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处罚方式中,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A.罚款
B.罚金
C.拘役
D.剥夺政治权利
2.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订相应方案。这在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方面称为()。
A.环境监测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3.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火灾、溺水、急病等。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生命。这是社会生活中()。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业道德的要求
C.家庭美德的要求
D.环境道德的要求
4.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家庭道德
D.政治道德
5.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对待老人、儿童、残疾人员,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尊师敬贤,对待师长和贤者,示以尊重和钦佩亲敬。这是社会公德中( )。
A.遵纪守法的要求
B.保护环境的要求
C.诚实守信的要求
D.文明礼貌的要求
6.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人际交往中互助原则的是( )。
A.“我今天帮助你,你明天必须报答我”
B.“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C.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D.平等相待,一视同仁,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7.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是()。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8.个人的言行合乎社会的要求和礼节的规定,尊老爱幼,孝亲敬长,说话和气,以礼待人,服饰朴素大方,举止端庄文雅。这是良好道德品质中( )。
A.文明礼貌的体现
B.正直无私的体现
C.谦虚谨慎的体现
D.敬业好学的体现
9.游行、示威、集会是宪法赋予革命的权利,因此,公民可以()。
A.没有任何限制的行使
B.必须依法行使
C.其中没有任何义务
D.活动中和平、暴力的手段都可以使用
10.道路交通安全法是调整()的法律规范。
A.只对行人
B.只对机器动车
C.道路交通秩序
D.公共秩序
11.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便捷手段,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 )。
A.建立黄色网站
B.传播色情信息
C.开办赌博网站
D.查阅资料,学习知识
12.当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 )。
A.不尽人意的
B.令人忧虑的
C.好的
D.很好的
13.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 )。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14.不属于法律指引作用的规范形式的是( )。
A.授权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
15.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主要体现的是法律的( )。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强制作用
D.预测作用
16.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开始实施的日期是( )。
A.1982年8月28日
B.2005年8月28日
C.2006年3月1日
D.2008年1月1日
17.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 ),情况复杂的,不得超过( )。
A.4小时
B. 8小时
C.24小时
D.72小时
18.集合游行举行示威,其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 )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申请。
A.5
B.10
C.15
D.20
19.根据《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凡是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讯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讯网络遭受损害者,依照刑法有关规定( )。
A.追究行政责任
B.追究民事责任
C.追究刑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
A.警告 B.罚款 C.行政拘留 D.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E.拘役
2.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
A.舆论
B.法律
C.道德
D.国家机器
E.媒体爆光
3.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有()。
A.个性张扬的无序性
B.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E.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4.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是指:( )
A.纪律
B.风俗
C.道德
D.法律
E.党纪
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保护环境
E.遵纪守法
6.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动准则。下列行为中,遵守了社会公德的有( )。
A.语言文明,不恶语伤人
B.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杂物
C.自觉提高法律意识,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D.爱护道路旁的交通设备、电话亭、邮筒等,不损坏,不滥用
E.对在公共生活中某些人不守秩序的行为积极干预,予以制止
7.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有以下作用()。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E.教育作用
8.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充分自由原则
B.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C.和平与暴力结合原则
D.权利与义务一致原则
E.和平进行原则
9.对环境资源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资源保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实行的“三同时”是指()。
A.同时设计
B.同时许可
C.同时施工
D.同时评价
E.同时投产使用
10.《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包括( )等。
A野生生物 B自然遗迹 C人文遗迹
D自然保护区 E风景保护区
11.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公德的特点有()。
A.基础性
B.继承性
C.阶级性
D.广泛性
E.简明性
12. 《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细分为()共4类110多种行