、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品类分工程度、资源消耗三个维度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概括为8种类型。通过分析发现,只有基于高集聚强度、高品类分工程度和低资源消耗产业集聚基础上的区域经济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聚,可持续发展,品牌经济学,区域经济,品类分工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集聚作为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新经济地理学(NEC)还是新增长理论的推论,都认为产业集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泉。这一推论已得到大量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为代表的,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的产业集聚。目前,这占全国6.3%的国土面积和24.2%的人口的三大经济圈,生产了占全国48.3%的GDP。
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我国的产业集聚的主要竞争优势还是低成本,即主要以低成本生产要素、降低成本型的技术创新、规模经济等作为集聚竞争优势
的支撑,无论是产业集聚程度还是行业区域共同聚集程度,我国目前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近期的水平,大多数的产业集聚处于低端道路(low-road)。大量事实证明,这种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的产业集聚的持续性正面临着以下四个严峻的考验:第一,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利润微薄,使产业集聚无法实现持续发展;第二,受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原有的产业集聚区的产业正在大规模转移,使产业集聚无法实现持续发展;第三,我国出口企业采取以价格战为主的恶性竞争,极压缩了本来就已经非常微薄的利润空间,更使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频繁的反倾销,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第四,人民币升值,更加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面对这些严峻的现实,我国的产业集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与已有的研究产业集聚发展的文献不同,本文从品牌经济学(Brand Economics)的角度,通过模型论证了现有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之所以不具有持续性的原因,并构造了产业集聚持续发展的“聚集强度——品类分工程度”二维模型,通过分析发现,低集聚强度与低品类分工程度的产业集聚、高集聚强度与低品类分工程度的产业集聚以及低集聚强度与高品类分工程度的产业集聚都无法实现持续发展,只有高集聚强度与高品类分工程度的产业集聚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
二、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及其持续性分析
本文将产业集聚的发展分为四种模式:资源型产业集聚、劳动加工型产业集聚、产品型产业集聚、品牌型产业集聚。鉴于产业集聚主要受资源约束和产业集聚区企业的恶性竞争这两个关键因素影响而无法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受资源约束的产业集聚来说,可以考虑的思路是在资源消耗一定的条件下,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对于后者来说,可以考虑的思路必然是找到能够有效解决产业集聚区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手段。
(一)资源型产业集聚
资源型产业集聚主要是那些基于自然资源占有或独占,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以资源占有优势为主的企业所构成的产业集聚,典型的代表是东北的老工业基地中的产业集聚,如的煤炭产业集聚、的煤炭产业集聚等。对于资源型产业集聚,由于其主要是依赖该区域的自然资源等初级要素的比较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当前资源日趋紧的形势下,很难绕开当地的资源瓶颈而受制于严重的资源约束。其次,大多数的资源型产业集聚是具有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生态文明,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这对资源型产业集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最后,由于资源型产业集聚主要是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处于价值链的最上游,面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枯竭、原材料等成本的上升、下游企业的价格压制和运输成本的限制,这类产业集聚的利润空间将逐渐被压缩,出现衰败甚至解体的现象,导致该模式的产业集聚无法实现持续发展,也就无法最终确保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劳动加工型产业集聚和产品型产业集聚
劳动加工型产业集聚主要指那些依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的外向型加工企业所构成的产业集聚,代表性的是珠三角或等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因此劳动加工型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也可称为“珠三角模式”或“模式”。劳动加工型产业集聚的主要特点是大量利用外资,以“三来一补”为主要加工方式,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且大量返销海外或国其他省份。产品型产业集聚主要是指那些大规模生产具有一定功能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代表性的是、等地的产业集聚,因此产品型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也可称为“模式”或“模式”,例如嵊县的领带、大汤的袜业等等。该类集聚一般是由数量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构成,许多
地区呈现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组织形态。但是正如上文所提到
的,由于受到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的企业已经开始大量破产倒闭或外迁。同时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使这些区域的劳动加工型产业集聚的传统优势逐步丧失,影响了其持续发展。
劳动加工型产业集聚和产品型产业集聚无法实现持续发展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此产业集聚企业数量众多,生产同质商品,为了争夺有限的订单,必然采取以价格战为主的恶性竞争。产业集聚的恶性竞争致使整个产业的利润率整体降低,进而使这些产业集聚原有的比较优势丧失,导致产业集聚衰败,最终使产业集聚无法持续发展,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中,D为市场需求曲线,在价
格一定的条件下,整个市场的容量就决定了,例如在市场价格为P
M
时,市场容
量为Q
M ,此时生产同类产品的众多企业就来分割Q
M
的市场容量进而获得自身的
市场份额,如 q
1、q
2
…q
i
,Q
M
=∑
qi
。尽管会牺牲掉本来就已经不高的利润率,但
是产业集聚区的企业还是会不断通过降低价格来争夺有限的订单以扩大市场份额,因为没有了订单就必然要破产。此时,若一家企业降低价格,则产业集聚区的所有其他企业就必然降低价格,因为大家生产的是同质商品,若不降低价格,则会失去整个市场。但是当产业集聚区的企业整体降低价格的时候,尽管整个市场容量会扩大,每个企业分割的份额相对扩大,但是会造成整个行业的利润率降低。下面我们用图2来说明产业集聚区企业的状况。图2中,d为某个企业的需
求曲线,c是成本曲线,当市场价格为p
1时,其需求数量为q
1
,当价格从p
1
降低
到p
2时,需求数量从q
1
增加到q
2
,但是却使它的利润空间下降了P
1
—P
2
。同时我
们注意到,由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又会极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当价格降低到接近或低于成本时,就会有企业因此而破产关门。产业集聚区的企业为了免遭淘汰,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不惜采取超常规的、甚至不合法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