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协同效应评估与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评估与评价
摘要有的企业并购是为了达到规模经济, 有的是为了提高市场份额,但是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获得协同效应。协同效应能否实现、其实现效果如何却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对协同效应的内涵及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净现金流贴现的方法对协同效应进行计量,并且运用相关财务指标对并购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协同效应;净现金流贴现;企业并购
一、引言
近几年来,国际范围内企业并购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并购的规模、范围和性质都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并购成为壮大公司实力、增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空前重要的手段。在我国,并购与重组受到了企业和政府热情的关注和积极的实践,希望并购成为实现扩张和摆脱
困境的有效途径。企业并购有纵向、横向和混合并购三种类型,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并购其最主要的动因是为了实现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可以理解为是对分散的有限资源调整组合后,使其整体整合价值大于各个独立部分价值之和的效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并购都能实现协同,因此企业并购前对协同效应进行科学评估至关重要。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涵义。广义的兼并包括了吸收合并还有新设合并与控股等形式,狭义的兼并仅包括吸收合并。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股份和资产来取得目标企业的部分股份或者资产,通过控制对方公司的部分股权和资产以达到控制该企业。收购的方式因此可以分为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其中,股权收购是收购方购买目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资产收购是指收购方购买目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的资产。目的是与目标企业一同获得控制权,共同担当经济责任。
本文所研究的企业并购行为是指广义的兼并和收购。是指一家公司以一定的支付方式取得另外一家公司或几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进而获得公司经济资源支配的权利。按并购所处的行业不同并购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及混合并购三种,横向并购一般是指处于同一行业内的两个企业或多个企业的并购,纵向并购是指处于产品的不同阶段的生产企业之间的并购,混合并购是指并购双方分别处于不同的产业链中,处于不同的商品市场,并且之间没有特殊的产业关联。
2.2协同效应
1、概念
美国学者H·伊戈尔·安索夫(H.Igor.Ansoff)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提出协同效应概念,。1971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也提出了“协同”的概念, 并在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 发表了《协同学导论》等著作。协同论认为整个环境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此后理论界对协同效应的概念界定、协同机会识别、协同效应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最为普遍的一种解释是协同效应就是二加二等于五的效应,即并购后两公司的效益之和大于并购前两公司的效益之和。实际上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并购前并购双方本身就具有的潜在增长潜力。也就是说,根据这一定义计算出来的值不仅包括了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还包括了并购双方由于本身就具有的增长潜力而在并购后表现出来的业绩增长。另一种关于协同效应的全新解释是由Mark L.Sirower(1997)提出的,他认为协同效应是合并后的公司在业绩方面应当比原来两家公司独立存在时曾经预期或要求达到的水平高。他还指出,并购后有可能出现业绩改进,但如果这些业绩改进是已经预期到的,那就称不上是协同效应。由于Mark L.Sirower对协同效应所作的定义考虑了并购双方原有的增长潜力,更为合理,所以本文将采用Mark L.Sirower的观点。他给出了一个判断并购价值的公式:
并购战略的价值=协同效应-溢价
他认为影响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是并购是支付的溢价,如果收购方在收购目标企业后, 可以取得期望收益, 则收购战略的净现值(NPV)可以用下式表示:
NPV=协同效应- 并购支付的溢价
协同效应=NPV+并购支付的溢价
2、协同类型
并购的协同效应主要包括: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
(1)经营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市场力量的增强、竞争成本的降低、节约交易成本等原因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得以提高的现象。经营协同往往取决于各种资源的共享,比如资金、设施、销售渠道、管理和研发人员、客户。
(2)财务协同效应
财务协同效应是指并购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的增效作用。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充分利用企业的自现金流量,使其实现合理流动;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举债能力;利用亏损递延弥补款来实现合理避税;导致证券市场对企业的股票评价发生改变从而使股票价格上
升。所以,企业在并购时,为了实现其财务协同效应,应该充分考虑并购双方财务状况,如双方资产负债结构、并购企业的现金流量、被并购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被并购企业内部资金的数额、被并购企业的实际价值与并购金额的关系等。
(3)管理协同效应
管理协同一般是指较高效率的公司通过技能转移方式提高较低效率的公司的研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经营成本下降和收入增加,从而提高整体收益。比如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在并购之后,管理协同效应体现在双方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文化的融合与协调。
三、国内外协同效应研究综述
Igor Ansoff(1965) 首次向公司经理们提出了协同战略的理念, 他认为协同就是企业通过识别自身能力与机遇的匹配关系来成功拓展新的事业, 协同战略可以像纽带一样把公司多元化的业务联结起来, 即企业通过寻求合理的销售、运营、投资与管理战略安排, 可以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业务单元与环境条件, 实现一种类似报酬递增的协同效应, 从而使公司得以更充分地利用现有优势, 并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Porter(1988)在论述经营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时指出: “协同作用是一种美好的设想, 但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 取代协同作用的答案似乎是放权, 即将权力交给经营单位的经理们”。但他后来又指出: “协同作用的失败, 并非由于概念中的某些基本缺陷, 而是公司对它没有理解和执行”。
安德鲁·坎贝尔等(2000)在《战略协同》一书中说: “通俗地讲, 协同就是‘搭便车’。当从公司一个部分中积累的资源可以被同时且无成本地应用于公司的其他部分的时候, 协同效应就发生了”。他还从资源形态或资产特性的角度区别了协同效应与互补效应, 即“互补效应主要是通过对可见资源的使用来实现的, 而协同效应则主要是通过对隐性资产的使用来实现的”。
蒂姆·欣德尔(2004)概括了坎贝尔等人关于企业协同的实现方式, 指出企业可以通过共享技能、共享有形资源、协调的战略、垂直整合、与供应商的谈判和联合力量等方式实现协同。
由于取得协同效应之艰难, 导致了对协同作用热情的消逝, 甚至产生了质疑。Mark L.Sirower(1997)提出了协同效应有限论,他认为协同效应的预期值很低,并购价格与价值毫无关系,并购溢价的水平预示着并购亏损的水平,开展并购博弈的净现值(NPV)可简单归纳为:净现值=协同效应-溢价,因此不懂得这个基本公式的公司有可能落入协同效应的陷阱。坎贝尔等(2000)也指出: 实践中协同取得成功的案例明显少于失败的案例。
邱国栋, 白景坤(2007)认为“协同陷阱”或协同失败是因为“公司对协同没有理解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