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电气元件工作原理
电气工作原理

电气工作原理电气工作原理是指电气设备或电路如何工作的基本原理。
它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电感、电容等电气元件及其互相作用的规律。
在一个电路中,电流是沿着闭合回路流动的带电粒子的数量。
电流的大小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即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I = U/R。
电流的方向由电子的流动方向决定,电子的流动从正电压端流向负电压端。
电压是驱动电流流动的力量,常用单位是伏特(V)。
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压源会产生电势差,使得带电粒子形成电流。
电压源可以是电池、发电机等。
电阻是电流流过时产生的阻碍。
它是材料或器件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的度量。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电阻率和器件的几何形状。
通过欧姆定律可以得知,电阻与电流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即R = U/I。
电阻可以通过调节电路中的电阻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
电感是由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引起的。
当电流变化时,磁感应强度也随之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
它的单位是亨利(H)。
电感器可以用来存储电能,并且在电路中起到过滤高频信号的作用。
电容是将电荷存储在两个导体之间的设备。
它的单位是法拉(F)。
当电容器两个导体带电,它们之间会产生电场。
电容器可以在电路中储存和释放电荷。
除了这些基本的电气元件,电气工作原理还包括各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如放大器、开关电源、滤波器等。
电气工作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在电子技术、电力系统、通信系统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掌握电气工作原理,人们可以设计和维护各种电气设备,解决电气故障和提高电路性能。
所以,了解电气工作原理对于电气工程师和电子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中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

中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一、中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中间继电器是一种控制设备电气元件,具有在电路中起开关作用的功能。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继电器的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引起继电器中的机械结构(通常是开关)动作,从而控制电路的开关状态。
以下是中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1.线圈电流产生电磁力:中间继电器的线圈通常由绝缘导线绕成,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变化时,会在继电器内部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会引起继电器内部的开关或触点动作。
2.开关或触点动作:根据继电器的类型,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使继电器内部的机械结构(如开关或触点)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在电路中打开或关闭某些连接。
3.电路控制:通过控制继电器的线圈电流,可以实现对电路中其他设备的控制,例如开关灯、启动电机等功能。
二、中间继电器的接线方法接线方法是使用中间继电器时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正确的接线可以确保继电器正常运行,以下是常见的中间继电器接线方法:1.电源接线:中间继电器通常有两个主要的接线端子,一个用于接入电源供给线,另一个用于接入被控电路。
将电源线连接到线圈的接线端子,通常用标志为“+”和“-”的符号表示。
2.被控设备接线:将需要控制的设备的电源线连接到继电器的另一个接线端子上,当继电器动作时,这个接线端子会连接或断开被控设备的电路。
3.控制信号接线:如果需要外部信号来控制继电器的动作,可以将控制信号线连接到继电器的另一个专门的控制端子上,这样可以实现对继电器的远程控制。
4.额外连接:根据具体的电路要求,可能需要额外的连接,例如继电器的保护回路、状态指示灯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连接。
综上所述,中间继电器通过电磁力原理实现对电路的控制,正确的接线方法可以确保继电器正常工作,适用于各种控制场景。
在使用中间继电器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控制需求和电路设计,选择合适的继电器类型和正确的接线方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气控制常用元器件原理介绍

电气控制常用元器件原理介绍
电气元件
培训大纲
断路器
交流接触器
中间继电器
热继电器
按钮
指示灯
转换开关
行程开关
端子排
熔断器
时间继电器
电流电压表
变频器
电流互感器
电气元件 — 断路器
1、断路器 1.1 断路器图片:
电气元件 — 断路器
电气元件 —电流互感器
13.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原理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的。电流互感器是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它的一次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因此它经常有线路的全部电流流过,二次绕组匝数比较多,串接在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中,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它的2次回路始终是闭合的,因此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串联线圈的阻抗很小,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状态接近短路。 在供电用电的线路中电流电压大大小小相差悬殊从几安到几万安都有。为便于二次仪表测量需要转换为比较统一的电流,另外线路上的电压都比较高如直接测量是非常危险的。电流互感器就起到变流和电气隔离作用。
9.端子排
端子排,意为承载多个或多组相互绝缘的端子组件并用于固定支持件的绝缘部件。端子排的作用就是将屏内设备和屏外设备的线路相连接,起到信号 电流电压 传输的作用。有了端子排,使得接线美观,维护方便,在远距离线之间的联接时主要是牢靠,施工和维护方便。
电气元件 —熔断器
10.熔断器
电气元件 — 断路器
1.3 断路器的原理:
5-过电流脱扣器 6-过载脱扣器 7-失压脱扣器 8-分励脱扣器
电气元件 — 断路器
1.4 断路器符号和型号:
1 文字符号:QF
电气控制回路八种常用元件原理介绍1

电气控制回路八种常用元件原理介绍断路器、接触器、中间继电器、热继电器、按钮、指示灯、万能转换开关和行程开关是电气控制回路中最常见的八种元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常用电气元件的原理及应用,通过了解它们在电气回路中的作用来掌握这些元件平时的运行情况。
1、断路器低压断路器又称为自动空气开关,可手动开关,又能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启动异步电机,对电源线、电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过载、短路或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
常用断路器外形图(如下图)1P微型断路器 3P微型断路器塑壳断路器断路器文字符号为:QF断路器图形符号为:单极断路器图形符号三极断路器图形符号2、接触器接触器由电磁机构和触头系统两部分组成,接触器最常见线圈电压有AC380V、AC220V、AC110V、AC36V、AC24V、AC12V和DC220V、DC36V、DC24V、DC12V等多种。
常用的有AC380V、AC220V,机床常用的有AC110V、AC36V 、DC36V、DC24V、等几种,外形一样,就是线圈的电压有区别。
接触器电磁机构由线圈、动铁心(衔铁)和静铁心组成;接触器触头系统由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两部分组成,主触头用于通断主电路,辅助触头用于控制电路中。
常用接触器外形图片接触器文字符号为:KM接触器图形符号表示为:接触器线圈图形符号: 接触器主触头图形符号 :接触器辅助常开触头图形符号接触器辅助常闭触头图形符号3、热继电器热继电器是利用电流通过元件所产生的热效应原理而反时限动作的继电器。
热继电器文字符号:FR热继电器图形符号: ---------------------------------热继电器元件热继电器常开热继电器常闭图形符号触头图形符号触头图形符号最常见的热继电器图片:4、中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的原理是将一个输入信号变成多个输出信号或将信号放大(即增大继电器触头容量)的继电器。
其实质是电压继电器,但它的触头较多(可多达8对)、触头容量可达5-10A、动作灵敏。
电气控制回路八种常用元件原理介绍

电气控制回路八种常用元件原理介绍断路器、接触器、中间继电器、热继电器、按钮、指示灯、万能转换开关和行程开关是电气控制回路中最常见的八种元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常用电气元件的原理及应用,通过了解它们在电气回路中的作用来掌握这些元件平时的运行情况。
1、断路器低压断路器又称为自动空气开关,可手动开关,又能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启动异步电机,对电源线、电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过载、短路或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
常用断路器外形图(如下图)1P微型断路器 3P微型断路器塑壳断路器断路器文字符号为:QF断路器图形符号为:单极断路器图形符号三极断路器图形符号2、接触器接触器由电磁机构和触头系统两部分组成,接触器最常见线圈电压有AC380V、AC220V、AC110V、AC36V、AC24V、AC12V和DC220V、DC36V、DC24V、DC12V等多种。
常用的有AC380V、AC220V,机床常用的有AC110V、AC36V 、DC36V、DC24V、等几种,外形一样,就是线圈的电压有区别。
接触器电磁机构由线圈、动铁心(衔铁)和静铁心组成;接触器触头系统由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两部分组成,主触头用于通断主电路,辅助触头用于控制电路中。
常用接触器外形图片接触器文字符号为:KM接触器图形符号表示为:接触器线圈图形符号: 接触器主触头图形符号 :接触器辅助常开触头图形符号接触器辅助常闭触头图形符号3、热继电器热继电器是利用电流通过元件所产生的热效应原理而反时限动作的继电器。
热继电器文字符号:FR热继电器图形符号: ---------------------------------热继电器元件热继电器常开热继电器常闭图形符号触头图形符号触头图形符号最常见的热继电器图片:4、中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的原理是将一个输入信号变成多个输出信号或将信号放大(即增大继电器触头容量)的继电器。
其实质是电压继电器,但它的触头较多(可多达8对)、触头容量可达5-10A、动作灵敏。
常用电气元件介绍

常用电气元件介绍一、概述电气元件是指用于电路中的各种电子元器件,是电子技术的基础。
电气元件按其功能可分为三类:能量型、信号型和功能型。
其中,能量型主要用于转换和传输能量;信号型主要用于传输和处理信息;功能型则是辅助实现各种特定功能。
本文将从常用的电气元件入手,详细介绍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应用场合以及选型注意事项等方面。
二、常见电气元件介绍1. 电阻器(1)结构与工作原理电阻器是一种能够阻碍电流流动的被动元件,通常由导体材料制成。
它的结构包括两个端点和一个阻值。
当通过它时,会产生一定的压降,并将其余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出去。
(2)应用场合在实际应用中,电阻器经常被用来控制或限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例如,在LED灯串联时需要使用限流电阻器来保护LED灯泡不被过大的电流所烧坏。
(3)选型注意事项选购时需要注意其额定功率、额定阻值、温度系数等参数,以确保其能够在特定的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
2. 电容器(1)结构与工作原理电容器是一种具有存储电荷能力的被动元件。
它的结构由两个导体板和介质层组成。
当一个电压被施加在两个导体板上时,会在介质层中形成一种静电场,从而使得两个导体板上出现相反的电荷。
(2)应用场合电容器经常被用来存储能量或过滤信号。
例如,在音频放大器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类型和大小的电容器来控制声音的音质和频率响应。
(3)选型注意事项选购时需要注意其额定容量、额定电压、介质类型等参数,以确保其能够在特定的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
3. 二极管(1)结构与工作原理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单向导通性质的半导体元件。
它由P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组成。
当施加正向偏置时,P区域中的少数载流子向N区域移动;当施加反向偏置时,则几乎没有载流子通过,因此只能通过极小的反向电流。
(2)应用场合二极管广泛应用于整流、开关、限幅等电路中。
例如,在手机充电器中,使用了大量的二极管来实现交流到直流的转换。
(3)选型注意事项选购时需要注意其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反向漏电流等参数,以确保其能够在特定的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
常见电气元件工作原理

常见电气元件工作原理电气元件是构成电路的基本单元,其工作原理直接决定了电路的性能和功能。
在电气工程中,有许多常见的电气元件,如电阻、电容和电感等。
本文将介绍这些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
一、电阻电阻是最基本的电气元件之一,用于限制电流流动的元件。
其工作原理基于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呈反比。
电阻的值通过欧姆定律的公式R=V/I来表示,其中R为电阻值,V为电压,I为电流。
当电阻的值增大时,电流减小;当电阻的值减小时,电流增大。
电阻是通过电阻材料的阻碍电流流动来发挥作用的。
电阻材料一般采用金属或碳化物,电阻的阻值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电阻率和几何形状。
常见的电阻有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可变电阻可以通过调节电阻器的电阻值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
二、电容电容是另一种常见的电气元件,用于储存和释放电荷。
电容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场的作用。
电容由两个导体板(称为极板)组成,之间有绝缘介质,如空气或电介质。
当电容板上施加电压时,电子会从一个极板流向另一个极板,导致正极板带电而负极板带负电。
电容的大小通过电容器的电容值来表示,常用单位是法拉(F)。
电容值越大,表示电容器可以储存的电荷越多。
电容器的电容值取决于绝缘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电容器的几何形状和板间距等因素。
电容器可以在电路中起到储存和释放电荷的作用。
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可以储存电荷,当电压改变时,电容器会释放或吸收电荷以保持电压稳定。
在交流电路中,电容器可以通过储存和释放电荷来改变电路中的相位关系。
三、电感电感是一种具有存储和产生磁场能力的电气元件。
其工作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当磁通量变化时,电感中会产生电动势。
电感由绕组和铁芯组成。
当通过绕组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磁场会在绕组内产生,同时铁芯的磁通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在电感两端产生电动势。
电感的大小通过电感器的电感值来表示,常用单位是亨利(H)。
电感值越大,表示电感器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
电感器的电感值取决于绕组的结构、铁芯的磁导率和铁芯材料的相对磁导率等因素。
电气元件工作原理

电气元件工作原理电气元件工作原理是指电气元件在电路中起到的特定作用和功能。
不同的电气元件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气元件工作原理。
1. 电阻:电阻是电路中常用的一个元件。
它的作用是阻碍电流通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阻材料中的电阻率阻碍电子的流动。
电阻的大小由电阻值决定,单位是欧姆(Ω)。
2. 电容:电容是一种可以储存电荷的元件。
它由两个电极以及介质组成。
当电容器两端加上电压时,电子会在两个电极之间积累,形成电荷。
电容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电容器的结构和介质的特性,控制电荷的储存和释放。
3. 电感:电感是一种储存磁能的元件。
它由导线或线圈组成,当通过导线或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在附近产生磁场,储存磁能。
电感的工作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或方向来变化磁场和电压。
4.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具有单向导电性。
它由P型和N型半导体结合而成,工作原理是利用PN结的特性。
当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时,电流可以从P端流向N端;当处于反向偏置时,电流无法通过。
二极管广泛应用于整流、保护和信号调节等电路中。
5. 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具有放大和开关功能。
它由NPN或PNP型晶体管和控制电流的电极组成。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控制电子在不同区域的输送和放大,达到信号的放大和电路的开关。
晶体管在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如放大器、开关和计算机芯片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介绍。
不同的电气元件通过各自的工作原理,配合其他元件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电路,实现了各种电气应用。
电气元件及工作原理

电气元件及工作原理
电气元件是指用来实现电路功能的器件,它们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电子学原理和物理原理运作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气元件及其工作原理:
1. 电阻器:电阻器的作用是限制电流流动的程度。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导体内部材料的电阻来产生电阻效果,阻碍电流的流动。
2. 电容器:电容器的作用是存储电荷。
它的工作原理是在两个导体之间引入一层绝缘材料,形成电场,当电压作用在电容器上时,电荷会在两个导体之间存储。
3. 电感器:电感器的作用是存储磁能。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个螺线管或线圈,在通过它的电流改变时,会产生一个磁场,磁场储存在线圈中,当电流停止流动时,磁场会反向释放电能。
4.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个具有PN结的器件。
它的工作原理是
当正向电压施加在PN结上时,电流可以流过,形成导电状态;而当反向电压施加在PN结上时,电流被阻断,形成截止状态。
5. 晶体管:晶体管是由三个或更多层半导体材料构成的器件。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PN或NP结的性质,通过控制输入端的电
流或电压,可以控制输出端的电流。
6. 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将多个电气元件(如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等)集成在同一片芯片上的器件。
它的工作原理是在芯
片上刻印出电路图案,然后利用微细的导线将电气元件互连起来。
以上仅为常见的一些电气元件及其工作原理,电气元件的种类很多,每种元件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电气元件工作原理

电气元件工作原理
电气元件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电阻器:电阻器是一种通过阻碍电流流动来控制电路的元件。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欧姆定律,即电流和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在电路中,电阻器通过限制电流的流动来降低电压或产生电压降。
2. 电容器:电容器是用于存储电荷的元件。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场的建立和储存。
当电容器两端施加电压时,正极和负极之间会形成电场,电容器将储存电荷。
在电路中,电容器可以存储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能量。
3. 电感器:电感器是一种用来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的现象。
当电流通过电感器时,磁场会存储能量。
在电路中,电感器可以延迟电流的变化,起到滤波和储能的作用。
4.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电子元件,具有单向导电性。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N结的行为。
当正向电压施加在二极管上时,
电流可以流动;而当反向电压施加时,则几乎没有电流流动。
二极管常用于整流和开关电路中。
5. 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用来放大和控制电流的元件。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
晶体管通过控制输入信号来改变输出信号。
常见的晶体管包括场效应晶体管(FET)和双极
型晶体管(BJT)。
这些电气元件在电路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可用于控制电流、电压的大小和方向,实现各种电路功能。
电子电气设备中的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

电子电气设备中的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电子元件是电子电气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的不同工作原理决定了设备的功能和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子元件,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电阻电阻是一种电子元件,它的作用是阻碍电流通过。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是表示通过电阻的电流和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的数字。
电阻的大小决定了电路的总电阻,从而影响电路的电流和功率。
电阻有不同的类型,包括电线圈、电阻器、电位器等。
二、电容电容是一种电子元件,它的作用是储存电荷。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是表示在两个导体之间给定电压下所储存的电荷量的数字。
电容器由两个导体之间的间隔和介质材料组成。
在电容器充电时,正电荷聚集在一个导体上,而负电荷聚集在另一个导体上。
当电容器放电时,这些电荷返回到电源电路中。
三、电感电感是一种电子元件,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储存电磁能量。
电感的单位是亨利(H),它是表示电阻对电流变化速率的影响的数字。
电感器由一组线圈和磁性材料组成。
在电感器充电时,磁性材料中的电流创造一个磁场,该磁场以电线圈的方式紧密包围。
当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该磁场会在线圈中创造电势差。
四、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电子元件,它的作用是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通过,而阻止电流在另一个方向上通过。
二极管由两个区域组成,即N型区和P型区。
N型区有多个自由载流子,而P型区则有缺少自由载流子的掺杂离子。
当二极管正向偏置时,电流可以自由通过。
当二极管反向偏置时,缺少载流子的P型区成为电阻,并阻止电流通过。
五、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电子元件,它的作用是将小电流转换为大电流。
晶体管由三个区域组成,即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晶体管被设计成只允许电流在发射区和集电区之间流动,当一个有限量的电流被加入基区时,它可以通过调整基区电流来控制晶体管中大电流的流动。
晶体管在现代电子电气设备中广泛应用,包括放大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
六、电子管电子管是一种电子元件,它的作用是将电流放大或调制。
常用电气元器件原理介绍解读

电气元件 —熔断器
• 10.熔断器
熔断器(fuse)是指当电流超 过规定值时,以本身产生的热量使 熔体熔断,断开电路的一种电器。 熔断器是根据电流超过规定值一段 时间后,以其自身产生的热量使熔 体熔化,从而使电路断开;运用这 种原理制成的一种电流保护器。熔 断器广泛应用于高低压配电系统和 控制系统以及用电设备中,作为短 路和过电流的保护器,是应用最普 遍的保护器件之一。
。当复位按钮还有停止的作用时,则必须是红 色。
电气元件 — 指示灯
6、指示灯 6.1 指示灯的图片:
电气元件 — 指示灯
6.2 指示灯的作用: 红绿指示灯的作用有三:一是指示电气设备的运行与停
止状态;二是监视控制电路的电源是否正常;三是利用红灯 监视跳闸回路是否正常,用绿灯监视合闸回路是否正常。
交流接触器图片
电气元件 — 交流接触器
2.2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基本结构: 电磁机构:由线圈、动铁心(衔铁)和静铁心组成 触头系统:由主触头和辅助触头组成。主触头用于 通断主电路,辅助触头用于控制电路中。
电气元件 — 交流接触器
2)文字符号:KM 3)图形符号:
线圈
主触头 辅助常开触头 辅助常闭触头
(2)按钮颜色要求: ① “停止”和“急停”按钮必须是红色。当按下红色按
钮时,必须使设备停止工作或断电。 ② “起动”按钮的颜色是绿色。 ③ “起动” 与“停止”交替动作的按钮必须是黑色、白
色或灰色,不得用红色和绿色。
电气元件 — 按钮
④“点动”按钮必须是黑色。 ⑤“复位”(如保护继电器的复位按钮)必须是蓝色
电器元件 — 转换开关
7、转换开关 7.1 转换开关图片
电气元件 — 转换开关
电气控制元件工作原理

电气控制元件工作原理第1节逻辑控制元件电气控制元件从功能上分为逻辑控制元件和电气转换元件。
逻辑控制元件主要用於讯号控制和处理, 需要的能量狠少,可以用作电磁操作开关。
典型的有继电器,计数器等。
继电器:图4.1a 為继电器结构。
当线圈一通电,电流通过线圈并產生磁场,该 磁场令衔铁拉向铁芯,使触点闭合,线圈只要有电,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当线圈 断电时,衔铁在復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
计数器:能统计电流从“ 0 ”变为“1 “的次数,如果次数大ys 於或等於预置 的数值,输出触点的开关便改变。
图4.1a 继电器銜鐵Armatur觸電| Contac 複位彈簧Spring―鐵芯Iron Co re第2节电-气转换元件电-气转化元件将电讯号转化为气动讯号,电气讯号输入控制了气动输出。
最常用的电-气转换元件是电磁阀(Solenoid actuated valves)。
电磁阀既是电器控制部分和气动执行部分的接口,也是和气源系统的接口。
电磁阀接受命令去释放,停止或改变压缩空气的流向,在电-气动控制中,电磁阀可以实现的功能有:气动执行元件动作的方向控制,ON/OFF开关量控制,OR/NOT/AND逻辑控制。
在电磁阀家族中,最重要的是电磁控制换向阀(Sole noid actuated directio nal con trol valves) 。
电磁控制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在气动回路中,电磁控制换向阀的作用是控制气流通道的通、断或改变压缩空气的流动方向。
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推动阀芯切换,实现气流的换向。
按电磁控制部分对换向阀推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动式电磁阀和先导式电磁阀。
直动式电磁阀直接利用电磁力推动阀芯换向,而先导式换向阀则利用电磁先导阀输出的先导气压推动阀芯换向。
图4.2a:直动式3/2电磁控制方向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图4.2a表示3/2(三路二位)直动式电磁阀(常断型)结构的简单剖面图及工作原理。
各电气设备工作原理

各电气设备工作原理电气设备是应用电力原理和电子技术实现各种功能的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继电器、开关等。
这些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就其中几种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发电机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洛伦兹力定律。
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
转子通过机械能输入,激励磁场产生磁通量,转子在磁场中旋转,使得磁通量通过定子线圈,由此产生感应电动势。
通过电路连接,发电机将感应电动势转化为电流输出。
2.变压器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
其主要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定律。
变压器由变压器铁心、一侧绕组和二侧绕组组成。
当输入侧绕组通电时,形成一个交变磁场,该磁场穿过铁心进入二侧绕组,并在二侧产生感应电动势,由此改变电压大小。
变压器通过绝缘铁心和绕组,实现输入侧和输出侧之间的电气隔离。
3.电动机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基于安培力和洛伦兹力。
电动机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两种。
以交流电动机为例,当电动机输入交流电流时,在定子线圈中形成旋转磁场,转子线圈由于该旋转磁场的作用,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洛伦兹力定律,感应电动势与电流之间形成作用力,从而使得转子线圈产生转动。
4.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吸引力原理控制电路的装置。
其内部包括线圈、铁芯和触点等部分。
当通过线圈通电时,线圈产生磁场,磁场使铁芯吸引,并由此使触点闭合或分离,从而控制电流的通断。
继电器常用于电路的控制、保护和自动化过程中。
5.开关开关是一种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阻、电容和电感等电性元件的特性。
开关常用于电路的控制、切换和保护。
常见的开关包括常开开关、常闭开关、双刀双掷开关等。
除了上述电气设备,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电气设备,如传感器、计算机等。
不同的电气设备在工作原理上有差异,但都是基于电磁原理、电性元件特性以及电路连接实现电能转换和电路控制的。
电气元器件原理及用途

电气元器件原理及用途1.电阻器:电阻器是一种用于限制电流流动的元器件,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阻碍电流流动,转化电能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电阻器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在电路中用于调节电流、分压、分流等。
2.电容器:电容器是一种用于存储电荷的元器件,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两个电极之间存储电荷来存储能量。
电容器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在电路中用于滤波、耦合、储能等。
3.电感器:电感器是一种用于储存磁能的元器件,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通过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磁场来存储能量。
电感器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在电路中用于滤波、耦合、储能等。
4.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只允许电流单向通过的元器件,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PN结处形成势垒来阻止电流逆向流动。
二极管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在电路中用于整流、开关等。
5.三极管:三极管是一种能够控制电流放大倍数的元器件,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电流。
三极管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在放大电路、开关电路、振荡电路等中发挥重要作用。
6.MOSFET:MOSFET是一种具有高输入电阻、低开关损耗的功率器件,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栅极电压来控制源漏电流。
MOSFET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在功率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变换器等中发挥重要作用。
7.变压器:变压器是一种能够实现电压、电流变换的元器件,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将能量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变压器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在电力系统的输电、配电、变压器等设备中起到重要作用。
除以上介绍的电气元器件外,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电气元器件,如继电器、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这些电气元器件,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电子设备和电路的功能需求。
电子元件工作原理

电子元件工作原理
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其所具备的特定功能和结构设计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说明:
1. 电阻器:电阻器是由具有一定电阻值的材料制成的。
当电流通过电阻器时,其内部材料会产生电阻,限制电流通过的能力。
根据欧姆定律,通过电阻器的电流与其电压成正比,且电流方向与电压方向一致。
2. 电感器:电感器是由导体线圈制成的元件。
当通过电感器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磁场会引起自感现象,导致电感器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感器的自感性质使其能够在电路中具有对电流变化的滞后响应。
3. 电容器:电容器是由两个电极(通常是金属板)之间的绝缘介质隔开而组成的。
当电容器两端施加电压时,电荷会在电容器的极板上集聚,形成静电场。
电容器能够储存电荷,并且其电压与储存的电荷量成正比。
4.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半导体器件。
二极管中包含有PN结,其正向偏置时,电流可以通过,而反向偏置时,电流会被截断。
这种电流的单向导通特性使得二极管可以用作整流器等应用。
5. 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三极管型的半导体器件。
晶体管内部结构有两个PN结(或NPN结),其中一根控制电流(基极),一根用于输入或输出电流(发射极/集电极)。
通过控
制基极电流,可以控制发射极/集电极上的电流,实现放大、开关等功能。
请注意,上述工作原理只是对电子元件的基本描述,实际的电子元件可能涉及更复杂的物理原理和运作机制。
学自动化必备的电气控制回路八种常用元件原理

学自动化必备的电气控制回路八种常用元件原理哎呀,说起自动化,咱们得先说说电气控制回路这个东西。
这可是个高科技的东西,不过别怕,我今天就给你讲讲这八种常用元件的原理,保证让你听懂了!咱们来说说按钮。
按钮可是电气控制回路里最基础的元件了。
它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开关,一按下去,电就通了,再按一下,电就断了。
当然啦,这个“按”可不是真的按,而是触动了一个电子开关。
所以,按钮就是用来控制电流通断的。
紧接着,咱们来聊聊继电器。
继电器跟按钮有点像,也是为了控制电流通断。
不过,继电器可比按钮厉害多了。
它可以接受一个低电压信号,然后变成高电压信号去控制另一个高电压电路。
这么说吧,继电器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电源”,可以把低电压信号放大成高电压信号,从而实现对高电压电路的控制。
接下来,咱们说说接触器。
接触器跟继电器差不多,也是用来控制电流通断的。
不过,接触器可比继电器大得多,而且它的结构也更复杂一些。
接触器里面有一个电磁铁,当线圈通电时,电磁铁就会吸住一个触点。
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对高电压电路的控制了。
第五个元件叫做时间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可不像前面几个元件那么简单,它是用来控制电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通断的。
比如说,你可以让一个电机在一定时间内不停地工作,然后在过了这个时间之后自动停止工作。
这就是时间继电器的功能。
第六个元件叫做温度继电器。
温度继电器是用来测量环境温度的。
当环境温度超过了设定值时,温度继电器就会触发,从而实现对高电压电路的控制。
比如说,你可以让一个加热器在达到一定温度之后自动关闭,这就是利用了温度继电器的功能。
第七个元件叫做速度继电器。
速度继电器是用来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
当物体的速度超过了设定值时,速度继电器就会触发,从而实现对高电压电路的控制。
比如说,你可以让一个风扇在达到一定速度之后自动关闭,这就是利用了速度继电器的功能。
最后一个元件叫做位置继电器。
位置继电器是用来测量物体位置的。
当物体的位置超过了设定值时,位置继电器就会触发,从而实现对高电压电路的控制。
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

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电气元件是电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不同的工作原理实现对电流、电压或电阻等的控制和调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气元件,并详细阐述它们的工作原理。
一、电阻器电阻器是电路中用于调节电阻大小的元件,具有阻碍电流流动的作用。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阻材料的导电性差异来限制电流的流动。
电阻器的阻值由电阻材料的导电性、结构形式和尺寸确定。
当电流通过电阻器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压降,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降与阻值成正比。
二、电容器电容器是一种储存电荷的元件,通过两个金属板之间的电介质来实现电荷的储存。
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平行板电容器来解释。
平行板电容器由两个金属平板和介质组成。
当电源连接到平行板电容器上时,正极引起一侧金属板上的电子流入电路,同时电荷通过电源回到负极,形成电场。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及金属平板之间的距离影响电容器的电容量。
电容器储存的电荷量与电压成正比。
三、电感器电感器是利用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来实现电能的贮存和传递。
电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理想的电感元件来解释。
理想的电感元件是由一个螺线管组成的,当电流通过螺线管时,产生的磁场储存在其中,螺线管的电感量取决于线圈的匝数和线圈的大小。
当电流改变时,磁场的能量会转化为电能,产生反向电动势,抵消原来的电流。
四、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具有电流流向特性的电子元件,它由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组成。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电压正向加在二极管上时,电流可以流动;而当电压反向加在二极管上时,电流几乎无法流动。
这是因为在正向偏置时,P型半导体的空穴向N型半导体的电子重新组合,从而形成电流通路;而在反向偏置时,由于空穴和电子的扩散作用,形成耗尽层,电流无法通过。
五、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用于放大和开关电路的半导体器件。
它由三个区域组成: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电流,从而实现信号放大或开关功能。
电气控制常用元器件原理介绍 ppt课件

CJ20-10
~36
10
380/220 4/2.2KW
CJ20-16 50H z
5A
、 127 、 220
16
380/220
7.5/4.5K W
CJ20-100
、
100
380/220 50/58KW
380
PPT课件
13
电气元件 — 热继电器
3、热继电器 3.1 热继电器图片:
PPT课件
14
电气元件 — 热继电器
PPT课件
8
电气元件 — 交流接触器
交流接触器图片
PPT课件
9
电气元件 — 交流接触器
2.2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基本结构: 电磁机构:由线圈、动铁心(衔铁)和静铁心组成 触头系统:由主触头和辅助触头组成。主触头用于 通断主电路,辅助触头用于控制电路中。
PPT课件
10
电气元件 — 交流接触器
按钮还有停止的作用时,则必须是红色。 按钮的使用动画演示
PPT课件
27
电气元件 — 指示灯
6、指示灯 6.1 指示灯的图片:
PPT课件
28
电气元件 — 指示灯
6.2 指示灯的作用: 红绿指示灯的作用有三:一是指示电气设备的运行与停
止状态;二是监视控制电路的电源是否正常;三是利用红灯 监视跳闸回路是否正常,用绿灯监视合闸回路是否正常。
PPT课件
29
电器元件 — 转换开关
7、转换开关 7.1 转换开关图片
PPT课件
30
电气元件 — 转换开关
转换开关图片
PPT课件
31
电气元件 — 转换开关
7.2 转换开关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偶 和 热电阻
• pt100是铂热电阻,它的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 而改变。PT后的100即表示它在0℃时阻值为100 欧姆,在100℃时它的阻值约为138.5欧姆。 • 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 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 • 两种不同种类的金属接触时,在接触点施加温度 差时会产生电动势形成电流。产生的电动势称作 热电势,其大小随接触点的温度差及相接触的金 属不同而异 • /iamvpllw/blog/item/c4554a3d f4c3dae63c6d9769.html(热点偶型号简介)
继电器的种类及特点
• 1.电磁继电器:在输入电路内电流的作用下, 由机械部件的运动产生预定效果 • 2.固态继电器 :输入、输出功能由电子元件 完成而无机械运动部件的一种继电器。
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1)
• 空气开关,是空气断路器的简称。 断路器,指具有接通和分断电路的作用,并且分断电路可以是“自动” 的,作为保护线路设备的器件。 • 空气开关是一种只要有短路现象,开关形成回路就会跳闸的开关。 • 1当线路发生短路或严重过载电流时,短路电流超过瞬时脱扣整定电 流值,电磁脱扣器产生足够大的吸力,将衔铁吸合并撞击杠杆,使搭 钩绕转轴座向上转动与锁扣脱开,锁扣在反力弹簧的作用下将三副主 触头分断,切断电源.2当线路发生一般性过载时,过载电流虽不能使 电磁脱扣器动作,但能使热元件产生一定热量,促使双金属片受热向 上弯曲,推动杠杆使搭钩与锁扣脱开,将主触头分断,切断电源 • 分励脱扣就是机构闭合后通过机械结构自锁,脱扣时需要一个外力来 触动机械自锁结构使其动作,当然由于这个机械机构设计的很巧妙运 用了杠杆原理,需要很小的外力经过放大(通过机械机构)就能动作 分断。 外力就是通过一个线圈中间有一个衔铁(动),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 磁场使得衔铁沿着轴向位移,一端触发机械自锁机构,动作。
Plc的输入和输出类型
• PLC的输出类型有继电器和晶体管两种类型 • 继电器型可接交流220V或直流24V负载,没有极性要求;晶体管 型只能接直流24V负载,有极性要求 ;继电器的负载电流比较大 可以达到2A,晶体管负载电流为0.2-0.3A • 继电器控制接触器等感性负载的开合瞬间,由于电感具有电流具 有不可突变的特点,因此根据U=L*(dI/dt),将产生一个瞬间的尖 峰电压在继电器的两个触点之间,该电压幅值超过继电器的触点 耐压的降额;继电器采用的电磁式继电器,触点间的耐受电压是 1000V(1min),若触点间的电压长期的工作在1000V左右的话, 容易造成触点金属迁移和氧化,出现接触电阻变大、接触不良和 触点粘接的现象。而且动作频率越快现象越严重。瞬间高压如下 图2所示,持续的时间在1ms以内,幅值为1KV以上
电机启动电路图
• • • • • • • • •
CI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ROFIBUS Process Files Bus AC 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电) 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比例-积分-微分 GEN generator 发电机 SSR(Solid state releys 双向可控硅(Triac) relay output type transistor output type
网址收集
• / (外国网站) • /gb/training/200901/29/content_274901.htm (变频器原理) • /08/zzx/jxkj/chapter5yykz f/%B5%DA%D2%BB%BD%B2%B7%BD%CF% F2%BF%D8%D6%C6%B7%A7.ppt#260,1,第五 章 液压控制阀 • /s/blog_497896110100cs mp.html(电气常用英文缩写) • /shuyu/view.asp?id=931 2(1000个电气常用英文)
PLC如何控制变频器(下)
• 三、PLC通过RS485通讯实现变频调速 • PLC主机上装RS-485BD通讯适配器与变频器的485PU 口相连接通过PLC和变频器之间的RS485半双工串行通讯 来实现电动机的变频调速 • 该过程分5个阶段:1、计算机发出通讯请求;2、变频器 处理等待;3、变频器作出应答;4、计算机处理等待;5、 计算机作出应答。 写变频器启、停控制命令时则只需完成1-3三个过程; 监视变频器运行频率时则需完成1-5五个过程 • 要实现PLC对变频器的通讯控制,必须对PLC进行 编程;通过程序实现PLC对变频器的各种运行控制和数据 的采集。PLC程序首先应完成FX2N-485BD通讯适配器的 初始化、控制命令字的组合、代码转换和变频器应答数据 的处理工作。
电弧的原理(接线端子被烧坏)
• 如果电路电压不低于10—20伏,电流不小于80~100mA,电器的触 头间便会产生电弧。 • 电弧的温度具有普遍的意义,在电弧产生中,可能在几个微秒的时间 内达到大约4000~5000K的高温。 • 电弧的形成是触头间中性质子(分子和原子)被游离的过程。开关触头 分离时,触头间距离很小,电场强度E很高(E = U/d)。当电场强度超 过3×10---6---V/m时,阴极表面的电子就会被电场力拉出而形成触头 空间的自由电子。这种游离方式称为:强电场发射。 • 从阴极表面发射出来的自由电子和触头间原有的少数电子,在电 场力的作用下向阳极作加速运动,途中不断地和中性质点相碰撞。只 要电子的运动速度v足够高,电子的动能A = mv2足够大,就可能从 中性质子中打出电子,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这种现象称为碰撞游 离。新形成的自由电子也向阳极作加速运动,同样地会与中性质点碰 撞而发生游离。碰撞游离连续进行的结果是触头间充满了电子和正离 子,具有很大的电导;在外加电压下,介质被击穿而产生电弧,电路 再次被导通。
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2)
• 所谓漏电就是线路的某一个地方因某种原因(风吹、雨打、 日晒、受潮、碰压、划破、摩擦、腐蚀等)使电线的绝缘 下降,导致线与线、线与地有部分电流通过。 漏泄的电流在流入大地途中,如遇电阻较大的部位 (如钢筋连接部位),会产生局部高温,致使附近的可燃 物着火,引起火灾。 • 通俗的讲,空气开关是过流(超过额定电流)保护! 漏电保护器是当人误触到电的时候,就会有电流通过身体, 当电流超过30毫安(30mA)时就会危及生命!漏电保护 器能在通过人体电流小于10毫安(10mA) 的时候,在0.1 秒(0.1S)的时间内断开电源! • 空气天关是当你电路电流大于你的空开的额定电流时他就 会断开的,漏电开关就是当你的电路漏电时即进入的电流 等于输出的电流就不会断开,
PLC如何控制变频器(上)
• 一、 PLC输出的开关量控制的变频调速(有极调速) • 实现方法:PLC的输出点、COM点直接与变频器的STF(正转 启动)、STR(反转启动)、RH(高速)、RM(中速)、RL(低速)、REX、 输入端SG等端口分别相连接。PLC通过程序即可以控制变频器的 启动、停止; 也可以控制变频器高速、中速、低速端子的不同组合 实现多段速度运行(有限)。 二、PLC外加扩展DA转换模块控制的变频调速 (如,FX2N-2DA输出 模块 ) 其功能是把CPU的数字信号量,用于将12位的数字值转换成2点 模拟输出(电压输出和电流输出),以便控制现场设备 。 该程序通过将D100中的数字量转换成输出模拟量(由于FX2N2DA模块的输出特性从数字值0到4000变化,所以若4000相当与50HZ, 则每80为1HZ。故本程序实例中的给D100赋值2400即为设置电动机的 运行频率为30HZ),从而实现电动机的正转速度30HZ-50HZ范围内进 行连续速度调节。
晶闸管以及触发电路原理
• 晶闸管(Thyristor)是晶体闸流管的简称,又可称 做可控硅整流器,以前被简称为可控硅; • 晶闸管按其关断、导通及控制方式可分为普通晶闸管、 双向晶闸管、逆导晶闸管、门极关断晶闸管(GTO)、 BTG晶闸管、温控晶闸管和光控晶闸管等多种。 • 可关断晶闸管GTO(Gate Turn-Off Thyristor)亦称门控 晶闸管。其主要特点为,当门极加负向触发信号时晶闸管 能自行关断。 • 固态继电器和可控硅的区别就在于固态继电器只是相当于 一个通断开关,不能调节电流;而可控硅可以通过控制导 通角,来调节电流的大小。
变频器及其工作原理
• 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再次整流(直流变交流)、制 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
1. 电机的旋转速度为什么能够自由地改变? *1: r/min 电机旋转速度单位:每分钟旋转次数,也可表示为rpm. 例如:2极电机 50Hz 3000 [r/min] 4极电机 50Hz 1500 [r/min] $电机的旋转速度同频率成比例 本文中所指的电机为感应式交流电机,在工业中所使用的大部分电机均为此类型电机。 感应式交流电机(以后简称为电机)的旋转速度近似地确决于电机的极数和频率。 由电机的工作原理决定电机的极数是固定不变的。 由于该极数值不是一个连续的数值(为2的倍数,例如极数为2,4,6),所以一般不适和通过改变该值来调整电机的速度。 另外,频率能够在电机的外面调节后再供给电机,这样电机的旋转速度就可以被自由的控制。 因此,以控制频率为目的的变频器,是做为电机调速设备的优选设备。 n = 60f/p n: 同步速度 f: 电源频率 p: 电机极对数 $ 改变频率和电压是最优的电机控制方法 如果仅改变频率而不改变电压,频率降低时会使电机出于过电压(过励磁),导致电机可能被烧坏。因此变频器在改变频率的同时必须要同 时改变电压。 输出频率在额定频率以上时,电压却不可以继续增加,最高只能是等于电机的额定电压。 例如:为了使电机的旋转速度减半,把变频器的输出频率从50Hz改变到25Hz,这时变频器的输出电压就需要从400V改变到约200V 2. 当电机的旋转速度(频率)改变时,其输出转矩会怎样? *1: 工频电源 由电网提供的动力电源(商用电源) *2: 起动电流 当电机开始运转时,变频器的输出电流 ------变频器驱动时的起动转矩和最大转矩要小于直接用工频电源驱动-----电机在工频电源供电时起动和加速冲击很大,而当使用变频器供电时,这些冲击就要弱一些。工频直接起动会产生一个大的起动起动电流。 而当使用变频器时,变频器的输出电压和频率是逐渐加到电机上的,所以电机起动电流和冲击要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