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对比观察
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13.086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季东凯,刘诚林,倪海波,李建,孙晓峰,钱晓波,邱耀忠,张立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介入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应用单纯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改良的Rankin评分(MRS)、巴塞尔指数(BI)、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结果术前,两组GCS、MR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的效果更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能力,还可以降低复发风险。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5(a)-0086-04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Simple Coil Embolization and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Interventional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sJI Dongkai, LIU Chenglin, NI Haibo, LI Jian, SUN Xiaofeng, QIAN Xiaobo, QIU Yaozhong, ZHANG Li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Zhangjiag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Zhangjiagang, Jiangsu Province, 215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imple coil embolization and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ho under⁃went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at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jiagang City from January 2020 to June 2022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intervention treat⁃ment methods. 41 patients who received simple coil embolization intervention treatment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41 patients who received stent 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intervention treatment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Glasgow Coma Scale (GCS),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Basel Index (BI), treatment efficacy,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recur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Before surger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CS, MRS, and B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surgery, the above indica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6%, higher than 80.49%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493,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o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s better. It can not [作者简介] 季东凯(1986-),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神经介入方面。
血管内介入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血管内介入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目的:分析和研究顱内动脉瘤患者应用传统开颅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57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将所抽取研究对象分为探究组(n=30)和参考组(n=27),参考组患者应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探究组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
结果:探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Ⅰ级率与参考组对比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Ⅱ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817,P=0.0971)、2组患者Ⅲ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917,P=0.9175)、2组患者Ⅳ级率明显较参考组患者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361,P=0.0747),2组Ⅴ级率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x2=0.6146,P=0.0854)。
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传统开颅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差异较小,均能够使患者的生活水平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和手术方案。
标签:血管内介入;传统开颅手术;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颅内动脉瘤临床发病率、致残率等均较高,手术治疗对于抑制病情发展可发挥重要作用,传统开颅手术易产生较大的创伤面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取得理想预后效果,因此,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1]。
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传统开颅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情况做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57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排除严重脏器功能病变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严重出血性疾病患者。
将所抽取研究对象分为探究组(n=30)和参考组(n=27),其中,探究组14例女性,16例男性,年龄为42至85周岁,平均年龄为(64.3±6.9)岁,参考组12例女性,15例男性,年龄为40至84周岁,平均年龄为(62.2±6.7)岁。
支架辅助弹簧圉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支架辅助弹簧圉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肖乾;胡欣;杨建平;梅淑宏【摘要】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共41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
对照组给予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总量、手术总时间、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P<0.05)。
观察组复发率为4.8%,与对照组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GOS评分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预后效果佳。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19【总页数】2页(P75-75,76)【关键词】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支架;弹簧圈栓塞【作者】肖乾;胡欣;杨建平;梅淑宏【作者单位】江西 343000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 343000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 343000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 343000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后循环动脉瘤是主要颅内动脉瘤,约占15%。
由于后循环动脉瘤位置较深,毗邻脑部神经、脑干,且后循环穿通血管丰富,动脉瘤形状较大且形状不规则,导致诊断和治疗该病显得十分困难,且治疗效果也未如前循环动脉瘤佳[1-2]。
再者,后循环动脉瘤一旦出现破裂,将很可能造成枕骨大孔疝以及供应脑干穿支血管发生痉挛,死亡率极高[2-3]。
近年来,介入治疗的不断成熟为后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和思路。
本文将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取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共41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
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应用及临床预后。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
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观察组实施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
比较两组症状改善的时间、总住院日数;治疗前后患者BI指数以及Rankin评分;动脉瘤出血、急性血栓和支架内狭窄等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BI指数以及Rankin评分、症状改善的时间、总住院日数、动脉瘤出血、急性血栓和支架内狭窄等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颅内支架;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预后;效果【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0-0154-02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痉挛,自发性脑出血是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键因素。
随着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内介入栓塞目前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某些类型的颅内动脉瘤治疗仍然使神经外科医生感到非常困难,包括一些宽颈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等,目前使用支架辅助线圈栓塞动脉瘤已被广泛接受[1-2]。
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
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观察组实施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分析了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应用及临床预后,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
观察组50例,年龄31~79(51.72±2.44)岁。
男女28例和22例。
对照组50例,年龄33~77(51.24±3.56)岁。
男女分别有30例和20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摘要:脑动脉瘤为常见脑血管异常扩张导致的瘤状病变,0.2%~7.9%的患者会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加了病残病死率[1]。
据报道[2],脑动脉瘤病残率高达50%左右,病死率仅次于脑梗死与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弹簧圈栓塞治疗仍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单纯应用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难以致密栓塞宽颈动脉瘤等复杂的脑动脉瘤,且复发率高,存在一定局限性。
有学者指出[3],当血流能够通过的支架网孔面积与支架金属网格所围成的菱形面积之比值小于0.6时,可使流经支架进入动脉瘤的血流衰减,促进血栓形成,减少预后复发。
[关键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患者护理配合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导致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因血流冲击、动脉壁薄弱引起,确诊后需尽早采取手术治疗,防止颅内动脉瘤破裂,威胁患者术后生命。
本次研究选取78例行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探究重症护理配合效果,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均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符合手术治疗相关指征,签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手术禁忌症、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
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9例。
常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9:20,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0.12±5.7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8例、11例;干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8:21,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0.10±5.6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7例、12例;两组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择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术后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护理,调节适应温湿度,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绝对卧床休息1天,适当抬高床头,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针对患者心理需求施加个性化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对比研究
63No.6 roll up No. 32 Issue, November, 20202020年11月第6卷第32期智慧健康Smart Healthcare健康科学_临床医学工程DOI:10.19335/ki.2096-1219.2020.32.024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对比研究祁海文(吉林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吉林 吉林 132011)摘 要:目的 探究于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 研究收集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147例,病例收集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依据患者不同手术方案划分小组,78例开展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设为介入治疗组,69例开展开颅夹闭术,设为开颅治疗组。
结果 介入治疗组GOS 结果评估分数高于研究2组(P<0.05);介入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颅治疗组(P<0.05)。
结论 于脑动脉瘤手术中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利于改善其预后结果,规避并发症,疗效优于开颅夹闭术。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脑动脉瘤;疗效本文引用格式:祁海文.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对比研究[J].智慧健康,2020,6(32):63-64.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s by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and CraniotomyQI Hai-wen(Jilin Central Hospital Neurosurgery, Jilin, Jilin 132011)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ravascular embolization and craniotomy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s. Methods A total of 147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neurysm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neurosurgery were collected as observation objects. The collection period of the cases was from March 2018 to February 2020.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of the patients, 78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treatment was set as a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and 69 patients underwent craniotomy and clamping operation was set as a craniotomy treatment group. Results The score of GO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tudy 2 group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raniotomy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travascular embolization is used in the operation of cerebral aneurysm,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its prognosis and avoid complications. The effect is better than craniotomy.KEY WORDS: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Craniotomy and clamping operation; Cerebral aneurysm; Efficacy0 引言脑动脉瘤为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诱导的瘤状凸起,为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疾病病情进展快,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及时开展手术治疗方案尤为重要[1]。
开颅手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开颅手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郑家涛【摘要】目的对开颅手术和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13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开颅手术,观察组介入栓塞术,对比两组治愈率、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改善程度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MMP-2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有着较高治愈率,可有效改善患者MMP-2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整体效果优于开颅手术.【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01【总页数】2页(P86-87)【关键词】脑动脉瘤;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术;MMP-2水平【作者】郑家涛【作者单位】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朝阳1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脑动脉瘤是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患者出现突发性呕吐、颈部抵抗、恶心及剧烈头痛等临床症状,对患者健康状况极为不利,甚至会导致死亡[1],需及时诊治。
临床上多选择手术治疗,开颅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是两种常用方法,其中开颅手术常会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且易引发术后并发症,故应用安全性不佳。
近年来在医疗技术不断提高背景下,介入栓塞手术在临床中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
为探讨脑动脉瘤最佳的手术方式,我院对此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做了对比分析,发现介入栓塞手术效果更为理想,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130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头痛、脑神经麻痹、意识障碍、视力障碍,经CT检查和脑血管造影,全部确诊为脑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术对脑动脉瘤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基层医学论坛2020年9月第24卷第25期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术对脑动脉瘤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邱荣佳甘永庆张鹰罗淼熙(信宜市人民医院,广东信宜525300)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3):467-468,470.[3]张建锋,李智,杨帆,等.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2606-2610.[4]李加洲,吴先臣,易滨,等.不同双镜术式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近期并发症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3):520-522.[5]徐飞.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与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术后早期生存质量与并发症的比较[J].肝胆外科杂志,2018,26(2):137-139.[6]李士涛,王利荣,刘二平,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4):543-545.[7]顾强,汪意清.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与传统开腹手术近远期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17,25(10):799-800.[8]薛红娣,刘双海,陈胜,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24):4914-4916.[9]高俊,陈功.不同方法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肠黏膜损伤程度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3):443-446.(收稿日期:2020-06-16)【摘要】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术对脑动脉瘤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接诊的5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和夹闭组,每组25例。
栓塞组患者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夹闭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181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8 No.5·临床研究·脑动脉瘤是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变,主要是由于脑动脉血管壁薄弱、炎症或损伤所引起脑动脉血管壁局部扩张并囊性膨出。
脑动脉瘤具有发病隐匿、病情危急、预后差等特点,临床症状为剧烈头痛等[1]。
如果未能及时治疗,一旦动脉瘤发生破裂,将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脑动脉瘤患者多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尽管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具有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临床应用局限性较大的缺陷。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脑动脉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为了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本文通过前瞻性的研究观察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脑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动脉瘤诊断标准;②伴有昏迷、头痛等症状;③无手术禁忌证;④知晓本次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例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②有开颅史;③合并传染性疾病;④合并器质性疾病;⑤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⑥临床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比较郭大华,郭奕辉(汕头潮南民生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汕头 515144)【摘要】目的 比较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各25例。
对照组予以开颅夹闭术治疗,试验组予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予以比较。
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32.0%;试验组预后良好率为76.0%,高于对照组的4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与单纯弹簧圈栓塞的疗效对比分析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与单纯弹簧圈栓塞的疗效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弹簧圈栓塞联合支架辅助对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到我院就诊的86例动脉瘤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支架组、常规组(n=43)。
常规组行弹簧圈栓塞,支架组联合支架辅助。
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支架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
两组并发症无差异(P>0.05)。
结论: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疗效更好,无严重不良事件。
【关键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动脉瘤为老年人好发疾病,多发于颅内,发病率可高达2%,一旦急性破裂死亡率较高[1]。
弹簧圈栓塞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仅应用弹簧圈栓塞治疗时,患者存在填塞失败、弹簧圈脱落等情况,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改变这一不良问题是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为新兴技术,可以有效将弹簧圈固定,避免其脱离,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其可能增加血栓形成机会,造成其他恶性事件,因此其应用效果还存在异议。
鉴于此,本文特研究弹簧圈栓塞联合支架辅助对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至我院接受诊疗的动脉瘤患者86例。
纳入标准:(1)符合相关诊疗标准;(2)符合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等手术禁忌症。
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支架组、常规组,各43例。
支架组男女之比为26:17,年龄中位数(59.47±11.85)岁。
常规组男女之比为28:15,年龄中位数(59.93±12.18)岁。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全麻。
常规组行弹簧圈栓塞治疗,支架组加行支架辅助,术前3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选取股动脉行动脉穿刺,将6F导管置入动脉,待患者全身肝素化后进行DSA成像,对患者的瘤体进行观察,并选取合适的支架、微导管及弹簧圈,由微导管将支架及弹簧圈释放到位,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及氯吡格雷75mg3月后再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00mg9月。
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与单纯弹簧圈填塞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比较
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与单纯弹簧圈填塞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比较王东晓;夏国庆【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弹簧圈填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68例.A组患者接受单纯弹簧圈填塞治疗,B组患者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于患者术后即时和术后3个月进行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急性血栓、血管痉挛、弹簧圈移位、动脉瘤破裂)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即时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完全栓塞、瘤颈残留、部分栓塞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完全栓塞比例均上升,瘤颈残留比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B组患者完全栓塞比例高于A组,部分栓塞比例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效果较单纯弹簧圈填塞好,不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21【总页数】2页(P3986-3987)【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技术;支架;疗效【作者】王东晓;夏国庆【作者单位】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焦作 454000;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焦作 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脑出血,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
颅内动脉瘤多发于脑底动脉环,临床统计显示约80%的颅内动脉瘤位于该位置。
目前尚不清楚颅内动脉瘤的具体发病原因,但有研究数据表明先天动脉发育不良、动脉硬化、脑膜炎、意外创伤、高血压、血管炎等因素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1]。
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对比观察
Co mp ar a t i ve O bs e r v a t i on be t wee n t he e f f e c t o f e ndo v as c ul a r s t e nt i m pl ant a t i on c om bi ned wi t h g ug l i e l mi de t a c habl e c oi l
c o i l e mb o l i z a t i o n ( E S I G D C ) o n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I A ) . Me t h o d s 5 0 c a s e s o f I A p a t i e n t s w h o w e r e a d m i t t e d i n t o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t w o g r o u p s . Re s u l t s I n t h i s s t u d y , t h e g o o d r a t e o f t e s t g r o u p ( 6 8 %) w a s o b v i o u s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4 0 %) . T h e mo r t a l i t y r a t e o f t e s t g r o u p ( O ) w a s o b v i o u s l y l o w e r t h a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1 6 %) , me a n w h i l e , t h e e p i l e p s y
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王芝平;王依宁;邱成元;许宏伟
【期刊名称】《健康必读(下旬刊)》
【年(卷),期】2009()6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开颅夹闭组20例,血管内栓塞组20例.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症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开颅夹闭组的20例均成功夹闭瘤颈,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随访24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20例中有3例夹闭不全.另外的血管内栓塞组:成功夹闭瘤颈18例,并发症有为15.00%.随访24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20例中均无夹闭不全.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一致,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瘤体特点等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总页数】4页(P483-486)
【作者】王芝平;王依宁;邱成元;许宏伟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R683.42
【相关文献】
1.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比较 [J], 李少锋
2.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J], 张胜冬
3.开颅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对比观察 [J], 张文斗
4.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J], 桂群峰
5.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比较 [J], 李少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5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支架组(n=27)与对照组(n=27)。
对照组,给予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支架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支架组,22例完全栓塞,3例次全填塞,2例部分填塞,对照组,21例完全栓塞,4例次全填塞,2例部分填塞,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1/27),对照组为7.5%(2/27),经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关键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并发症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见于脑动脉血管管壁上的异常膨出现象,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如今,介入栓塞在该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且得到了临床医师的普遍认可。
本文以54例患者为对象,探讨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支架组(n=27)与对照组(n=27)。
对照组,12例男性,15例女性,43-68岁,平均(50.3±2.89)岁。
支架组,10例男性,17例女性,40-69岁,平均(51.9±2.47)岁。
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没有明显差异,组间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操作如下:予以全身麻醉处理,在双侧股动脉,穿刺置管,一侧股动脉,放置球囊于动脉瘤口,另一侧,置入微导管至动脉瘤中,充盈球囊,经由微导管,快速将弹簧圈栓入至动脉瘤,弹簧圈完全填入后,慢慢泄掉球囊,完全泄去后,行DSA,观察弹簧圈位置与稳定性,球囊再次充盈,随后,解脱弹簧圈,完全泄去球囊后,将球囊撤回,术毕。
单纯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单纯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探析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单纯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单纯栓塞治疗)、研究(支架辅助栓塞治疗)。
对比治疗结果。
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更优,差异显著(P<0.05)。
结论:分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具有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分颅内动脉瘤;单纯栓塞;支架辅助栓塞;安全性作为常见的外科疾病,颅内动脉瘤患者病死率高达25%-60%,对该疾病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1]。
目前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时,最常见的为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单纯栓塞具有微创、临床效果显著的特点,是目前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案。
但部分患者若为宽景动脉瘤,单穿栓塞无法进行完全栓塞,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可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并不统一[2]。
基于此,本次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单纯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择颅内动脉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10月到2020年11月。
随机分为对照、研究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具有一致性,P>0.05。
表1 患者基本资料比对组别例数男/女平均年龄(岁)研究组4525/20(37.18±1.36)照组4524/21(37.33±1.31)1.2方法对照组:单纯栓塞治疗。
实施全麻后,应进行抗凝治疗,使用Seldinger穿刺方式,经股动脉送入患者左右颈内动脉,选择合适的角度,经微导管丝置入动脉瘤内,经微导管送入可脱性弹簧圈,使其在其瘤腔内成篮。
研究组:支架辅助栓塞治疗。
术前,患者实施CT血管造影,对需实施支架辅助栓塞的位置进行确定。
在术前3h给予患者麻醉药物,在术中进行抗凝治疗,使用肝素,初始剂量为50U/(kg·h)随后每30min增加抗凝药物。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对比研究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对比研究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2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不同入院顺序方法分为实验组(31例,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对照组(31例,应用开颅夹闭术)。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
结果:实验组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动脉瘤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动脉瘤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开颅夹闭术。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脑动脉瘤;临床效果;开颅夹闭术脑动脉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脑动脉瘤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种原因所致:其一,后天病理;其二,先天畸形。
脑动脉瘤的发病症状不典型,一般以剧烈头痛为主。
脑动脉瘤极易出现出血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脑动脉瘤的治疗难度较大,手术是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方法。
传统手术采取开颅夹闭术,开颅夹闭术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是手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多且预后效果不高。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一种近年来随着影像学不断发展的手术方式,能够广泛应用在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2例脑动脉瘤患者。
实验组中有25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对照组中有26例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实验组平均年龄为(56.85±2.99)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7.17±2.54)岁。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开颅夹闭术。
常规实施镇静药物和肌松药物,在CT辅助下进行开颅夹闭术;将侧裂翼点作为手术入路,在显微镜辅助下取一头部弧形切口,释放脑脊液,切开头皮,剥离骨膜和皮下组织等,充分选录病变动脉,确定具体血管后,钻孔,沿着脑裂分离部位入路至病灶部位;选择合适的动脉夹,阻断载瘤动脉,解除病灶组织,使用动脉夹夹闭动脉瘤;止血,置入引流管,缝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MMP-2水平变化两组治疗前 MMP-2水平分别为(55,3±10.9)弘∥L、(56.0±
tmcranial aneurysnm ment
with hioactive Cereety coils:effects
On
ne吐-
9.8)∥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
B(13.2±1.3)d,恤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no
signifcant(t=3.18,P<0.05).
For brain aneurysm patients,the intervention embolization ha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bvious difference in curative effect
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进行造影,当微导管进入
动脉瘤后,选择合适的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后穿刺
万方数据
生旦基星医垫!Q!!生!旦箜!!鲞箜!!塑垦坚!!些丛鲤塑:墅P塑坐!!!!!:型:!!:盟!:!墨
点上1 cm压迫15 min,确保无出血后加压包扎并该
塞治疗pj。开颅手术治疗创伤一般比较大,患者的 住院时间亦比较长,而介入栓塞是一种微刨手术,虽 然有栓塞不全的可能。但本研究发现,与开颅术相 比,介入栓塞术的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汪凯等№1 研究发现,与开颅术治疗相比,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 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管内栓塞 术治疗的患者其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颅术(P(
eIntce
exP丽-
and early
R'llw・up
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
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宋金海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宜兴 214200摘要 目的 研究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于宜兴市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 =41)与观察组(n =41),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 )、脑卒中mRS 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 BI )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术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2,P <0.05);术后,观察组GCS 、mRS 、BI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63%、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P >0.05)。
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可改善患者手术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 735 文献标志码 A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07.10Clinical Comparison of Simple Embolization with Stent-assisted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ONG Jinhai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Yixing People's Hospital, Yixing, Jiangsu Province, 214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omparison between simple embolization and stent-assisted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Methods 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who receive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in Yixi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41)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41).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mbolization with spring coil alo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tent-assisted embolization with spring coil. The therapeutic effect, Glasgow Coma Scale (GCS), mRS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Barthel index (BI) an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operat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68%,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0.7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222, P <0.05). After operation, GCS, mRS and BI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Postoperativ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treatment was 19.63% and 9.76%, respectively,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0.402, P >0.05). Conclusion Stent-assisted embolization with spring coil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can improve the surgical indexe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significant.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pport auxiliary spring coil embolizat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omplication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危险的脑血管疾病,通常位于脑动脉的分叉点或曲折处,若未及时治疗会破裂,* 论著 *收稿日期:2023-05-04;修回日期:2023-05-24作者简介:宋金海(1979-),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血管病与脑外伤、脑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
瘤疗效对比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开颅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的良好率(68%)明显高于对照组(40%);实验组患者术后死亡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6%),实验组患者的癫痫发生率(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单纯开颅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为: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常规行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3高”治疗,维持患者的高血压、高血容量及高血液稀释度的相关治疗,并采取相关的抗炎措施,和解痉治疗。
实验组25例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具体操作为:(1)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2)采用selding技术经患者的股动脉,放置导管,并行脑血管的造影,从而观察患者的动脉瘤的情况;(3)将事先准备好的支架植入患者的靶血管,采用的支架为neuroform自膨式支架;(4)
释放弹簧圈对患者进行栓塞治疗;(5)术后,对患者采取抗血小板的相关治疗,并采取相关的抗炎措施,和解痉治疗。
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分别记录两组中术后良好、差、死亡及癫痫的发生状况。
具体的评价标准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标准。
4~5分为良好。
2~3分为差。
分析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良好率、死亡率及癫痫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良好率(68%)明显高于对照组(40%);实验组患者术后死亡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6%),实验组患者的癫痫发生率(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3。
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女性。
除了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以外,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脊髓血管畸形等同样能造成自发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3-4]。
临床中,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根本手段。
但是,传统的单纯开颅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的创伤大、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
而且,常会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等并发症[6]。
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对于患动脉瘤的患者开颅手术极其高危、开颅手术失败,或因全身情况及局部情况不适宜开颅手术等,可用血管内栓塞治疗。
对于动脉瘤没有上述情况者,也可以先选择栓塞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手术目的在于:利用股动脉穿刺,将纤细的微导管放置于动脉瘤囊内或瘤颈部位,再经过微导管将柔软的钛合金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囊内并将其充满,使得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从而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
近年来,研究发现可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治疗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
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的良好率,降低患者术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良好[7-8]。
本研究中,将接诊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实验组25例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单纯开颅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的良好率(68%)明显高于对照组(40%);实验组患者术后死亡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6%),实验组患者的癫痫发生率(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
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开颅手术。
综上所述,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苏世星,赖凌峰,段传志,等.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8):505-508.
[2] 顾斌贤,李明华,王武,等.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危急事件中支架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2):93-96.
[3] 李云超,邱虹,陈广,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388-2390.
[4] 蒲亨萍,姚声涛.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及术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212-1213.
[5] 郎黎薇,葛啸天,杨希琴,等.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684-686.
[6] 朱卿,兰青.颅内动脉瘤的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0):457-458.
[7] 胡小萍,吴小兵,刘彩萍,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392-1394.
[8] 邓其峻,廖旭兴,钟伟健,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防治[j].广东医学,2011,32(1):90-92.
(收稿日期:201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