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别名】肝吸虫病【概述】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中华分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引起的。
华支睾吸虫的发育可分为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后囊蚴阶段。
第一中间宿主为某些种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包括多种淡水鱼及某些种淡水虾。
感染主要通过进食未煮熟的淡水鱼,虾体内的活囊蚴而发生。
华支睾吸虫的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肝胆管内,在人体寿命可长达15~25年。
【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亚及东南亚各国。
在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存在或流行。
各地流行情况差异较大,20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人群调查情况表明人群感染率低者仅0.09%,高者可达54.69%。
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很多哺乳动物可有本虫的自然感染,成为储存宿主。
【病理】华支睾吸虫病的病理变化主要由成虫引起。
病变主要发生在肝内胆小管。
病变程度常与感染的轻重及病程的长短有关。
早期或轻度感染可见受累胆管管壁轻度增厚。
感染较重时,病变部位的胆小管由于虫体阻塞,胆汁郁积,发生囊状或圆柱状扩张。
慢性感染胆小管管壁明显增生变厚。
继发感染可导致胆管炎,胆囊炎,或胆小管肝炎等。
华支睾吸虫感染还可诱发胆结石的形成。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概述1.流行病学患者来自流行区,有食用生或半生鱼,虾,或囊蚴污染食物史。
2.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约1个月。
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与感染程度,病期长短有关。
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华支睾吸虫病可分为以下7种临床类型:①隐匿型;②肝炎型;③胃肠炎型;④胆囊胆管炎型;⑤肝硬化型;⑥营养不良型;⑦类侏儒型。
轻度感染者表现为隐匿型,无明显症状。
多数病例初发病时表现为肝炎型和胃肠炎型,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腹泻,腹胀,肝区疼痛.肝脏肿大等。
部分患者表现为胆囊胆管炎型。
有右上腹阵发性疼痛,有时有发热.常并发胆囊炎或胆石症。
少数患者表现为肝硬化型。
儿童严重感染患者则多见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和贫血,全身水肿。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2. 谁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在哪里进行护理 5. 如何进行护理
什么是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什么是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定义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的疾 病,主要影响胆道系统。
该病可以导致胆囊炎、胆管炎及其他并发症。
医院内有全方位的医疗设施和专业护理人员 。
在哪里进行护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对康复期患者进行跟踪和健康咨询,提供必 要的支持和指导。
社区服务中心可提供持续护理和健康教育。
在哪里进行护理 家庭
患者出院后在家中继续进行日常护理和健康 管理。
家属应积极参与,帮助患者遵循医嘱。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谢谢观看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胆道华支睾吸虫病的基本知 识及预防措施。
包括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如何进行护理
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记录 并反馈给医生。
监测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
如何进行护理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源自提供情感支持,缓解焦虑 和恐惧。心理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什么是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摄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尤其 是生食淡水鱼。
因此,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至关重要。
什么是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严重者 会有胆道梗阻的表现。
及时识别症状有助于早期治疗。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高风险人群
经常食用生鱼或淡水鱼的人群,尤其是生活 在高发地区的居民。
包括生命体征、腹部检查等。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疾病详解
疾病名:胆道华支睾吸虫病英文名: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缩写:别名:肝吸虫病疾病代码:ICD:B66.1概述:华支睾吸虫(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俗称肝吸虫,于1874 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 1 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 年在国内证实。
1975 年,在湖北省江陵县西汉古尸和战国墓古尸体内发现华支睾吸虫虫卵,证明本病在我国流行至少2300 多年。
华支睾吸虫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
目前我国有26 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本病发生或流行,因不良饮食习惯,我国广东省感染人数最多,约超过500 万,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一半。
成虫寄生于胆道系统内,引起胆道华支睾吸虫病(chonorchiasis of bile duct),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引起胆囊炎、胆管炎、胆道结石、胆道肿瘤以及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
流行病学: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较广泛,以广东省为例,1973~1991 年,全省95 个市、县进行流行病学抽查,发现62 个市、县有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珠江和韩江两大水系及其毗邻地区,平均感染率 16.2%,珠江三角洲、珠江上游及韩江水系的感染率分别为 21.1%、4.4%和 5.1%。
1997 年广东省寄生虫病研究所等调查广东省顺德市5230 人,阳性者1315 人,感染率25.1%。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必须具备3 个条件:①有适于病原体寄生的终宿主;②粪便污染水源,同时有一定数量的中间宿主——淡水螺、鱼、虾的存在;③当地居民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进食含囊蚴的淡水鱼虾,如食“鱼生”(生鱼片)、“生滚粥”(生鱼片加热煮成的粥)、进食烧烤的小鱼,追求进食鲜、活、嫩、滑的生食等。
1.传染源华支睾吸虫的传染源包括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人、家畜、野生动物,其中受感染的人群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也被称为肝支睾吸虫,是一种寄生于人类和某些哺乳动物的吸虫。
华支睾吸虫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胆疾病,并且在某些地区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介绍华支睾吸虫的生命周期、病理学特征、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等方面内容。
一、生命周期:华支睾吸虫的生命周期非常复杂,涉及到两个寄主:一是人类或动物,二是淡水螺类。
感染源主要为感染菌的人类或动物的粪便、尿液、呕吐物等排泄物。
华支睾吸虫的卵在人类或动物的粪便中排出。
这些卵在进入淡水中后会孵化成母蚴形态。
母蚴会依附在淡水螺类的体内,进一步分化为尾蚴。
尾蚴会游动到螺类的触角部位,并集中在那里等待下一次感染机会。
当人类或动物接触到带有华支睾吸虫尾蚴的感染源(如生食或不熟透的鱼类)时,尾蚴会通过胃壁进入肠道。
在肠道中,尾蚴会进一步分化为成虫,寄生在胆管中。
二、病理学特征:华支睾吸虫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胆疾病。
成虫寄生在胆管中,会引起胆管炎、胆管结石形成和胆结石梗阻等病变。
长期的感染还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腺癌以及其他肝胆疾病。
在早期感染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随着感染的持续,患者可能会出现症状如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
在临床上,对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三、传播途径:华支睾吸虫主要通过人类或动物食用感染源(如生鱼片、腌制鱼等)进而引起感染。
在某些地区,这种食用生鱼片的习俗非常常见,因此华支睾吸虫感染也非常普遍。
除了食入感染源外,华支睾吸虫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如接触感染物的污染物等)进一步传播。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特别是适当加热处理食物,是预防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诊断方法: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华支睾吸虫卵,并进一步确定感染的程度。
人卫版人体寄生虫学之华支睾吸虫教学护理课件
华支睾吸虫的成虫具 有两个椭圆形的吸盘 ,分别位于虫体的前 部和后部。
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
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卵、 毛蚴、胞蚴、雷蚴和尾蚴等阶段。
毛蚴和胞蚴生活在水中,而雷蚴和尾 蚴则寄生在第一中间宿主(螺类)和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等)体内 。
华支睾吸虫的卵呈椭圆形,黄色或黄 褐色,大小为11-28μm×6-15μm。
华支睾吸虫的流行病学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地 区,特别是中国、日本、韩国等
国家。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与当地居民 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环境
条件等因素有关。
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感 染了华支睾吸虫的病人和携带者 ,而传播途径则主要是通过食物
和水。
CHAPTER 02
华支睾吸虫对人体的影响
华支睾吸虫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华支睾吸虫的诊断与治疗
华支睾吸虫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流 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诊断 。
实验室诊断
通过粪便检查、十二指肠 引流胆汁检查、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等方法确诊。
影像学诊断
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有 助于发现肝内胆管扩张、 胆囊增大等异常表现。
华支睾吸虫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首选吡喹酮,具有疗效高、疗程 短、副作用小等优点。
肺部病变
华支睾吸虫的幼虫可通过血液流 动到达肺部,引起肺部炎症和肺 动脉栓塞。
脑部病变
极少数情况下,华支睾吸虫幼虫 可侵入脑部,引起脑部炎症和脑 实质病变。
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腹痛等。
全身症状
乏力、消瘦、低热等。
并发症
胆管炎、胆囊炎、肝硬化、肝癌等。
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华支睾吸虫病(C1onorchiasissinensis)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胆道系统所致的寄生虫病,基本病理改变是胆管壁增厚、管腔变窄,以及肝脏淤血、肿大。
【诊断提示】
1.流行病学有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史。
2.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仅在粪便中发现虫卵,多数病例可表现为乏力、上腹部隐痛、腹泻、肝左叶肿大。
部分患者有慢性胆管炎症状,反复感染者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
3.实验室检查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虫卵。
抗原皮内试验:成虫抗原液0.1In1皮内注射。
15min后皮丘直径在15cm 以上,有红晕、伪足,或直径3cm以上者为阳性。
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阳性,肝脏B超、CT、MRI检查可见肝内中小胆管扩张或呈肝硬化、肝癌图像。
少数患者肝功能异常。
【治疗措施】
1.特效疗法
(1)口比喳酮:儿童25mg∕(kg•次),每日3次,连服2d,成人20mg∕(kg•次),每日3次,连服2d。
(2)阿苯达哇:10~20mg/(kg∙d),分2次服,连服
7d o
2.一般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护肝、休息等。
3.手术胆总管梗阻者及时手术,然后驱虫治疗。
华支睾吸虫知识点总结
华支睾吸虫知识点总结1. 华支睾吸虫的寄生方式华支睾吸虫是通过卵囊排泄至水体中的,螺旋蚴和人体相互攀附、凝固而进入蚬肉,在食用带有蚬肉的生物(如鳗鱼、虾、蟹)时进入人体。
华支睾吸虫是通过人体摄入含虫蚬肉传播。
2. 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卵、毒囊、蚬肉、幼虫、成虫等阶段。
成虫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寄生后不再吸收营养,主要通过孵化出的幼虫吸取宿主的食物以获取养分。
华支睾吸虫的成虫寄居在人体的肠道内,以成对的姿势生活。
3. 华支睾吸虫的危害寄生在人体肠道中的华支睾吸虫可以导致华支睾吸虫病,表现为体内缺铁性贫血、消化不良、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长期寄生在人体内会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4. 华支睾吸虫的预防和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华支睾吸虫病,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食用生的、不洁净的螃蟹、小虾等食物,严格执行食物安全卫生要求,避免生食含有蚬的海洋动物。
在食用海产品时要确保熟透,杀死华支睾吸虫的幼虫。
此外,要定期检查身体健康状况,注意排除体内寄生虫的可能性。
5. 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初步诊断可以通过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来进行。
治疗华支睾吸虫病主要采用驱虫药物的方案,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和治疗这种疾病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有比他苏巴特、非诺沙星、曲安奈德等。
6. 华支睾吸虫的科研进展目前对于华支睾吸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阐明其生活史和感染途径,筛选和研发新的抗寄生虫的药物以及探索防治技术和方法。
同时也在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如开发疫苗等。
总结:华支睾吸虫作为一种寄生虫,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华支睾吸虫的了解,积极预防和控制。
希望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够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最终消灭这种疾病,保障人民健康。
华支睾吸虫课件ppt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药物对华支睾吸虫的作用机制, 包括对虫体生长、繁殖、代谢等方面 的影响。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华支睾吸虫的危害与影响
肝胆系统损伤
华支睾吸虫寄生在肝脏和胆囊 中,可引起胆管炎、胆囊炎等 疾病,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
肝癌等疾病。
肠道疾病
华支睾吸虫的感染可引起肠道 疾病,如腹泻、腹痛等症状, 影响消化功能。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华支睾吸虫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与努力。加强与国际组织、非 政府组织等的合作,共同开展防控工作。
经验交流
分享各国在华支睾吸虫病防控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提高全球 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控水平。
05
华支睾吸虫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
免疫学诊断
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如 ELISA、免疫印迹等,检测 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DNA探针、PCR等技 术,检测华支睾吸虫特异 性基因片段,提高诊断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
治疗药物的研究
新药筛选
临床试验
通过药物筛选实验,发现具有抗华支 睾吸虫活性的新药物。
对具有前景的药物进行临床试验,评 估其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等方面。
目前的防治手段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缺乏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难以有效 控制华支睾吸虫的传播。
监测与预警体系不完善
目前对华支睾吸虫的监测和预警体系 不够完善,难以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
缺乏有效的疫苗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华支睾吸虫疫苗, 无法从根本上预防感染。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与防治策略
加强宣传教育
研发新型防治手段
免疫系统损伤
华支睾吸虫病了解这种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
03
04
PART SIX
华支睾吸虫病的 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该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区域 华支睾吸虫病的病理学研究:揭示了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华支睾吸虫病的治疗研究:发现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华支睾吸虫病的预防研究:提出了多种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法
研究成果
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传,提 高公众卫生意识,避免生食或 半生食淡水鱼虾等水产品
PART THREE
华支睾吸虫病的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消化不良:食欲 不振、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
等
肝肿大:肝脏肿 大,可触及腹部
肿块
黄疸:皮肤、巩 膜黄染,尿液呈
深黄色
乏力、消瘦:全 身乏力、体重下 降、肌肉萎缩等
添加标题
发现华支睾吸虫病的病原体:华支睾吸虫 研究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途径:通过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等水产品传播 研究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肝肿大等 研究华支睾吸虫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研究展望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探讨其传播途径、感染率和发病率等 华支睾吸虫病的病理学研究:深入研究其致病治疗方案
和预防意识
治疗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使用抗 寄生虫药物,如阿 苯达唑、甲苯达唑 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 重病例,可能需要 进行手术治疗
饮食调整:避免食 用生鱼、生肉等可 能含有寄生虫的食 物
定期复查:治疗后 需要定期复查,确 保寄生虫已被彻底 清除
PART FIVE
华支睾吸虫病的 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华支睾吸虫病的认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 查肝脏和胆囊是否有病变
华支睾吸虫
病原学
•华支睾吸虫
生活史
虫卵 ↓ 毛蚴 ↓ 胞蚴 ↓ 雷蚴 →
粪便
成虫 ↑ 十二指肠脱囊 囊蚴 ↑ 尾蚴
囊蚴→成虫产卵:1个月 成虫人体内寿命:2~30年
流行病学
• 传染源: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哺乳动物和人 • 传播途径:进食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活
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
•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率与生活
回声,肝内胆管扩张。
• MRI-肝内雪花状改变。
治疗
• 药物治疗: • 首选:吡喹酮 20mg/kg tid×3天; • 阿苯达唑(肠虫清) 10-20mg/kg bid×7天 • 外科治疗:
适应症: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梗阻。
• 一般及对症支持治疗:
继发细菌感染:抗生素; 营养支持、护肝、纠正贫血等。
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分布特征:东亚和东南亚。 国内:流行于24省市(除西北地区)以 广东、广西、吉林等东北区为多见
发病机制
虫体机械性阻塞
胆汁淤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肝内胆小管 上皮脱落
管壁增生
胆管阻塞
胆道炎症
虫体/代谢物直接刺激
临床表现
• 一般起病缓慢;潜伏期:1 ~ 2个月
• 轻度感染者:临床症状不明显。 • 普通感染者:
消化道症状:胃纳差、乏力、肝区隐痛; 肝大、肝区叩击痛。
• 较重感染者:
消化道症状; 神经衰弱症状: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梗阻性黄疸;胆绞痛。
• 严重感染者:
急性起病; 突发寒战、高热,T>39℃; 腹痛、腹泻、肝大、肝区疼痛、黄疸。
临床表现
• 慢性重复感染→肝硬化、门脉高压:
消瘦、贫血、黄疸腹壁静脉曲张、肝脾 大、腹水;
猪华支睾吸虫病防治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
猪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 贫血、消瘦、黄疸等。患猪可能出现 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腹部肿胀等症 状。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充血 ,胆囊扩张,胆汁淤积等。显微镜下 可观察到肝脏组织坏死、炎性细胞浸 润等病变。
实验室诊断方法
虫卵检查
通过检查患猪的粪便、胆汁等样 本,寻找华支睾吸虫的虫卵,以
确诊感染。
血清学检测
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患猪血清中的 华支睾吸虫抗体,可用于感染的辅 助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技术,检测猪华支睾吸 虫特异性基因片段,提高诊断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
疫情监测与报告
定期巡查
对养殖场定期开展疫情巡查,观 察猪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可疑
病例。
样本采集与检测
定期采集猪群粪便、胆汁等样本 ,进行虫卵检查和血清学检测,
药物防治
针对猪华支睾吸虫病,国内外已经研发出多种有效药物, 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这些药物对治疗该病具有较好效 果。
综合防治措施
国内外专家提倡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疫和驱虫等,以降低猪华支睾吸 虫病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02
猪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 病学
病原学和传播途径
治疗措施
一旦发现猪群中有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症状,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包括隔离病猪、使用针对性的抗寄 生虫药物等。同时,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情扩散。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药 物使用规范,避免药物残留和耐药性问题的产生。
05
猪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的 实践与案例分析
防治方案制定与实施
调研与诊断
病原学
猪华支睾吸虫的病原体为华支睾吸虫,属于吸虫纲、裂体科 。华支睾吸虫寄生于猪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猪华支睾 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华支睾吸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
2. 掌握华支睾吸虫的观察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对寄生虫病防治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胆管内的寄生虫,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
本实验通过观察华支睾吸虫卵和成虫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生活史和传播途径,为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华支睾吸虫卵玻片标本2. 华支睾吸虫成虫玻片标本3. 显微镜4. 低倍镜和高倍镜5. 载玻片6. 滴管7. 纸巾四、实验步骤1. 观察华支睾吸虫卵玻片标本(1)将华支睾吸虫卵玻片标本放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适量的水。
(2)将低倍镜对准载玻片,调整光圈,观察华支睾吸虫卵的形态、大小和颜色。
(3)将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华支睾吸虫卵的细节,如卵壳、卵盖、卵棘、卵内毛蚴等。
2. 观察华支睾吸虫成虫玻片标本(1)将华支睾吸虫成虫玻片标本放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适量的水。
(2)将低倍镜对准载玻片,调整光圈,观察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形态、大小和颜色。
(3)将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华支睾吸虫成虫的细节,如口吸盘、腹吸盘、咽、食道、睾丸、卵巢、卵黄腺等。
3. 实验记录(1)记录华支睾吸虫卵的形态、大小和颜色。
(2)记录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形态、大小和颜色,以及各器官的位置和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华支睾吸虫卵观察结果华支睾吸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褐色,卵壳较厚,卵的一端有小盖,另一端有一小棘,卵内含毛蚴。
在低倍镜下,华支睾吸虫卵的大小和形态似一粒芝麻;在高倍镜下,其大小如西瓜籽,形如旧式电灯泡。
2. 华支睾吸虫成虫观察结果华支睾吸虫成虫外形如葵花籽状,虫体较薄半透明,前端较细,后端钝圆。
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后者在虫体前端1/5处。
口吸盘下接咽及短食道,然后分叉,延伸至虫体的末端形成盲端,有口无肛门。
雌雄同体。
六、实验结论1. 华支睾吸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褐色,卵壳较厚,卵的一端有小盖,另一端有一小棘,卵内含毛蚴。
吸虫华支睾吸虫
四、实验诊断
1.病原检查
粪便直接涂片法。 各种集卵法(水洗离心沉淀 法,硫酸锌漂浮法)。 十二指肠引流法。
华枝睾吸虫成虫切片
2.免疫诊断
皮内试验
ELISA
间接血凝
其他
补体结合试验
超声波
对流免疫电泳
五、流行防治
分布 东南亚 我国除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内 蒙、西藏外,其他各省市均有。 华东地区感染率5%~15%,个别地 区达到46%。
保虫宿主 哺乳动物匀可以,以犬、 猫为最多。 从感染到粪中查到虫卵,犬与猫需25~30天;鼠平均21天;人约1月。 成虫寿命 20~30年。在犬与猫体内, 成虫产卵1100~2400个/条/日。 生活史类型属世代交替型。
三、致病
隐痛、肝肿大、腹痛腹泻、消瘦等。
05
临床症状
01
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
2.流行原因
生食或半生食鱼虾: 鱼生、鱼生粥、活虾。 生熟刀板不分。 中间宿主广泛存在。 粪便处理不当是主要 因。 保虫宿主大量存在。
3.防治
添加标题
01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03
添加标题
食后, 在螺体内孵出毛蚴, 经胞蚴、 雷蚴,发育为尾蚴,成熟尾蚴从螺体逸出入水。
华枝睾吸虫胞蚴
长袋状,无口及咽,虫体内有胚细胞和正在发 育的雷蚴。
华枝睾吸虫雷蚴
长袋状,体前端有咽及原肠,虫体内有胚细胞 和正在发育的尾蚴。
华枝睾吸虫尾蚴
尾蚴由体部和尾部组成。 从豆螺体内逸出活尾蚴。
口吸盘
腹吸盘
受精囊
睾丸
华枝睾吸虫成虫
肝吸虫活成虫
从感染动物肝胆管中取出的活动虫体
肝吸虫虫卵(eg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流行与防治
2
流行原因
27
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五、流行与防治
3
防治
1)控制传染源:治疗病人和感染者。 首选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 2)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人粪入水。不生食、半生食淡水鱼虾; 3)保护易感人群:做好宣传教育;改变不良习惯,勿将生鱼喂猫、狗 等动物;生、熟菜板分开。
三、致病
3
临床症状
1)带虫者(轻度感染者) 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微。
2)消化系统的症状(中度感染者) 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疲劳乏力、肝隐痛、肝肿大、腹痛 腹泻、消瘦等。
18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三、致病
3
临床症状
3)继发性细菌感染
胆管炎、胆囊炎 4)胆结石
5)晚期症状(严重感染者)
肝硬化,腹水 6)过敏反应(重感染的早期症状) 寒战、高热、肝肿大、黄疸、嗜酸性粒细胞数升高等。 7)侏儒症
19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三、致病
20
肝吸虫寄生引起的侏儒症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三、致病
21
腹水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免疫学诊断
23
皮内试验 ELISA 间接血凝试验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四、实验诊断
3
影像学诊断
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肝内光点粗密不均,有团块状或小斑片回声等。 CT检查:可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四周呈管状扩张。
24
肝脏CT影像下的虫体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13
成虫寿命:一般20~30年 ;
保虫宿主:猫、狗和猪等。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二、生活史
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请观看“活豆螺”视频
14
虫卵被豆螺吞食后, 在螺体内孵出毛蚴, 经胞蚴、雷 蚴,发育为尾蚴,成熟尾蚴从螺体逸出入水。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三、致病
22
肝肿大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四、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1)粪便查虫卵: 1)涂片法:直接涂片法检出率较低;改良加藤法应用最为普遍。 2)集卵法:包括漂浮集卵法和沉淀集卵法(水洗离心沉淀法和乙 醚沉淀法)。 (2)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查虫卵:离心沉淀后镜检。
2
一、形态
1
成虫
• 口吸盘(oral sucker)稍大于腹吸盘 (ventral sucker),肠分两支,延伸到 虫体后端,生殖系统中受精囊和劳氏管
明显,睾丸分支状,在虫体Biblioteka 1/3处,前后排列。4
肝吸虫成虫(卡红染色)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一、形态
肝吸虫活成虫
请观看“肝吸虫活 成虫”视频
28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蒙古和西藏等省区外,已有25个省、市
和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肝吸虫成虫
2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一、形态
1
成虫
• 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
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 • 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
3
肝吸虫成虫(未染色)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五、流行与防治
2
流行原因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保虫宿主大量存在; 2)传播途径:生熟砧板不分;中间宿主广泛存在;新鲜粪便施肥或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3)易感人群:无性别、年龄差异,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而感染。
26
吃生鱼或未煮熟的鱼、虾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五、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 • 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见报道外,在27个省、市、自治
区均有发现或流行。
• 据2001—2004年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流行区感染率为 2.4%。
25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动活跃,可见口、腹吸盘,排 泄囊内含黑色颗粒。
11
华支睾吸虫囊蚴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二、生活史
12
肝吸虫生活史图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肝胆管内;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虾;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生理盐水涂片
一、形态
3
毛蚴
纺锤形,体表被以密集的纤毛。
7
华支睾吸虫毛蚴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一、形态
4
胞蚴
长袋状,无口及咽,虫体内有胚 细胞和正在发育的雷蚴。
8
华支睾吸虫胞蚴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一、形态
5
雷蚴
长袋状,体前端有咽及原肠, 虫体内有胚细胞和正在发育的尾
二、生活史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淡水鲤鱼科类;野生小型鱼类如麦穗鱼(Pseudorosbora parva)感染率较高。
15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三、致病
1
致病原因
虫体机械性刺激作用; 虫体阻塞作用;
虫体代谢产物和分泌物作用。
16
肝吸虫感染肝脏标本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三、致病
2
致病机制 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变厚,管腔变窄,大量虫体寄生引起胆 管阻塞,胆汁淤滞和胆管扩张,引起阻塞性黄疸。
其周围组织纤维增生,引起肝肿大,甚至胆道炎症。 虫卵、死亡虫体及脱落组织碎片可作为结石中心,形成结石。
17
扩张的胆管内有二条睾吸虫,刺激胆管黏膜上皮增生(+示)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从感染动物肝胆管中取出的活动虫体
5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一、形态
2
虫卵
• 大小为(27~35)µ m×(12~20)µ m;
• 形状:低倍镜下似芝麻; • 淡黄褐色;卵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形成肩峰,另端有小疣状突起,
内含毛蚴。
6
扫描电镜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蚴。
9
华支睾吸虫雷蚴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一、形态
6
尾蚴
10
尾蚴由体部和尾部组成
请点击观看“活肝吸 虫尾蚴”视频
从豆螺体内逸出活尾蚴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一、形态
7
囊蚴
囊蚴呈椭球形,大小平均为 0.138mm×0.15mm,略带淡黄
色,囊壁分两层。囊内幼虫运
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1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概述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 又名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引起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即肝吸
虫病。人感染本虫多由生吃或半生吃鱼 肉所致。在我国,除了青海、宁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