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
听爷爷讲红色故事简短
![听爷爷讲红色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483e64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6.png)
听爷爷讲红色故事简短
听爷爷讲红色故事。
在我小时候,每到周末,我都会跑到爷爷的家里去。
爷爷是一位老红军,每当我去他家的时候,他总是会给我讲一些红色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了解了那个年代的艰辛与坚毅,也让我对祖国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爷爷曾经参加过长征,他讲述过长征的艰辛和壮丽。
他说,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长征的征程,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他们始终坚定地信念,为了理想和信仰,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听着爷爷的讲述,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激情与壮丽。
爷爷还讲述过抗战时期的故事。
他说,那个时候,祖国遭受着外敌的侵略,但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他还讲述了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是无数人民的楷模。
爷爷还给我讲过一些关于改革开放的故事。
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他说,这些变化都是那些英雄人物和无数普通人民用汗水和奋斗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铭记那些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听着爷爷的讲述,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坚毅,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爷爷的红色故事,让我对祖国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只有不忘初心,才能不忘使命,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优秀7篇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441e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d.png)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优秀7篇经典的5个红军长征故事篇一〔一〕1934年10月,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
为了隐蔽,一般都是在黄昏或下半夜出发,队伍在黑暗的笼罩下悄悄地离开驻地。
临行前,徐特立去看望瞿秋白。
瞿秋白把自己的马换给了徐老,并让自己身强力壮的马夫跟着徐老踏上了长征路,自己支撑着瘦弱的病体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远去。
瞿秋白被捕后,临刑前镇定自假设,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
〔二〕林伯渠与何叔衡在梅坑依依惜别。
何叔衡为林伯渠践行,对酒畅饮,彻夜长谈。
分别时,何叔衡脱下自己的毛衣,赠给即将远行的战友。
林伯渠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了惜别诗《别梅坑》:“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
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何叔衡后来被敌人包围,发誓说:“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最终英勇就义。
〔三〕叶剑英长征离开于都时,刘伯坚为他践行,两位战友对酒畅叙,诉说衷肠,心情非常沉痛。
后来刘伯坚被捕,在移囚时,他拖着沉重的脚镣,气宇轩昂地走过大街,写下了壮烈诗篇《带镣行》:“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就在《中央日报》登出这首诗的当天,刘伯坚倒在了刑场的血泊之中。
叶剑英知道后赋诗一首,思念这位战友:“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
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四〕长征途中,红军倒下的战友更多,甚至可能每走一步,就是诀别。
《西陲血路》里记载了老红军赵连成过草地时,一路照顾他的班长离开他的情景:“……天黑了,就在这棵大树下,平了一块地方,铺上些树叶子,准备睡觉。
班长在黑暗中说:‘明天我起来做饭,路难走,你多休息一会吧。
’ “雨停后,天快亮了,我悄悄地爬起来,想给班长煮点牛皮汤喝。
“汤煮好后,盛在碗里,我端着去喊他。
一连几声,他都没有容许。
我心跳加快,掀开被单一看,他眼睁得大大的,全身僵硬了……〞〔五〕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开始执行张国焘制定的《康〔定)、道〔孚〕、炉(霍〕战役方案》。
红军长征故事
![红军长征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e99c063ddccda38376bafbb.png)
红军长征故事摘选※ 红军将士顽强乐观―― 二万五千里长征轶事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不只有血雨腥风,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红军将士表现出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红 25 军长征•红流奔涌卷巨澜——听老红军谢家祥讲长征的故事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发生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的日子里,笔者采访了朱德元帅的次孙朱和平。
朱和平曾在爷爷朱德身边生活了 16 年,和奶奶康克清一起生活了 40 年。
爷爷和奶奶给他讲过数不清的长征故事,这里记述的是反映红军乐观主义精神的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高原运动会红军在炉霍期间,为了活跃长征途中的部队生活,鼓舞士气,朱德总司令倡议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
在这次运动会上,最别出心裁的项目,要数朱总司令提议增设的烧牛粪比赛了。
这次运动会内容十分丰富,有球赛、赛跑、跳高、跳远、跨越障碍,有刺杀、投弹、骑兵表演,也有识图、测距、识别和利用地形地物。
整个比赛场上,掌声、笑语,刺杀的吼声、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其势犹如云水翻卷,风雷激荡。
运动会从 5月1日开始一直到 5 月 3 日,仍还在进行。
5 月 3 日下午,进行了最后一个项目:烧牛粪比赛。
这是朱总司令建议增设的一个项目。
因为部队不久就要进入草地了,朱老总根据自己的经验,得知茫茫草地不但无粮可补,有时连柴火也难找到,只能用牛马粪作燃料,用来烧水作饭。
他对大家说:“ 别小看这烧牛粪,不懂门道还真烧不好。
”这个项目的比赛规则是,看谁先点着升起火苗。
比赛开始了,随着点火的信号声响起,数千名红军战士几乎在同一时间划着了火柴。
一会儿,宽阔的平地上到处冒起了青烟。
青烟越拉越长,越滚越大。
数千条烟龙汇合在一起,翻动飞腾,直上青天。
一直在观看比赛的朱总司令和徐向前总指挥,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他们高兴的是,广大红军指战员又掌握了一项草地生存的本领。
织毛线活比赛1935 年 4 月 27 日,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六军团胜利渡过金沙江。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故事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9f0330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d.png)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故事红军长征故事篇(一):红军长征的故事大全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大全长征的故事:七根火柴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侯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
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
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
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
他苦恼地叹了口气。
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
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
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了几个寒颤。
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
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
他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
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
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kē)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
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
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忍受。
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
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
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
《红军长征》读后感
![《红军长征》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782b6e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6.png)
《红军长征》读后感的队伍,红军是一个不怕牺牲的队伍,红军是一个创造举世无双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
在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军需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地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啊。
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
他们都完成了,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新中国。
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困苦,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还怕苦怕累,怕脏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
和红军一对比,真是惭愧极了。
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
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
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红军长征》读后感篇2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它就是《长征的故事》,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
被一种叫做长征的精神深深的感动。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深的打动着我:恶劣的环境,几乎是没有生命迹象的雪山,危险重重的草地上,一群奇迹般的生命在荒无人烟的路上行走,踉踉跄跄的脚步支撑着饥饿生病受伤的身体,心中却有个坚定的目标:向北!会师!他们中有十来岁的小红军把马和粮食让给将军,最后英勇的牺牲了;有军需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有士兵为救掉进沼泽战友自己却永远的埋在了沼泽地里……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长征途中,红军历尽千辛万苦,而现在的我们心中总觉得父母长辈必须要听我的,心中总想着索取,很少想到怎样回报!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在家里像个小皇上,和马背上的小红军比一比真是惭愧极了。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明天,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努力学习,建设我们可爱伟大的祖国!《红军长征》读后感篇3今年是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两万五千里,这个数字见证了一段血与火的征程,一场生与死的进击。
幼儿园老红军讲故事美篇
![幼儿园老红军讲故事美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7658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f.png)
幼儿园老红军讲故事美篇
在幼儿园里,有一位老师叫做老红军,她是一位退休的军人,因为热爱孩子,所以选择在幼儿园继续她的教育事业。
每天,老红军都会给孩子们讲一些关于爱国主义和革命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传统。
有一天,老红军给孩子们讲了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
她生动地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和英勇,让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要向革命先烈学习,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贡献。
老红军还给孩子们讲了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故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让孩子们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通过老红军的讲故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老红军用自己的行动和言传身教,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同时,也能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军长征故事大全
![红军长征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f35213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7d.png)
红军长征故事大全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关于长征的一些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红军长征故事大全,希望大家喜欢!红军长征故事大全篇一8月22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省赣州市拉开帷幕。
活动开始前,101岁老红军王承登老人来到记者们中间,倾情讲述当年艰苦的长征岁月。
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攀铁索桥......回忆起80多年的岁月,老人记忆犹新:在翻越夹金山时,他和战友们冒着高山严寒向上攀登;过草地时,曾十几天没开伙,饿了就以野草充饥,困了背靠背抱着枪睡觉;攀铁索桥时,下面就是奔腾的河水,有的战友掉下去瞬间就看不见人影......1934年10月,王承登随部队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途,“再苦再难也坚信胜利”,虽然已经是期颐之年,王老依然精神矍铄,思路谈吐清晰,讲起来话铿锵有力,中气十足。
“子弹从这里射进,从这里射出,脸打歪了,血流了不少,眼泪不停地流。
”王承登比划着,说起让他印象深刻的负伤经历,“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右耳被子弹打穿,从此丧失了听力,你们讲话大点声。
”站在老人身边的医务工作人员,提醒采访的记者。
15岁便参加革命的王承登戎马一生。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长征时,在红三军团四师十二团当通讯员班长。
长征结束后,在山西115师686团二营担任排长。
“为了劝降日本官兵,红军战士还专门学习一些日语词汇。
”说到动情处,老人张口讲了几句日语,向记者解释其中的含义。
回忆百年风雨沧桑,老人不断感慨,打江山不容易。
“希望年轻人要爱党爱国爱家,要吃苦耐劳,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他重心长地地说。
“不能忘记老一辈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长征精神,要让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这种奋斗的力量在一代代人中赓续下去。
”听完老人的讲述,参加这次走转改活动的青年编辑小潘坦言,心情很激动,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红军长征故事大全篇二在四川省,天宝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当过喇嘛,当过红军,当过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党委书记,而且他的汉名还是毛主席亲自取的。
老红军讲述长征过草地的经典故事
![老红军讲述长征过草地的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7089523767f5acfa1c7cd89.png)
老红军讲述长征过草地的经典故事如果说长征是一出恢弘史剧,过草地就是即将胜利前的英勇悲壮一幕。
老红军刘运坤话音悲壮―――当年就快走出草地了,人却到了极限,怎么也挪不动步,摇摇欲坠,幸亏战友高玉明一把扶住,架着左臂,一边鼓励一路同行。
可在出草地前夜,高玉明自己却不行了,临终前,拼力抖索着双手捧出他负责掌管的团部军旗,闭眼前最后喃喃一句:“团旗,不能倒!”在茫茫大草地上,英勇红军,意志如钢……噙着泪深鞠一躬浑身的热血,刹那间都沸腾了起来!红四方面军战士宋云鹤悲愤心痛:“重返草地时,每走不远,就有一具红军战士的遗体―――那都是第一次过草地时牺牲的战士,全保持着当初的样子。
”老红军张毅亲见:有的,两三个人倒在一起;有的,呈往前爬行的姿势;有的,手里还攥着泥土和青草。
三过草地,老红军张明汉印象最深的不是危险的沼泽,而是遍地的忠骨。
一次一次,战士们每当看到战友遗骸都会噙泪驻足,深鞠一躬。
那天高秋悲,那四望无涯,那英风烈迹。
只有草地上的草自茂盛着,只有草地上的风自吹拂着,一年又一年。
这些事,老红军陈行庚不愿提,就是因为“心里难受。
”七十载,往事仍清晰。
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历经艰辛终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正要展开北上大计,却被张国焘分裂,令红四方面军孤军南下,甚至一度另立中央,与北上的中央红军准确方略南辕北辙,直至一年后难以为继,才再度北上。
万里长征两年,中央红军走了一年,这里又耗了一年。
战士们三过草地,在茫茫原野上,以生命书写忠诚坚定。
而三过草地的转战,也让老红军蒲润三负重伤:第一次被子弹打断手腕,白骨森森,一咬牙捏着继续打,战斗结束再包扎,居然三月自愈;第二次伤在头上,昏死两天两夜后,突然自行醒转;第三次伤在左脚,血流如注,直到现在肉还长不起来。
三过草地,老红军王纪芝所在的队伍有一次走迷了路,走了两天怎么也走不到头,只好折回找当地藏民。
可藏民一听惊恐瞪眼:“要过草地?那是魔鬼居住的地方!”三过草地,战士们是无畏的、英勇的。
【长征故事】三位老红军讲述爬雪山过草地的经历
![【长征故事】三位老红军讲述爬雪山过草地的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3f778c939e31433239689369.png)
【长征故事】三位老红军讲述爬雪山过草地的经历夜过鬼门关[人物档案李布德,四川营山人。
1918年6月出生,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战士、文书等职。
参加过平津、太原战役、抗美援朝等。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
]1936年2月,我在红九军当文书,虽然只有16岁,但已参加红军三年多了,经历过很多生死考验,但第三次过草地前翻越万年雪山党岭山,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党岭山位于现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主峰海拔5400多米,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狂风漫卷,时而暴雨倾注。
当地群众中说:爬上党岭山,如进鬼门关;若无大圣胆,难以再生还。
先头部队白天翻越党岭山时,因狂风暴雪袭击,损失比较大,所以我们决定夜间行军。
这天,我们来到党岭山脚下,只见山势悬崖叠峭,冰封雪锁,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
黄昏时分,部队出发了。
我们连行进在大部队中间,连长在前头带队,我跟着指导员断后。
队伍借着残月微光,踩着前面趟出的冰雪路,一个紧跟一个,踏着蜿蜒崎岖的雪路向上摸索行进。
开始行军时,大家情绪还十分活跃,又说又笑,行军速度较快,掉队的也少。
越往上爬,积雪越厚,天气越冷,空气也越稀薄,人的体力消耗越大。
有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战士,一瘸一拐,一步一喘,慢慢掉下队来,停在路旁。
指导员赶忙上前去对他说,来,我搀着你走,停下来就会冻死的!随即,从这位小战士身上摘下长枪,背在自己肩上,扶着他继续前进。
夜越来越深,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战士们个个都变成了雪人,整个队形好似一条银蛇,在雪山上缓缓移动。
又有一个战士掉队了,指导员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咬咬牙,再努把力,坚持就是胜利。
说着,又要帮这位战士背枪。
指导员身上已经扛着两支长枪了,不能把他累垮啊。
我抢上前去,把枪拿过来,背在了自己身上。
枪虽不重,但当时我年小体弱,而且又累又饿,多背一杆枪,顿时感到眼冒金星,每迈一步都像要用出全身的力气。
这时,突然听到指导员说:小李,抓住马尾巴。
聆听红军故事的心得体会
![聆听红军故事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8dd0f2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5.png)
聆听红军故事的心得体会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勇抗日的先锋力量,他们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一位老红军的故事,深受感动和震撼。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对红军故事的心得体会。
首先,红军故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坚定的信念和对胜利的执着追求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老红军们无论是在艰苦的长征中,还是在与敌人顽强抗战中,都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坚信共产主义的胜利一定会到来。
他们对党的信任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让他们能够坚持不懈地战斗下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正能量,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其次,红军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红军们无论是在战斗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保持着紧密的团结和互助的精神。
他们互相帮助,同舟共济,共同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种团结的力量让他们能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
这里面蕴含的深刻道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巨大的力量。
这个道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今天的社会中,团结协作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能力,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
另外,红军故事让我深感生命的可贵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在长征的路上,老红军们经历了饥寒交迫、疾病肆虐等巨大的折磨,但他们依然坚持下来,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胜利而奋斗。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勇敢和坚毅。
而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安定和美好,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感激。
同时,红军的故事也让我明白了时间的宝贵和不能虚度。
红军们面临着每时每刻的生死考验,他们并没有抱怨和放弃,而是用生命捍卫了他们心中的信仰和信念。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时间,不放弃任何可以让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努力做到每分每秒都有所值,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0个(精华版)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0个(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1014c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4.png)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0个(精华版)《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一):红军长征感人故事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XXX,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
XXX怕辣,没带辣椒。
XXX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XXX发抖。
队员一向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XXX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最后到了山顶,XXX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
最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二):长征感人故事:可敬的班长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XXX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样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
之后,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三):老红军后代代表、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村民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人,老家就在观寿公祠旁边,从小在那里长大,天天听着老人们说着红军的英雄事迹。
我的叔公们也参加了红军,但没有回来。
1934年9月,在我们村东边的松毛岭,发生了著名的松毛岭战役。
为支援战事,昔时红屋区全民参战,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仅南山镇的红屋区、大田区通俗群众就牺牲了三四百人。
我们村此刻很多老房子里除了有著名的抗日漫画群,还能看到很多的门和门板不配套,这都是老乡们自动把门板给红军利用所酿成的,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
听爸爸讲红军的故事作文
![听爸爸讲红军的故事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c4cbb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1.png)
听爸爸讲红军的故事作文《听爸爸讲红军的故事》一我的爸爸特别喜欢给我讲过去的故事,尤其是红军的故事。
每次一说起红军,他就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的。
有一天晚上,我们爷俩坐在院子里乘凉,夜空中繁星点点,就像无数双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
这时候,爸爸又开启了他的红军故事之旅。
爸爸讲的是红军长征的时候过草地那段。
他说那草地可不像咱们现在公园的草坪那般温顺可爱。
那草地上到处都是积水,一脚踩下去,泥巴混着水就把脚给裹住了,有时候还会有很深的泥潭,一不小心就陷进去了。
红军战士们穿着草鞋,很多人的脚都被划破了,但还是要继续前行。
他说起了一位红军小战士,这个小战士身体很瘦弱,背着个跟他差不多高的行囊。
那行囊看着都破破烂烂的,里面装着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活用品。
小战士跟着队伍在草地里艰难地跋涉着。
有一次,队伍停下来休息,小战士饿得不行,他从那行囊里拿出一块小小的干粮,都还没来得及吃,突然听到旁边有战友痛苦的呻吟声。
原来是一位受伤的战士,那受伤的战士状况很不好,身体很虚弱。
小战士想都没想,就把自己的那块干粮送到了受伤战士的嘴边。
那受伤的战士一开始不肯吃,说小战士还小,更需要,可小战士很倔强,硬是把干粮塞了过去,还说自己不饿。
要知道,他们那时候的干粮少得可怜,吃了这顿没下顿的。
看到这一幕,旁边的战士们都很感动,大家似乎都从这个小战士身上汲取到了力量,又充满干劲地向着前方进发。
爸爸描述得可详细了,就像他亲眼见过一样。
我坐在那,听得入了神,脑海里浮现着那个瘦弱却充满力量的小战士的形象。
二我印象很深刻的还有爸爸讲的红军翻雪山的故事。
听爸爸说,那些雪山可不是咱们平时旅游看到的雪山那么美好。
雪山又高又冷,风还特别大,就像一个发怒的巨兽在对着战士们咆哮。
走着走着,就可能遇到雪崩这样的危险。
爸爸说有一位老红军,他的年纪在队伍里算是比较大的了。
翻雪山的时候,他的身体其实不太好,腿有点毛病,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但是他没有落下一步,他紧紧地抓着旁边的战士。
听红军故事后的感想作文
![听红军故事后的感想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c0c90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4.png)
听红军故事后的感想作文前段时间,我有幸聆听了一位老红军讲述他们当年的战斗经历,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让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这位老红军看上去已经年逾古稀,但他说起话来依旧中气十足。
他坐在一把旧木椅上,目光炯炯有神,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他开始讲述他们当年长征的故事。
那时候,条件极其艰苦,粮食短缺是常有的事。
他们经常要翻山越岭,走上好几天都见不到一个村庄。
有一次,他们连续走了七天七夜,脚底都磨出了血泡,可还是咬着牙坚持前进。
“那时候啊,能吃上一口野菜就算是不错的了。
”老红军叹了口气说道。
他说,有一回他们路过一片草地,看上去绿油油的挺好看,可实际上危机四伏。
那草地里到处都是泥潭,一不小心踩进去,整个人就会往下陷。
有个小战士,看着年纪不大,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走在前面探路。
大家都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突然就听到小战士“哎呀”一声,人就陷进去了。
旁边的战友们赶紧伸手去拉,可那泥潭就像个无底洞,越挣扎陷得越深。
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小战士一点点被泥潭吞没,大家都哭了,可没办法啊,还得继续往前走。
还有一次,他们遭遇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敌人的兵力是他们的好几倍,武器装备也比他们精良得多。
“可咱们红军战士怕过吗?没怕过!”老红军激动地提高了声音,“大家心里就一个念头,冲出去!为了革命的胜利,死也不怕!”他们利用地形,和敌人展开了游击战。
有的战士子弹打光了,就拿起石头砸;有的战士受了伤,包扎一下继续战斗。
老红军回忆说,那场战斗打了整整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成功突围,可也牺牲了不少好战友。
在过雪山的时候,那漫天的飞雪,刺骨的寒风,真能把人给冻僵喽。
好多战士穿着单薄的衣服,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有个战士实在太累了,坐下来想休息一会儿,结果这一坐就再也没起来。
“我们想把他拉起来,可他已经被冻僵了,和雪地冻在了一起。
”老红军的声音有些颤抖,眼里闪着泪花。
听着老红军的讲述,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红军战士们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在雪山草地上顽强抗争……他们所经历的苦难,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无法想象的。
听老红军讲那长征的故事
![听老红军讲那长征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7cc9f49a76e58fafab0038e.png)
听老红军讲那长征的故事作者:本刊记者联合采写来源:《前线》2011年第09期“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题记当年让世界震惊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如今已远去70多年了。
但对经历过那段艰苦岁月的老红军而言,往事仍清晰地映在眼帘。
前不久,为了纪念党90岁生日和八一南昌起义84周年,我们专程拜访了几位老红军。
跟随老人追忆的脚步,聆听老人讲那过去的故事,我们仿佛走进了那个英雄的年代。
青春滴血:爬雪山过草地雪莲,扎根于冰峰悬崖之上,发芽于狂风暴雪之中,在人迹罕至的冰雪高原傲然怒放。
两爬雪山三过草地的红军女战士谭新华,就如同这绽放的雪莲——由滴血青春浇灌的美丽之花。
1935年4月,18岁的谭新华随红军开始了万里迢迢的艰苦长征。
党岭雪山,空气稀薄,行军困难,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就变成漫天大雪。
谭新华个子不高,步子迈得小,想跟上不落队,要比别人多费不少劲。
连续行军爬山,她的体力消耗已达极限,但她仍拼命往上爬。
实在爬不动,就拉一把马尾巴。
就这样,谭新华总算爬到了山顶。
回忆这段经历,谭新华哽咽着说:“爬雪山牺牲了很多同志,在接近山顶的地方,隔不远就可以看见红军战士的尸体。
他们大多是被冻死的,永远长眠在了雪山上。
”“长征途中,我们走过三个草地,前两个是小草地,只走了四五天。
第三个草地走了二十多天,这是长征途中最苦也是最难的一段路程。
”谭新华回忆道。
谭新华所在的部队过草地时走在后面,由于前面的部队已经把沿途的粮食筹集得差不多了,他们再也找不到多少粮食,只能挖野菜充饥。
“当时,我们到处挖野菜,挖得最多的是灰灰菜。
然后把挖来的野菜洗干净,切成丝,煮熟晾干。
饿的时候就用水泡干野菜吃。
许多战士饿得不行,就把前面部队战士留下的粪便中还没被消化的青稞粒挑出来洗干净了吃。
”谭新华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带着十分难过的样子。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50字]红军长征的故事50字6篇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50字]红军长征的故事50字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efc74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d.png)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50字]红军长征的故事50字6篇红军长征的故事50字篇(一):红歌红军祖国星期四下午,军乐团的武警卫员叔叔表演过后,我们迎来了两位老红军爷爷,他们为我们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
长征,一个多么豪迈的名字,里面有太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蕴含了太多英雄豪杰热血男儿的革命热情。
我聚精会神地听着故事,仿佛也来到了长征的路上,为英雄们呐喊助威!因为我明白,他们心里都只有一个信念——胜利!我被英雄的故事深深地触动着,即使故事说完了,我心中的激动却依然无法平静。
一群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们在我们面前站成了一道弧形的,豪迈而铿锵的旋律随即从他们嘴里一阵阵的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忽而轻柔如柳絮飘来,忽而低沉如群山环绕。
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是我知道,这一定就是红歌,陪伴英雄万里长征路的红歌!我深深地沉浸在对英雄的回忆中······演出在豪迈的歌声中接近了尾声,我的心里却如同落下了一粒石子,泛起一圈圈的涟漪。
如果没有那些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牺牲,怎么会有我们现在这么幸福的生活啊!如今,我们的祖国在东方傲然崛起,我也应该像革命先烈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红军长征的故事50字篇(二):长征的故事读后感长征的故事读后感读了书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我久久难忘。
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正如毛泽东所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显示了他们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这是什么支撑力量呢?是一种信念,一种坚定的信念。
走进二十一世纪的年青一代应永远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百折不饶,自强不息,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
学习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候,想想那长征路上十几岁的小红军,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
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攀比。
我们不能虚度光阴,只有努力奋斗,才能追求成功。
红军长征小故事:老红军讲述过草地的故事
![红军长征小故事:老红军讲述过草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46d537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0.png)
⽼红军刘运坤话⾳悲壮―――当年就快⾛出草地了,⼈却到了极限,怎么也挪不动步,摇摇欲坠,幸亏战友⾼⽟明⼀把扶住,架着左臂,⼀边⿎励⼀路同⾏。
可在出草地前夜,⾼⽟明⾃⼰却不⾏了,临终前,拼⼒抖索着双⼿捧出他负责掌管的团部军旗,闭眼前最后喃喃⼀句:“团旗,不能倒!” 在茫茫⼤草地上,英勇红军,意志如钢…… 噙着泪深鞠⼀躬 浑⾝的热⾎,刹那间都沸腾了起来! 红四⽅⾯军战⼠宋云鹤悲愤⼼痛:“重返草地时,每⾛不远,就有⼀具红军战⼠的遗体―――那都是第⼀次过草地时牺牲的战⼠,全保持着当初的样⼦。
”⽼红军张毅亲见:有的,两三个⼈倒在⼀起;有的,呈往前爬⾏的姿势;有的,⼿⾥还攥着泥⼟和青草。
三过草地,⽼红军张明汉印象最深的不是危险的沼泽,⽽是遍地的忠⾻。
⼀次⼀次,战⼠们每当看到战友遗骸都会噙泪驻⾜,深鞠⼀躬。
那天⾼秋悲,那四望⽆涯,那英风烈迹。
只有草地上的草⾃茂盛着,只有草地上的风⾃吹拂着,⼀年⼜⼀年。
这些事,⽼红军陈⾏庚不愿提,就是因为“⼼⾥难受。
” 七⼗载,往事仍清晰。
中央红军万⾥长征,历经艰⾟终与红四⽅⾯军在懋功会师,正要展开北上⼤计,却被张国焘分裂,令红四⽅⾯军孤军南下,甚⾄⼀度另⽴中央,与北上的中央红军正确⽅略南辕北辙,直⾄⼀年后难以为继,才再度北上。
万⾥长征两年,中央红军⾛了⼀年,这⾥⼜耗了⼀年。
战⼠们三过草地,在茫茫原野上,以⽣命书写忠诚坚定。
⽽三过草地的转战,也让⽼红军蒲润三负重伤:第⼀次被⼦弹打断⼿腕,⽩⾻森森,⼀咬⽛捏着继续打,战⽃结束再包扎,居然三⽉⾃愈;第⼆次伤在头上,昏死两天两夜后,突然⾃⾏醒转;第三次伤在左脚,⾎流如注,直到现在⾁还长不起来。
三过草地,⽼红军王纪芝所在的队伍有⼀次⾛迷了路,⾛了两天怎么也⾛不到头,只好折回找当地藏民。
可藏民⼀听惊恐瞪眼:“要过草地?那是魔⿁居住的地⽅!” 三过草地,战⼠们是⽆畏的、英勇的。
⽼红军李哲民记得,南下的红军⼗多天连克绥靖、丹巴、东化,在雅安⾦鸡关以机枪击落了⼀架敌机,飞机坠落后机尾还挂在电线杆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
安静地坐在客厅的一角,向记者伸出的手温暖而有力。
挥毫泼墨,“长征万岁”四个大字,一气呵成。
更多时候,她会被电视上的画面吸引,挥手让周围人静下来,电视上正播着一部关于长征的电视剧,一个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幸中弹牺牲……
她的目光久久不愿离开。
面对她,面对这位百岁红军老战士,如同面对一部中国革命史、民族奋斗史。
王定国,“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生于1913年,是健在的年龄的女红军。
她1933年加入中国*,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9年9月,被评为双百人物之一。
“我清楚地记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我一直在寻找这生命的火种。
”王定国这样回忆。
这是一个忠贞追随者的人生写照。
百多年风雨,从黑暗到光明;两世纪奋斗,唯初心从未变。
蜕变
从童养媳到女红军
王定国的原名叫王乙香,1913年2月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的一个佃户家庭。
困苦的生活迫使她早早地挑起了重担,六七岁的她,就要到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挣钱。
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王家也难逃噩运。
因为没有粮食,她的妹妹被活活饿死了,父亲也因过重的压力病故了。
无奈的母亲卖
掉了她三岁半的二弟,才安葬了她的父亲。
为了活下来,只好把她给
了邻村的李家当童养媳。
川东地下党中心县委委员杨克明以布客身份来山区展开工作。
王
乙香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
她从退婚、剪长发、解
放小脚开始了闹翻身、求解放的征途。
获得自由的王乙香改名王定国,配合农民协会四处宣传放脚、剪发、男女平等三件事,让妇女劝男人不吸鸦片,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
1933年10月,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参加了红军,
12月加入中国*,先后任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川陕苏区保卫局妇女连连长,为红军送弹药、清剿土匪,拿过枪、上过战场……
至今,王定国清楚地记得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些细节:
“1932年,我跟着王维舟的川东游击队走南闯北。
他有一个侄子叫王波,当时在91师,要我跟着他们走,我就跟着他们打游击去
了。
”“1933年12月,营山县委在消水河地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期间,我加入了中国*。
”
“记得那天晚上,县苏维埃组织部领导找到我,宣布我为*正式
党员,无候补期。
他们和我谈了话,鼓励我在今后的斗争中要更加坚强。
入党令我心绪万千,心情激动,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有了
人生的奋斗目标。
”
如果说一个人从平凡到伟大有一个起点,入党就是王定国的起点:“从那天起,我就只有一个想法,跟党走,不掉队!”
长征
五过雪山三过草地
1935年3月,王定国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长征,一个震撼世界的艰难征程。
在王老记忆中,牺牲与战斗永
不磨灭:“草地我走了3遍,翻了5座大雪山,我们文工团要做宣传
鼓动工作,行军途中跑前跑后,走的路远不止二万五千里,应该是一
倍以上。
”王老在雪山上还冻掉一个脚趾头,“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也不疼也不流血。
”
王老记得:“百丈关战斗,当时敌人把路全都堵住了,不让我们走,牺牲了很多人。
剧团的人也参战,我们枪很少,大家都背着乐器
赶路,手里有扁担之类的棍棒。
也不是空手打仗,用棍棍棒棒打。
”
艰苦卓绝这四个字,对长征中的女红军来说,考验更大。
王老说:“过草地很艰苦,仗打得也很苦。
敌人多,我们人少,打得好就赢了,打得不好,人就没了。
”
革命路上有艰险,有时更会身临绝境。
“我们想的,就是打开一
条路,目的就是和其他部队会合。
男女没有什么区别,打仗时不是说
女的留下男的打,而是大家一起打。
”王老如此坚定。
过若尔盖草地时,王老的体重仅剩下50多斤,“要是胖的话,
哪里过得来啊!踩到泥潭里就要陷下了。
”除了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雪山草地的严酷环境,饥饿、疾病、疲劳也是大敌。
历经艰辛,王定
国最终还是走出来了。
让王老铭记的,是和*主席一起过草地,“毛主席和战士们一起
行军,也不骑马,徒步前行,还一路用浓重的湘潭口音给大家鼓劲儿。
”
王定国的这条路走得心里踏实,步履坚定。
战斗
在危难中鼓舞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