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分析与评论
生物被膜研究的进展 细菌生物被膜内细菌的耐药机制目前还没有一个明 确的解释, 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形成过程中所需 的条件和信号、细菌群体的功能性分工都需要进一步 研究。 我国的研究现状 我国生物被膜研究能够紧跟国际步伐,但结合工程 学、材料学、免疫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 度还需加强。 生物被膜的研究菌种集中于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 并且主要以体外模型为主。 对生物被膜的防控仍较多关注于现有抗菌药物的利用。
来自百度文库



1
2
祛除诱因
生物医学材料的改进

孔晋亮, 陈一强.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内科. 2007,(21 ) :102-104 黄晴,李美,刘健呼吸道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的药物治疗.山东医药.2010,50(5):109-110



3 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14环或15环) 磷霉素 (2)酶类 尿激酶或蚓激酶 卤代呋喃酮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 藻酸盐裂解酶(牛脱氧核糖核酸酶)

慢性生物被膜疾病
肺囊性纤维化( C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PB) 慢性骨髓炎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支气管扩张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肾结石
生物被膜造成感染的特点
( 1) 静止期和发作期的相互转化, 病程慢性迁延;
临床上细菌生物被膜可形成于各种生物置入材料表面及体内 黏膜表面, 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及免疫逃避性, 是造成临床慢 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及 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蔡 芸,赵铁梅,王 睿.中国生物被膜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 杂志,2008, 8(11): 1016~1019 屈常林, 高洪, 赵宝洪, 等. 细菌生物被膜与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 J] . 动物医学进展, 2008, 29( 3) : 251������ 254. 孔晋亮, 陈一强.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内科. 2007,(2)1: 102-104 黄晴,李美,刘健.呼吸道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的药物治疗.山东医药 2010,50(5):109-110 唐义平, 陈平.罗红霉素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病 的临床研究.华西医学.2008 , 23 (4):801-803

细菌生物被膜的特点

BBF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 而特有的生命现象, 是由多细菌组成的膜状 结构, 而并非单一细菌的膜成分。只要条件 允许, 任何细菌都可形成生物被膜, 只是有 些细菌更容易形成生物被膜, 如铜绿假单胞 菌、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和肺炎克雷伯 菌等。
我国生物被膜研究涉及菌种分析
( 2) 抗菌药物治疗起初可能有效, 但以后治疗常常失 败; ( 3) 致病菌主要来自皮肤和周围环境, 其主要有金黄 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属、表皮葡萄 球菌等。
屈常林, 高洪, 赵宝洪, 等. 细菌生物被膜与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J] . 动物医学进展, 2008, 29( 3) : 251-254.
临床研究举例
罗红霉素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病的临床研究

唐义平, 陈平.罗红霉素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病的临床研究.华西医 学.2008 , 23 (4):801-803
研究方法

方法 82 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 PA)生物被膜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口服罗红霉素0.15 Bid , 同时联合应用一 种对PA 药敏试验敏感的抗生素。对照组仅给予一种对 PA 药敏试验敏感的抗生素。两组选用的对PA 药敏试 验敏感的抗生素有:头孢他啶3 g 静脉滴注Bid、哌拉西 林- 他唑巴坦6.75 g 静脉滴注Bid 或头孢哌酮- 舒巴坦 3 g 静脉滴注Bid。两组疗程均为2 周。 疾病种类(治疗组与对照组) 慢性阻塞性肺病19 例 支气管扩张1 例 肺炎13 例 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2 例、 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4 例 复发性口腔黏膜感染1 例 锁骨下静脉插管并发的败血症1 例。
(1997 ~ 2007 年)
蔡 芸,赵铁梅,王 睿.中国生物被膜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 8(11): 1016~1019
生物被膜相关感染

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
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 心脏外科生物材料植入术合并感染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处有细菌定植并反复发生感染 大静脉导管, 伤口引流管, 人工关节置入等相关感染




内容简介
细菌生物被膜的发现


国际上BF 研究起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最 早从污水管道中观察到微生物的这一特殊 生长状态。美国Costertern 教授是BF 领 域研究的鼻祖,1987 年最早撰写关于BF 在自然界和人体相关疾病的综述;1999 年 明确提出了细菌生物被膜的概念,使BF 研 究跨入一个新时期。 我国第一篇BF 文献发表于1997 年。
细菌的生存方式

浮游菌

细菌生物被膜(微生物聚集群体的方式)
大多数细菌的生存方式是以生物膜为主、浮游状态为辅的
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示意图
细菌生物被膜的概念
细菌生物被膜( bacterial biofilm, BBF,BF) 系 指细菌吸附于惰性物体如生物医学材料或机体粘 膜表面后, 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及脂蛋白等多 糖蛋白复合物, 使细菌相互粘连并将其自身克隆聚 集缠绕其中形成的膜样物。 细菌生物被膜包括: 核质、胞质、细胞膜、细胞壁等细菌基本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等细菌辅助结构 多糖基质(如藻酸盐)、纤维蛋白及脂蛋白等多糖蛋 白复合物

结论与启示


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使微生物学的发展迈 出了重要的一步, 即认识到微生物可以以多 细胞的生命形式存在, 并引导人们去认识微 生物是如何形成一具有结构性、协调性和 功能性的高度组织群体。 在临床工作中,要主动运用生物被膜的理 论,指导临床实践。


(3)其它化合物 精氨酸或硝酸盐 亚细亚酸和科罗索酸(三萜类化合物) 氨溴索(祛痰剂) 亚抑菌浓度的乳铁蛋白 (4)中草药 50 g /L穿心莲 + 0. 8 g /m l盐酸环丙沙星( CPFX) 62. 5 g /L金银花或31. 25 g /L黄芩 + 头孢他啶 中药人参 (5)其它 超声波、电流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
研究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仅见轻微不良反应, 病员均能耐受, 未影响治
疗, 未出现终止治疗的病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 但经χ2检验, P > 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论
罗红霉素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PA 生物被膜 病, 疗效优于单用敏感抗生素。罗红霉素联 合敏感抗生素为治疗PA 生物被膜病提供了 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